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17

第17章 公冶长第五(2)

十五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孔文子”,卫大夫孔圉,又称仲叔圉,谥“文”。

敏而好学:“敏”,思想敏锐。

不耻下问:不以请教才智学问在自己之下的人为耻。

【训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因为什么谥‘文’?”

先生说:“(他)思想敏锐而好学,(又)不耻下问,所以谥‘文’。”

【章旨】

此章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爱文的表现,故谥“文”。《逸周书·谥法解》:“勤学好问曰‘文’。”

十六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释】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杰出政治家,曾事郑简公、定公、献公、声公四君,为相二十二年,颇有政绩。

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指在上位者。“焉”,兼词,于其身。

行己也恭:“行己”,即行身。“也”,结构助词,下同。“恭”,谦恭。

事上也敬:“敬”,恭敬。

养民也惠:“惠”,仁惠、给人好处。

使民也义:“义”,宜也。

【训译】

先生评价子产:“他身上有四点在上位的人所应有的品行:行身谦恭、事上恭敬、养民慈惠、使民合宜。”

【章旨】

此章赞子产。行己恭、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皆在上君子所应有的品行。

十七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人敬之。”

【校】

“人”字旧脱,从皇本等本补。

【释】

晏平仲:齐大夫晏婴,字仲,谥平,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久而敬之:“久”,长久,指结交时间。“而”,则、就。 “敬”,尊敬、敬重。

【训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结交,时间长了人(更加)敬重他。”

【章旨】

此章赞晏子善交。一般人与人交,久则相狎。久而人敬之,故曰善与人交。旧本脱“人”字,或释为久则敬人,不为义。

十八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智也!”

【校】

“智”旧作“知”,古字,从皇本、唐写郑本改今字。

【释】

臧文仲居蔡:“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谥“文”。“居”,居住。“蔡”,以备占卜用的大龟。

山节藻棁: “节”,柱头斗拱。“山节”,谓把“节”雕为山形。“藻”,水草。“棁”,音啄,梁上短柱。“藻棁”,谓棁上画着藻纹。

何如其智:“何如”,多么。“智”,言不智,反言之。

【训译】

先生说:“臧文仲给大龟盖房子,斗拱上雕着山,梁柱上画着草,他多么聪明呀!”

【章旨】

此章嘲讽臧文仲不智。龟无知,为之山节藻棁,岂能欣赏?见其不智。

十九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智,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智,焉得仁?”

【校】

二“智”字旧皆作“知”,从唐写郑本改今字。

至一邦,“至”旧作“之”,涉上误,据皇本改。

【释】

子张:见2·18注。

令尹子文:“令尹”,楚官名,相当于别国宰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音构乌兔),字子文。

三仕为令尹:“仕”,出任、担任。事在《左传》庄公三十年至僖公二十三年间。

已:被罢免。

愠:怨恨、恼怒。

政:政事、政务。

崔子弑齐君:“崔子”,齐大夫崔杼。“弑”,杀,下杀上曰弑。“齐君”,指齐庄公。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

违:离开。

清:清白、清高。

【训译】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都)没有喜悦的神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恼怒的神色。(而且每次离任之前,)一定把旧的政事告诉新令尹。(他)怎么样?”

先生说:“(很)忠诚。”

(又)问:“仁吗?”

(先生)说:“还不够聪明,怎么算得上仁?”

(又问:)“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当时)有能驾十辆车的马,(他全部)舍弃而离开了齐国。到了别的国家,却说:‘(这里的当政者)像我们的大夫崔杼。’便离开她。到了另一个国家,却又说:‘(这里的当政者)像我们的大夫崔杼。’又离开她。(他)怎么样?”

(先生)说:“(很)清高。”

(又)问:“仁吗?”

(先生)说:“还不够聪明,怎么算得上仁?”

【章旨】

此章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之不智。令尹子文以旧政告新令尹,无异砸自己饭碗,虽忠而不智;陈文子在他邦而言其当政者如同弑君之臣,无异于找死,虽清而不智。旧以“不知”为不知道,非本义,既不知道,焉得又说“焉得仁”?

二十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

【校】

再思可矣,“思”旧作“斯”,读“再,斯可矣”,语不顺。二字以音误,今改正。一本“斯”上有“思”字,不知“斯”为“思”误而增。

【释】

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谥“文”,历仕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卒于襄公五年。

三思而后行:“思”,思虑、考虑。“行”,行动、做。

再思:“再”,二,两次。“再思”与“三思”相对,“思”若作“斯”则不对。

【训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做。先生听到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章旨】

此章论季文子之慎。季文子处事过于慎重,故孔子批评之,非反对一般所谓三思而后行。

二十一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校】

二“智”字旧皆作“知”,古字,从皇本、唐写郑本等改今字。

【释】

宁武子:卫大夫,姓宁名俞,事卫成公,谥“武”。

邦有道:国家有正道,国君贤明,政治秩序正常。

邦无道:国家失正道,国君昏庸,政治秩序不正常。

【训译】

先生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秩序正常的时候就聪明,当国家秩序不正常的时候就愚蠢。他的聪明(一般人)能赶上,他的愚蠢(一般人)赶不上。”

【章旨】

此章论宁武子善于明哲保身。国家秩序不正常之时为了避祸而装傻,故曰愚,实为智也。

二十二

5·22子在陈,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校】

二“欤”字旧皆作“与”,改今字。

吾不知所以裁之,“吾”字旧脱,从唐写郑本及《史记·孔子世家》补。

【释】

子在陈:“陈”,周武王所封虞舜后裔的封国,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安徽省北部一带。孔子两次流亡在陈,此为后一次,时在哀公初年。

归欤:“归”,回也,指回鲁。

吾党之小子狂简:“党”,谓故乡。“小子”,年轻人。吾党之小子,指跟随自己在陈的弟子。弟子中多鲁人,故称吾党之小子。“狂简”,狂妄自大,爱昵之词。

斐然成章:“斐然”,有文采之貌。“章”,文锦,好衣料。

吾不知所以裁之:“所以”,犹何以,如何。“裁”,裁剪。文锦,故曰裁,裁而用之也。旧释指导、节制,皆非。不知所以裁之而欲归鲁,鲁有裁之之具也。

【训译】

先生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这帮)小子,(一个个)狂妄自大,文采斐然,成了锦缎(一般的好材料),我不知道该怎样裁剪他们。”

【章旨】

此章赞孔门弟子成才,并体现孔子的爱国精神。弟子成才,在陈无所用,故欲归鲁,使之为父母之邦所用也。

二十三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释】

伯夷、叔齐:孤竹国君之二子,贤人,《史记》有传。

不念旧恶:“念”,常记于心。“恶”,读去声,指所厌恶,所仇恨。此事不见记载。

怨是用希:“怨”,怨恨,此做名词,指冤家。“是用”,即是以,因此。“希”,稀少。

【训译】

先生说:“伯夷和叔齐不记旧恨,所以冤家稀少。”

【章旨】

此章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人不记旧恨,方能少仇人。

二十四

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释】

微生高:鲁人,姓微名生高。

直:直爽、直率。

或乞醯焉:“乞”,求、借。“醯”,音稀,醋。

【训译】

先生说:“谁说微生高直率?有人向他借醋,(他)从邻居家借来给人。”

【章旨】

此章批评微生高不直。有则有,无则无,是为直。借物与人,乃曲意徇物,掠美市恩,不得谓直。

二十五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释】

巧言、令色、足恭:“巧言”,巧于言,言辞工巧。“令”,借为“灵”。“令色”,即灵于色,脸色灵活,变脸快。“足恭”,十足地恭敬。或如字释,非。足焉能恭?

左丘明耻之:“左丘明”,鲁人,复姓左丘,简称左氏,名明,相传是《左传》作者。丘亦耻之:“丘”,孔子自谓。

匿怨而友其人:“匿”,藏也。

【训译】

先生说:“言辞工巧、脸色灵活、恭态十足,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而表面上与人要好,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

【章旨】

此章论左丘明与孔子同好恶,实乃骂巧言、令色、足恭及匿怨而友其人之人,诸种之人皆不诚实。

二十六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校】

车马衣裘,“裘”上旧衍“轻”字,从阮元校删。

【释】

颜渊、季路侍:“颜渊”,即颜回,见2·9注。“季路”,即下文“子路”,见2·17注。“侍”,陪从、陪伴。

盍各言尔志:“盍”,何不。“志”,志向、愿望。

敝之而无憾:“敝”,破也。

愿无伐善:“愿”,愿意、希望。“无”,不也。“伐”,自夸。

无施劳:“施”,陈也,今所谓摆。“劳”,功劳。

老者安之:“安之”,使之安康。

朋友信之:“信之”,使之相信。

少者怀之:“少者”,少年。“怀之”,使之怀念。

【训译】

颜渊、子路(二人)陪着(先生),先生说:“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皮袍与朋友共同享用,破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自己的长处,不摆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

先生说:“(我愿意)使老人安康,使朋友相信,让少年怀念。”

【章旨】

此章记颜回、子路、孔子各言其志。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不自私也;无伐善、无施劳,不自夸也。虽皆可嘉,不如孔子高远。老者安之,仁、孝也;朋友信之,信、义也;少者怀之,仁、智也。

二十七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释】

已矣乎:无奈之辞。

内自讼:“讼”,责备。“内自讼”,内心自我责备。

【训译】

先生说:“算了吧!我还没见过能够发现自己错了就自我责备的人。”

【章旨】

此章恨时人见过不能自责,诫人改过。

二十八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释】

十室之邑:极言邑之小。

【训译】

先生说:“(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里面(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守信的人,(但是都)没有我好学。”

【章旨】

此章言孔子之好学,以劝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言忠信之人多。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热门推荐
  • 一吻定情

    一吻定情

    晨雨看着震说:“再见。”趁震一时发呆突然搂住震的脖子,吻住震的嘴唇,又吻了他的脸颊。然后晨雨满心是笑的向自己的房子走去,她终于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这件事,在一年前震面试她的时候,她就想这样了。这一年期间,在想象中,她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
  • 重生之我是后羿

    重生之我是后羿

    搞笑版的洪荒! 看了会让你捧腹的洪荒! 一本和你看的都不一样的洪荒! 一种人请不要进入,那就是不喜欢笑的人! 【一组签约,必属完本】 —————————————————————— 竖子开新书了,回到过去当术士! 21世纪的风水宅男回到1982年的香江。 梅花易数推吉凶,飞星罗盘定旺衰。 这是一个风水师的故事! 别看我只是一个风水师,但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全球! 求养肥,收藏!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青城Ⅱ

    青城Ⅱ

    若不是为了一个人,谁肯枯守一座城?如果说顾朗是艾天涯追逐多年的启明星,那江寒就是艾天涯的克星。这个身世复杂的花花公子蛮横地闯入艾天涯的生活……先是引来重重误会的婚书与私生子,继而是与顾朗扑朔迷离的世仇夙愿。绑架、劫杀、阴谋、谎言接踵而来,被压抑的往事汹涌失控。可是亲爱的,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在一起!
  •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理想与道德修养》写得很好哦,快点买一本来看看吧。
  • 黛清醉红楼

    黛清醉红楼

    林黛玉:是的,我爱上了他,不管他是现在的太子还是未来的帝皇,都不能改变我的意志。我今生只他一人,他一世只我一个。龙子清:玉儿,今生有你相随,我心足矣。万里江山三千佳丽,都抵不过你一笑倾城。得之,我幸;不得,永不放手。冷云天:你今天是来陪他一起死的吗?他可以让你当皇后,我也可以封你为后,我不介意的。贾宝玉:你们不是为了我吗,为了我一次次害林妹妹,那么我便毁了这一切,让你们永远都达不到目的。水溶:难道我一直都错了吗,一个女子也可以自己选择吗?我会不会明白的太晚了?推荐西兰新文:嫡女策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风华落 之 代嫁皇后

    风华落 之 代嫁皇后

    秋意正浓。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原野上的枯草,也染红了远处由远渐近的队伍的身影。前来的队伍,在最前方的骑在黑色战马上的将军,白色戎装竟被晚霞染成红色,甚是飒爽。将军的后面是四个先锋将士,个个军黑色戎装,步伐铿锵有力。紧随四骑之后,成千的士兵成四列纵队,个个全副武装,步伐一致,甚是威严。随后是一辆八骑马车,华丽异常的红色冠盖,显出只有皇家才有的气势,想必也只有马车里安坐的人,才称得上这样的气……
  • 名胜奇迹(走进科学)

    名胜奇迹(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一入宫门深四海。从此某郎是路人,深宫之中,暗涌无限,她一步步走来身心俱疲。皇室家族,地位显赫,可她的夫君却偏偏是个四处闯祸的傻子!她生性顽劣,固执,能将她束缚在那黄金牢笼里的,只有那个高傲冷峻的四王爷。他在她情窦初开的孤寂岁月里强势闯入她的世界,却又在她决意舍弃一切荣华随他而去时,将她残忍出卖!心动,心痛,心死,世事却已在弹指间斗转星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