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16

第16章 善现启请分(5)

对于东方文化来说,“宇宙─生命”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及其他生命体的智慧莫过是这个整体生命体智慧的衍生物,佛家把这种智慧称之为“般若”。“般若”的另一层含义是这种智慧也可能报应到某一个具体人身上,成为人的智慧,两种智慧不一也不二。佛学的这种辩证思维的彻底性,是儒、道两家稍有欠缺的。但是佛家的末流弟子却因此产生了另外一个偏差,似乎只是个人努力修行就可以完全掌握般若,从而使自己成为“超人”,万能或全能的“人”,在晚期的佛教弟子中,抱有这种幻想的大有人在。这也是中、晚期佛教没落的根本原因。这种思潮正好和朱熹之流的儒家,邵康节、邱处机之流的道家融合成了宋以后中国文化的主潮。正是这股潮流从根本上歪曲了东方文化,导致了中国文化近千年的大衰败。

这个思潮很庞杂,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如果可能,我们希望能对这个思潮作详尽的解剖,分清两种不同的东方文化,一种是从孔孟老庄释迦创始东方文化到唐,是正宗的东方文化,唐末至宋以后的东方文化则是一种变种,从根本上舍弃了东方文化的整体辩证思维的魂,堕落为一种讲求个人修养、修行、修炼的宗教性质的文化。这对早就从宗教巫术文化走出来的东方文化是一个大倒退。

我们不能责怪南怀瑾先生个人,在这样漫长而巨大的历史文化潮流之中,很难有哪一个个人不被卷进这个漩涡。不管怎么说,南老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和文化大师,较之那些冒牌的禅师如铃木大拙之流,不知要强多少万倍。最起码南老的思想观念还没有退到巫术、降神术的水平。这也是东方文化不该灭。

就我们自己来讲,如果不是从小学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系统学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生存在世界趋向多元化、多极化的时代,不是生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苗头已经展露无遗的时代,不是生存在西方科学思维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时代,我们也无法看出东方文化发展中的这样一个大转折,也无法发现东方文化真正的精华所在。

所以,我们还是感谢阿弥陀佛的。是历史又一次拨正了东方文化发展的航道。

佛家弟子在中、晚期走偏的主要原因,是需要作一番考证才可以说清的。但唐代南北禅宗的争论,无疑已使我们看到两种东方文化的斗争在佛教内部早就展开了。

禅宗早期崇尚的是《楞伽经》,后期才改崇《金刚经》,这个转变中我们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禅宗早期的内部分歧。 《楞伽经》中明显没有《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的内容。禅宗的第四、五代祖师大概是为了更全面传授释迦的教义,才改崇《金刚经》的。这一点从弘忍大师选衣钵传人的公案中也看得十分清楚。

神秀的开悟偈是:

“身为菩提树,

心为明净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神秀的观点可以说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千余年绵延不断,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太有市场了。

前有古人,伪传的达摩的《四行观》就是一种“时时勤拂拭”的具体修行的法则。后来的临济义玄则提出“吹毛断剑还须磨”的观点,近现代以“善护念”作《金刚经》的金刚眼、正眼法藏,应是南老的一大贡献。

这条路线与程氏兄弟、朱熹们的“儒家”学说,什么“主敬”、“日惕夕惕”之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五祖弘忍明显否定了这条路线,肯定了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路线。但是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路线,被他之后的许多禅宗大师由于只求悟“自性”,而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后人所谓“识得自心便成佛”与六祖《坛经》的本意相去甚远。六祖早就明白了“明镜亦非台”,即心本无心,因缘所生心的道理,当然不会令人们再认它、识它,六祖所指的“自性”“自心”实不是指的我们的意识心,而是法身本体的般若心,即我们上面所说,东方文化尤其是佛学,把“宇宙─生命”系统看作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本身肯定是有智慧的,如果它没有智慧,人及其他生命的智慧不会从空中蹦出来,但人类的智慧不能直接了知它的“智慧”。佛家又认为人心的智慧与法身本体的智慧不是一,也不是二。离了它,人无所谓智慧,虽然它不等于人类的智慧,但离了人的智慧,人们又找不到第二个可以了知它的渠道,也就是说只有透过我们的智慧才能了知它的存在。它本身不管你了知不了知,它绝对是自由自在的。前文我们已用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结构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人们可意识到的永远都是“标量”,知了“标量”当然便知“矢量”在,在!但说不得,不可说,说了就是“标量”。六祖所说的“自性”、“自心”主要是指这种“矢量”,这绝非一般人的意识力量可以“护念”得了的,反过来反倒是“矢量”善护念、善咐嘱“标量”。南老让我们反过去护念“矢量”,实在是把问题颠倒了。

释迦的伟大在于他真正找到了“宇宙─生命”系统的“矢量”,并把它直接给了众生,这在《妙法莲花经》中、《金刚经》中、《佛说无量寿经》中、《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得十分清楚。我们当代人可以怀疑释迦转动“宇宙─生命”系统的真实性,但是要,完整地传达他的全部学说,不能断章取义为己所用,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

六祖的《坛经》明显有遗缺和篡改,胡适先生早有考证,他认为是神会或法海作了弊。胡适是学者,他的意见只可参考,但从《坛经》中透露的消息看,明显有些语录是不完整的。例如六祖评论有些人拜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时说:“东方人求生西方,西方人求生何方?”这一观点在佛界争议很大,许多禅宗弟子因此否定净土法门,不少净土大佬则明显不满六祖的提法。我们以为作为一代宗师,尤其是像六祖这样的宗师,决不会轻易否定佛教中的一个大法门、大宗派,更不要说这个宗派、这个法门是有确凿的经文印证的,不是后人子虚乌有捏造出来的。通过六祖这一句语录,我们认为六祖对净土学说的理解非常接近释迦的本意,西方极乐根本不是什么彼岸天堂,西方极乐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矢量”,用我们当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可以称之为“理想境界”。“宇宙─生命”系统会一直向这个方向前进,虽然这个过程会是极其复杂的、曲折的,会是无量无数无边的“标量”运动变化的一个合力。佛学中“恒顺众生”,又说实无众生被恒顺,就是说“西方极乐”要以无量众生的因缘运动作基础,随顺世间的各色各样的因缘,这些因缘可以是杀盗淫妄酒,可以是贪嗔痴慢疑,正是众生的“五浊”滋生了“西方极乐”的莲花。“西方极乐”作为概念只不过是一种指称,一种象征,令众生可以把握,标志“宇宙─生命”系统的终极归宿。终极是有的,但不会彻底出现。正是由于此,六祖驳斥了许多人把西方极乐,误以为是地球的西方或我所存在的地方的“西边”的错误看法。实质上“西方极乐”还是导引众生“就地还家”,入海咸一味的般若大海。

我们相信六祖在提及“西方极乐”时,会向徒众开示“西方极乐”的真谛,不会是简单的否定。可惜,《坛经》中遗缺了六祖的完整教法,仅此一句断章之语,实是遗憾至极。

也许正是由于此,六祖关于“自性”、“自心”的提法被后世禅家大大歪曲,干脆完全等同于意识心,大量的禅宗子弟在“开悟”之后,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处,这便有了“保任”说之类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出来,似乎就意识改造意识就可以达到成佛的目的。更可笑的是不少“保任”理论,把出不出神通作为保任成功不成功的标志,这实在是禅宗的一个悲哀。即便是一些有真知灼见的禅师,对于开悟以后“该怎么办”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修也可,不修也可,修又不修也可,“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是又落到了道家“守中”、“清静无为”的水平上。

凡读过《金刚经说什么?》及南老的其他佛学着作的人,都会发现,南老关于“修行”的最后落脚处,是在“清静无为”与“神通”之间游移,他很想把二者统一起来,但又统一不起来,我说南老的禅是“儒道互补”禅,想是不为过的。南老反复提到的也是南老最崇拜的那位“杨剃头”就是这样一位“超人”。“杨剃头”就是南老的人格理想,修行理想,其实不过是道教的一位“半仙”之人。这样的人与以“普度众生”、“佛光普照”为目的的佛学完全无法合拍,顶多不过是偶然行点善。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对于佛学的根本理论“缘起性空”的理解还不透。个体人一旦存在,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果”,这个“果”是无法改变的,任何奇异的个体人,哪怕他是神、是仙、是佛……都不是他个体人修行的功劳,都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所使然,都是法身的幻化身。幻化身改变不了自己的因缘,但却又是其他“果”的因,包括“他自己”未来之果的因,正如南老所说“因果同在”。许多人迷信转世,以为是个人修行的结果,也是一种妄论。社会的好坏、个体人的好坏,都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因缘所致。社会的改造、个体人的改造,必须是依赖“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变化,尤其是宇宙“明德”的存在方式的变化。个体人自己的“善护念”,不过是一种游戏。正由于此,佛家每当发愿之时,都是面对“一切众生”,而绝非每一个个人个体生命。但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变化,哪怕是整体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无变化,因为我们能意识到的,可能看到的“宇宙─生命”系统的变化,也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的,不是释迦个人发明创造的。如果不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四十八大愿显示的那些特点与愿望,释迦这个人也发现不了。佛家所说的“无来无去”不是单指个人念头“来不知来处,去不知去处”,那不过是对初学者的提示,知道念头“无来无去”并无实用的价值。“无来无去”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特征。“无来无去”是以局部的个体的来来去去、缘聚缘散为表现形式的。个体人的缘聚缘散来来去去正是“宇宙─生命”系统本体的“无来无去”。这个道理对于一些懂“相对论”,明白宇宙大尺度空间理论的当代人,不是什么难解的道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释迦老子与须菩提才会都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绝对不会让个人去善护自己的念头。“如来”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本身,就是“阿弥陀佛”。“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四十八大愿之所以被释迦称之为“本愿”,就是因为它不是凭空由个体人创造的,而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的。《佛说无量寿经》说: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悉皆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这个“本愿”就是四十八大愿,就是善护念诸菩萨、菩咐嘱诸菩萨的具体内容。四十八大愿中也包括着 《金刚经》“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四十八大愿中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见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上》)二者表述不同,“法”是一致的。 佛学中的“普度”、 “普照”“遍照”都不是个人良好的慈悲的愿望,都是实相的显示呀!南老。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热门推荐
  • 君临之天火炉

    君临之天火炉

    天火炉!灭世?创世?神秘魂体空间孕育出一个惊天战狂!天火炉你为何与我同行?万古之谜,是否由此揭开?星河宇宙有谁可堪一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闪开,让我拥抱幸福

    闪开,让我拥抱幸福

    对于帕特来说,这当然是暂时的困难,幸福会来临,妮可一定会回来的。 帕特尝试过无数种努力。 目前,帕特就遇到了麻烦,所有的不幸与痛苦,他深爱的妻子妮可跟他分居了。他运动减肥,读妮可喜欢的书,痛苦会消失,吃妮可喜欢的食物,写关于妮可的日记,帕特深信,睡前吻妮可的照片……更复杂的是,另一个女人想闯进他和妮可的二人世界,只是为了幸福而设置的障碍。最终,她是蒂芬妮。只要他肯努力的话
  • 欢喜冤家:吃醋王爷萌宠妃

    欢喜冤家:吃醋王爷萌宠妃

    王爷怒,她忍!可是穿成婴儿是怎么回事!身世成谜吗?说到底,穿越地点是乱葬岗?好吧,赚钱发家致富,这是一代平民王妃步步为营到执掌天下的故事。,意外穿越到了古代。许你四海为家”男二:“待我一袭袈裟,现代商业王国的继承人,许你相思放下”装傻卖萌,她会!斗智斗勇她也会!收服傲娇王爷什么的更没有问题,将她锁在怀里:“你这么多男二,斗智指点江山,华丽丽得穿越就来个华丽丽的人生吧!男二:……男主:“待我君临天下,你家男主知道吗?”来听听男主候选人的发言男二:“待我青丝白发,什么,许你浪迹天涯”
  • 爱情西街

    爱情西街

    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催人泪下。,描写了当下都市底层女性生活,主要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婚姻爱情,以及她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写出了她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写出了她们女性的柔情、母性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的情绪中大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灰色的幽默,把一些都市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管她们遭遇了多少挫折,走过什么样的弯路,最终向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没有减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爹地,别动我妈咪

    爹地,别动我妈咪

    不想爱、不懂爱,却还是傻傻地爱了,卑微的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危机当前,他毅然选择了富可敌国的家业,却要她委曲求全东躲西藏留下诀别信,她消失在他的世界,他猛然顿醒,等来的却是她的死讯五年后,她是身价亿万的豪门千金,带着可爱的孩子依偎在另一个男人身旁“妈咪....那边有位酷叔叔说他是我爸爸。”粉雕玉砌的可爱娃娃一脸无措“宝贝,忘了妈咪是怎么教你的吗?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她笑得淡然她还是那个笑起来足以魅惑众生的罂粟美人,只是,她的记忆里已经没了他
  • 最倒霉的穿越:妃子不受宠

    最倒霉的穿越:妃子不受宠

    人家的皇后都雍容华贵,母仪天下。朕的皇后:把皇上卖到歌坊,小赚一笔,够买酒喝。勾王爷,没事敲诈下,再不听话,就杀了。再没事,整治后宫的美人们,逗逗太后,践踏践踏皇上。他迎进宫的是皇后,还是妖孽。后宫怨声载道,皇上好想逃。??
  •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为嘛别人穿越不是小姐就是公主,好吃好喝有王子有王爷?而她却成了将军府的替嫁小女儿,一个爹不疼姐不爱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世的人。要不是在市集上救她一命的白衣侠士出现在皇宫里,她才懒得进宫去报恩,哪想她根本不被人想起,反被人嘲笑“太丑想不起”。“哼,我长大了也会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你给我等着。”为了这句话,她闭关修生养性,从此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为伴。她发誓她的出现一定要惊艳四方让他拜倒在自己的长裙之下。
  • 妃常有爱萌妃难逑

    妃常有爱萌妃难逑

    她游走于黑白两道,“暗界”的高级首领,可冷静睿智,也可慵懒迷糊,离奇昏迷,异世重生,成为洛家千年以来第一个女子,国宝程度可想而知!被视若掌上明珠她欣然接受,可那个王爷未婚夫,还得看她愿不愿意。不过这未婚夫来头可不小,大禹国天才二皇子,更是外人眼中冷酷无情的战神王爷,可为什么初见便被一个小小的婴儿吸引了目光.....片段一:“云疏哥哥,不能人道是什么意思?”初晴面上天真笑着,眼底悄然划过一丝邪恶。“.....”君云疏眼神有些纠结。“那人道是什么意思?”小丫头眼中的求知欲很强。“为人之道,犹指人伦。”君云疏给出了标准的答案。“那云疏哥哥你能人道。”初晴根据君云疏给的答案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恩。”君云疏的耳根后面悄悄红了一小片。片段二:“这个林公子有些奇怪......”初晴微微皱眉。“哪里奇怪?”暮雪有些好奇。“不过林公子肯定不会是凶手!”暮雪继续写着验尸报告。“为什么?”“林公子长得那么帅!肯定不会是凶手!”暮雪抬头嘻嘻笑了起来,“可是被你夸过长得帅的男人一般都是凶手。”初晴眼角都没抬。“......”片段三:“呵呵,你真的了解战王爷吗?你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是怎样的残暴无情吗?”对面的女子面上一阵嘲讽。“那又怎样?”初晴淡定的喝了口水。“你不是一向很善良的吗?就那么任由他手上沾满了血腥?”女子微微瞪了眼,根本不相信。“那与我何干?若因为所谓的善良便要放弃自己所爱的人,我宁愿与他一同下地狱!”轻轻放下手中的杯子,优雅起身,笑着补充了一句:“还有,我之所以破案只是因为喜欢,不要认为我很善良。”疼爱包容的家人:“晴晴,想做什么便由着自己的心去,谁欺负了你,我洛飞云灭了他!”温柔体贴的大哥:“晴晴需要什么档案,大哥都给你拿来。”一同重生的妹妹:“她是本公主的姐姐!岂能容你欺负?”可是让她觉得重生最大的收获,还是她六岁时便被定下来的夫君......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异能少女重生为备倍受宠爱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的故事,这是两个个异能少女带领着团队去侦破各种奇闻冤案的故事。更是一个大龄王爷历尽艰辛终于追到娇妻的血泪史!萌萌的女主,萌萌的年龄差,爱看宠文与推理的菇凉戳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