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12

第12章 八佾第三(1)

【题解】

此篇凡二十六章,所论皆礼乐祭祀之事。“八佾”为首章孔子语前二字,且与乐有关,故以为篇名。《礼记·曲礼上》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乐记》云:“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故以《八佾》次《为政》。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

孔子谓季氏:“谓”,评论、谈论。“季氏”,鲁大夫季孙意如,昭公臣,谥平子。《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公曰:“季氏为无道,僭于公室久矣。”

八佾舞于庭:“佾”,舞蹈行列。八佾,天子规格。《礼记·祭统》:“……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马融曰:“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庭”,庭院。

是可忍也:“是”,此也。“忍”,容忍。或以为残忍之忍,释为狠心,非。孔子虽无讨伐季氏的条件,但思想意识则有。“也”,表示假设。

孰不可忍也:“孰”,借为“甚”,音相转。甚,即甚么,今曰什么。或直接释为“何”,以意解。

【训译】

孔子评论季氏说:“以(天子才能享用的)八行队列在庭院里跳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容忍?”

【章旨】

此章论季氏僭越。礼乐的核心是等级,季氏为大夫而用天子乐舞,严重破坏了礼乐制度,且有不臣之心,所以孔子以为是大逆不道,最不可容忍之事,体现其维护礼乐制度的思想。

3·2三家者以《雍》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校】

三家者以《雍》撤,“撤”字旧作“彻”,借字,从《释文》改本字。《释文》曰:“彻,本或作‘撤’。”

【释】

三家者以《雍》撤:“三家”,鲁国执政仲孙、叔孙、季孙三家。“者”,语助词。《雍》,《诗经·周颂》篇名,其诗本为周成王祭祀文王、武王(旧以为武王祭文王,非)已毕,撤去祭品时所唱的乐歌。三家以《雍》撤,亦僭越行为。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之句。“相”,主持仪式者。“维”,同“为”,是。“辟”,君也。“辟公”,诸侯。“天子”,成王。“穆穆”,肃敬之貌。

奚取于三家之堂:“奚”,何也。“堂”,庙堂。

【训译】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用(天子才用的)《雍》诗做撤祭时的乐歌,先生说:“(诗中说)‘司仪是诸侯,天子很庄严’,在三家庙堂里取哪一点?”

【章旨】

此章论三家僭越。三家以《雍》撤与季氏八佾舞于庭性质相同,孔子于彼言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此只言奚取于三家之堂,表现了他对此种僭越行为的无奈,盖当时三家僭越已久,故如此言。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释】

人而不仁:“而”,假设连词,若、如果。“仁”,有爱心,关爱他人。

如礼何:对礼怎么样,言不能遵守礼法。

如乐何:对乐怎么样,言不能遵守乐规。

【训译】

先生说:“人如果不仁,(他能)对礼怎么样?人如果不仁,(他能)对乐怎么样?”

【章旨】

此章批评不行礼乐之人。不行礼乐,关键是其人不仁。仁者心中始终装着他人,必不僭越非分,故能遵行礼乐;若不仁,则顾己不顾人,必无视礼法,肆意而为。皇侃曰:“此章亦为季氏出。”近是。孔子于三家之僭越无可奈何,故只能骂其不仁,以解心头之气。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释】

林放问礼之本:“林放”,人名,鲁人。“礼”,指各种礼仪活动。“本”,本源、本意。

大哉问:言其所问问题大。礼之本所涵广,故曰大。或释为意义重大,非。

礼,与其奢也,宁俭:“礼”,指一般礼仪。“奢”,奢华、铺张。“俭”,俭约、简单。

丧,与其易也,宁戚:“丧”,指葬礼。“易”,借为“侈”。《战国策·齐策六》:“不如易余粮于宋。”鲍彪注:“易,移与之。”《尔雅·释诂上》:“弛,易也。”郝懿行《义疏》:“易,亦‘移’之假借也。”《逸周书·宝典》:“移洁干请。”朱右曾集训校释曰:“移,当为‘侈’。”《说文·禾部》段注:“古假‘移’为‘侈’。” “易”可假为“移”、“移”可假为“侈”,则“易”自可假为“侈”。旧或释为治,或释为平易,皆非。“侈”,奢侈,指厚葬。“戚”,悲戚、哀伤。

【训译】

林放问礼的本意,先生说:“(这个问题)问得大呀!一般礼仪活动,与其奢华,不如俭约;葬礼,与其奢侈,不如悲戚。(这就是礼的本意。)”

【章旨】

此章论礼之本。礼范围广大,本各不同,当区别看待:礼节仪式,本意不在奢华铺张;丧葬之礼,本意原是悲戚哀痛。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释】

夷狄之有君:“夷狄”,泛指文化落后的民族。“之”,结构助词。

不如诸夏之亡也:“诸夏”,即华夏。《说文》:“夏,中国人也。”华夏国家部族众多,故曰诸夏。“亡”,读为“无”,借字。

【训译】

先生说:“夷狄人有君主,(还)不如华夏人没有(君主)。”

【章旨】

此章言夷狄与华夏的差距。夷狄人文化落后、野蛮,故然。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校】

汝弗能救欤,“欤”字旧作“与”,改今字。

【释】

季氏旅于泰山:“季氏”,指季康子,哀公臣。“旅”,谓旅祭,祭山曰旅。周礼,诸侯祭其境内山川。季氏为臣,旅祭泰山是为僭越。

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有,时为季氏家宰。

汝弗能救欤:“弗”,不。“救”,挽救、阻止。

呜呼:叹息声,犹同今言啊呀、唉呀。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曾”,竟然。“林放”,即上章问礼之本之林放。言林放尚知问礼之本,泰山神宁有不知之理?而季氏不知其本而旅祭之,竟以为泰山神亦不知旅祭之本乎?

【训译】

季康子旅祭泰山,先生问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

冉有回答说:“不能。”

先生说:“啊呀!(他)竟然以为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章旨】

此章亦论季氏僭越。礼各有本,旅祭本为国君而设,季氏旅祭泰山,冉求不能阻止,孔子亦无可奈何,只能言其无知,叹息而已。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释】

君子无所争:“君子”,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争”,竞相争先、争胜。

必也,射乎:“必”,承上指必有所争。“也”,表示假设。“射”,指赛射。

揖让而升:“揖让”,互相作揖谦让。“升”,登上射台。揖让而升,礼也。详《仪礼·乡射礼》与《大射仪》。

下而饮:“下”,射毕下台。“饮”,胜者与败者相对饮酒。下而饮,亦礼。

其争也君子:“其”,指揖让而升下而饮之赛射。“也”,语助词。

【训译】

先生说:“君子没有需要竞争的事。如果一定需要竞争,那就是赛射吧。(赛射虽然要竞争,但赛前依然是)相互揖让而登台,下台以后(按胜负)饮酒,他竞争的时候也是君子。”

【章旨】

此章言君子不与人争,争必以礼。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校】

美目盼兮,“盼”旧本或作“盻”,借字。

【释】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巧笑”,形容其善于笑。“倩”,嘴两旁的酒窝。“盼”,眼睛白黑分明。此二句为《诗经·卫风·硕人》之句,描写硕人笑与目之美。

素以为绚兮:“素”,本色、素描。“绚”,文彩。素以为绚,即以素为绚。此句为孔子解诗之语,言两句诗的表现方法是以素为绚。子夏不明,故问。旧以此句为《诗》句,误。

绘事后素:“绘”,彩绘之事。“后”,谓后于、晚于。言彩绘需以素地为基础。

礼后乎:此子夏悟出之理,言礼亦后起之事。礼有文,故知其后起。

起予者商也:“起”,启发。“商”,即子夏,师呼名。

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闻一而知二,由诗而推知礼,是其已理解诗意,故可与言《诗》。

【训译】

子夏问道:“(您说)‘“一笑一对酒窝啊,眼睛黑白分明啊”,(两句诗)是以素为绚啊’,什么意思?”

先生说:“(就是说)上彩晚于素描。”

(子夏)说:“(那么,)礼(也)是后起的吧?”

先生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现在才可以与他谈《诗》了!”

【章旨】

此章所言本为论《诗》之事,编于此,重其“礼后乎”一句,亦明礼之有本。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释】

杞不足征也:“杞”,夏禹后裔的封国,周初所封,故城在今河南省杞县。“征”,同“证”,证明。杞礼非夏礼之遗,故不足证夏礼。

宋不足征也:“宋”,商汤后裔的封国,周初所封,故城在今河南省商邱市南。宋礼非殷礼之遗,故不足证殷礼。

文献:与今义不异,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旧分为二词,以“献”为贤,非是。“贤”岂能拿来做证?既有其“贤”,岂待孔子证之?且“贤不足”亦不辞,故不可信。

【训译】

先生说:“夏代的礼法我能讲说它,(而)杞国(的礼法)不足以证明它;殷代的礼法我能讲说它,(而)宋国(的礼法)不足以证明它。(这是)因为文献资料不足的缘故。(如果文献资料)足够多,那我就能证明它了。”

【章旨】

此章言夏、殷之礼已无法证实。杞、宋不足证,文献且不足,而孔子能言之,说明其所知必据传闻。传闻虽可讲说,但终无文献证明,令人遗憾,一方面体现孔子的求实精神,同时也体现其自信。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释】

禘:音帝,祭名。古禘祭有三:一,王者之大祭。《礼记·大传》:“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国语》云:“周人禘嚳而郊稷。”二,时祭。《礼记·祭统》:“春祭曰礿,夏祭曰禘。”三,序昭穆之祭。谛审昭穆,古曰禘。《左传》有“禘于襄公”、“禘于僖公”等,谓祭而审定其昭穆之位。此章孔子言不欲观,盖因鲁之昭穆已乱,故“禘”当指后者。孔子言“观”,则此禘必鲁国所行。

自既灌而往者:“灌”,借为“祼”,祭时献酒于太祖曰祼。太祖以下始分昭穆,既灌以往,盖指祭昭穆列祖的仪式。

【训译】

先生说:“(鲁国)禘祭的仪式,从给太祖献酒以下,我就不想看它了!”

【章旨】

此章言鲁之禘祭失礼,反映孔子厌见失礼之事。鲁文公时,因其父僖公为闵公庶兄,而跻升本来是继闵公而立的僖公于闵公之前,是其昭穆失序,祭之不合礼法,故孔子厌观之。旧或谓鲁行禘祭为僭越,故孔子不欲观,非是。既为僭越,为何自灌而上观之?无是理。

十一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释】

禘之说:举行禘祭的目的、说法。

不知也:鲁之禘祭与“本”不合,孔子不愿说,故诿言不知,非真不知。不然,不得有下言。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知其说必知其礼。“知其说者”,实指行其礼者。“之”,结构助词。“于”,对。“天下”,指天下历史。禘祭序昭穆,故能知历史传承。禘祭本天子之事,故言天下。旧或释“于天下”为治理天下,不确。

其如示诸斯乎:“其”,推量副词,大概。“示”,借为“视”。“诸”,“之于”合音。“斯”,此。

指其掌:掌可随意而且最大限度地举至眼前。如示诸掌,喻能看得十分清楚,故成语有“了如指掌”。旧或读“示”为“置”,非是,掌非置物之所。或以“示诸斯”为给人看,亦非,掌自视便,而给人看则不便。或释“示诸斯”为易,亦非。

【训译】

有人问(有关)禘祭的说法,先生说:“不知道。知道它的人看天下,大概就像把它放在这里吧!”(一边)指他的手掌。

【章旨】

此章言禘祭的作用。禘祭序昭穆,知历史,故于天下可了如指掌。《礼记·仲尼燕居》:“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示)诸掌而已乎!”(《中庸》亦有后句)“治国”亦指对国事的了解掌握,就诸侯言。言“指其掌”,必亲见者所记。

同类推荐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热门推荐
  •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资源的善待,是对环境的保护。节约的行为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滴点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本书提倡的节约方法,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解决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麻烦,还为您打造出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主要包括:食品在清洗、烹饪、保存的过程中的节约;家用电器的使用中的节约;生活中的变废为宝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一个运动世家出身的男孩,为了追求自己奔跑的梦想,历经各种磨难与考验,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
  • 铁血红颜:战神十三少

    铁血红颜:战神十三少

    (已完结)前世,她是狂武东大陆的墨国天才狂女,最年轻的后天武皇。她,恣意张扬,狂傲不羁。她,领兵打仗以镇国,治朝修政以安邦,无所不能。纵然生而为女在皇家,也受尽墨帝宠爱,是命定的下一任墨国最尊贵的人!今生,她是狂武西大陆一个边陲城镇小家族的战家十三少。她,扬手为风跺脚为雷,将所有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踩在脚下!她,一鸣惊人,铁血手腕成为这个边陲城镇的一城之主!从此,褪去了浮躁,收起了不稳心性。从此,辗转天下,无人能挡!让我们一起见证她,战倾风的重生!战倾风的又一辉煌!战家有女初长成,一身罗裙易男装。翻手为云覆手雨,运筹帷幄霸天下。这是一篇前期古武,后期修真的玄幻爽文!这还是一篇亲情友情爱情全垒打的女强文!本文作者简介无能,欲知具体如何,请先阅读几章见分晓!◇……………………◇片段一:修罗场中,斗兽场上,“小男孩”冷然一笑,腾空而起,矫健的小短腿一扫,铁画银钩,出招狠厉,片刻未到,她的周身便满布了灵兽的尸体!安静!整个修罗场只能听到一声声沉重的呼吸!天!这是什么样诡异的身手!在场的人不乏后天武士强者,大家都是清清楚楚感受到这个清冷帅气的“小男孩”的实力是绝对不会突破后天境界的!可是,那场中躺着的的确是灵兽啊,实力媲美后天武者的灵兽啊!不是菜市场一抓一大把的牛羊猪啊!“陷害我,我会让你哭得很有节奏!”“小男孩”张狂一笑,凌厉的目光射向前方的看台,有如实质!◇……………………◇片段二:美丽的湖光之上,一个翩翩美“公子”摇着折子扇走出了船舱,眉目稍斜,唇角忽而一勾便踏波而去,直直迎上了对面传来的冷冽陡峭之气,一瞬间船翻水涨,那湖水似是被劈成了两半!吓得周遭本还在看好戏的众人忙暗骂一声躲避了开去!等尘埃落定,只见两个身影,一黑一白,屹立湖上,脚踩清水,不落半分!白衣“公子”暗道,高手!黑衣男子则是微微一笑,有着说不出的邪肆的眉眼飘向了对面的人!阴谋!此时,白衣“公子”想到的便是这两个字!见对面的人带着稍稍防备的神色,黑衣男子却笑得更欢,但仍是不置一词,凌空一点便划破天际,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好生奇怪!◇……………………◇片段三:训练校场里,“少年”顶着一张黝黑的脸,右手一摊,接过了小跟班递上来的三只长箭,面对着众人不屑和看好戏的目光,只是淡淡一扫,讥笑一声便看向了她正前方的三个靶子。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