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司马仪就是这样信仰真理,就是这样对真主的命令完全服从而不问为什么。因此,当我们也听见真主的命令或者是真主使者的命令时,也不要说这是怎么回事或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说:“我们听见了,我们服从。”这就是真主的贤者和他儿子的行动。
易卜拉欣拿着锋利的刀和一些绳子,带儿子朝执行真主命令的地方走去。易司马仪心甘情愿地让父亲顺从真主的命令而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就在易卜拉欣准备动手宰杀儿子的时候,孝顺的儿子对父亲说:
“父亲,请你把绳子捆得结实点,这样,我就不能乱动了。你把我脱下来的衣服放得远一点,不要让它沾上血迹。还有,你要麻利地用刀割下我的脑袋,尽快完成真主的命令。否则,我会很难死去的。”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话,回答说:
“我的儿子,你真是个真心顺从真主的人啊!”
易卜拉欣决心按照儿子的意思去做。
他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吻着儿子的眼睛,泪水情不自禁地潸潸而下,濡湿了他的双颊。为了向真主献祭,易司马仪是那么坚强而又顺从。易卜拉欣拿起刀子,在儿子的脖子上用足力气割,可是刀子好像一点作用也没有,易司马仪的皮肤一点也没有破,脖子上一点伤痕也没有,好像根本没有动过刀子,刀子只是放在上面而已。
这时候,易司马仪对父亲说:
“父亲,你把我的脸转向地下。如果你看见我的脸,必定会产生恻隐之心,下不了手。这样,你就会在遵从至高无上的真主的命令和我之间动摇。”
易卜拉欣听从了儿子的劝告,把儿子的脸朝下,用刀子使劲割儿子的脖子,但是儿子仍然安然无恙,刀子拒绝执行真主的命令。
正当为难之际,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同时听见从天上传来一阵真主的召唤声:
“易卜拉欣啊!你确实已用行动证实那个梦了。”①
①引自《古兰经》“列班者”章第104、105节。
真主的意思是,易卜拉欣,你经受住了考验,那就是你是个顺从真主、尽快执行真主命令的人。这确实是个明显的考验②,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考验。
听见真主的召唤声后,易卜拉欣发现有一只肥壮的黑头羝羊出现在眼前。真主启示易卜拉欣将这只黑头抵羊宰了,以代替易司马仪,作为献给真主的祭礼。从这一年以后,在每年的宰牲节。里穆斯林都要宰牲(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
②引自《古兰经》“列班者”章第106节。
真主在《古兰经》中对这件事是这么记载的:
“人(易卜拉欣)说:‘我要迁移到我的主所启示我的地方去,他会指导我。我的主啊!求你赏赐给我一个善良的儿子。’我就用一个宽容、厚道的孩子向他报喜。当儿子长到能帮助他干活的时候,他说:‘我的儿子啊!我确实已梦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你究竟有什么意见?’他(易司马仪)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行的命令吧!如果安拉意欲,你将会发现我是坚忍者。’他们俩既已顺服安拉,而他(易卜拉欣)便让他的儿子侧卧着。我喊叫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实已用行动证实那个梦了。’我一定会奖赏行善的人们。这确实是个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了他。我使他的令名,永存于后代。‘祝易卜拉欣平安!’我要这样奖赏行善者。他确是我的仆人。”①
①引自《古兰经》“列班者”章第99~111节。
时间一年年过去了,易司马仪在长大,哈哲尔渐渐衰老,不久便溘然长逝了。以后,易司马仪娶了吉尔胡木族的一位姑娘,他们生活在一起。有一天,易卜拉欣来看望儿子。儿子不在家,只有那女子在。那女子没有招呼老人,也没有拿出一点吃的或喝的招待老人,更没有弄一点水给老人洗洗一路上落满尘埃的手和脸。
易卜拉欣问那女子:
“你丈夫在哪里?”
“他外出猎取食物了。”女子回答道。
“嗯??那么,你们过得怎么样?生活还好吗?”易卜拉欣又问。
“我们一贫如洗,生活清苦、拮据……”那女子开始唠唠叨叨地向易卜拉欣诉起苦来,埋怨真主没有保佑他们一切顺心。
易卜拉欣听完她的话后,说:
“如果你丈夫回来了,请代我向他问好,并对他说‘请改换门庭’。”
易卜拉欣说要改换门庭,实际上是指儿子的妻子要换过。因为妻子是家庭的女主人,是主内的,她也就是一个家的门庭。
过了不久,易司马仪回家了。他问妻子家里有人来过没有。妻子回答他说来过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
“他询问你什么吗?”丈夫问妻子。
“他问了我们家和我们生活的情况。于是我就告诉他,我们十分辛苦、十分贫穷和清苦。”妻子回答说。
“他嘱咐你什么吗?”易司马仪问。
“是的,他说向你问好,并转告你要改换门庭。”妻子回答。
“来的那位老人是我的父亲,他命令我休了你。你走吧,回到你的家人那里去吧!”
易司马仪休掉了妻子,又和另一名女子结了婚。日子过去了一天又一天。易卜拉欣不放心儿子,又一次来看望儿子。这次儿子又没有在家。老人进了门,问那个女人:
“你丈夫去哪里了?”
“他外出猎食了,但愿他过一会儿就回来。”
女子说完话,把老人安顿下来,又去端水给老人洗掉脸上和头上的尘土。然后又给老人水喝。老人见她忙完这一切后,立刻问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赞美真主的恩赐,我们过得很好。至尊的真主供给我们吃的,真主是最好的恩赐者。”女人高兴地回答。
易卜拉欣接着问:
“你们吃什么?”
“我们吃肉。”女人回答。
“你们喝的是什么?”
“喝的是水。”
这时候,易卜拉欣开始为他们祈祷:
“伟大的主啊,给他们肉和水吧!”
然后,易卜拉欣对女子说:
“如果你丈夫回来,请代我向他问好。并转告他说‘坚固自己的门庭’。”
说完,老人回巴勒斯坦去了。
不一会儿,易司马仪回家了。他问妻子:
“家里有人来过?”
“是的。”妻子答道,“来过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他问起你,问起我们的生活情况。我告诉他,你不在家,我们的生活过得很好。”
“他嘱咐你什么了吧?”易司马仪问道。
“是的。他说向你问好,并命令你要坚固自己的门庭。”
“好。你是个好妻子,那位老人是我的父亲,他命令我要留住你。”
从此,易司马仪和妻子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易司马仪是个忠实自己诺言的人,他总是命令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要做礼拜,要资助穷人。他因而深受真主的欣赏和喜爱,并被真主选为先知和使者。真主是这么说他的:
“你应当在这部经典里提及易司马仪,他确是个忠实于许诺的人。他是使者,又是先知。他以拜功和天课命令他的家属,他在他的主那里是令人满意的。”①
①引自《古兰经》“麦尔彦”章第54、55节。
有一天,易卜拉欣再次去看望儿子易司马仪和他的妻子,这次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易卜拉欣来到儿子易司马仪那儿,父子相见,互相拥抱、接吻。然后,易卜拉欣对儿子说:
“易司马仪,真主命令我做一件事。”
“那就遵照真主的命令去做呀。”儿子立即回答父亲。
“你帮助我吗?”父亲问。
“那还用说,我当然会帮助和照顾你的。”易司马仪说。
易卜拉欣马上用手指着前面一块稍稍高起来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克尔白②所在的地方说:
②克尔白,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立方体”。中国穆斯林称其为“天房”,指麦加“禁寺”内一座方形石殿,用麦加近郊山上的岩石建成,殿的四角依所朝方向,分别称伊拉克角、叙利亚角、也门角和黑色角(因“黑色玄石”位于该角而得名)。殿内以大理石铺地,石殿内外由金线绣着《古兰经》经文的黑锦幔帐装饰。623年,穆罕默德奉真主启示改定它为礼拜朝向。
“真主命令我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房子,一座清真寺。”
易司马仪看清了父亲指的地方。两人说定就在那里建一座天房。
伟大的建造工程开始了,这是大地上一项最伟大的工程。真主把天房的礼堂和房屋地基之处都告诉了易卜拉欣先知。在建造这座遐迩闻名的最伟大的清真寺时,父子俩作了分工。易卜拉欣负责建筑,易司马仪负责运送石头。
房子在一点一点往上砌,易司马仪把一筐筐的石头放在父亲的脚边。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两位先知在建造天房时向真主祈祷说:
“我们的主啊!求你接受我们的敬意,你确实是全聪的,确实是全知的。”①
①引自《古兰经》“黄牛”章第127节。
易卜拉欣想在天房中留下一些特别的标记。于是,他对易司马仪说:
“儿子啊,你给我选一块最好的石头来,我要把它放在这个地方。”
易司马仪立即按照父亲的指示去做。可惜他晚了一步,我们的先知吉布里利已经带来了一块黑色的大石头②。于是,易卜拉欣把这块黑石头安放在他选好的那个地方。
②即“黑石”,也称“玄石”,镶置于克尔白东南角,离地面约1.5米。
易司马仪回来一看见这块黑色的石头,便问:
“父亲啊,谁给你送来了这么好的石头?”
“那是一个动作比你灵活、比你快的人送来的。”父亲说。
一会儿工夫,父子俩就把这块大石头砌好了。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感谢真主的这个安排,他们祈祷说:
“我们的主啊!求你接受我们的敬意,你确实是全聪的,确实是全知的。我们的主啊!求你使我们变成你的顺民,并从我们的后代中造就归顺你的民族。求你向我们昭示朝觐的仪式,求你恕宥我们,你确实是至宥的,确实是至慈的。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他们中间派遣一个使者,对他们宣读你的启示,教授他们天经和智慧,并且熏陶他们。你却是万能的,确是至睿的。”①
①引自《古兰经》“黄牛”章第127~129节。
真主对他们的祈祷作出了回答。他使这个天房成为一个安全的地方,并在那些民族-阿拉伯人中间,在那些先知和使者之后,派遣了最好的人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②成为他的使者-那是伊斯兰教使者的象征,那是整个人类所有好人的象征。
②穆罕双德(约570~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40岁以后在麦加公开号召“信仰唯一的主安拉”,反对偶像崇拜。622年率大批信士迁往麦地那,作为真主使者继续传教,制定各种制度和律例。630年占领麦加,631年远征叙利亚,632年率领大批穆斯林朝靓麦加。同年6月8日归真于麦地那。
建好天房后,至尊的真主命令易卜拉欣先知召唤人们去朝勤,他对易卜拉欣说:
“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③
③引自《古兰经》“朝靓”章第27节。
易卜拉欣说:
“我的主啊,我的声音是那么微弱,有谁会听见呢?”
真主启示他说:
“易卜拉欣啊!你可以大声宣告,让人们去朝觐,我会把你的宣告送到人们耳朵里的。”
于是,易卜拉欣开始大声宣告和召唤:
“人们啊!真主注定你们要去麦加他的天房朝觐,赶快去朝觐吧!”
真主把易卜拉欣这个伟大的召唤送到了千家万户,并派遣了先知和使者告诉人们如何朝觐。在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两位先知之后的穆罕默德先知,他传达了真主的这个召唤,命令我们去朝觐,并使朝觐天房成为伊斯兰教的五大天命之一,人们只要有可能,都会去那里朝觐。
岁月似流水,一年一年过去了……
在以后的岁月里,易卜拉欣一直召唤人们去朝觐,直到最后真主把他召了回去。在归真之前,易卜拉欣谆谆教导儿孙们,要永远信仰伊斯兰教,要信仰真主,只向真主祈祷,我们的先知易卜拉欣把我们称作穆斯林。真主是这么说的:
“你们应当遵循你们的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安拉以前就称你们为穆斯林。”①
①引自《古兰经》“朝觐”章第78节。
易卜拉欣去世后,易司马仪立即按照伊斯兰教的礼仪将父亲安葬好。
真主的使者易卜拉欣在大地上传遍了他的召唤和宣告声后,回到了他的主的身边。以后他的儿子易司马仪和易司哈格都沿着他的足迹走,后来他们也都成为先知。真主把易司马仪派到吉尔胡木族人和也门人中间,传达主的命令,努力让他们信仰真理。易司马仪生前还嘱咐他的兄弟易司哈格的后代也要这么做。后来,易司马仪留下了十二个儿子,他们后来都成了阿拉伯部族的长老,因此,阿拉伯人的祖先是易司马仪。
舒阿卜的故事
奉真主之命,先知易布拉欣的侄子-先知鲁特,前往繁荣富足但风气败坏、骄奢淫逸的萨杜姆村,对那里的人进行说教,奉劝他们归信真主,改过自新。萨杜姆人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裹读真主。真主启示鲁特率领全村的信士们连夜撤离萨杜姆。子夜过后,鲁特和信士们都登上了山顶,而萨杜姆村则巨雷轰鸣。在骇人听闻的狂风暴雨中,石头、泥块等杀伤力极大的混合物使萨杜姆村以及那些拒信者一夜崩毁。
岁月在一天天地流逝……
麦德彦①人是阿拉伯部落人。他们居住在沙姆②靠近萨杜姆城的那个地方,也就是以前鲁特的族人中那些被真主毁灭前的拒信者们居住的那个地方。
①地名,在西奈山(今埃及境内)东部,坐落在红海东边。
②即现在的叙利亚。
当时,麦德彦人是个拒信者部族,他们就像从前呼德的族人、撒立哈的族人中那些拒信者一样,不信仰真主。在他们中间,除了我们都知道的两位先知外,其余的人都不信仰真主。他们怙恶不悛,在他们的信条中,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干的,也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的。
这些麦德彦人,他们拦路拦劫、互相残杀,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如果有外人经过他们那里,他们便加以恫吓、威胁,他们样样都干,直到过路人丢下钱和身上所有带的东西。如果他们强迫不成,别人不愿意交出钱财,他们便把人杀掉。这种人怎么会崇拜真主呢?他们的心里不崇拜真理,自然也没有所信的东西。他们心中没有真主,也不信仰真主,却崇拜四周到处都有的参天大树,还崇拜钱财和个人的利益。他们喜爱钱财,于是四处拦劫敛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他们损人肥己;在贸易中,他们缺斤短两,弄虚作假,抬高物价。
总而言之,这个民族在歪门邪道上越滑越远,不愿意走正道。这个部落中也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权有势的富人,他们是部落中的暴虐者;另一种是无权无财的穷苦人,他们是被欺压的弱者。
真主下决心要在暴虐者的天上亮出一颗明星,照亮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迷途知返,这就像荆棘中有时会盛开玫瑰,岩石中有时会开出鲜花一样。舒阿卜是个公道、正直的人,他信仰真主,不知道欺侮人,也不背叛真主,更不赞成他的族人们的所作所为,他鄙视族人,鼓动人们推翻作恶多端和腐败堕落的暴虐者们。
舒阿卜热爱并崇拜至尊的真主,真主也特别宠爱他。于是,真主派遣他到他的族人中间去,到那个在大地上为所欲为,置真主于不顾,视大树为神的麦德彦民族中去。
舒阿卜遵循真主之命,来到了麦德彦人中间,奉劝他们信仰真主,丢弃横暴狂妄,崇尚人与人之间公平相处。开始的时候,舒阿卜对族人说:
“我的族人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之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①
①引自《古兰经》“高处”章第85节。
这些话让麦德彦人将信将疑,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劝告。
沉浸在睡梦中的人,当危险降临时,他会一下子醒过来看着你;当他完全清醒后,他会感到惊慌失措,同时他会觉得你要讨他的便宜。麦德彦人就是这样。他们在对舒阿卜的话感到吃惊的同时,又觉得舒阿卜要他们的好处。
舒阿卜刚说完话,那些人面面相觑,问道:
“舒阿卜,你这些话是从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