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刘聪攻克西明门。刘锐等人逃进南宫。第二天,刘聪在光极殿西室杀死了刘和,抓住刘锐、呼延攸、刘乘,杀死他们后,把首级悬挂在路口示众。大臣们请刘聪即位,刘聪因为北海王刘乂是单太后的太子,就把皇位让给刘乂。刘乂坚持请刘聪即位,刘聪过了很久才同意,于是即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光兴。
刘聪杀刘和自立,尊刘渊妻单氏为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刘乂为皇太弟,领大单于、大司徒,立妻呼延氏为皇后,以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刘聪在位期间,是匈奴汉国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
刘聪是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他本人汉化程度很高,执政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实质是在基本上沿袭匈奴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在当时条件下对匈奴各部有巨大的凝聚力。但因排斥汉族士人参政,故这种体制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一个不成功的先例,加上刘聪后期的昏暴,刘汉政权迅速走向衰败。
游子远进谏平叛
320年六月二十三日,前赵将领解虎和长水校尉尹车与巴族酋长句徐、厍彭等人勾结,企图谋反。事情败露后,解虎、尹车均被杀掉了,句徐、厍彭等五十多人被囚禁在阿房,前赵主刘曜准备将他们全部杀掉。
这时光禄大夫游子远进谏说:“圣贤的君主施用刑罚时,应该只诛杀带头造反的人,而不应当一概而论,滥杀无辜。”他极力请求,叩头叩得额头上鲜血直流。
刘曜认为游子远是帮助叛逆,大怒,于是把他囚禁起来。又把句徐、厍彭等五十多人全部杀掉,把尸体放在大街市上示众十天。
巴族人于是都起来造反,推举巴族酋长句渠知为君主,自称大秦,改年号为平赵。四山氐、羌族、巴族、羯族有三十多万人响应,关中大乱,就算是白天也紧闭城门。游子远又从狱中上表进谏,刘曜撕了他的表奏,说:“这个奴才还敢这样,是嫌死得晚吗?”于是命令手下人立即杀掉他。
中山王刘雅等人劝谏道:“游子远冒死进谏,真是忠心至极。陛下可以不听从他的意见,但又怎么能杀他呢!游子远早上被杀死,我们也该在晚上死去,以此证明陛下的过错。如此一来,天下人都不会跟随陛下了,陛下又与谁一道呢?”于是刘曜便赦免了游子远。
刘曜下令全体士兵待命,准备亲自征讨句渠知。游子远又劝谏说:“陛下如果能用我的计谋,一个月内就可以平反,不需要您亲自征讨。他们造反并不是想图谋帝王之位,只不过是畏惧陛下残酷的刑罚,想免除一死罢了。如果陛下让他们重新做人,家人中沦为奴隶的全都释放,允许他们重操旧业。他们有了生路,自然就会降服了!如果有人自知罪孽深重,聚集不散,我一定为陛下消灭他们。否则,现在造反的人无处不在,就算凭借天子的威武去征讨,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灭的。”
刘曜同意游子远的建议,第二天就大赦天下,任命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统管雍州、秦州征讨判军的各项事务。
游子远驻扎在雍城,不久就有十多万人缴械投降。他调派军队到达安定,那里反叛的人也都归降。只有句氏宗族五千多家仍然固守在阴密,游子远率领军队进攻并歼灭了他们,然后率领军队巡行陇右。
氐族、羌族部落,凭借险要,不肯降服,他们的酋长虚除权渠号称秦王。游子远率领军队平叛,虚除权渠率兵出战,屡战屡败。
虚除权渠想投降,他的儿子伊馀说:“当年刘曜亲自来,也没把我们怎么样,这不是主力部队,为什么要投降?”于是自己率领五万精兵,清晨时分,进军到游子远营寨的大门前。游子远手下的将领想反击,游子远说:“伊馀勇敢剽悍,他率领的军队也比我们精锐。况且他父亲刚刚战败,伊馀正在气头上,锐不可挡。我们现在应该暂缓出兵,等他们士气衰竭后再攻打他们也不迟。”于是布置兵力坚守壁垒。
伊馀见游子远守城不出,开始骄傲起来。游子远乘他不加防备,夜间让军队在睡觉的席子上吃饱饭,凌晨趁着大风刮得尘土飞扬,率领军队突袭,活捉了伊馀,他的士兵也都当了俘虏。虚除权渠得知后,披散着头发、用刀割破脸皮,请求归降。
游子远禀报刘曜,任虚除权渠为征西将军、西戎公,把伊馀兄弟及其部众二十多万人分别迁徙到长安。刘曜任命游子远为大司徒、录尚书事。
游子远审时度势,取得了征讨戎族的重大胜利,稳定了前赵在关中的统治。假设刘曜盛怒之下,不听劝阻杀掉了游子远,岂不是失掉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家是北方一个官僚大族,祖上世代担任二千石的高官。父亲祖武,曾任上谷太守。祖逖自幼丧父,兄弟六人中,兄长祖该、祖纳等都开朗爽直而有才干。祖逖小时候不爱读书,性格刚强,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人慷慨大度,经常以兄长们的名义,用家中谷米、布匹救济穷人。
后来,祖逖刻苦读书,才识日增。二十四岁时,他任司州主簿。他有一个共事的人,叫刘琨,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在一起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发誓要效仿古代圣贤,成为安邦定国的人才。
时值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夜。大族擅权,政治黑暗;豪强纵横,民不聊生。他们谈的很晚,便抵足而眠。闻到荒鸡打鸣,祖逖猛然惊醒,用脚蹬刘琨,叫醒他说:“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这是邪恶之音,兵起之象,天下就要大乱了,我们可不能睡安稳觉了。”于是两人下床,取过双剑,在庭中月光底下对舞起来。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闻鸡起舞”的佳话。
311年,汉国刘聪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316年,匈奴兵攻占了长安,俘虏了西晋的皇帝,西晋统治结束。
这个时候,祖逖也夹在汹涌如潮的逃难流浪人群中,经过淮泗的一路上,他将自己家的马车让给老人和病人坐,自己步行尾随,所有的衣食用度也与人共享。遇有劫匪,他亲率家丁予以击退。南逃路上的祖逖口碑非常好。
317年三月,司马睿在士族王导等人的支持下,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素闻祖逖大名,听说祖逖已经到达泗口,便诏令任命他为徐州刺史。后又调任军谘祭洒,驻防京口要隘。
司马睿不想北伐恢复旧江山,只想偏安东南半壁,祖逖及时向司马睿劝说:“中原大乱,生灵涂炭,人人心怀激愤。此时,若陛下委一上将军北上讨伐,一定能收复失地,望陛下三思!”为了敷衍天下人耳目,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前锋都督出师北伐,只拨给他一千人的粮饷、三千匹布,不给铠甲兵器,且不给一兵一卒,让他自募士众,自制刀枪。祖逖心中感到不满,但因报国之志坚决,毅然决定北上。
那天,他率与自己一起逃难南来的一百多个家丁,租了几条大船横渡长江。祖逖伫立船头,望着滔滔江水,思潮澎湃。遥想少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贼寇,收复河山,决不返回!”
祖逖渡江以后,队伍停留在淮阴,他命人打造兵器,招兵买马。不久队伍就扩充至数千人。祖逖见士气正旺,便率部下攻下谯城,又连续攻破石勒支持的各地割据武装。至此,祖逖名噪大江南北,北方戎狄贵族闻之胆寒,汉人百姓则翘盼王师到来。祖逖乘胜出击,派部下韩潜分兵进驻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成犄角之势,黄河以南土地已全部归东晋所有。
在祖逖积谷屯粮、厉兵秣马准备渡黄河之际,司马睿任命戴若思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人,一向力主偏安,朝廷为何派他来?北伐一定不能功亏一篑啊!祖逖此时已年过五十,忧心如焚,终于病倒了。病重中的祖逖仍然矢志不移,要收复旧河山,他派侄儿祖济组织人员加固修缮虎牢城,作为北伐基地。这座城北临黄河水,西接成皋,地形险要,祖逖早就注意到这里,但城未建成祖逖已经病逝,享年五十六岁。
作为一代名将,祖逖精通韬略,谋定而后动,行军途中他也时常揣摩古代名将战略战术,一到宿营地便手不释卷。此外,祖逖严于律己,生活节俭。在驻防地,不仅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劳动,甚至自己打柴烧。当时野地白骨狼藉,祖逖派人收葬,自己主持祭奠,完全出于仁慈之心,百姓看到都十分感动。一次,祖逖招待当地父老,一个留胡子的老叟泪流满面地说:“我年事已高,我以为再也见不到王师,再也看不到朝廷统一南北的气象了,如今见到祖逖将军,国家恢复、山河重光有望。我就是死也没有遗憾了。”
祖逖的北伐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是白手起家,祖逖以战养战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祖逖虽最终未能收复失地,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和宗泽、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一样,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闻鸡起舞故事的主角祖逖,少年时就立下为国效力的志向,并不断勉励自己,终于成为国家的重要将领。为国为民是一个人的最高理想,这个理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去实现,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
伯仁由我而死
周,字伯仁,汝南(在今河南省)人,在西晋动乱期间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他的兄弟周嵩、周谟也都一道渡江南下,在司马睿部下任职。司马睿当皇帝后,周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深得司马睿信任。
周为人非常豪放直爽,敢说真话,而且不畏权势。王导和周的私人关系很好,传说,周身体很胖,肚子很大,夏天时候,王导和周一起袒胸露腹地乘凉,王导把头枕在周的膝盖上,手摸着周的肚皮,开玩笑说:“你这肚子这么肥大,里面装着什么东西?”周很轻松地说:“这里面什么也没有,不过能装下像你这样的人二三百个!”这种话如果不是老朋友之间是不会说出来的,王导听了,开怀一乐。
晋元帝登帝位以后,不满意王氏的骄横,想削弱王氏势力。他用刘隗、刁协作心腹,并且暗中作军事布置,对付王敦。王导因此被疏远,但他仍能保持常态,不作计较。王敦本来是个野心家,乘机以反对刘隗、刁协,替王导诉冤为借口,于永昌元年(322年)自武昌举兵,攻入建康,杀了戴渊、刁协,刘隗逃奔石勒,史称“王敦之乱”。
王导因为是王敦族弟,怕受牵连,带领堂弟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鹰、侍中王侃、王彬以及各宗族子弟二十多人,每天上朝就小心翼翼等候定罪。周正准备入朝,王导叫住他说:“伯仁,我把王氏宗族一百多人的性命全都托付给你了!”伯仁是周的字。周连头也不回地走进去。见到晋元帝司马睿后,周述说王导的忠诚,极力为他申明。司马睿采纳了他的高见,周非常高兴,喝醉了酒。
周走出宫门,王导仍然在门外等候。王导呼唤周。周不理他,却环顾左右说:“今年杀掉这些乱臣贼子以后,就能得到斗大的金印。”回去后,又上奏声称王导无罪,主辞恳切。王导不知道这些事,对周非常怨恨。
三月,王敦攻克建康,司马睿命令公卿百官前去拜见。王敦找个机会对周说:“伯仁,你对不起我!”周说:“你以武力行反叛之事,我亲率六军,最终没能成功,致使君王的军队溃败逃散,这就是我对不起你的地方。”
元帝在广室召见周,对他说:“近来有大事发生,但二宫没有受到伤害,这是否表明大将军王敦本来就是众望所归的呢?”周回答道:“二宫的情况,正如陛下所说的那样,然而我们这些人究竟如何,现在还无法知道。”
护军长史郝嘏等人劝说周避让王敦,周说:“我是备位大臣,眼看朝廷衰败,难道能躲在草丛中苟且求活,然后出外去投奔胡、越吗?”
王敦的参军吕猗,曾经做过台郎,为人奸诈谄谀。戴渊担任尚书,对他十分讨厌。吕猗对王敦说:“周、戴渊都有很高的名望,足以盅惑众人。近来他们的言谈毫无惭愧的意思,您如果不及早除去他们,将来恐怕会后悔。”
王敦一向忌惮那两个人的才能,也觉得吕猗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不动声色地问王导说:“周、戴渊,是南北方人们所共同敬仰的,让他们担任三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王导没有回答。王敦又说:“如果不让他们担任三公,难道只让他们担任尚书令或仆射吗?”王导又不回答。王敦说:“如果不这样,就只能杀了他们!”王导还是没有回答。
二十三日,王敦派部将邓岳逮捕了周和戴渊。此前,王敦对谢鲲说:“我准备任命周为尚书令,任命戴渊为仆射。”
这一天,王敦又问谢鲲说:“近段时间人心怎样?”谢鲲说:“明公的做法,尽管是为了保全社稷,然而却有许多人认为不合大义。如果能任用周和戴渊,就能安抚民众的心意了。”王敦大怒道:“这两个人名不副实,已被我逮捕了。”谢鲲大吃一惊。参军王峤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怎么可能诛杀有名望的人呢!”王敦勃然大怒,要把王峤斩首,众人谁也不敢说话。谢鲲说:“明公图谋大业,不诛杀一个人。如今王峤不过是因为进谏违背您的旨意,就要诛杀他,这样恐怕太过分了?”王敦这才放了王峤,把他贬为领军长史。
周经过太庙的时候,大声说:“贼臣王敦,颠覆社稷,乱杀忠臣,神灵有知,请赶快杀掉他!”捕卒用铁戟将周的嘴刺破,鲜血一直流到脚后跟,但他容颜举止仍然泰然自若,旁观的人都感动得流泪。周和戴渊都在石头城南门外被处死。
元帝派侍中王彬犒劳王敦,王彬平时与周的关系很好,他先去哭吊周,然后才去见王敦。王敦见他神色凄然,就问他原因。王彬说:“我刚才去哭吊伯仁不禁悲从心来。”
王敦说:“伯仁之所以有今天是他自找的,而且他一直把你当平常人看待,你为何去哭吊他?”王彬说:“伯仁是长者,也是兄长你的亲友。他在朝的时候也没有结党营私,却在大赦天下后遭受极刑,我为此而伤痛惋惜。兄长不听君命,有违臣子之德;杀害忠良,图谋不轨,恐怕灾祸不久就要降临了!”王彬言辞慷慨激昂。王敦厉声呵斥他说道:“你太放肆了,以为我不敢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旁边,连忙劝王彬起来道歉。王彬说:“我脚痛不能起来,再说这又有什么可道歉的!”王敦说:“脚痛和脖子痛哪样更痛?”王彬毫无惧色,最终也不肯下拜。
后来王导清理中书省的旧档案,看到周搭救自己的表文,拿在手里,流下了眼泪,说:“虽然伯仁不是我杀的,却是因为我而死。我对不起这样的好朋友啊!”
伯仁之死,虽误会使然,但伯仁自己行事放旷,却是这悲剧中不可忽略的因素。若非伯仁自始至终不肯与王导陈白事实,就不会有后来王敦欲杀之而王导默许的事情发生了。这告诉我们,为人须得谦和,而对他人,更是不能于生死之事上顾忌太少,毕竟多数的人只相信眼见为实。伯仁只是保持沉默,在王导看来已经是未守朋友之义,而后大醉并出言刺激王导,更是不该。王导之记恨,虽有心胸狭小之嫌,但非全是他的过错。
陶侃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