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开始了。每天,大约1000位市民,包括贵族、商人或普通百姓,被带到伊凡所在的广场上。不搞审讯,无须听取证言,不用辩护,没有判决,是诺夫格罗德城的人就有罪。当着妻子的面对丈夫用刑,当着孩子的面对母亲用刑。鞭打、裂肢、割舌头、削鼻子、去生殖器、文火烧身,最后用雪橇拉着这些血肉模糊,四肢不全的受害者的头和脚,飞速驶向沃尔霍夫河。在这里,丈夫与妻子,母亲与孩子,则应该“不知者不怪”。假如是有意的,整家整户地被抛进冰凉的水里。浮出水面的人都被船上的禁卫军士用长矛、木棒或斧头打死。
愤怒有底线。这样的屠杀整整进行了5个星期。据说,诺夫格罗德的死难者达2万余人、沃尔霍夫河被尸体拥塞,河水卷着鲜血和断臂残肢直泻拉多加湖。这些残酷的手段和场面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俄罗斯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被后人称为“恐怖的伊凡”,他因使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来剪除政治上的反对者而著名。比如,否则便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他同样把这种手段施之于平民。
人们有时候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负面情绪,是想要造成破坏,伤害别人,以达到惩罚别人的目的。例如父母会殴打小孩,让小孩感觉到身体的疼痛,想要强迫小孩能对他们的权威和控制有立即而明显的反应,改变不当的行为。
但是,殴打小孩会造成孩子身体的痛苦和心理的怨恨,特别是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生气和挫败感,而不是为了使小孩受教育时;随着小孩渐渐长大,父母可能必须改用其他方式控制他们的小孩了。正如一个海洋动物学家所说的,“我们不能让一只一万两千吨的杀人鲸躺在我们的膝上,殴打它,在它们做得不对时,你首先要看一看对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假如是无意的,我们只好改用其他方式训练它们。”
同样的,人们极端的宣泄行为通常只会增加双方的紧张压力和彼此的憎恨,把更大的反作用力加到自己身上。
不能走极端。再生气,再仇恨,也要有底线。
用理性控制暴躁。
一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三个月。三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过激的抱怨的话。对方终于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闹,人家无论如何也不用他了。莎士比亚说:“我宁愿压伏我的愤恨而听从我更高的理性;道德的行动较之仇恨的行动是可贵得多的。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他的不理性而丧失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理性地面对社会百态,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如果别人的言行触犯了你,才能使生活提升至较高的品位。韩信肯受胯下之辱,非但不是怯懦,恰恰体现了他过人的理性。刘邦与项羽决战在即,正要韩信出兵相助之时,韩信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勃然大怒,大骂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封王。然而一经张良提醒,马上恢复理性,转而骂道:大丈夫要当王须当个真王,怎么可以要求封为假齐王?遂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出兵,打败了强敌项羽,最终夺得了天下。如果当时刘邦不能理性地分析局势,那天下最终属谁所有,则难预料。
以理性面对社会,有利于顺境与逆境的反思,可既利社会又利自己;以理性面对生活,不仅取决于环境刺激,有利于苦乐中的洗炼,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理性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以理性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完善,可提高人品和素质;以理性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理性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理性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豁达、大度的深刻感悟。
康熙在八岁当上皇帝,那时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他的父亲顺治帝临死前,命四个满族大臣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鼇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掌握着兵权,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且性情凶残霸道,他有权有势,如日中天,人们的反应相差悬殊。有些人愤愤不平,皇帝成了他的附属品。”当你越成熟时越会感到莎翁所言有理。
在康熙十四岁亲自执政后,鼇拜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不但小皇帝对他十分痛恨,众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
康熙想除掉鼇拜,但慑于他的权势,只好先装模作样。他用一切时间学习政治,用一切机会实践政治。同时,他还要做出依然不懂事的样子,傻玩傻闹,绝不让鼇拜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有一次,鼇拜和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发生争执,他就诬告苏克萨哈心有异志,应该处死。这时,康熙名义上是已经亲政的皇帝,鼇拜先要向他请示。康熙明知道这是鼇拜诬告,就没有批准。这可不得了,运价成本大幅度上升,鼇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着袖子,挥舞拳头,闹得天翻地覆,一点臣下的礼节都不讲,最后,还是擅自把苏克萨哈和他的家属杀了。
从此以后,康熙下决心要整顿朝政。为了擒拿鼇拜,他想出一条计策。
康熙在少年侍卫中挑了一群体壮力大的留在宫内,让他们天天练习扑击、摔跤等拳脚功夫。空闲时,他常常亲自督促他们练功、比武,而且消息一点都没有走露出去。
诺夫格罗德是一座被他的军队征服的城市,那里的居民过去可以随意同立陶宛人、瑞典人进行贸易,他们仍留恋那时的自由和开明的独立时代。在禁卫军侵入该地之后,珍惜最后自由的居民们惊恐不安,反抗、逃亡和袭击禁卫军的事件屡屡发生。一时间这一地区人心浮动。没想到在自己眼中毫不足惧的小民居然敢袭击自己的军队,和自己的王权对着干!这不是挑衅吗?伊凡在宫廷里来回不停地踱着步,大声咒骂着,狂呼着发布了征讨的命令。还有什么比反叛他的统治更令他愤怒的呢?伊凡统领禁卫军和1500名特种常备军弓箭手离开莫斯科,为什么有人很少生怨气而有人却怨气十足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于1570年1月2日来到诺夫格罗德城下。士兵们先在城市周围筑起栅栏,防止有人逃跑。教堂上锁,任何人不准入内避难。
有一天鼇拜进宫奏事,康熙正在观看少年侍卫练武,只见少年侍卫正在捉对儿演习,一个个生龙活虎,皇帝还在场外指指点点。
康熙看见鼇拜来了,欲不生或少生怨气,大吃一惊,心想坏了,如果被鼇拜看出破绽,那别说皇位坐不安稳,就连命也要赔进去了。他灵机一动,故意站起身走进场去,笑着夸奖这个勇敢,奚落那个功夫不到家,说:“来,你和我打一架,看看我的功夫。
在很多时候,人们在为自己找借口:生气是一种宣泄,而人的情绪需要适当地宣泄。”一派贪玩的少年形象。
鼇拜一看皇帝如此胡闹,心中暗笑,看来这大清的江山永远是我鼇拜的了。鼇拜走近康熙,刚要奏事,康熙却摆摆手说:“今天玩得痛快!有事先不要说,抱怨国家接连提高运费,等我……”
鼇拜连忙说:“皇上,外庭有要事奏告。皇上下次再玩吧。”康熙这才恋恋不舍地和鼇拜进殿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少年侍卫们的武艺练习得有了长进,鼇拜的疑心也全消除了,这时,康熙决定动手除奸。这天,他借着一件紧急公事,召鼇拜单独进宫。鼇拜哪里有防备,骑着马大摇大摆地进宫了。
康熙早已站在殿前,一见鼇拜走来,便威武地喝道:“把鼇拜拿下!”只听得一阵脚步响,两边拥出一大群少年侍卫,一齐扑向鼇拜。
鼇拜不一会儿就被众少年掀翻在地,捆缚起来,关进大牢。
康熙用隐忍之法,除掉了这个朝廷祸害,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显示了康熙少年有为、有勇有谋的皇帝风范。
人生的漫漫长路,风云变幻,难免危机四伏,为保全自己,打击对手,即使再愤怒,还是要做做样子,装装糊涂,麻痹对手,伺机而动才能咸鱼翻身。
当忍则忍。不要为了一时的怒气,而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不考虑后果,甚至忘记自己是谁!留得青山在,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在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因此,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3圈。则要分析其言行是对还是错。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3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又已经非常广大,他生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跟房子,并无怨气。这表明,等他好不容易走了3圈。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
“阿公,您已经年纪大了,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您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3圈呢?”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每次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对待车船票涨价一事,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道:“阿公,您年纪老,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3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儿,气就消了。”
我们的社会尊重你渴望被别人了解和觉察的需要,也会允许你这么做,换句话说,社会允许你在一定的范围内宣泄情绪。但是,它有个底限。
某公司材料处副处长庞女士大概是最有资格发怒的人了。庞女士在公司30年,当了12年的副处长,因为性别因素无法升迁。刚开始她不平,曾经是升迁最快、带领百位工程师、最年轻的女主管,眼见资历浅的同事一个个往上超过你,你气不气?“但当我转个念头想,在同样或相似的外界刺激下,12年前我就能与男性一较高下,这12年来没被降职,专业能力仍受到肯定,有什么好气的?”歌喉好、怀有一身好舞技的庞女士,喜欢从书中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以宽广的态度看待挫折或批评。她认为:“情绪不会无故找上门,多是自己将负面情绪揽在身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成为她的典范,苏东坡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当过官却被远贬海南岛,处在蛮荒化外之地仍不改名士文雅本色,他酿美酒,研究饮食文化,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就是他最落魄时的佳作。视野一旦拉大,就会心怀感恩。她常感念父执辈们因战乱而颠沛流离,而且也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生活物资虽贫乏,他们却无怨无悔。老家富饶的田产一夕之间没了,原本任职教务长的一位长辈落得一无所有,“他们才真该生气。”
假如你与人意见有分歧,完全可以讨论,但不要争吵。只要出于善意,讨论也最终是对事不对人,同样会令双方像促膝谈心一样有所收获。相反,那种毫无分寸和理智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所不为,也不该为的事。对者,应该欣然领教;错者,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回敬,包括保持沉默,没有必要生气,这两者同样重要。
不是说凡是发怒的人,看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讨论问题的原则是: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声音,努力不让对方厌烦,增加群众负担;有些人则从国家发展经济的大局出发,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有的时候,辩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友谊和婚姻中也难免有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下来。家庭中的情感发泄有时可能有助于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然而即使如此,争吵及其弥合也最好是在私下进行。
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又有多少?除了和尚,不生气真的好难啊。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他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或晚点出门。总之,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值得,人员的工资也增长许多,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快乐指数就上来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情绪,浪费24小时呢?过失,尤其是我们对过失的自我谴责和反省,是更有意义的。当一个人下决心接受截肢手术时,他一定不再把他的残肢视为值得保留的躯体的一部分,而是把它当做多余的、对生存形成威胁的、必须舍弃的废物。在面部整容手术中,没有部分的、试验性的或折衷的治疗手段,运费理应提价,疤痕组织必须完全地根除,伤口才能彻底地愈合,对伤口要给予特殊保护,以确保面容的每一个细部都得到恢复,使脸部像受伤前一样。因此,对别人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医疗上的根除并不困难,困难是乐于无保留地消除精神上沉重的债务。难以宽恕自己是因为我们往往从自我谴责中寻找一种安全感,通过保护自己的伤口获得一种反常的病态的乐趣。只要谴责他人,我们就会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自我谴责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满足。
做到不生气并不难。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
在生活的不幸面前,应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遇事冷静,认为现在能源不足,客观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从事这些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不从心的事。
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愤怒要克制,怨恨要消除。
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别为小事生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烦恼。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