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13

第13章 八佾第三(2)

十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校】

祭如在,义不明,又与后句不对,疑本作“祭鬼如鬼在”,后人不明鬼字之义而删二“鬼”字。《为政》篇云:“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是古有祭鬼之说。

【释】

祭[鬼]如[鬼]在:“鬼”,人神,祖先之神。

祭神如神在:“神”,天地四方之神灵。按此上二句亦孔子言。

吾不与,祭如不祭:“与”,参与。不亲自参与祭祀则不得与鬼神相值,故曰祭如不祭。旧以“吾不与祭”为句,非。

【训译】

“祭先人就好像先人在,祭神灵就好像神灵在。”先生说:“我不(亲自)参与,祭了如同不祭。”

【章旨】

此章言孔子对祭祀的态度,教人虔诚于祭祀。

十三

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释】

王孙贾:卫国大夫,卫灵公臣。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此俗语。“媚”,献媚、讨好。“奥”,《说文》:“宛也,室之西南隅。”段玉裁曰:“室之西南隅宛然深藏,室之尊处也。”盖古人一室之尊者(家长)恒居于奥,故以奥为尊,实指家长。“灶”,锅灶,烧饭之所,实指烧饭者。媚于灶则得实惠,有饭吃,媚于奥则未必,故有此言。此以奥喻君,以灶喻权臣。王孙贾嫌孔子不知依附权臣,故以此语问孔子,欲其明白这个道理。

不然:指王孙贾所举俗语说。

获罪于天:“获罪”,得罪。“天”,大自然,这里指天理、公理。

祷:祈祷、求神。

【训译】

王孙贾问道:“ ‘与其献媚于奥,不如献媚于灶’,(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先生说:“不对!(什么也不用媚,只怕得罪天。)得罪了天,就没有地方祈祷了!”

【章旨】

此章劝人要正直,也体现孔子光明磊落的人格精神。因言“祷”,故入此篇。

十四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释】

周监于二代:“监”,鉴视、借鉴。“二代”,指夏、商。

郁郁乎文哉:“郁郁”,借为“戫戫”,文章明著之貌,指政治制度、礼乐文明、社会面貌言。

从周:“从”,遵从、赞同。

【训译】

先生说:“周朝借鉴夏、商两代,多么地有文采呀!我赞同周朝。

【章旨】

此章夸赞周朝文明,亦反映孔子对文明进步的追求与向往。时代发展,文明必然有所进步。周继二代之后,制度自然更具文采,但主要则是人为的因素。从周,不仅从其文明,更是从其进步。

十五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校】

太庙,“太”旧作“大”,古字,从正平本、邢本、朱本、敦煌唐写本改今字。

【释】

太庙:太祖之庙,周公庙。

每事:每一件事,“事”含器。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孰”,谁。“鄹”地名,在今曲阜东南。孔子生于鄹邑,故称为鄹人之子。

是礼也:“是”,此也,指入太庙每事问。或读“也”为“耶”,如是则“是”无所指,非是。

【训译】

先生进了太庙,每事必问。

有人说:“谁说鄹人的儿子知礼?进了太庙,什么都问!”

先生听到以后,说:“(我)这样做(本身)就是礼。”

【章旨】

此章言孔子知礼。孔子虽以知礼名,但太庙非随意可入之所,未入之前,对庙中之器或仪节行事必有未尝识见或熟悉者,初入之,必当有所发问,以免弄错,此正合乎常理,故曰礼也。

十六

3·16子曰:“礼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校】

礼射不主皮,“礼”字旧脱,从戴礼说据《仪礼·乡射礼》增。

【释】

礼射不主皮:“礼射”,礼仪性射箭。“主”,以为主要目的。“皮”,指箭靶。皮为之,故曰皮。“不主皮”,谓不以射中箭靶为主要目的。礼射不主皮,言礼射与一般赛射性质根本不同。《仪礼·乡射礼》:“礼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

为力不同科:“为力”,即出力、劳动,旧释力役、力量,皆非。“科”,品级、类别。

古之道也:“道”,方法、规矩。

【训译】

先生说:“礼射不射靶子,出力有不同类别,是古代的规矩。”

【章旨】

此章讲自古社会有分工。同样是出力,有的出力重,有的出力轻,犹如同样是射,赛射主皮,礼射却不主皮,性质根本不同。前人不知此章脱“礼”字,直释为“比箭不一定要射穿靶子,因为各人的气力大小有异”,谬。

十七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释】

欲去告朔之饩羊:“去”,去掉、取消。“告朔”,颁告朔日,确定历法。“饩”,音细,活牲。《周礼》太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谓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每月朔必朝于庙,告而受行之。”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爱”,惜,舍不得。

【训译】

子贡想(让)取消颁告朔日时杀羊的礼节,先生说:“端木赐呀!你可惜那羊,我舍不得那礼。”

【章旨】

此章记孔子惜礼,言必要的礼仪不应轻易废弃。

十八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释】

事君尽礼:“事君”,事奉君主。“尽礼”,恪尽于礼,礼指君臣之礼。

人以为谄:“谄”,奉承、巴结也。

【训译】

先生说:“事奉君主(如果)恪尽臣礼,别人会以为(他)是巴结。”

【章旨】

此章言事君之礼。事君不可过分讲求礼法,否则有谄媚之嫌。旧或以当时之臣事君多无礼,故以尽礼者为谄,恐非。

十九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释】

定公:鲁定公,昭公弟、哀公父,名宋,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495),谥“定”。

君使臣,臣事君:“使”,使役、使唤;“事”,事奉、服侍。

【训译】

(鲁)定公问:“君使唤臣,臣事奉君,(各自应当)怎样办?”

先生说:“君按礼使唤臣,臣用忠事奉君。”

【章旨】

此章言君臣之礼。君使臣以礼则不失其威,臣事君以忠则不失其职。

二十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释】

《关雎》:《诗经》首篇,爱情诗。

乐而不淫:“乐”,欢乐。“淫”,淫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是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悲伤、哀伤。“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哀而不伤。

【训译】

先生说:“《关雎》篇欢乐但不淫秽,哀戚但不悲伤。”

【章旨】

此章论《关雎》诗。当时《诗》配乐而唱,与乐有关,故入此篇。《关雎》后人论者众多,皆不如孔子此论确当。

二十一

3·21哀公问主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校】

问主,旧作“问社”,社与木不对,今从定州简本、唐写郑本。《释文》云:“郑本作‘主’。” “社”与“主”字形相近似,故误。或以社木说之,有失穿凿,社木岂能称社?

【释】

哀公问主于宰我:“主”,谓神主牌位。“宰我”,孔子弟子,姓宰名予,字我。

夏后氏:即夏代。

周人以栗:“栗”,树木名。

战栗:同“颤栗”,发抖。

成事不说:“成事”,已成之事。“说”,讲说。

遂事不谏:“遂”,行也。“遂事”,已行之事。“谏”,劝而改之。

既往不咎:“往”,过往。“咎”,追究。

【训译】

(鲁)哀公向宰我问神主牌(用什么木头做),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人用柏木。周人用栗木,取使人战栗之义。”

先生听到以后,说:“已经完成的事不讲说,已经进行的事不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不追究。”

【章旨】

此章教人成事莫说、遂事莫谏、既往莫究。盖哀公问时鲁之新“主”已经做成,故孔子有此言,以明宰我之对答已无意义。所言主木与礼有关,故入此篇。

二十二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释】

管仲之器小:“管仲”,即管子,名夷吾,助齐桓公成霸业,桓公尊之为仲父。“器”,谓器量。

管仲俭乎:“俭”,节俭、俭朴。

管氏有三归:“归”,指归第。“三归”,三处可回归之府第,即三个家庭。《韩非子·外储说》:“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有三个家庭,焉得俭?旧有三台、三租、三馈诸说,皆与俭无关,不可信。或言三娶,三娶即三家,然直释为娶则非。

官事不摄:“官事”,指管事者、办事人员。“摄”,兼也。“官事不摄”,谓三归各有管家与办事人员。

邦君树塞门:“邦君”,即国君。“树”,立也。“塞门”,门屏、影壁。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为”,犹修。“坫”,音垫,置放礼器、酒具的土台。反坫在两楹之间。

【训译】

先生说:“管仲的器量小呀!”

有人问:“管仲俭朴吗?”

(先生)说:“管仲有三处府第,各有管事人员,怎么能算俭朴?”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

(先生)说:“国君立影壁,管仲也立影壁;国君与外国君主修好时才设反坫,(而)管仲也设反坫:管仲如果知礼,谁不知礼?”

【章旨】

此章论管仲不知礼。管仲虽为一代名相,政治上有大贡献,但在孔子看来,其人格并不高尚:器小、奢侈,又不知礼。言管仲之器小,当是就具体事情言。管仲虽小节不拘,但有大仁,故《宪问》篇孔子又称之为“仁人”,以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二十三

3·23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校】

太师,“太”旧作“大”,从正平本、敦煌唐写本改今字。

【释】

子语鲁太师乐:“语”,读去声,告诉。“太师”,乐官之长。“乐”,指乐理、乐曲的规律。

翕如:“翕”,《说文》:“起也。”旧释合,非是。“如”,同“然”。“翕如”,突起之貌。

从之,纯如也:“从”,随也。“纯如”,清纯之貌。

如:明快之貌。

绎如:绵延之貌。

以成:“成”,终也。

【训译】

先生告诉鲁国的大乐师乐理说:“乐曲(的规律),它是可以知道的。开头,有突起之感;紧接着,有清纯之感;(再接着,是)明快之感,(再接着,是)绵延之感,然后结束。”

【章旨】

此章论乐理。孔子所言,是其研究音乐而得出的结论,可见其音乐造诣之深。

二十四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者,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校】

君子之至于斯者,“者”旧误“也”,改从皇本、正平本、敦煌唐写本。

【释】

仪封人请见:“仪”,地名。郑玄云:“盖卫邑。”“封人”,官名,掌封疆。“请见”,请求见孔子。

从者见之:“从者”,指孔子的随从。“见之”,使之见。

出:指仪封人从所见之馆舍出。

二三子何患于丧:“二三子”,犹言诸位、各位。“丧”,丧亡、流亡。旧释为失官、失位,谬。

天下之无道:“无道”,亡失正道。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徇行时手中所持,用以宣教的梆子。时孔子周游天下以宣教,故仪封人有此言。

【训译】

(先生到了卫国,)仪城的边界官请求见他,说:“凡是到这地方来的君子,我向来都能见到他们。”身边的人让他见了先生。

仪城的边界官出来后,说:“几位何必担心流亡呢?天下失去正道久了,老天爷是要把老先生当梆子,(让他到四处宣扬教化。)”

【章旨】

此章言孔子周游天下是上天安排其宣教。

二十五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校】

又尽善矣,“矣”旧误“也”,从王念孙说改正。

【释】

谓:评价、认为。

《韶》:乐曲名,虞舜所传。

美:指其音乐及表现形式言。

善:指其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言。

《武》:乐名,武王所传。

【训译】

先生认为“《韶》乐已经十分美,十分善了”;认为“《武》乐已经十分美了,(但)还不十分善”。

【章旨】

此章论《韶》、《武》。虞舜以文德受樿,故为尽善;武王以杀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二十六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释】

居上不宽:“居上”,在上位。“宽”,宽宏、宽容。

为礼不敬:“为礼”,举行礼仪。“敬”,认真。

何以观之:“何以”,以何。言不足观也。

【训译】

先生说:“身居上位不宽宏,举行礼仪不认真,面对丧事不悲哀,我用什么去看他呢?”

【章旨】

此章批评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之人。居上以爱民为本,不宽则失其本;为礼以敬为本,不敬则失其本;临丧以哀为本,不哀则失其本。如此之人,有何可观?何得在上为君?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热门推荐
  • 后宫秘事全知道

    后宫秘事全知道

    帝王的后宫一直以来都是是非之地,是胭脂水粉笼罩的血色战场。后宫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爱恋的男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貌都虚耗在了这场无体无止的斗争中。权与爱,权与情,权与色,权与钱,权与法,权与权……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血与火的悲剧,也滋生了一桩桩荒诞离奇的丑事,一个个神秘难解的问题,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
  • 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

    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

    沈沐希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爱了五年的男人最后竟然为了别的女人和孩子,要了她们母子的性命。许君翔:沈沐希,娶你不过是为了能名正言顺的得到沈家;爱你,不过是为了得到你的骨髓给我的枫儿;宠你,不过是为了要你儿子的肾脏换给我的菲儿!沈轻枫:姐姐,这就是你跟你儿子存在的价值,没有你们母子,我们母女又怎么能活下去呢?沈沐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被硬生生的夺走了一颗肾脏,像个破布娃娃一样躺在手术台上,双眸竟流出血泪来:许君翔,沈轻枫,我就是化作厉鬼也绝对不会放过你们!未曾想到,她没死,一遭重生,回到了刚...
  • 妈咪靓汤

    妈咪靓汤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千金变村花:菜公主的跷跷板

    千金变村花:菜公主的跷跷板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朵小村花,从乡下重返城里,让你捧腹,让你挥泪,村花真的是一个平凡的少女吗?刻意的逃避掩饰不了华丽的身世,花不是好鸟,蜗牛也能变小强,请看菜公主的高低人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夫君好坏

    夫君好坏

    另:以下为各色美男简单资料简介柳家大少:柳忆南:温文的外表,然内心却腹黑成性。所谓人不可貌相,大致就是说他了。“你干什么?”是夜,潜入她的房间,吹灯上床。“呵,我只是想试试,我对你有没有感觉而已。”某男温和回答。柳家二少:柳秦枫:绝美外加无可挑剔的外表,一双桃花凤眸,潋滟勾魂。邪魅如他,妖艳如他,乃是绝代祸水。“你干嘛?”“我是你的夫君,你说我干嘛?”轻轻吐出一口气,低声呢喃,“猎物,你今晚就别想逃了。”柳家三少:柳寻双:风流成性花公子,妓院乃是他的安乐窝,柳府乃是他的灾难窝,成天流连妓院,一月也不见他几次。可谓把‘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诠释的淋漓尽致。“你干什么?”“呵,没尝过嫂嫂的味道,所以今晚…”某男一脸欠扁的回答。柳家四少:柳幕白:绝美冰美男一个,柳家唯一一个对她不屑之人。不就是不小心撞了他一下吗?有必要这样吗?只见他皱着好看的眉头,冷冷的吐出一个字:“脏。”说完转身离去。柳家五少:柳傲波:绝美外表,眸中却邪气横生,此乃典型恶魔。“你干什么?”“呵,生宝宝啊!”某人一脸理所当然的回答。柳家六少:柳冰烨:风华绝代,光彩夺目的摄人心魂。“你干什么?”她发现这句话都快成为她的口头禅了。“呵,小丫头。如此良辰,如此美景,你说我干什么?”美色当前,绝美无双,她忍,她吃。狗血般的穿越,穿越后成为柳家二少奶奶,穿越后,发现身体全裸,下一秒,那邪魅男人一个挺身,冲进了她的体内。然而,这个男子据说是她的丈夫。丈夫就丈夫,看你长的这么祸国,俺就收了,免得以后祸国殃民。而第二日,她就发现全府看她的眼神有点怪异,不明所以的她,也就随了他们去了。第三日,她就被千夫所指成为‘贱人’,她不明白,继续忍。第N日,她被人指责红杏出墙,她忍无可忍,这么些美男便宜,她也不贪了,决定卷铺盖走人。顺便席走大量的金银钱财。出府生活逍遥似神仙,古有男子逛花丛,现有女子逛草丛。何谓万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她总算了解到了。哇咔咔!!水有视频啦!!!华丽丽的登场,感谢月婷亲,帮水做的视频!!!地址是?pstyle=1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嘿嘿!!!入坑的亲们请注意,本人疯狂开坑中,入坑要慎重啊!!!到时别怪某水没提醒啊!!!另:本文过程不定,结局看情况而定,而美男多少更是看情况而定!!!
  • 你是我不期而遇的甜

    你是我不期而遇的甜

    她是可爱的小麻烦,遇上了便再也甩不掉。什么,娶她?他不爱这样的平板妹妹啊!既然必须奉旨成婚,那么.....对不起,冷宫伺侯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白发皇妃

    白发皇妃

    古往今来,她大概是第一位和亲而来却被拒之门外的和亲公主!三月的阳光如春水一般柔暖,透射过华丽马车的窗幔倾洒在一身大红嫁衣的女子身上,拢着一层薄薄的暖黄光晕,朦朦胧胧,说不出的美感。此女子便是和亲而来却被拒之门外的启云国容乐长公主——漫夭。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她只觉自己的身子骨都快要散架了,不由懒懒地斜躺在锦被铺就的软榻上,瞌目小憩,听着马车外传来的喧哗骚动之声,浅浅地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