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500000015

第15章 叶圣陶与中小学教育(1)

叶圣陶(1894—1988)

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儿童自己在生活中寻求真正的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别人所掌握的知识。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办教育决不类似办工业,没有生命的工业原料可以随你怎么制造,有生命的可不成。

叶圣陶,名绍钧,字秉臣,后改字圣陶,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为人老实,因替地主管账,并承揽当地人的婚丧账务,被称为“账房先生”。“账房先生”精于人情世故,希望儿子在读书之余多多接触社会,这使叶圣陶很早就有观察社会、关心民瘼的能力。叶圣陶的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擅长讲故事、猜谜语,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1905年,叶圣陶参加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不幸落选。对此,叶圣陶似乎不以为然。他说:“我本来就没有要考的欲望,是父亲叫我去的。”第二年,他考入当地一所高等小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07年,叶圣陶提前毕业,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即著名的草桥中学。在这里,他与顾颉刚、王伯祥等同学组织社团、创办刊物,表现十分活跃。

辛亥革命后,叶圣陶从草桥中学毕业,当了一名小学教员。但不久他就被排挤出校。无奈之下,他只好卖文谋生,开始小说创作。1915年以后,经朋友介绍,他先在上海尚公学校教书,后在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吴县第五高小位于甪直,叶圣陶在那里度过六年的教学生涯,因此他把甪直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时,老同学顾颉刚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经顾介绍,他参加新潮社并成为该社发起人之一。1921年,在郑振铎邀请下,他参与并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不久,他与朱自清、刘延陵、俞平伯等人成立中国新诗社,并创办《诗》月刊。在此期间,他在《新潮》《晨报》

《京报》《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许多小说和诗歌。1921年秋,他开始童话创作,仅半年时间就发表20多篇优秀的童话作品,成为中国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之一。

1924年,叶圣陶经胡适的好友朱经农介绍,担任商务印书馆中学国文教材编辑,并与早期共产党人沈雁冰(茅盾)、瞿秋白、杨贤江往来密切。在此前后,他写了大量“教育小说”。其中,以反映小学教师生活经历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最具代表性。1930年,叶圣陶离开商务印书馆进入开明书店,担任《中学生》《中学生文艺》《新少年》等刊物主编,继续关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抗日战争开始后,叶圣陶辗转来到成都,担任四川教育厅教育科学馆专门委员,从事中学教学的计划研究工作。抗战胜利后,叶圣陶回到上海,继续供职于开明书店,并积极参加“争民主、反内战”的运动。1949年初,叶圣陶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安排下绕道香港抵达北平,参与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文革”中他被免除一切职务,革命造反派以“文教界祖师爷”、“漏网大右派”等名义对他进行批斗。“文革”结束后,叶圣陶以80多岁高龄再次投入工作,担任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务。1988年,叶圣陶逝世,终年94岁。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出版事业,他不但在小说、诗歌、童话等创作中通过艺术的手法反映教育问题,而且还写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杂文和随笔,直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意见。叶圣陶教育思想涉及范围很广,既有对教育的哲学思考,又有对教材教法的研究。这里只能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一些相关的内容。

一  早年教学生涯

辛亥革命前夕,17岁的叶圣陶还在草桥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了女子教育问题。他认为,由于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远远超过成年人,因此人的观念往往是在儿童时代形成的。又由于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作为一个母亲,凡是有害于儿童智识和道德的事,既不可说,也不可做。如果说了,儿童就会听从;如果做了,儿童就会模仿。从这个角度来看,女子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

辛亥革命后,叶圣陶从草桥中学毕业,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升学。在校长帮助下,他进入苏州言子庙小学任教。他本来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尽心尽力的人,但由于应付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对教育界的腐败深感不满,很快就被该校排挤出去。

1915年,叶圣陶经儿时的朋友、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郭绍虞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尚公学校任教。在这里,他倡导教育改革,反对陈腐观念,希望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年,他开设一个小型图书馆,取名“少年书报社”。他在《我校之少年书报社》一文中说:儿童到学校来,是为了求学。“学校应其求,乃授之以课程”,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在授课的时候,如果老师用注入的方式,就可能会徒劳无功;如果利用孩子的求知心理,“采用自学辅导主义”,则可能会事半功倍。何况,学校的课程范围有限,儿童的求知心无涯,“以有限应无涯,难乎其无违教育之本旨矣”。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办少年书报社的理由。他还说,低年级儿童爱读童话,高年级学生则爱读小说和知识性读物。因此开办少年书报社无非是为了让大家增进课外知识,养成自学的习惯。另外,这个小小的少年书报社备有三种日报。每天报纸一来,少年儿童争相阅读,说明大家都很关心国内外大事。

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却反映了这位21岁的年轻教师已经明白,办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自学和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商务印书馆看到叶圣陶是个有真才实学的青年,便邀请他协助编写《国文教科书》和《国文教授书》,这对他是很大的鼓励。

1917年,叶圣陶应老同学吴宾若、王伯祥邀请,到苏州甪直镇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这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叶圣陶不仅自编教材,还在学校办农场,开商店,造戏台,建立展览馆、图书室、音乐室、篆刻室,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吴宾若是该校校长,他奉信“爱的教育”,善于用情感来打动学生。叶圣陶认为他是最真诚最有实践精神的教育家。在与吴宾若、王伯祥相处的日子里,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创造新人”。不久,他的妻子胡墨林辞去南通女子师范教职前来任教。甪直的小桥流水,黑瓦白墙,窄街深巷和农夫村妇,颇有诗情画意;几个年轻人的情趣爱好,理想志向和奉献精神,也令人钦佩。这里虽然远离北京,却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连;他们虽然可以住在城市,却甘愿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这种“甜津津的”乡村老师生活,在今天看来仿佛是天方夜谭。难怪当地人要说:“甪直是圣陶先生的摇篮”。叶圣陶也说,他已经“做了甪直人”,并把甪直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二 反思小学教育

1919年,正在甪直担任小学教师的叶圣陶写下《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对小学教育进行深刻反思。

他首先把小学生比作植物、把小学教师比作“种植家”,然后指出:

“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为什么有些种子却不能发芽,或者是发了芽也长不好呢?这恐怕有两种可能,一是遗传有问题或环境不适宜,二是“种植家”扼杀了植物生长的可能性。叶圣陶的说法与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一致的。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内部,教师的作用是唤醒潜藏于学生内心的知识,使之达到意识的层面。这说明,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唤醒学生潜在的追求真理的意识,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知识。这就是说,教师应该像园丁一样,千方百计呵护自己的学生。

紧接着,叶圣陶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他认为小学教育既不是为了模仿古人的行为、记忆他们的思想,也不是为了学习一门养家糊口的技艺。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明确方向的人、一个“能参加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的人。小学教师的作用,是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努力的方向,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可能性”。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很好的根基。

叶圣陶说,如果小学教师“欠缺修养功夫,……没有切合人生的人生观”,就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如果小学教师没有“明确的主义”,那么他们就会“只捡那最容易的不用费心”的办法管理学生。其中最典型的一招,就是对于“六七岁的孩子……不许他们有活动的自由”。如果孩子们耐不住约束,仍然要自由活动,做教师的就会“如临大敌,仿佛官吏对待乱民一样,定要设法压服他们”。叶圣陶认为,这其实是在“摧残学生的可能性”。当然,叶圣陶也反对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如果学生沾染了社会恶习,教师又放任不管,那就是失职的表现。因此,要想正确地指导学生,应当很好地研究儿童心理,然后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历程。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如今的教师早已失去园丁的形象。

对于读书,叶圣陶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书籍是“古人的思想行为的符号”。读书的作用,是让学生知道“已往”、为“未来”做准备,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有价值的人。但是许多教师却只知道让学生一味地读书,不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根本不考虑教科书是不是切合人生,是不是可以为未来做准备,离开教科书是不是还有别的材料等问题。如果说在当年的教育体制下,教师还可以考虑这些问题的话,那么在如今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的体制下,所有的教师已经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

叶圣陶说: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学生“不很用心,倒是他们的造化;如果全部容受,无不记忆,那么吃亏就不浅了。”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是因为第一,“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那(终)究不会切合人生,丝毫没有用处。”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听讲、记忆、背诵,会耗费许多精神,占用许多时间。如果小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这些方面,那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现代社会需要明辨是非、热爱真理的人,但是死记硬背却只能会让人养成盲从的习惯。习惯于盲从的人,只能做“他人的奴隶”。

叶圣陶指出,注重事实,欢喜体验是儿童的天性。好玩有趣的,他们就喜欢;索然无味的,他们就抵制。学校的作用,应该是把所学的东西变得好玩有趣,让孩子们在游戏和玩耍中受到教益。但现在的学校为了教学方便,把所有学科分成若干门类,分别教授。这样一来,学校就难免变成“学科杂货店”。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只能获得一些学科的皮毛,根本不可能得到货真价实的有利于人生的学问。

叶圣陶还指出,由于教师缺乏修养,“没有主义”,因此他们在学校只能得过且过,逢场作戏。他们甚至把学生当作装饰品,把学校当作古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会觉得了无情趣。于是,许多学生就会把学习内容抛在一边,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校外面。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就会乘虚而入。

叶圣陶的观点让人难免想到当代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等现象。这本来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但是有关方面和一些专家却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 一是学校周边环境不良,二是青少年心理有病。于是他们开出两个处方:一是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规定在校园周围不许开设网吧之类; 二是开办青少年心理门诊,为这些孩子治病。这其实是庸医的做法——校园周围没有网吧,孩子们便去更远的地方上网,因此还造成几个孩子被火车轧死的悲剧;仅仅是因为迷恋网络就断定孩子心理有病,这和把正常人送入精神病院没有两样。

三 分析教育误区

1919年,叶圣陶以《小学教育的改造》为题,对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出路,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首先指出,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他发现人们对学校教育至少有四个教育误区:第一,以为儿童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提高德行。第二,以为“知识是可以授予的,德行是可以勉强修炼的”。第三,以为小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知识授予儿童,并且让儿童修炼德行。第四,以为传授知识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拼命读书;修炼德行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摒弃已有的习惯嗜好, 去过那种特殊的“符合玄虚抽象的概念的生活”。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误区,大家都认为只要刻苦读书、能够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学生;只要能认真教书、能督促孩子修炼的,就是好老师。如果儿童对老师教授的知识不能接受,对那种特殊生活不能习惯,老师就会“以为自己对于学生可谓倾诚竭力,无心复加了,而学生竟不体谅他们的苦衷”。于是,他们就会对学生“加以训斥和种种惩罚,幽闭,留级,甚至开除。”叶圣陶说,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学校当作工厂,把学生当作原料,如果学生不能符合制造的要求,不能“成器”,那就一定要把他剔除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校里肯定不会得到快乐。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呢?叶圣陶认为这与大家对人生的错误认识有关。许多人以为,“人生的种种行为,只不过是各不相关的表现,把这种各不相关的种种逐一学会,便是人生的真义。”于是,当教师的便根据这个观念去教学生,办教育的也把学校分为训导、教授、管理等部门。至于“这种设想是否谬误”,则不加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教师“像商家的会计和社会上的警察”一样。与此同时,学生对那些“硬要他们理解、记忆、练习”的“一件一件零碎的知识”,也不会产生任何兴趣。

如今的家长和老师们,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总喜欢用“考大学”、“找工作”、“有前途”等说法“教育”他们。殊不知孩子们根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考虑这些问题。叶圣陶所说,儿童的心理和习性,与深谋远虑的成人是有区别的。“成年人对于事物力求精研,往往有为着未来的功利目的”,但是儿童却没有这种“本事”。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只想去弄个明白,至于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好处,却不去考虑。所以,在遇到好奇的东西时,“他们只管自己玩弄,抚摩,观察,试验,在成人看来也许觉得可笑,而他们却有无上的乐趣。”这恐怕就是儿童与成人的最大区别吧。正因为如此,叶圣陶认为儿童不好学,不是因为他们不懂道理,而是因为学校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

叶圣陶发现,由于老师所教的那些知识不切合人生实际,因此儿童不会感到缺少这些知识的困苦。他问道: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会对知识发生兴趣呢?老师的讲授又怎么会成功呢?基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叶圣陶甚至认为,如果我们的儿童早已养成“信仰教师的习惯,因而恪守教师的训诲,把教师的训诲作为立身之本,那么最吃亏的就是儿童本身了。”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千古第一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热门推荐
  • 高血脂食疗菜谱

    高血脂食疗菜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高血脂患者的食序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昧俱全。《高血脂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高血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杀猪的老四,喂牲口的槐叔,牲口房的香气弥漫的童年时光,那些暧昧然而温馨的夜晚,那些甜蜜而又苦涩的游戏,像一幅画,明亮的调子,恍惚的阴影,淹死的瞎朴子,老去的槐叔,消失的猪圈和牲口房,每一天都在缓慢变化的芳村……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性情才女以中年的眼睛看人世冷暖,宇宙星辰,特别阐释、思索中年的情与爱,乐与愁,三十八岁的爱情多一份深沉和凝重,多了一份淡定和恬淡,且看她细细道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过气女明星陆蹁跹年近三十岁,失去了和新人竞争的资格,在好朋友露娜的帮助下她决定去求昔日导演给她一份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娱乐圈的当红明星梁安烨,两个人因为理念不合而爆发了种种的矛盾,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忍气吞声......
  •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通缉伊拉克总统,追杀卡斯特罗,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美国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击毙本·拉登一雪前耻,但反恐行动远未画上句号。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公开、实力最雄厚的情报组织。
  • 庶女鉴宝师

    庶女鉴宝师

    这年头,庶女难当,主母步步紧逼行陷害,嫡姐设计毁名节,她演戏装傻,终让她们深入陷阱……正当她搞定内敌,鉴宝求财之时,侯门公子却找上门来:女人,求负责……什么?我不认识你吧!某男怒:女人,定情信物你都拿了,还想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肥婆主母

    肥婆主母

    如果,只是要我穿越到古代,体验古代人的生活,那么我能接受。可是,为什么偏偏要穿越到她的身上?!这分明就是一个肉圆子嘛!圆滚滚的,满身的肥肉,这还算是一个女人么?这分明就是一头肥猪!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勉强也能接受。可是,为什么她不仅是一个肥婆,而且还是一个已婚妇女?!好吧,如果仅仅是要让我做一个已婚的肥婆。我也能接受。最最天雷的是,为什么还要附赠她这样一堆极品家人?!一个没有半点感情的老公,一对尖酸刻薄的公婆,两个虎视眈眈的小妾!这日子该怎么过啊?!什么?穿越不回去了?那么好吧,我只能接受了。可是,如果要让我继续这样生活下去,那么——我办不到!改造自己——哼,总有一天,我会让自己变成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肥婆!并且要迷倒一堆美男!改造公婆——哼,在我的屋檐下,你们都给我夹起尾巴做人,学会什么叫收敛!改造小妾——哼,你们人呢统统给我在地上跪好,没我命令不许起来!改造老公——哼,没我命令你敢上床?给我滚下去!不然直接休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