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17

第17章 公冶长第五(2)

十五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孔文子”,卫大夫孔圉,又称仲叔圉,谥“文”。

敏而好学:“敏”,思想敏锐。

不耻下问:不以请教才智学问在自己之下的人为耻。

【训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因为什么谥‘文’?”

先生说:“(他)思想敏锐而好学,(又)不耻下问,所以谥‘文’。”

【章旨】

此章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爱文的表现,故谥“文”。《逸周书·谥法解》:“勤学好问曰‘文’。”

十六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释】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杰出政治家,曾事郑简公、定公、献公、声公四君,为相二十二年,颇有政绩。

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指在上位者。“焉”,兼词,于其身。

行己也恭:“行己”,即行身。“也”,结构助词,下同。“恭”,谦恭。

事上也敬:“敬”,恭敬。

养民也惠:“惠”,仁惠、给人好处。

使民也义:“义”,宜也。

【训译】

先生评价子产:“他身上有四点在上位的人所应有的品行:行身谦恭、事上恭敬、养民慈惠、使民合宜。”

【章旨】

此章赞子产。行己恭、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皆在上君子所应有的品行。

十七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人敬之。”

【校】

“人”字旧脱,从皇本等本补。

【释】

晏平仲:齐大夫晏婴,字仲,谥平,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久而敬之:“久”,长久,指结交时间。“而”,则、就。 “敬”,尊敬、敬重。

【训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结交,时间长了人(更加)敬重他。”

【章旨】

此章赞晏子善交。一般人与人交,久则相狎。久而人敬之,故曰善与人交。旧本脱“人”字,或释为久则敬人,不为义。

十八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智也!”

【校】

“智”旧作“知”,古字,从皇本、唐写郑本改今字。

【释】

臧文仲居蔡:“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谥“文”。“居”,居住。“蔡”,以备占卜用的大龟。

山节藻棁: “节”,柱头斗拱。“山节”,谓把“节”雕为山形。“藻”,水草。“棁”,音啄,梁上短柱。“藻棁”,谓棁上画着藻纹。

何如其智:“何如”,多么。“智”,言不智,反言之。

【训译】

先生说:“臧文仲给大龟盖房子,斗拱上雕着山,梁柱上画着草,他多么聪明呀!”

【章旨】

此章嘲讽臧文仲不智。龟无知,为之山节藻棁,岂能欣赏?见其不智。

十九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智,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智,焉得仁?”

【校】

二“智”字旧皆作“知”,从唐写郑本改今字。

至一邦,“至”旧作“之”,涉上误,据皇本改。

【释】

子张:见2·18注。

令尹子文:“令尹”,楚官名,相当于别国宰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音构乌兔),字子文。

三仕为令尹:“仕”,出任、担任。事在《左传》庄公三十年至僖公二十三年间。

已:被罢免。

愠:怨恨、恼怒。

政:政事、政务。

崔子弑齐君:“崔子”,齐大夫崔杼。“弑”,杀,下杀上曰弑。“齐君”,指齐庄公。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

违:离开。

清:清白、清高。

【训译】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都)没有喜悦的神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恼怒的神色。(而且每次离任之前,)一定把旧的政事告诉新令尹。(他)怎么样?”

先生说:“(很)忠诚。”

(又)问:“仁吗?”

(先生)说:“还不够聪明,怎么算得上仁?”

(又问:)“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当时)有能驾十辆车的马,(他全部)舍弃而离开了齐国。到了别的国家,却说:‘(这里的当政者)像我们的大夫崔杼。’便离开她。到了另一个国家,却又说:‘(这里的当政者)像我们的大夫崔杼。’又离开她。(他)怎么样?”

(先生)说:“(很)清高。”

(又)问:“仁吗?”

(先生)说:“还不够聪明,怎么算得上仁?”

【章旨】

此章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之不智。令尹子文以旧政告新令尹,无异砸自己饭碗,虽忠而不智;陈文子在他邦而言其当政者如同弑君之臣,无异于找死,虽清而不智。旧以“不知”为不知道,非本义,既不知道,焉得又说“焉得仁”?

二十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

【校】

再思可矣,“思”旧作“斯”,读“再,斯可矣”,语不顺。二字以音误,今改正。一本“斯”上有“思”字,不知“斯”为“思”误而增。

【释】

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谥“文”,历仕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卒于襄公五年。

三思而后行:“思”,思虑、考虑。“行”,行动、做。

再思:“再”,二,两次。“再思”与“三思”相对,“思”若作“斯”则不对。

【训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做。先生听到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章旨】

此章论季文子之慎。季文子处事过于慎重,故孔子批评之,非反对一般所谓三思而后行。

二十一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校】

二“智”字旧皆作“知”,古字,从皇本、唐写郑本等改今字。

【释】

宁武子:卫大夫,姓宁名俞,事卫成公,谥“武”。

邦有道:国家有正道,国君贤明,政治秩序正常。

邦无道:国家失正道,国君昏庸,政治秩序不正常。

【训译】

先生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秩序正常的时候就聪明,当国家秩序不正常的时候就愚蠢。他的聪明(一般人)能赶上,他的愚蠢(一般人)赶不上。”

【章旨】

此章论宁武子善于明哲保身。国家秩序不正常之时为了避祸而装傻,故曰愚,实为智也。

二十二

5·22子在陈,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校】

二“欤”字旧皆作“与”,改今字。

吾不知所以裁之,“吾”字旧脱,从唐写郑本及《史记·孔子世家》补。

【释】

子在陈:“陈”,周武王所封虞舜后裔的封国,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安徽省北部一带。孔子两次流亡在陈,此为后一次,时在哀公初年。

归欤:“归”,回也,指回鲁。

吾党之小子狂简:“党”,谓故乡。“小子”,年轻人。吾党之小子,指跟随自己在陈的弟子。弟子中多鲁人,故称吾党之小子。“狂简”,狂妄自大,爱昵之词。

斐然成章:“斐然”,有文采之貌。“章”,文锦,好衣料。

吾不知所以裁之:“所以”,犹何以,如何。“裁”,裁剪。文锦,故曰裁,裁而用之也。旧释指导、节制,皆非。不知所以裁之而欲归鲁,鲁有裁之之具也。

【训译】

先生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这帮)小子,(一个个)狂妄自大,文采斐然,成了锦缎(一般的好材料),我不知道该怎样裁剪他们。”

【章旨】

此章赞孔门弟子成才,并体现孔子的爱国精神。弟子成才,在陈无所用,故欲归鲁,使之为父母之邦所用也。

二十三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释】

伯夷、叔齐:孤竹国君之二子,贤人,《史记》有传。

不念旧恶:“念”,常记于心。“恶”,读去声,指所厌恶,所仇恨。此事不见记载。

怨是用希:“怨”,怨恨,此做名词,指冤家。“是用”,即是以,因此。“希”,稀少。

【训译】

先生说:“伯夷和叔齐不记旧恨,所以冤家稀少。”

【章旨】

此章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人不记旧恨,方能少仇人。

二十四

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释】

微生高:鲁人,姓微名生高。

直:直爽、直率。

或乞醯焉:“乞”,求、借。“醯”,音稀,醋。

【训译】

先生说:“谁说微生高直率?有人向他借醋,(他)从邻居家借来给人。”

【章旨】

此章批评微生高不直。有则有,无则无,是为直。借物与人,乃曲意徇物,掠美市恩,不得谓直。

二十五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释】

巧言、令色、足恭:“巧言”,巧于言,言辞工巧。“令”,借为“灵”。“令色”,即灵于色,脸色灵活,变脸快。“足恭”,十足地恭敬。或如字释,非。足焉能恭?

左丘明耻之:“左丘明”,鲁人,复姓左丘,简称左氏,名明,相传是《左传》作者。丘亦耻之:“丘”,孔子自谓。

匿怨而友其人:“匿”,藏也。

【训译】

先生说:“言辞工巧、脸色灵活、恭态十足,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而表面上与人要好,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

【章旨】

此章论左丘明与孔子同好恶,实乃骂巧言、令色、足恭及匿怨而友其人之人,诸种之人皆不诚实。

二十六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校】

车马衣裘,“裘”上旧衍“轻”字,从阮元校删。

【释】

颜渊、季路侍:“颜渊”,即颜回,见2·9注。“季路”,即下文“子路”,见2·17注。“侍”,陪从、陪伴。

盍各言尔志:“盍”,何不。“志”,志向、愿望。

敝之而无憾:“敝”,破也。

愿无伐善:“愿”,愿意、希望。“无”,不也。“伐”,自夸。

无施劳:“施”,陈也,今所谓摆。“劳”,功劳。

老者安之:“安之”,使之安康。

朋友信之:“信之”,使之相信。

少者怀之:“少者”,少年。“怀之”,使之怀念。

【训译】

颜渊、子路(二人)陪着(先生),先生说:“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皮袍与朋友共同享用,破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自己的长处,不摆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

先生说:“(我愿意)使老人安康,使朋友相信,让少年怀念。”

【章旨】

此章记颜回、子路、孔子各言其志。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不自私也;无伐善、无施劳,不自夸也。虽皆可嘉,不如孔子高远。老者安之,仁、孝也;朋友信之,信、义也;少者怀之,仁、智也。

二十七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释】

已矣乎:无奈之辞。

内自讼:“讼”,责备。“内自讼”,内心自我责备。

【训译】

先生说:“算了吧!我还没见过能够发现自己错了就自我责备的人。”

【章旨】

此章恨时人见过不能自责,诫人改过。

二十八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释】

十室之邑:极言邑之小。

【训译】

先生说:“(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里面(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守信的人,(但是都)没有我好学。”

【章旨】

此章言孔子之好学,以劝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言忠信之人多。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热门推荐
  • 通缉肥婆小皇后

    通缉肥婆小皇后

    什么?芳龄十二,体重一百八?!表这么邪恶的告诉她,这五大三粗,却还没发育的萝莉就是她!O~mgd!这走路气喘,说话气短的肥妞竟然还是当朝镇国将军的嫡女?可素为什么府上的丫鬟可以嘲笑她,狐狸精生的女儿可以欺负她,就连那些欧巴桑都可以指示她?难道就因为她娘死的早,她的小命如杂草,三房小妾就这么想要铲除她?顽强活到十二岁多不容易啊,竟然将她关在柴房给活活饿死了!!听到此处,幕星儿决定好好回报那些狐狸精和小狐狸精的长期虐待~于是乎她肉手一攥,脑袋一昂,泪眼婆娑却眼露锋芒~一场万恶的整蛊计划已经在她腹黑的肚中萌芽鸟!【第一天】整蛊对象二小姐“二妹,你不是一直想要我的璎珞手链吗?反正我也带不上了,送给你吧?!”幕星儿诚恳的说着,手里拿着精致的锦盒,肥嘟嘟的脸上笑得灿烂如花。“那还不快拿过来?”二小姐心高气傲一脸不耐烦,顺手夺过锦盒打开,随之尖叫声也响彻了起来……【第二天】整蛊对象三姨太【第三天】整蛊对象四姨太【第四天】……【第七天】她伟大的爹爹终于打胜仗回来了~~老皇帝设宴为他庆功,邀他携带家眷一同入宫,只是他的三房小妾和小野种全都抱病在身无法出席,无奈,只能由她幕家大小姐一人挑大梁!太皇太后喜欢她,老皇帝说她长得有福气,于是~赐婚!华丽丽的丑小鸭变天鹅啊!可素……什么?三王爷说她非同凡响,无福消受?四王爷说已有心上人,非卿不娶?五王爷说……Shit,统统给老娘闭嘴!想她幕星儿,当年也是一枝花啊,何时轮到他们挑三拣四的?“皇上,我要嫁给他!”幕星儿勇敢的站了起来,肉手再次一抬指向了对面的他!“……”顷刻间全场无声!推荐文现代女强【奢宠黑金-军火嫡女】(看似冷艳无害的女人,却是一只长满利爪的小猫)古代虐恋【庶女劫】(成亲一年之后换来的却是万劫不复的地狱)
  • 重生宅男的末世守则

    重生宅男的末世守则

    接到入月四日、也就是本周四本文入V!无空间、无异能、无大腿可抱的三无男主,小心谨慎的在末世生活了足足十年,没落进丧尸口中,却倒霉地死在两拨势力火并之中,实在有些让人怅然若失。可一睁眼,他竟回到了十年前、末世前三个月!他依旧是那个没有异能、没有空间的普通人,但他拥有足足十年的末世生活经验!即使不去打丧尸、不去猎异兽,他也能在安全区小心谨慎的种田为生。找个安全的房子、利用种种前世归结出来的技巧种田持家换肉吃,如果可以,再找个能安心和自己搭伙过日子的人共度余生,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小小幸福。可原本以为...
  • 为你写诗

    为你写诗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我的男友是大明星

    我的男友是大明星

    四目交接那一刻,苏晓娅就动心了。很好看很干净的男生。这是苏晓娅对眼前这个离自己不到三米的男生的第一个想法。“漂亮!”苏晓娅也不知道自己是赞叹眼光所及的这个男生还是表扬自己的球丢的棒。兴许这个美丽的感叹号是天地和人三者的完美奉献吧!呵呵,谁知道呢……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高校学系:学园禁地,校内惊悚事件(新惊魂六计)

    高校学系:学园禁地,校内惊悚事件(新惊魂六计)

    死亡的气味,让人如此胆寒心惊!绝对恐惧、凄婉、离奇、诡异!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场景、恐怖的气氛、奇异的故事,一切,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吓到你胆颤-吓到你神经错乱!阅读时务必当心,胆小者切勿尝试!越恐怖越上瘾,让你冷彻骨髓、胆寒崩溃的恐怖故事。
  •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如今,精心编汇而成。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骨、气态、容貌、谈吐等,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对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富含科学性、系统性。《中华鉴人术大全集》由雅瑟、凡禹编著,再到主观方面分析,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各种识人的妙法,并早已走出国门,介绍识人的技巧,鉴人是一门大智慧。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华文明的鉴人智慧之丰富,相信能为你的人生、事业增添成功的智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