登陆注册
2203800000015

第15章 善现启请分(4)

中国佛学进入后半期,失误频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量的佛学家,不太懂得个人与“宇宙─生命”系统因缘网络的关系,太重视个人意识的改造,似乎只要个人识了“空”便达究竟位了。意识识得“空”,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价值,但佛学不是一种单纯的学说体系,它是要改造人生的,改造宇宙的,仅是识得“空”,并不妨碍你烦恼依旧、诸苦依旧。中国佛学在后半期的失误与朱熹对儒学的篡改有异曲同工的特点,都是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观篡改成了个体人的“修养”学,中国文化的衰败与这种文化的大转向直接相关。

人心只是“宇宙─生命”系统中无量因缘运动的一个显示器,完全要受“宇宙─生命”系统整个网络的制约,人的每行每动每念皆非是“我”在起作用,而是整个系统的作用,“我”只是显示一下而已。人们自以为“我在作主”这是一个误解,一个错觉,其实你什么主也作不了。释迦常说世间的许多学问皆是“戏论”,便是指的这一点。不管你有多高的“功夫”,多大的“德性”,不仅出不了这个网络,反而应该认识到这不过是“网络”给你开了一个玩笑,给了你一个错觉。因为“网络”如果不给你“高功”、“高德”,你什么也不是。包括你能“认识”到这一点也是网络的恩赐。

不从根本上摆脱人对自己、人、众生的“灵性”的盲目崇拜、自我迷信;不懂得“真心”“佛”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网络本身,奢谈佛学,把佛学等同于一般修身养性的宗教家行为,你对于佛学永远只能是隔海望花。明白这一点的也不是佛家一家,道家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道德经》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 篇(风箱类)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南先生认为佛学的究竟不过是“善护念”永远护住“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实际上是道家末流的观念。“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成白话就是,不必到处去求什么学问,也不必去劝说什么人,倒不如守住自己内心的纯洁。如果把“纯洁”理解为“空”, 理解为“了无痕”, 南先生便是老子的最好门生了。“善护念”与“守中”何其相似乃尔!“守中”也不是那么简单,老子自有其深刻处。

道家把“宇宙─生命”系统这个大系统比喻为一座大风箱,应是很绝妙的。万物、百姓在其中莫过是“刍狗”,“刍狗”就是草结的环,以此喻人与诸种生命体也是贴切的。这些看法与佛学的看法是极为近似的。其实,孔子的思想与此也是类似的。孔子的“仁”,及从“仁”衍生出的“义”“礼”“智”,都是天地本身的至德。老子说“天地不仁”,孔子说天地有“泛爱众”的大仁,说法不一,思维方式及内含的哲学本意是完全一致的。

东方文化的三大家,儒、释、道的这种观念是极可贵的,在当代文化中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此类似,自然科学只是进入量子理论,才发现了这一点。认真宏扬这种思维,才是宏扬东方文化真正的精华。

佛学并不在此止步,并不是说了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便把《金刚经》学完了,如果真是这样,《金刚经》的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乃至第四品“妙行无住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人的意识形成的映象、 概念是虚妄的, “非因缘,也非自然。”( 见《楞严经》)但形成他的因缘决不虚妄,只是无常。形成意识的因缘肯定是“宇宙─生命”本有的,用佛学的术语就是“法身”本有的,万事万物万念,一切精神物质现象都应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也就是“法身”本有。因缘相对合了就显示出来了,因缘散了就没有了,因缘运动永不停歇、永无常态,万事万物万念万行,一切精神物质皆无固定不变的自性。

“空”即无自性,无自性不能说成是“了无痕”就够,必须是承认发展,承认变化,承认运动,也就是承认历史。佛学不同于儒、道两家的,之所以要确立“空”这个概念,就在于佛家从来是穿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来看问题,儒、道两家讲究“修身”、“守中”,正是忽略了“宇宙─生命”系统透三世的运动、变化、发展。真正的佛家不讲修身、守中,但讲“普度”、“灭度一切众生”,就是要囊括十方三世,也就是囊括“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心住于何处?就是住于“宇宙─生命”系统网络的整体。住于整体,才是真正的“应无所住”。住于整体的“应无所住”,才可以“生其心”。住于整体,个体的单一的因果链才会融入海咸一味的大海,才不会有六道轮回。正是住于整体才有了佛家“佛光普照”、“普度众生”的观念。正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不是指的个人道德,佛家的“佛光普照”“普度众生”也不单是某一个成佛者的慈悲道德。东方文化的衰败就在于把古贤对于“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把握都庸俗为“善心”“仁心”之类的个人道德。这才是东方文化的真正悲哀。

佛家所谓的“法”,皆是从这个高度提出来的。

“云何应住”决不是住于“空”,因为你根本空不了,“空”就是穿透三世的运动本身,正如肇注《维摩诘经》所说,真正的大乘,“空观”是“在有不有,在空不空”,实际上就是认定无限无边无穷的运动,也就是释迦老子“诸行无常”的法印。如果真有一个“空”可把握,“空”就是常了。把握“空”,护念“空”,事实上是自己哄自己。

顺便说一句,佛家的如此观念,东方文化的如此观念,极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如果真想结合东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极好的桥梁。

南老,从“个体人”中跳出来吧!

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非常忠于他老人家自己所定的《金刚经》的金刚眼,这个金刚眼就是“善护念”。

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南老给我们的指示往往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恕我直言,南老让我们“悟”的那些东西,是一些纯心理的东西,教给我们战胜自己的方法,也莫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与其说是佛法,不如说更像道家的东西,但距离老子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充其量不过是道家的一些皮毛。下面我们抄几则如下:

南老绘声绘色编制了一段释迦传道的戏剧:“(释迦对须菩提)‘你听着啊,你注意,你问的这个问题,当你要求道的这一念发起来的时候。’说时(释迦)一边就瞪着他。半天,须菩提也不懂,傻里瓜叽的,佛啊,我在这里听啊!换句话说,你没有答复我呀!实际上,这个时候,心就是住了,就降伏了。”

恕我直言,这只是心理游戏,根本不是叫悟“空”,因为此时须菩提傻里瓜叽的,但心理上、意识上一点也不空,只是被一个不可用概念传达的疑团占有了。傻里瓜叽也是意识,石头不会傻里瓜叽。这也不是断烦恼,疑团本身就是烦恼。

禅宗的末流大半是这样玩“禅”的游戏的,日本有一个叫铃木大拙的人,自称是开了悟的禅师,大模大样装腔作势地为这种低能儿的心理游戏,作了“理论”上的概括,什么“非常规的理智”,什么“直觉洞见”,什么“超越感”,什么“刹那性”。实在是胡说得可以,纯粹是欺侮西方人不懂中国文化,而懂禅的人又不会西语。这位打过两天坐,披过两天袈裟的人,娶了一个洋女人,会两句西文的人,正好成了两头欺骗的掮客。

实实在在说南老不知比铃木大拙高多少倍,但仍然把禅混同于一般的心理游戏了。南老指点给我们的这“悟”,于现实何补?不过是宽宽心而已。如果释迦就是这样,“普度众生”、“佛光普照”,这些概念该在何处落脚?佛学、佛教早该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我不懂禅,也没有修过禅,而南先生是这方面的大师,但我可以肯定,禅宗的“句下就是”、“当下即是”、“当念即是”,根本不是什么心理游戏,更不是南老所说的“你问问题的时候你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据我所知,禅宗的“句下便是”不过是说万事万物,人心的每一念头,莫不是因缘的偶合,不需要什么深刻的推理。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菩提”,就是说万事万物皆可令人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用净土宗的话,皆是阿弥陀佛的显化,就看你识也不识。依佛家净土宗的观念,万事万物,人心的每一念中无不有“佛”在,因为释迦的大愿是对“一切众生之类”的,“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愿力是面对一切众生的,便入了一切处、一切时。万事万物万念万行皆是缘起性空,那末万事万物万念万行中皆有层层无尽的佛的大愿之缘。因为他只是缘,要与众缘聚合才会显出万相——即人类所谓的万事万物万念万行,所以这是“无为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不可能直接发现的,但作用是绝对存在的,万事万物万念万行形成的层层无尽的因缘中,皆有层层无尽的佛的大愿之缘。所以你不用到哪里去寻找佛,佛无处不在处处在,但他只是因缘,只是众缘中之一缘,所以佛又是处处不见处处见。

这是完全符合佛学缘起性空的基本理论的。所谓“句下就是”“当下就是”,所谓佛是“不生不灭”,所谓“佛入众生心”,“佛在众生心”,所谓“百千三百定”,“无处不是定处处皆是定”,然而又“无定可见”,皆是从“缘起性空”的基本原理生发出来的。不管你信与不信,修与不修,“缘起性空”的原理推不倒,佛学就推不倒,佛力就入一切处,就是“光明普照、光明遍照”,这和练功夫入大定之类神秘的玩意完全不是一回事。

“句下就是”“当下即是”,是因为无处不是缘起性空,无时不是缘起性空,用净土宗的话是无处不是佛愿,无时不是佛愿,佛光遍照、普照。

“佛入一切众生心”,因为众生本无心,因缘而生心,凡缘中皆有佛缘,所以佛入一切众生心,而众生不知。

“百千三百定”、“无处不是定、处处都是定”,因佛的大愿定下了“宇宙─生命”系统的发展的“矢量”,即四十八大愿、西方极乐,即是“宇宙─生命”系统运行的“矢量”,“宇宙─生命”系统恰如太阳非向西行不可。不管你在地球上如何蹦如何跳,你每日都必须随地球转一个圆圈,一年之中必须绕太阳转一圈。人们在地球上发现不了自己在动,实际上无刻不动。反回来说,人们在一生中、生生中,无时不在努力奋斗,无时不是浮躁、烦恼、痛苦、七情六欲,但佛的愿力在隐隐之中引导你走向西方极乐,只不过随着佛愿的因缘不断成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的浮躁、烦恼、痛苦、七情六欲表现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形态,今人的苦恼的实质内容完全不会相雷同于苏东坡、曾国藩、梁启超的苦恼。我因电视机雪花太多的烦恼,慈禧、武则天绝对没有。大禹不会因电话不通而烦恼。这其中就有一个历史进步的矢量在起作用。所以众生的吃喝玩乐无处不是定,无处不是至善的一种表现。明白了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回来再来学佛学,佛学的道理是很容易懂的。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笨笨恶魔:人间恋爱实习

    笨笨恶魔:人间恋爱实习

    天地之间大略被分为神,人,鬼三界,这是一般人较为清楚的分类,但是同存在这个世界上仍有其他的界地,如精灵一族,异次元空间等等,各界互不干涉,任何一方自成一个局面,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直到有一天,这种安详稳定的局面被人间界的一位强大的魔法师——狄也娜给施了一种奇特的魔法。狄也娜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且灵力极其强大的高级魔法师,可以自由来回神,人,鬼等各界,随心所欲的穿梭时空,预知未来。这次她对浩瀚宇宙中的十二星座施了魔法,导致各界流传着各种流言蜚语。封印一到施展的时刻,天下必将大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解除封印。
  • 吉宽的马车

    吉宽的马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乡村男人都进城当民工的时候,吉宽依然留在乡下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成为歇马山庄公认的懒汉。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农村懒汉的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懒汉的视角揭示了一群民工的心灵史……
  •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人人都在培养强大气场,追求成功,但成功的人却是少数,有宏大气场的人也并不是随处可见。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自己与成功者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是天赋?是头脑?是家境?或是运气?其实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我们光顾思考了,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怎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和成功者只有很小的差距,这点小小的差距来源于自己平时的行为气场。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巅峰,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气场,而良好的气场不仅赋予了他们热情洋溢的生活式,而且赋予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 夜幕新娘

    夜幕新娘

    明明爱他却不说,为报答蓝家小姐前世的救命之恩而答应替魂魄已散的她出嫁,舍弃这数十年的光阴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相处,想着数十年对于自己不过是长久生命中的一瞬,他应该会理解,向他解释倒是低看了他……
  • 惊天女太监:皇上是盘中餐

    惊天女太监:皇上是盘中餐

    穿越了,进宫了,以女儿身成太监了。做为吃货,最大理想,不用干活,有吃有喝。混个两年,假死脱身。可一来就入了人的眼,脱身不能。只能改变目标。得到主子宠爱,让主子不舍得杀自己。于是,她奋斗在争宠的道路上,卖萌、卖乖、卖丑。偶尔还要卖卖眼泪和生命……在她为主子几度生死之后,终于获得主子的宠爱。别说她从太监变成女人,就是占了主子的床,抢了主子的食,调戏了主子的老婆,主子都听之任之。所有麻烦全都交给主子解决,所有危险全由主子扛,所有……爷,救命啊。大姨妈来袭!!这您能扛不?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优秀员工不可不知的12个人

    优秀员工不可不知的12个人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实力、机遇、人脉、背景……但是,成功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不仅战胜了自己,更感染了他人。李开复、唐骏、李彦宏、陈永正……他们并非占尽天时地利的幸运儿,亦非天赋异禀的神童。他们今天的成就同样经历了种种考验、艰难取舍和痛苦挣扎。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成功对所有正在风雨中前行的人们而言,更具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仔细阅读《优秀员工不可不知的12个人》,它将带给你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体验。
  • 九鼎帝业

    九鼎帝业

    帝体存亡,朝代更迭,夏皇铸鼎,永镇神州。剑铳双修,天生异象,九国纷争,周皇衰微。九鼎之秘,天帝化仙,剑战帝路,铳狙邪魔,仙道征途,且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