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600000038

第38章 晋纪(5)

陶侃,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其家族属“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斥。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

316年,匈奴军队攻陷长安,俘虏了晋帝,西晋宣告灭亡,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他就是晋元帝。司马睿也曾任用祖逖等人北伐,以图收复中原,但由于东晋政治腐败,内部权力斗争复杂,北伐力量不足,没有成功。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内乱不断。晋元帝眼见王氏势力越来越强大,便首先在军事上分散王敦的权力。王敦心怀野心,此时更加不满,在晋元帝和他的儿子晋明帝时先后两次发动兵变。第一次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第二次进攻失败,自己病死。

晋成帝时,又一位将领苏峻起兵,杀进建康。就在朝廷不知所措之时,荆州刺史陶侃出兵,经过两年的艰辛战斗,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担任荆州刺史后,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几次生出要杀陶侃的念头。陶侃知道,如果自己逃走,王敦一定会下决心杀了自己。于是,他主动去见王敦,满不在乎地说:“犹犹豫豫成不了大事,你早一点决断吧!”王敦听了陶侃的话,决定不杀他,而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穷乡僻壤,这实际上是降了陶侃的职。

陶侃胸怀大志,性情豁达。到广州后,每天早晨起床,都把一百块砖头(甓)从书房搬到屋外;到了晚上,又一叠叠把砖头运到屋里。人们奇怪地问他,他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还想要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兵变失败病死,东晋王朝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仍兼荆州刺史。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自认真检查,从不放松。他常常以大禹为榜样,认为人活着要对国家有贡献,死了要留下好名誉,才有价值。

平时,陶侃厌恶清谈浮华,勉励部下珍惜时间。听说部下有些官吏吃酒赌博,耽误公事,他吩咐收缴那些官吏的酒器和赌具,一古脑儿都扔到江里。大家见陶侃如此严肃,都吓得不敢再去赌博喝酒了。有一次,陶侃到郊外去视察,看见一个路人随手摘下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里玩弄。陶侃问他为什么要拔稻子,那个路人只好实说是顺手拔一点玩玩。陶侃听了,勃然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裕。

荆州在长江边上,平时,官府造船,常常留下许多木屑和竹头。陶侃吩咐把这些废品都收藏在仓库里。有一次新春时节,路上积雪融化,地面又湿又滑。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仓库里的木屑拿出来铺地。后来,东晋出兵攻打武汉。水军造船缺少竹钉,陶侃又叫人把收藏起来的竹头拿出来给兵士去做造船用的竹钉。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陶侃收集木屑竹头的用处,都佩服他考虑得周到。

陶侃前前后后带了四十一年的兵。在他管辖的地方,执法严明,社会秩序安定,老百姓都拥护他。

陶侃的才干颇为当时人所称道,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叫梅陶的人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将陶侃比之曹操、诸葛亮,这确有些溢美。但以陶侃的才略,特别是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下,他能勤于吏职,在东晋官吏中是极少见的。

庾亮不得人心

东晋时,王导辅佐朝政宽厚平和,因此很得人心。后来庾亮掌权,实施严刑酷法,人心大失。

历阳内史苏峻,朝廷把长江以外地区交付给他治理。于是苏峻很是骄纵,轻视朝廷,招纳亡命之徒,手下人数日渐增多,都靠国家供给生活物资,陆运、水运络绎不绝,如果稍有不顺心,就肆无忌惮地斥骂。

南顿王司马宗被庾亮罢免了官职。他向来与苏峻交好,庾亮想杀他,而司马宗也想废黜庾亮,自己执政。这时恰好有御史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就派右卫将军赵胤拘捕司马宗。司马宗抵抗,被赵胤杀死。

庾亮又免除了西阳王司马羕的太宰职务,把他的爵位降为弋阳县王。司马宗是皇室近亲,司马羕则是先帝的辅佐大臣,他们被庾亮随随便便杀戮或者废黜,人们更加不愿跟随他。

司马宗的党羽卞阐逃走,投奔了苏峻。庚亮发下朝廷符令让苏峻把卞阐送回来,苏峻却把他藏了起来。

晋成帝司马衍并不知道司马宗被杀。很久之后,司马衍问庾亮说:“以前那个白头发老公公在什么地方?”庾亮说已经被诛杀了。司马衍哭着说:“舅舅说他是反贼,就把他杀了,如果别人说舅舅是反贼那又该怎么办?”庾亮听后害怕,不禁脸色都变了。

庾亮认为苏峻在历阳,是个大隐患,想下诏征召他入京,询问司徒王导的意见。王导说:“苏峻多疑阴险,一定不肯奉诏前来,征召他就相当于打草惊蛇,不如暂时容忍他。”庾亮对大臣们说:“苏峻将来一定会造反。今天征召他,他若不服从诏见,就此造反,造成的灾难还不算太大。假设再过几年,就难以制服他了,就会像汉朝的七国之乱一样。”光禄大夫卞壶争辩说:“苏峻拥有强大的军队,靠近京城用不了一天,一旦发生变乱,后果十分严重,应当仔细考虑。”庾亮不听从。

卡壶料定庾亮一会失败,就写信给江州刺史温峤说:“庾亮执意征召苏峻,这是国家的大事情。苏峻已表现出狂悖的姿态,还去征召他,这等于自己去招惹啊。苏峻一定会对付朝廷。朝廷的威势和力量虽然也很强盛,但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将他擒获。王导的看法和我差不多。我十分恳切地与庾亮争辩,但不起什么作用。我让你在外任职,本来是想以你为外援。现在后悔让你在外面,不能一起劝阻他,如果我俩一起劝谏,他或许会听从。”

苏峻听说此事,派司马何仍去见庾亮,说:“讨伐敌人,或者在地方上任职,我都唯命是从。如果一定要在朝廷中辅佐,是我不能胜任的。”

庾亮不答应,征召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兼屯骑校尉,任命弟弟司徒右长史庾冰为吴国内史,带领军队防备苏峻。然后颁下诏书,征召苏峻为大司农,加授散骑常侍,赐位特进,让苏峻的弟弟苏逸代替苏峻管辖私人部曲。苏峻上表说:“当年明皇帝亲自拉着我的手,命令我到北边讨伐胡虏。如今还没有平定中原,我怎么可以擅自回到安宁的地方享乐?恳求朝廷让我到青州随便哪一个荒僻的郡县去补任,让我得以为朝廷效力。”庾亮又没有同意。

于是苏峻整顿行装准备赴召。这时,参军任让对苏峻说:“将军您请求去荒僻的郡县都没有得到允许,返回朝廷恐怕已经没有生路,不如拥兵自守。”阜陵令匡术也劝苏峻谋反,苏峻便下定决心举兵反叛。

第二年正月,苏峻的叛军攻入京城,挟持天子。庾亮乘坐小船逃走,与温峤一起起兵讨伐苏峻。后来苏峻在战斗中大意被杀,剩余的军队也于第二年的二月被平定。

庾亮为政苛责,为独揽大权而诛杀司马氏诸王,并想除去苏峻这个地方势力。苏峻则不断积聚力量,隐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后为保命而起兵反叛。此战虽以庾亮的胜利告终,但却严重削弱了东晋王朝的力量,阻碍了北伐中原的大业。

大野心家桓温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出身士族﹐十八岁手刃杀父仇人名声大振,步入仕途。荆州刺史一职,因驻地地处要冲,东晋朝廷一直委派朝廷显要担任。345年,荆州刺史庾翼去世,朝廷几经争论,调徐州刺史桓温担任荆州刺史。

桓温本有野心,被任为荆州刺史后,更是踌躇满志,他想以军事上的胜利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以利于达到自己篡权的目的。

那时候,蜀地成汉政权多变故,国势衰颓,被李氏割据了四十多年。晋穆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势的暴君掌管政权。恒温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346年,桓温率军攻打成汉。哪知桓温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荡平蜀地,攻陷成都,成汉政权灭亡。

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温出兵伐蜀,使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朝中许多大臣认为蜀地道路艰险,桓温兵力不足且又深入敌后,这一仗凶多吉少。但桓温长驱深入,至永和三年(347年)二月,已经在离成都不远的平原地区上大耀军威了。李势这时如梦方醒,急命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将军昝坚等领兵迎敌。桓温与众将商议进兵方略。有人主张分兵为二,两路挺进。袁乔反对,他说:“我们的兵力本来就少,不能再兵分两路了。必须合势齐力,只带三天粮草,表示有去无还的决心,全力进攻,才能成功。”

桓温采纳了他的意见,只留参军带少数军队守辎重,他自己引兵直取成都。桓温和李权遭遇,三战三胜,汉兵溃散,逃回成都。待桓温进至成都近郊,昝坚才发现自己的失误,赶忙回来,但见晋军已逼近成都,所部军心慌乱,竟不战而溃。李势派出的几支军队都完了,他垂死挣扎,领兵出城,在笮桥(在成都西南)迎敌。

晋军开头打得并不顺利,参军龚护阵亡,汉军的箭射到桓温马前,军心有些动摇。这时,突然鼓声大振,袁乔拔剑指挥,将士誓死力战,于是大获全胜,便又进到成都城下,放火烧其城门。李势连夜逃往葭萌。他自忖无法再战,只得修了降表,派人送到军前投降,成汉就此灭亡。

这一辉煌胜利,使桓温的威名震动朝野。他想进一步树威,几次上书要求北伐。朝廷怕他北伐成功兵权更重,对他的要求不予理睬。朝廷先后派褚裒、殷浩领兵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桓温乘机上表弹劾殷浩,结果殷浩被罢免。桓温将朝中障碍除去后,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领兵北伐。

354年春,桓温率领四万人马,水陆并进,讨伐前秦苻健。苻健闻讯后忙派太子苻苌、丞相苻洪、淮南王苻生领兵五万前去抵御。

且说淮南王苻生,自幼瞎了一只眼,却异常勇悍狂悖。他的祖父苻洪不喜欢他,有次指着他的瞎眼向左右开玩笑:“听说瞎儿只有一只眼流泪,不知是否如此?”苻生听了这话,立即拔出佩刀刺向瞎目,指着淌下来的滴滴鲜血对祖父说:“这不是瞎眼流下的眼泪么!”众人见了,无不惊骇。苻生成年后力大无穷,能与猛兽格斗,击刺骑射,无一不精。

这次两军相遇,苻生一马当先向晋军冲去,两名晋将截住他厮杀,都被他劈于马下。他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晋军前队人马抵挡不住,纷纷溃退。桓温见来将勇猛,忙将弓弩手调上前,只听一声令下,箭如飞蝗飞入敌阵。苻生毫不畏惧,用刀拨箭,依然猛冲,忽然听到身后一声惨叫,太子苻苌身中两箭落马。苻生回马救起太子,且战且退。晋军乘胜追击,直抵灞上。

苻健见大军败回,吃惊不小,连忙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关中百姓深受鼓舞,纷纷前来劳军,长安附近的郡县全都归附了晋廷。晋军驻扎在灞上,日子一久,军粮不继。桓温本打算麦子成熟时派兵抢收,补充军粮。苻生早已料及,派兵将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桓温的军粮越来越少,只得下令退兵。

356年,晋廷命桓温讨伐反叛的羌人首领姚襄。姚襄反叛晋廷后,他的部将一起劝他北还。姚襄依从了部下的意见,攻占了许昌,随后又攻打洛阳。洛阳守将周成,本是魏国降将,以后又背叛了东晋朝廷。周成见羌人来势凶猛,坚守不出。姚襄闻报桓温领兵来攻打他,连忙撤除对洛阳的包围,驻扎在伊水北岸,与晋军隔河相对。

姚襄知道晋军勇猛,觉得只有使诈才能击退晋军。他派使者过河对桓温说:“我家主公闻得大将军亲自领兵前来,自知不敌,愿意归降。望大将军渡过伊水,接受我军投降。”桓温怎会上当,只是冷冷地对使者说:“姚襄准备投降,只管领兵过河来见我,我要是领兵过河,那便是征讨。要是他不来投降,过几天我就渡河扫除叛逆!”姚襄听了使者回报,知道桓温已识破他半渡而击的计谋,只好命令全军作好戒备,准备迎击晋军。

渡河作战那天,桓温亲自披挂上阵,晋军兵多将广,一下子就击溃了姚襄军。姚襄急忙率领残军,向平阳逃窜。晋军一直挺进到洛阳城下。叛将周成见晋军声势浩大,不敢抵抗,打开城门向桓温投降。

收复了洛阳,桓温志得意满。他带着大批随从祭拜了先帝陵墓,派人修葺故宫,然后留下部分官兵驻守,自己率领大军班师。这年十月,桓温上书朝廷,请求还都洛阳。朝中臣子大多认为目前局势不稳,不宜迂回故都,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迁回洛阳也不迟。由于众多官员的反对,迁都之事未成。

365年,前燕攻克洛阳,洛阳终于得而复失。经过两次北伐,桓温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为了在朝廷进一步树威,于369年夏初统率五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向北讨伐前燕。

六月间,大军到达金乡(今山东金乡)。这年夏季气候干旱,水位低,航道涩滞,运输给养十分困难,大军无法北进。参军郗超建议先在黄河、济水一带驻军,屯积粮草,等到来年再进攻。桓温想速战速决,连连摇头。郗超道:“若想速战速决,不如直攻邺城,一决胜负。”桓温又认为此举过于冒险,没有采纳。

桓温思考再三,派毛虎领兵在巨野开凿了一条三百里长的河道,引汶水入清水。桓温领兵从清水乘船到黄河,连败前燕军,士气大振。

前燕主慕容玮闻报大惊,忙命慕容厉领兵两万前去抵御。晋军士气正盛,杀得前燕军大败而逃。慕容厉差点儿丢了性命,匹马奔还。告急文书不断飞向邺城,吓得慕容玮六神无主。朝中大臣见晋军来势凶猛,大多主张迁都。车骑大将军慕容垂热血沸腾,痛斥了主张逃跑的臣子,自愿领兵抵御晋军。

慕容玮本来心慌意乱,听了慕容垂的话顿时定下心来,命他领兵五万前去御敌。他又派使者到前秦,请求发兵援救,前秦主为了共同的利益,派兵两万前去救援。

桓温领兵驻扎在枋头(今河南浚县淇门渡),由于水位降低,河道接近干涸,军粮告急。慕容垂领兵到了枋头附近,扎下营寨按兵不动。他对部下说:“晋军运粮困难,希望速战速决。我们先不出战,待他粮草耗尽再出击!”晋军粮草日益减少,军心开始动摇,接着听说前秦军前来援燕,官兵难免恐惧。桓温知道取胜无望,下令烧掉所有舰船,丢下器仗,改由陆路撤回江东。

桓温久经沙场,知道撤军时最易遭受袭击。他留下一支部队埋伏好,准备伏击敌人的追兵。埋伏的部队守候了两天两夜,不见有敌人来追,此时大队人马已经远离,便急忙赶上大部队向南撤退。谁知到了第五天夜里,慕容垂率领八千精兵杀入晋军大营。晋军多日劳累,疲乏不堪;又因离开战场已远,放松了警惕,顿时被燕军击溃。桓温带着残军且战且退,冷不防援燕的前秦军斜刺里杀到,把晋军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晋军回到姑孰,五万人马只剩下一万多,桓温的第三次北伐最后以惨败告终。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他不甘心做一个臣子,想取代皇帝的位置。一次,他抚枕而叹:“男子汉大丈夫,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同类推荐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斜风

    斜风

    历史在1855年走向未知,是赤潮席卷新世界,还是依旧无法把握命运,柳畅在斜风中前行英雄血,美人泪,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紫钗恨2012架空历史新作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太古神王

    太古神王

    【玄幻爽文】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扇星门,从而沟通一颗星辰,直至,让九重天上,都有自己的武命星辰,化身通天彻地的太古神王。亿万生灵、诸天万界,秦问天笑看苍天,他要做天空,最亮的那颗星辰。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远古的霸主:恐龙

    远古的霸主:恐龙

    久远的时代,庞大的主宰者,神秘的史前世界,尚未破解的谜题。它们曾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唯一霸主,它们曾经演绎了波澜壮阔的进化史。恐龙对人类来说是一群神秘的生物,它们生存于几百万年以前,主宰地球达一亿七千年之久。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上百种恐龙化石,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本书汇集了恐龙家族中的众多种类,分fqN类地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和特征,为青少年朋友打造一席美味的科普盛宴。
  • 那一年,我们打残了日本:白江口海战全纪录

    那一年,我们打残了日本:白江口海战全纪录

    这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该书以发生在663年的白江口海战为切入点,以边缘史料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梳理中日海战史,并着重介绍了白江口海战爆发前朝鲜半岛三国、中国、日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渊源,文风活跃,内容有趣,知识点丰富,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历史上的中日战争关系以及朝鲜半岛历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豪门强婚,误惹妖魅总裁

    豪门强婚,误惹妖魅总裁

    谈寒冬,秦朝集团太子爷,钱和女人都不缺,当遭遇家里逼婚时。人前,他脱口而出。“你们不用再多费心思,我和顾初夏已经领证了”背后,却用尽阴险手段,逼她成婚。顾初夏含泪问他:“你喜欢的不是我,为何苦苦相逼”谈寒冬冷酷地说:“我们,本就无关爱情”“如果我说不呢?”“那你父亲这辈子别想从牢狱里出来”顾初夏闻言,身体狠狠一震,心底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九年前,他们本是形影不离的恋人,九年后,他再见她,形同陌路,忘得彻彻底底。现在,他用她父亲,来威逼她成婚。婚后,却和她的闺蜜,极尽缠绵,出双入对。当她终于怀孕,满怀欣喜地想告诉他时,他却说,他不喜欢孩子,有就打掉。*多年后,他出现在她和孩子的面前。谈寒冬深情脉脉:“顾初夏,当我女朋友”顾初夏冷眼:“不要”谈寒冬委屈:“为什么,我送车送房还送你一个孩子,你还要我送什么”顾初夏冷漠:“我只要你从来都没出现过”谈寒冬坚定:“顾初夏,你有了孩子还想逃?妄想!”本文正剧,有宠有虐,非小白文,不喜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