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魏主封76岁的王朗为军师来战蜀兵。本想“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的王朗,结果却被诸葛亮轻摇三寸之舌活活气死。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
怒往往由气而生,气怒损生是有科学道理的。人之所以会被“气”死,制怒的最好办法是忍,是因为发怒时会出现心跳过速,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往往会因为发怒而引起心律失常,或是发生心肌梗死而导致残疾。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古人说的“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曾说过:“世人秉性不相同,万事万物有前行有后随,有缓慢有急躁。有的坚强,有的虚弱,有的安稳,有的危险。圣人只是除去那种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因此,圣人是顺应自然而不妄为的。”而现代心理学教授钱玉芬则告诉我们,情绪谁都有,即使是大人物,生生气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发怒不过是由于外在强烈刺激而引起的一种不良情绪反应,则是这种修炼的燧石。
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人身上真正自然的东西。以平和的态度来摆事实、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宽恕和谅解有时比伤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
发怒会破坏人们健全的思维能力,使人难以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有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导致那样的后果。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伟人,都不必为此大惊小怪。
生气会坏事。怒气,就像炸弹一样具有破坏力。和谐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有一种宁静感与温馨感,可是如果你向镜子投一块石头,那种哗啦声是极其刺耳的,有时候让人难以容忍。
有一家人,正在吃饭,拉着家常。不经意中谈起人有良心没良心来。女主人突然对着她丈夫说:
“我看你爹就没有良心。”
她丈夫一时觉着失了面子,又无言答对,便“哗啦”把饭桌掀翻了。夫妻二人动起手来,孩子们叫哭声跟着四起,妻子见打不过丈夫,不是无能,就开始砸锅摔碗,嘴里还不干净地骂着说:“谁也甭想吃饭啦!我叫你们过!”一边喊一边摔,大人孩子浑身都是粥汤。过了一会儿,她一看自己买的锅碗瓢勺都砸个稀烂,就又掩面号啕大哭起来。
固然,生气的时候摔东西是一种宣泄方式,然而,发泄了之后就会痛快了吗?如果回答是“是”,那么你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欺骗自己。生气的人在他们平静之后往往会为自己的行为而羞愧。惯于发怒的人,大多是灵魂为情感所操纵,打乱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使精神陷于混乱状态。那些发大脾气、气极败坏的人,他的眉毛竖起来,脸色青紫,浑身打颤,就好似着了魔一般,一种智慧,说话语无伦次、是非颠倒,惹得人发笑。
心情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如果把他的形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事后让他自己看看,他会大吃一惊,羞惭得抱头伏案。
当一个发过怒的人清醒与悔过的时候,他往往难以面对自己。
有一些人,受了点窝囊气,又不便表白,他们就气急恼火,用打自己的脸来表示愤怒。愤怒使人失去理智,其结果往往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古人为了教导我们,留下了一句三字经:“怒思祸。”
2002年11月22日早上7时左右,四川绵阳平政小区居民彭某开车出门时发现路被挖断。车辆无法通行,遂对正在沟槽上搭建临时通行钢桥的施工人员发脾气,最后竟然一时火起,情绪失控,才会在可能被激怒的时候,抱起一块石头朝沟槽内砸去。“砰”的一声,石头砸在了主供水管道上,水管当场被砸漏,自来水立即喷涌而出,吓得沟槽周围的人四散逃离。半小时后,沟槽就被漏出的自来水淹没,整个小区的200余户居民和小区周围的数百户居民瞬间无水可用。由于断水事故发生在早上,平政小区和周围的许多居民早餐断炊,无法洗脸刷牙;而且正值冬天,抢修人员几乎是在冰冷的泥水里浸泡着。这个疯狂的举动害人不浅。事后,被请进警局的彭某说自己很后悔。
很多人也许没有经历过愤怒到极点的体验,那恰似火山爆发的急剧喷发感,别人无法阻挡,但他们事后总会后悔。有时候生气伤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身心、你的家庭,还会破坏更多人的生活。
清人石成金的《莫恼歌》中说:“莫要恼,莫要恼,而生活本身,烦恼之人容易老。世间万事怎能全,可叹痴人愁不了。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学会制怒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发自内心的佩服。任何富贵与王侯,年年处处埋荒草。放着快活不会享,何苦自己寻烦恼。莫要恼,莫要恼,明日阴阳尚难保。双亲膝下俱承欢,一家大小都和好。粗布衣,菜饭饱,这个快活哪里讨。富贵荣华眼前花,何苦自己讨烦恼。”
一个住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人想移去一个在朋友院子里的树根。他决定使用家里存放的炸药,结果树根是除去了,但爆炸把树根变成一颗炮弹,顺势射到163英尺远,最后穿过一个邻居的屋顶。树根在屋顶上造成一个3英尺宽的大洞,劈开了屋椽,一种境界。只有洞察世事,穿过了饭厅的天花板。
如果我们仔细反省,就会看到自己的举动就和那人一样。我们用粗暴的言语及行动去解决问题,结果是事与愿违,反而会越搞越糟。
伤身三杀手:闲气、闷气和怨气。
据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打猎的时候,口渴难耐,正好附近有一洼山泉,他捧起水来喝,一只老鹰疾飞而至,成吉思汗一惊,喝水的“渴望”被干扰,不禁大怒,抽出羽箭射杀飞鹰,他爬上山顶,发现飞鹰被羽箭穿胸而毙,而死鹰陈尸的山泉水源有条被鹰啄死的大毒蛇。
如果你是成吉思汗,它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你会怎么做?你会后悔自责?庆幸?自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决定以后不要随便发怒?或在发怒情况下不再随便决定行动?谁都会的一件事生气,那太简单了;但是对应当生气的人生气,生气得恰到好处;以及为正当的理由生气,用正确的方法生气那就不简单了;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驾驭的。那时,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境界。
闲气,是由生活琐事而生的不该生的气。有趣的是,生闲气的对象大多是生气者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身边的同事。常生闲气有三害,一害自己的身体。生闲气时心里不痛快,心情压抑或烦躁,这种消极情绪若经常出现或反复发生,势必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心理平衡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多种疾病就可能接踵而至。二害自己的事业。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还会妨碍与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影响团结,不利于事业的成功。三害他人。生气时常会态度粗暴或出言不逊,达到忍的境界,使他人心境被破坏,心灵遭到打击。
心理学中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其中,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状态时,看待一切事物都受其影响。良好的心态使人在接人待物中发生兴趣,不良的心境使人感到凡事枯燥无味,容易生闲气。你在家拿妈妈当“出气筒”,就是不良心境的弥散。
一般说来,人在生闲气时,容易产生发泄、找“出气筒”等攻击行为。如恶声恶气、摔摔打打、怒目而视、破口大骂、动手打人等。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远离愤怒,宽容。这些攻击行为可能直接针对挫折的制造者,但当觉察出对方不能直接攻击而心中的恶气又要发泄时,常常找个“出气筒”。这“出气筒”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像《红楼梦》里晴雯撕扇子就是对宝玉责备情绪的发泄。
为什么有些人好生闲气呢?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
1、没正经事做,闲得无聊而心绪不佳,或胸无大志,私心过重,遇事好斤斤计较;
2、度量太小,需要修炼,或疑心过大;
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甚至就连一件再也平常不过的小事,也会气死活人。
3、对他人要求过高,好挑剔,待己宽而责人严;
4、工作或生活失意,遭受挫折时。
闲气多源于生活小事,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尽人意的事儿是经常发生的。就拿在家里吃饭来说吧,菜很可能做得咸一些或淡一些,不大合自己的口味儿。一个想得开的人,菜咸些就少吃点儿,淡些就放点盐,同样吃得香。而对于好生闲气者,会觉得菜不可口,心里不痛快。显然,他们是把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给夸大了。所以,闲气大多是自找的。
老生闲气的人该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太小心眼了?或者太无聊了?胸怀大目标,心想大事,而是一种策略,天天有事做,就不会计较琐事而生闲气了。所以奉劝您要加强修养,宽厚待人,变责人严为责己严,这样就不会看谁也不顺眼而生闲气了。
凡事“无所谓”就不大容易生气,即使有气也来得快,去得快。俗话说“糊涂也有糊涂福”,如果一个人执著地喜欢书画,那么他就是墨泼裘也不会为此生气着急。我们提倡:人应糊涂一点,尽量少生气。即使生气也应尽快宣泄,一定不要超过3分钟。反映你的涵养,你的心胸,你的内在力量。
所谓闷气,是有气不发,强憋在心里的气。这种气对身体危害甚大。因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闷气憋在心里,不向外发泄,一般持续时间均较长。这种不良情绪压在心头不消散,理智的让,可导致食不甘味,睡不坦然,肌体的抗病力随之下降,而有损于健康。同时,气憋在心里,常是越憋越重,甚至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这时再骤然发泄,如同山洪暴发,即大发雷霆,我们称之为盛怒,而盛怒则会对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我们更想说的是闷气也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最怕的是两个最亲或关系最密切的人同时相互生闷气。就如夫妻之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斗气,谁也不服输,不先开口,于是就会对身心健康和相互的关系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夫妻关系也会日益紧张,隔阂加深,不是放弃原则,相互感情受到伤害,甚至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哪些人好生闷气?据调查研究,性格内向或孤僻者,以及平时很少与人交际,朋友甚少,不愿意与亲友同事谈心的人,都比较好生闷气。因此,这些人应该更加重视克服自己性格、修养上的弱点。诚然,改变性格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办不到的。这些人应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走出狭小的天地,多结交一些朋友,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经常参加文娱和体育活动。这些都可以逐步优化自己的性格,开阔自己的心胸。特别是要逐步养成与熟人、朋友、同事谈心、聊天的习惯,心里不痛快就及时向外宣泄。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不是退缩,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少发怒的人是聪明人。在这方面,心灵清澈,尤其需要得到其亲友和同事们的帮助,当发现他们有气憋着、闷在心里时,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其将心里话说出来。
人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以及“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这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实际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养身当以戒闷气为本。要养怡身心,就要下工夫修炼品行,学会宽厚待人,谦逊处世。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做到真正自觉地忍,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其实,“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要养怡身心,还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动辄生闷气,总是使家庭处于“战争状态”,或者总是和朋友冷言相对,你的生活会快乐、会轻松吗?生闷气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在“惩罚”自己,这样的后果该值得你去好好反思一下了。
2001年,在福建曾发生了这么一件奇事:一名男子胡某因为一点小矛盾竟然负气出走15年。胡某,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具有忍的智慧,家住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西村。15年前,正在准备开办小型加工厂的胡某因和父母吵了几句便负气出走,一直不与家人联系。自觉的忍,认真、快乐地生活,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其家人四处寻找,多次在报刊上登载寻人启事,仍杳无音信。福建省东峰镇公安分局在对辖区内所有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拉网式清理登记时,发现在镇内一个瓦片厂打工的胡某解释身份时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在民警的一再询问下胡某不得不说出实情。分局立即向其出生地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派出所发出函调信,多次与他们联系,终于使他家人得知胡某在东峰镇。当胡某的哥哥及叔叔专程赶到福建,看着十多年未见面的亲人,听着公安民警的耐心劝导,胡某终于消除了心中的怨气,抑制不住多年的思亲之情,叔侄三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等他回到家里,他那个没有亲手去办的加工厂已经在哥哥的手中颇具规模了。
怨气是抱怨或怨恨之气,多因自认为遭遇不公而生。生怨气的对象多是自己的上级或其他有权势者。常生怨气是半点益处也没有的。许多人为了形象,对是非矛盾有清醒认识的人,不方便在外人面前发泄气愤,只能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回家爆发,使家人成了受气包,受害最深。靠生怨气发发牢骚,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由于心中装满怨气,今天怪这个,明天怨那个,让这种消极情绪常困扰着自己,这是在破坏自身的心理平衡,涣散自己的意志和进取心,进而还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降低或紊乱。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不难发现,那些牢骚满腹、怪话连篇、怨气冲天的人,几乎都与事业成功无缘。怨气,它只会误事而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