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18

第18章 雍也第六(1)

【题解】

此篇论诸弟子及君子德行,共三十章,除一章闵子骞语外,余皆孔子语或孔子与他人问对。前十五章论具体人物,以弟子为主;后十五章泛论君子与仁者、智者,兼及德行政事。此篇性质与前篇相似,盖以人物众多,一篇不能尽,故续次之,而兼论君子。首章论子雍而以之名篇,亦以冉雍堪为诸人物代表之故。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释】

雍:指冉雍,见5·5注。

南面:面朝南,做君主。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南面”恒指天子、诸侯。或释卿大夫或地方官,非是,地方官不得称南面。

【训译】

先生说:“冉雍(这个人)吧,可以使他做君主。”

【章旨】

此章赞冉雍。冉雍德美,故孔子有此言。《公冶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是冉雍以仁出名。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校】

太简,“太”旧作“大”,古字,从正平本、敦煌唐写本改今字。

按:旧或以此与上章合为一章,非是,今别。

【释】

仲弓:即冉雍,见5·5注。

子桑伯子:即《庄子·山木》所记子桑雽,《楚辞》作“桑扈”,鲁人,与孔子同时,以简朴不文出名。《说苑》亦有孔子见子桑伯子,子伯桑子不衣冠而处的记载。

简:简单、简朴、简略、粗疏。

居敬而行简:“居”,指居心、心存。“敬”,严肃、慎重。“行”,行为、做事。

临:从上视下,君临、统治。

【训译】

仲弓问子桑伯子(的为人),先生说:“可以,(就是太)简朴。”

仲弓说:“居心严肃而行动简朴,以君临他的臣民,不是可以吗?居心简朴而行动(也)简朴,不是太简朴了吗?”

先生说:“冉雍(仲弓)的话对。”

【章旨】

此章论子桑伯子,言治民不可太简。行事简而居心敬,必无大失,故可;若行事简居心亦简,必致大失。“仲弓曰”以下非完全对话,分别记其言而已。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未闻好学者也。”

【校】

今也则未闻好学者也,“今也则”后旧有“亡”字,从俞樾说,据《释文》“本或无‘亡’字”说删。

【释】

迁怒:“迁”,转移。“迁怒”,转嫁怒气,拿人出气。

贰过:“贰”,两次、重复。“过”,过错。“贰过”,重犯同样错误。

【训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谁最好学?”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而且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怒气转嫁到别人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了。”

【章旨】

此章论颜回好学,亦教人学其不迁怒、不贰过的品行。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释】

子华:即公西华,姓公孙,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二岁。

冉子:指冉求,见3·6注。

请粟:“请”,请求、要。“粟”,谷子、粮食。

釜:借为“鬴”,陶质量器,容六十四升。《小尔雅·量》:“两手谓之匊(掬),匊(掬),升也。”非斗升之升。一升约容今200毫升,一鬴约容今12.8公升。

益:增加。

庾:陶器。《周礼·考工记·陶人》:“庾,实二觳,厚半寸,唇寸。”郑玄注:“豆实三而成觳。”又云:“豆实四升。”然则一庾容六豆,24升,约合今4.8公升。

秉:量词,旧说容十庾,即240升,约合今48公升。五秉,约合今240公升。

赤之适齐:“适”,往也。

周急不继富:“周”,周济、救济。“急”,急需。“继”,续、添。

【训译】

公西赤被(先生)派到齐国去了,冉求为他的母亲要粮食,先生说:“给她一鬴。”(冉求觉得太少,)请求增加。(先生)说:“(再)给她一庾。”冉求(却)给了五十庾谷子。

先生(知道后)说:“公西赤去齐国的时候,骑着肥马,穿着轻软的皮袄,(说明他家里比较富裕。)我听说,君子周济急需,不续添富裕。”

【章旨】

此章论公西赤,亦批评冉求,明君子周急不继富的道理。同样的财物,对于急需者可能救其性命,而对于富有者则不起作用。君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周急而不继富。冉子不知,故孔子批评之。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释】

原思为之宰:“原思”,孔子弟子,姓原名宪,字思。“之”,指孔子。“宰”,家宰,管家。

九百:不知其量,疑当指九百升,约合今180公升。

【训译】

原思给先生家当管家,先生给了他九百升谷子,(原思)推辞不要。先生说:“不要推辞!把它拿去给你的邻里乡党吧。”

【章旨】

此章论原思,明当予则予,当收则收。孔子因原思为之宰,认为应该给他粟九百的报酬,所以坚持给他;原思觉得自己家里不需要,所以推辞不要。孔子劝他即使自己不需要,也可以分给邻里乡党。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释】

犁牛:犁地之牛,即耕牛,与牲牛相对。或以为古无牛耕,恐未必。

骍且角:“骍”,音辛,赤色。周人尚赤,用赤牲。“角”,谓有角、成年。

山川其舍诸:“山川”,指山川神灵。“舍”,舍弃、放弃。“诸”,“之乎”合音。

【训译】

先生对冉雍说:“耕牛的儿子(如果长得像牲牛一样)一身骍赤而且有角,即使不想用它(做牺牲祭祀山川),山川难道会舍弃它吗?”

【章旨】

此章记孔子勉冉雍成才。冉雍以其父“贱而行恶”而自卑,故孔子以此言勉之。旧以为孔子评价冉雍之言,非。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

【校】

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月”前旧衍“日”字,今据义删。

【释】

三月不违仁:“三月”,连续三个月,言其久。“违”,离开。不违仁,言其心里总装着仁。

月至焉:“月”,一个月。“至”,来到、想起。“焉”,兼词,于此。月至焉,言其一个月偶尔想到一次。旧作“日月至焉”,义不可通。

【训译】

先生说:“颜回,他的心(连续)三个月都不离开仁;其他的人,则一个月想到一次罢了。”

【章旨】

此章论颜回之仁。仁者爱人,真正有仁德的人,必能心里总装着仁,所以颜回能三月不违仁。“月至焉”,有似今之搞某种活动的所谓“活动日”,只是一次性的,可见不可同日而语。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欤?”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校】

按:三“欤”字旧皆作“与”,古字,改今字。

【释】

季康子:参2·20注。

仲由:即子路,参2·17注。

何有:即有何,无何也。

果:果敢。

赐:端木赐,即子贡,参1·10注。

达:明达、通达。

求:冉求,参3·6注。

艺:有才艺。

【训译】

季康子问:“仲由,可以让他从政了吗?”

先生说:“仲由(行事)果敢,对从政有什么(说的)?”

(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从政了吗?”

(先生)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从政有什么(说的)?”

(又)问:“冉求,可以让他从政了吗?”

(先生)说:“冉求有才艺,对从政有什么(说的)?”

【章旨】

此章论子路、子贡、冉有。三人各有特长,故皆可从政。

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释】

季氏:指季桓子。

闵子骞:孔子弟子,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孝行著称。

费:邑名,旧音毕,故址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宰”,行政长官。

复我: “复”,谓重复、再次。

则吾必在汶上矣:“汶”,音问,河名,在齐鲁之间。“在汶上”,言将离鲁入齐。

【训译】

季氏派人叫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邑宰,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替我向他推辞!如果有再一次来找我的,那我就一定(离开鲁国)在汶水北边了。”

【章旨】

此章论闵子骞。季氏僭礼乐,有不臣之心,故闵子骞不愿为其所用。宁愿离鲁入齐也不愿为季氏所用,可见其品质高尚。

6·10伯牛有恶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校】

伯牛有恶疾,旧无“恶”字。按:下言自牖执其手,则必非一般之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有恶疾”,当是,今从补。

【释】

问:探望。

伯牛有恶疾:“伯牛”,孔子弟子,鲁人,姓冉名耕,字伯牛,以德行著称,小孔子七岁。“恶疾”,传染病。据《淮南子·精神训》,伯牛得癞病。

自牖执其手:“牖”,窗户。不敢近前,故自牖。“执其手”,以诀别也。

亡之:“亡”,死亡。中道而死,故曰亡。“之”,语助词。

命矣夫:“命”,命运。

斯人也而有斯疾:“斯”,此也。

【训译】

冉伯牛得了恶病,先生(前去)探望,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死,(这是)命呀!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恶)的病!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恶)的病!”

【章旨】

此章论冉伯牛。伯牛德行好,孔子惜之,叹其不应得恶疾,故曰斯人也而有斯疾。

十一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释】

一箪食:一箪之食。“箪”音单,装饭用的圆形竹蓝。

一瓢饮:一瓢之饮。“瓢”,盛水的半个葫芦。

陋:狭小、简陋。

人不堪其忧:“人”,一般人。“堪”,忍受。

回也不改其乐:“也”,语助词。“不改”,依旧。

【训译】

先生说:“贤德呀!颜回。一蓝子吃的、一瓢喝的,住在简陋的小巷里,一般人(会)不堪其愁苦,而颜回却不改他的乐观。贤德呀!颜回。”

【章旨】

此章论颜回,赞其甘于清苦。

十二

6·12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校】

按:“悦”旧作“说”、“汝”旧作“女”,并从皇本、敦煌本改今字。

【释】

非不悦子之道:“悦”,喜欢。“道”,指学说。

中道而废:“中道”,半路上。“废”,停止。

今汝画:“画”,同划,指划界。

【训译】

冉求(对先生)说:“(我)不是不喜欢先生的学说,是因为力量不够。”

先生说:“力量不够的走到半路上才停下,现在你是自己(先)划了界限。”

【章旨】

此章论冉求,以勉学。学习当有信心,不应未学之前先打退堂鼓。

十三

6·13子谓子夏曰:“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校】

为君子儒,句首旧有“女(汝)”字,后人所增,从定州简本及正平本等删。

【释】

为君子儒:“为”,读去声,给也。旧释为做,非。“君子”,指贵族、上层人士。旧以为人格君子,非。人格君子非主观所能为。若义为做君子式的儒、不要做小人式的儒,则无需言,因为世上不可能有愿做小人者,且儒亦不得有君子、小人之分。“儒”,指师儒。《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四曰联师儒。”郑玄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道艺,即礼、乐、射、御之类。

无为小人儒:“无”,用同“勿”,不要。“小人”,指下层人士、普通劳动者。

【训译】

先生对子夏说:“给贵族做师儒(教六艺),不要给小民做师儒(教六艺)。”

【章旨】

此章教人做事当讲求实效。古代社会等级分明,贵族与平民地位悬殊,贵族学道艺有用,平民学道艺无所用,故孔子如此教。或子夏当时有此行,故孔子言之。或疑如此解不符合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实为误解“有教无类”之义,且不知此指教道艺——礼、乐、射、御。当时普通劳动者学礼、乐、射、御无所用,故不应教之。

十四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校】

按:“汝”旧作“女”,今改。

【释】

子游为武城宰:“子游”,见2·7注。“武城”,鲁国邑名,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

得人焉尔乎:“得”,指发现。“人”,指人才。“焉”,兼词,于此。

澹台灭明:人名,复性澹(音檀)台,名灭明,字子羽。

行不由径:“由”,从、经。“径”,小道、捷径。

【训译】

子游当武城的邑宰,先生问:“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吗?”

(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走路不抄小道;除了公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热门推荐
  •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已完结】传闻中重花楼,日进斗金,生意兴隆,引人注目的不是美艳花魁,亦不是楼里的佳丽万千,而是这座花楼的楼主。传闻她有个特殊癖好,喜欢网罗美人进重花楼,然后把她们一个一个贴心的嫁出去。某一日,玉惊容正在闲闲用餐,小丫头慌忙来报:“楼主,有邻国的王爷来求亲。”某女打起精神:“他求的是哪一位?”小丫头结巴:“楼主……他求亲的对象是你。”某女淡定以对:“来人呐,把他给老娘……”半空中慢悠悠的传来一声拉长的男音:“惊容,你把我吃干抹净,要负责哟……”某女扑通一声栽到桌子底下:“赶出去……!”片断一某男慢悠悠的出场:“听说你昨晚又去和美男厮混了?”玉惊容指天发誓:“天地良心,我没有。”某男拿出一条发带:“那这个是什么?”玉惊容面皮一僵,从容奇道:“我怎么说我的发带不见了,原来是你捡到了啊,兄台,大恩不言谢,我拿走了。”某男拦住她的路:“想走,没那么容易……”
  • 宇航时代

    宇航时代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姐别玩火

    学姐别玩火

    新书《重生2005玩网游》开坑啦,求新书投资,求推荐,求收藏! 当深情霸道的学遇上理智冷静的学姐,这一切都乱套了……她,相恋四年的初恋情人移情别恋,分手的理由——她不够坏,不够辣,跟她一起没有刺激的感受。他,爱上已经心有所属的学姐,二次表白二次被拒,第三次表白,她终于答应当他女友,前提却是——不能认真,不能对她动真心。学弟表示暴走中!只想说——学姐,别玩火!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种羊

    种羊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儒道至圣

    儒道至圣

    这是一个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此时,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十国相争,蛮族虎视,群妖作乱。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无创新文章,百年无新圣。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被人砸破头后,挟传世诗词,书惊圣文章,踏上至圣之路。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