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8500000026

第26章 后记 (1)

谈藏族对因明学的贡献

一、藏传因明学的发展

梵文Braman的含义是“新知”,藏文称测马( Tsedma) ,即“真知”或“正确的认识”。

“新知”一词为什么译作“真知”或“正确的认识”呢?这是由于因明学规定:正确的认识必须符合“新知”的条件。“新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刻也不停地发展变化(无常)之中,如果人们的认识静止不变,老停留在一种看法上(即恒常),就会变成“过时的皇历”。事物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认识也就应该准确无误地反映发展变化中的事物此时此刻的状态。只有这样符合现实的反映,才算是正确的认识。事物的变化不是重复一种状态,正确的认识应当是不重复的、崭新的。第二层意思是说:因明学的任务是面向未知领域的,利用因明的认识方法,能发现新问题,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所以称作“新知学”。

“测码”汉文译作“量学”,如《集量论》、《释量论》,现在通称“因明”。“因明”相当于藏文论证学(Sdags Rigs),专指量学的推理规则部分,与认识论是相对的。严格地讲,以“因明”代替“量学”并不全面。但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既已叫成习惯,也就不好改变了。所以我在这篇文章中也只好将“测码”称作“因明学”了。

以揭示人类认识规律、锻炼提高思维能力为宗旨的因明学早在1200多年前就与佛学一起传入了藏地,经过无数藏族学者的研习吸收、消化改造、提高发展,变成了藏学中一个闪光的组成部分。随着藏学在国内外影响的日益扩大,藏传因明学这个名称在知识界并不那么生疏了,很多从事哲学、逻辑学研究工作的同行,和国内外藏学界的朋友也很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但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和亲身经历的不足,在别的民族当中真正了解藏传因明学的人士并不多。过去虽然有些人曾写文章介绍过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但介绍得并不全面,也很不具体,甚至有些情况与事实并不相符。

有些人因不了解而随意臆测藏传因明,认为“那是一种理论体系不完备,推理方法落后,实用价值不大,与西方的形式逻辑无法相比的东西”。实际上这种看法与事实并不相符。

汉传因明的经典著作只有陈那的《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正理入门论》。作为系统阐述因明原理的陈那的代表作《集量论》,据说曾经翻译过,但译文早已失传,对汉地的学术界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在《门论》和《入门论》中只谈到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规则,对因明认识论和推理的理论根据均未作详细介绍,因此可以说二小论只是陈那学说的一个片段。

汉文中不但没有代表印度因明后期学派的七鼓大师法尚(传说法尚曾与持不同观点的论敌进行过七次论战,七战七胜,击胜鼓七次,故得 “七鼓大师”的称号)的大小《合理论》,就连号称因明二祖之一的法称的《因明七论》都只字未译,难怪吕才向玄奘的弟子神泰等人提出40条反驳因明的意见时,他们除了说“不能精悟,妄为穿凿”的话加以指责外,竟不能回答。而藏传因明翻译的资料比较齐全,陈那、法称以下20多位印度因明权威的论著都有译文。这个问题后面将要介绍。

藏传因明有1200多年的研究、传承、实践的历史,中间从未间断,而汉传因明在唐朝以后便失传,直到本世纪以来,才有一些热心的学者开始重视起来,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唐人对因明的研究也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当于藏传因明的第一阶段,即翻译和文字注释阶段。今人的研究虽然有一些进展,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料的限制,研究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推理规则部分,未能从因明理论的全方位开展研究。

藏传因明自11世纪末俄大译师(公元1059—1109年)在桑普寺设置因明学科以来,便成了寺院传统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把因明看做是打开佛学宝库的金钥匙,而且把它看做是开发青少年智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辩论技巧的有力武器。藏传因明的教学方法也与众不同,不是单凭教师的讲解和阅读,而是通过对各种问题开展辩论、开拓思路、吃透原理来提高思辨能力的。历代培养出来的因明人才之多、著作之丰富、普及程度之广,就连因明学的故乡印度也是无法相比的。而汉传因明传承研习深奥难懂,正如石村先生所说的那样:“离开当时的口语很远,今天更觉得难懂如‘天书’。”把广大读者拒之门外,没有能够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之间有了较大的差别。

藏传因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翻译介绍阶段,也可以称作引进阶段。这一阶段从7世纪下半叶由嘎巴华则翻译法称的《因明一滴论》、《他证可行论》和展巴南喀翻译法称的《关系研究》起,到俄大译师重译《释量论》,开创新因明止,约经历了300多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批从印度留学回来的藏族译师在印度大师的配合下,进行因明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这一时期也曾有过几位擅长因明的藏族学者,像琼布扎赛、麻盖洛等人在许多地方讲授因明,但还没有形成像后来那样的固定学制和大规模的辩经院,学习的人数较少,学习的内容也只限于法称的小论《正理一滴论》和中论《正理彻悟论》(有人译作《定量论》)。

第二阶段,从俄大译师就任桑普寺堪布(公元1096年),创办五部经学院(五部经是因明学、般若波罗蜜多、中观学、昆昙学、律学),到宗喀巴大师(公元1357—1419年)开创新学之前,延续了将近300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俄大译师和恰巴曲桑论师为代表,后期以萨班(公元1182—1251年)为代表。前期对因明学发展最有影响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俄大译师仿照印度中古时期的最大经学院——那烂陀的体制创办了五部辩经院,使因明和佛学的研习走向了正规化的道路。这一时期桑普辩经院培养出了一大批因明和佛学方面的人才。据史书记载,俄大译师的亲传弟子中授徒讲学的高足弟子出了2万多人,其中专讲《正理彻悟论》的有255人,专讲《正理庄严论》和《大合理论》的有55人。

第二件大事是桑普寺第四位主持恰巴曲桑论师(公元1109—1169年)开创了“名物集辨”(有人称“集学”,是通过分析、推理、论证的方法,认识、辨别各种概念、范畴的内涵、外延和事物名称的关系,提高分析、思辨能力的一种学说),为后期的“集辨”奠定了基础,为因明辩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一时期在陈那、法称的经典理论的理解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一代大学问家萨班,为了得到因明真髓,投师于克什米尔大师释迦舍尔,第三次校定《释量论》译文,写出了第一部藏族人自著的因明论《正理宝藏》,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建立了自己的因明理论体系,开创了“宝藏”学派。宗喀巴大师以前负有盛名的大多数因明学家都出自这个学派。宗喀巴大师的因明老师聂闻更嘎巴尔和仁达瓦大师均出于萨迦学派。

这一时期藏族佛教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带徒讲学、著书立说、自由辩论之风盛极一时。几十个不同的教派都在这个时期先后诞生,除桑普之外,德瓦见、侧公唐、嘎瓦敦、角木隆、苏尔蒲、那尔塘、热瓦斯多等前期的大型辩经学院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这种情况对宗喀巴的新学派诞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三个阶段,从宗喀巴大师(公元1357—1419年)开创新学派开始已有600多年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在学术思想上起了划时代的变化,把因明、中观等五部和密部四续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理赞》中说:“研读各派学术论著,使我产生了更多的怀疑,心如火焚、焦虑不安。”德国哲学家阿伯拉尔说:“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怀疑使我们认识了真理。”宗喀巴大师就是以怀疑前人的许多观点为起点,步入了他划时代的学术生涯。他反对盲从和轻信,主张深入研究考证,用因明的分析推理方法检验包括印度佛学大师在内的前人的各种观点,决定取舍。就是在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下,他和他的继承人对前人的学说展开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宗喀巴大师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对成千上万的门徒讲授因明学外,还著有《因明七论解惑》、《直觉论释》、《因明认识论》、《直觉论讲学笔记》等,并且在《中观两论》、《二义析论》、《般若金珠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密集明灯疏》等著作中零零星星地谈到许多有关因明方面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批判了以为因明“非内明”因而轻视因明学的错误观点,提高了因明教育的地位。

他的亲传弟子中,对后期因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有三位:

贾曹杰·达摩仁青(公元1364—1432年)号称因明论王,学术地位仅次于宗喀巴大师。他的著作共有8大函(每函约30万字),其中有关因明的著作有10部,占全部著作的一半,而以《集量论解说》、《释量明道论》、《彻悟大论》影响最大。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热门推荐
  •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它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操纵人的情绪。“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助你改变思维模式,为成功打开更多的通路。
  • 浪荡公子和平胸妹

    浪荡公子和平胸妹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 欢田喜地

    欢田喜地

    投生在农家,地少人多无余粮,乡里乡亲是非多,远近亲戚吵不休。本姑娘人穷志不短,带领全家奔小康。小日子蒸蒸日上渐红火,到那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亲挤破门。“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门!”
  • 鬼护士

    鬼护士

    孟宇凡在住院期间和夜班护士讲的一个离奇故事,魔婴、猫妖,诅咒令整个县城为之色变,究竟是人为,还是猫妖?
  • 绮罗凤动凡尘乱:飞鸾戏凤

    绮罗凤动凡尘乱:飞鸾戏凤

    一个色遍众仙友而不自省、罪行多到罄竹难书的百花仙子凤潇潇,因“误”食哮天犬,辱没同僚,被贬下界,然美男坐怀,她一忍再忍,无奈色心起,良心灭,骗身骗心,正当人家要她负责之际,她正气凛然,严词悲愤,高呼女可杀,不可破天命,回首间却是愁肠已断,酒未到,先成泪!心碎时,泪已入天河....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复仇之火一旦点燃,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所到之处皆成灰土。一步一惊心。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化敌为友,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她是生于冷宫,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
  • 叛逆无罪Ⅱ:高校痞子生

    叛逆无罪Ⅱ:高校痞子生

    由各所高中一百名问题学生组成的补习班,一个以各种综合分倒数第一名进入补习(75)班的唯一女生苏九夜,遭遇一群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少年。过招腹黑学长?误惹霸道校草?还有个神秘的邪魅小班长?由一双42码鞋38码脸引发的…疯狂校园!
  • 今生就要认定你

    今生就要认定你

    一个是富家豪门的千金小姐,一个是海边渔夫家的女儿。这样的两个人却因为二十五年前的一个错误,彼此交换了命运。李季儿,原本是名门富豪的千金,却因为一个错误成为了穷人家的女儿,一朝沉沦,变成了别人的情妇。夏岚,原本是海边穷渔夫的女儿,也因为一个错误成为名门千金的小姐,从此锦衣玉食,女仆成群,还有一个天神般的男子深深挚爱。皇甫绝,皇甫集团的继承人,二十岁就成为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从此在商场之上叱咤风云,谈笑风生。拥有众多的情妇,而李季儿只是其中的一个。于是二十五年后,他们的命运彼此相错。“一千万,我给你一千万,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情妇,我会让你的母亲安全的活下去,但是你要遵守情妇守则。”“你这辈子都休息和兰儿相提并论。”摄影棚中,他对她狠绝的说道,脸上流露出来的是鄙视的神色,这样的神色让李季儿的心彻底的碎了。“孩子生下来以后,你就给我离开!”皇甫绝狠狠的对李季儿说道,完全不顾及此事李季儿惨败的面容,还有脸上鲜红色的掌印。他与她夜夜缠绵,肌肤相碰,却只有生理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与他夜夜缠绵,只是为了无尽的沉沦,为了拯救病危中的母亲。一朝沉沦,腹中却突然有了他的骨肉......究竟给何去何从呢?究竟给放弃还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呢?沉沦已久的她还有获得爱情的权利吗?一切的一切,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