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600000032

第32章 魏纪(4)

张昭说:“公孙渊叛魏害怕被征讨,所以才远道而来请求援助,并不是真心想归附我们。如果公孙渊改变主意,想要向魏表白自己的忠心,那么我们的两位使臣一定不能安全返回,这难道不会被天下人取笑吗?”

孙权不断驳斥张昭,张昭的劝谏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后来孙权有点忍无可忍了,他按着剑柄生气地说:“东吴士大夫入宫则拜我,出宫则拜你,我对你的敬重也算无与伦比了,而你却多次在公众场合让我下不了台,折辱我,我担心自己会因为忍受不了而做出不好的事来。”

张昭直视孙权说:“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因为不敢忘记太后临终时将我叫到她的床前,留下诏书委托重任的话啊。”说着说着,他已泪流满面。孙权把剑扔到地上,与张昭相对而哭。但最终还是派张弥、许晏去了。张昭对孙权不采纳意见、固执己见十分不满,就借口生病不去上朝。孙权一时火起,派人用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堵住,张昭干脆又从里面用土把门堵起来。

公孙渊自知东吴相隔遥远无法依靠,于是斩下张弥、许晏等人的首级,送到魏的都城,把吴国的军械物资、金银珠宝全部据为己有。十二月,魏发布诏书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大怒道:“我年已六十,不论多么艰难的事我都经历过。没想到这次却被鼠辈戏弄了一番,如果不亲手割下那个鼠辈的脑袋,我还有何脸面再统治国家?”于是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发兵讨伐公孙渊。大臣陆逊、薛综等人反复上书,加以劝阻,孙权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表示歉意,张昭就是不出来。于是孙权出宫,到张昭家门前呼唤张昭,张昭还是不出来。张昭的几个儿子将父亲扶起来,孙权用车拉他回宫,诚恳而深刻地检讨自己。张昭无奈,从此又去参加朝会。

孙权聪明一世,临老却为虚荣心蒙蔽,被奸诈的公孙渊戏弄,可谓糊涂一时。究其根源,孙权治理江东,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难免志得意满。公孙渊投其所好,对其上表称臣。孙权便派出庞大使团炫耀东吴强盛国力,最终却使自己脸面丢尽,不仅损失了两位大臣,一万士兵也被公孙渊收编。

孙废孙亮

252年,孙权去世,谥号大帝。太子孙亮即位,时年方十岁。257年四月,孙亮亲临正殿,实行大赦,开始独立执政。

孙亮精选士兵子弟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三千多人,选大将子弟中年轻而勇敢健壮的,让他们领兵,每天在御苑操练,并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想和你们一起成长。”

大将军孙的上表奏章,多次受到他的责问,他还多次拿出府藏书册阅览先帝孙权的旧事,询问左右侍臣道:“先帝经常自己制定诏令,现在大将军奏事,为什么只让我签字同意呢?”

有一次,孙亮想吃生梅,让黄门到内库里取蜂蜜。蜂蜜中有老鼠屎,孙亮质问守库官,守库官连连叩头谢罪。

孙帝问守库官:“黄门向你要过蜂密吗?”守库官说:“曾经要过,我没敢给他。”黄门不承认。孙亮命人将老鼠屎切开,一看,中间是干的,于是笑着对左右说:“如果老鼠屎事先就在蜂蜜中,那么里外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而里面干,说明这一定是黄门后来放进去的。”诘问黄门,他果然服罪。

吴大将军孙专权,吴主孙亮亲政后,多次质问责难孙,孙非常害怕。258年,孙从镬里出征回来后,便称病不去朝,让他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仓龙门担当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尉孙闿分别屯守各军营,想以此自保。

孙亮非常憎恶孙的这种行为,于是就追查朱公主的死因。当初孙峻专权,有人谋杀孙峻而没有成功,全公主向孙峻诬告朱公主是同谋,于是孙峻诛杀了朱公主。

全公主见孙亮调查朱公主的死因,非常惧怕,便说:“我真的不知道,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告发的。”这时朱熊担任虎林督,朱损担任外部督,孙亮把他们都杀了。朱损的妻子,就是孙峻的妹妹。孙进谏劝阻,孙亮不听,孙便更加惧怕。

孙亮暗地里与全公主及将军刘丞密谋诛杀孙。全皇后的父亲全尚担任太常、卫将军,孙亮对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专权,轻视我,上次我命令他马上登岸,为唐咨等人作后援,他却留在湖中不愿意上岸,并把罪责推御给朱异;不事先上表奏闻便擅自杀害功臣;又在朱雀桥南建造府第,不再上朝,在家里逍遥自在,无所畏惧。

“我已经是忍无可忍了,现在我打算将他绳之以法。你父亲担任中军都督,让他秘密地整顿兵马,我将亲自出宫登上朱雀桥,率领宿卫虎骑及左右之人突袭孙的府第,再颁诏命令孙统领的军队就地解散,不得反抗。

“如果一切能够按计划行使,一定能够成功;千万不要让你母亲知道,她是孙的堂姐,如果遇见孙时泄露出去,就会误我的大事。”

全纪接受诏令并告诉全尚。哪知全尚把此事告诉了全纪的母亲,于是,全纪的母亲又派人秘密地报告了孙。

九月二十六日,孙深夜派兵袭击全尚,扣押了全尚,并派其弟孙恩在苍门外杀掉刘承。等到天快亮时,已经将王宫围住。

孙亮勃然大怒,骑马带上弓箭就要出宫,说:“我是大帝的嫡子,在位已经五年,谁敢不服从我!”侍中近臣以及乳母等人阻止他,不准孙亮出宫。

孙亮还在气头上,骂全皇后说:“你父亲糊涂,坏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去叫全纪,全纪说:“我父亲奉行诏令却不谨慎,辜负了陛下,我没有脸面再见陛下。”于是自杀了。

孙让光禄勋孟宗祭告太庙,把孙亮废为会稽王,又召来群臣议论说:“少帝耽于享乐,身体多病,昏乱糊涂,不可以居天子之位,继承宗庙,已经祭告先帝把他废了。诸位若有不同意的,请提出异议。”大家都很害怕孙,异口同声说道:“把他杀了。”

孙派中书郎李崇夺吴帝的玺绶,把孙亮的罪状布告各地。尚书桓彝不肯在上面签名,孙发怒,把他杀了。

典军施正劝孙把琅邪王孙休迎来立为天子,孙同意了。二十七日,孙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到会稽迎接琅邪王,派遣将军孙耽遣送会稽王孙亮到他的封国。孙亮当时十六岁。

东吴幼主孙亮是聪明的皇帝,表面看来,其发动政变收回皇权的筹划颇为得当,只因用人不当,以致机密泄露,功败垂成。与此相对照,清廷幼主康熙铲除权臣鳌拜收回皇权的行动则可谓干净利落,一举定乾坤。

对比二者可以发现,孙亮处处显露聪明,并多次斥责孙,让孙十分害怕,警惕性也提高了,为自己增加了政变的难度;反观康熙,对鳌拜处处忍让,让其麻痹大意,最后一举成功。可以说,孙亮败于“躁”,康熙成于“忍”。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的年代比建安七子要晚一些,其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也不同于建安七子,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不过,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并且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其作品也主要是揭露和讽刺当权者司马氏的虚伪,世人欣赏他们这种真性情,很多人推崇并效仿。

嵇康在“竹林七贤”中的声望很高。他性格耿直,因为极其不满司马氏家族的统治,便隐居起来,成天以打铁来消磨时光。汲郡有个隐士叫孙登得,曾经对他说:“你才气多见识少,在当今之世难免被杀!”钟会当时正受到司马昭的宠爱,听到嵇康的名声就慕名来拜访他,但态度骄横。嵇康很看不起钟会这类人,所以钟会来了,他对其不理不睬,态度非常冷漠。钟会要和他搭讪,嵇康伸腿坐在那里毫不在乎地打铁。钟会见他不说话,讨了个没趣,转身便要离去。嵇康这才讽刺地问他说:“你听到了什么而来,见到了什么而去?”钟会也毫不客气地回答:“我听到了我所听到的而来,见到我所见到的而去!”从此,钟会对嵇康怀恨在心,决心找机会出了这口窝囊气。

山涛担任吏部郎时,给嵇康写了一封信,想推荐他代替自己的职位。嵇康接到山涛的信后,写了一封回信。在回信里,嵇康说自己不堪忍受流俗,又菲薄商汤、周武王,暗中讽刺司马氏专权。司马昭听到后十分生气,下决心要找个借口除掉嵇康。

正好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嵇康有一个好朋友叫吕安,吕安的哥哥吕巽品行恶劣,诬陷弟弟吕安不孝,于是司马昭要把吕安抓起来。嵇康很了解吕安的人品,冲着朋友的情分,替吕安打抱不平,作证说吕安是个孝顺的人。钟会借此事诬告说:“嵇康和吕安都是当世享有盛名的人物,但他们都放荡不羁,喜欢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扰乱统治,应该借这个机会除掉他们。”司马昭也早就记恨嵇康对自己的不合作态度,厌恶他时常与自己作对,听钟会这么一说,于是杀了吕安和嵇康。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成为绝唱。

阮籍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很大,掌权的司马集团很想拉拢他,但阮籍和司马集团总是若即若离。他饮酒不顾礼仪,每次与族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酒具器皿,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他不但不赶,还凑上去与猪一齐饮酒。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一职时,他母亲去世了,当时他正在与人下棋,对方要求别下了,阮籍却仍要一决胜负。下完棋后,他又喝了两斗酒,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恸,高呼一声,吐了好几口鲜血。守丧的时候,因极度哀痛而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他勉强支撑自己,但是仍然跟平日一样毫无节制地饮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

山涛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长,但是很晚才开始为官。他四十岁开始任郡主簿、功曹之职,因预见曹爽的被杀而隐居不仕,但是不久之后又被召回,以后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地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谦谦君子。

向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主张“名教”与“自然”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逍遥”。他与嵇康、吕安相厚,同在嵇康的住所山阳灌园以自给。但是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们的嗜好所在,仅是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以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尽管他们三人的行止如此亲近,但向秀的性格却是与嵇、吕相异。嵇康傲世不羁,吕安放逸而超迈俗人,向秀则好读书,所以常被嵇康、吕安二人所嘲笑,但并不影响三人的情谊。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最为著名的酒徒。刘伶自叹“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他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命一人带着挖掘工具紧随车后,吩咐此人,他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不必拘于礼法。他曾写下一首《酒德颂》,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行走还是停下来,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他人说什么,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批评,自己反而越要饮酒,喝醉了就睡,醒来也是恍恍惚惚。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也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王戎是西晋的大臣。他从小就聪明,很有悟性,容貌清秀,善于清谈,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嵇康小十一岁,同时也是“竹林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个人。晋武帝的时候,他先后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惠帝时官至司徒。王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随波逐流,对于政事没有匡正与救助之举,因此受到人们的讥讽。他常常把事情委托给下属,自己跑到外面游玩。他生性贪婪、吝啬,家里的园林、田地遍天下,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还时常一个人躲在家里拿着账本,整天地计算,好像还远远不够。他家种了不少李子树,结的李子又大又好吃。他卖给别人又怕别人得到里面的种子,就想了个办法,在李子核上钻个洞再卖给别人。他所赏识提拔的人也都只看虚名。一次,阮咸的儿子阮瞻去拜访王戎,王戎问他说:“孔子看重名气和身份,老子、庄子比较随缘。他们的宗旨是相同还是不同?”阮瞻说:“好像是相同。”王戎赞叹不已,于是录用阮瞻。当时的人们称之为“三语掾”。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一个后世普通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是一不小心成了刘备的小舅子。且看甘信如何逆转乾坤,助姐夫成就大业!袁绍:我袁氏四世三公,怎奈何不了汝这黄口小儿!曹操:甘信逆贼,毁我半生霸业!孙权:东吴三代基业,毁于甘信之手,吾与甘信势不两立!
  • 宋朝十讲

    宋朝十讲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人生。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本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专题性读物。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闯入历史尘封千年的禁地,窥探谁都不曾告诉过你的秘闻轶事!你知道康熙登基原来还仰仗一位德国人吗?你知道皇子们每日的生活有多苦吗?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响的一个马屁是谁拍的吗?你知道皇帝吃饭要有多少讲究吗?你知道秦桧与岳飞之间到底是何关系吗?
热门推荐
  • 三江大学诡异录

    三江大学诡异录

    有时候,我不知道该讲不该讲,毕竟是我的母校,但是憋在心里也不是一个事儿,所以我决定还是讲出来的好,毕竟很多人都不了解三江的历史。三江的布局是一个大型的八卦,所有的建筑都是以红色为主,以镇邪为主,在没有这些设置以前,三江大学以前每年都会死一个人,具体死因没人知道,有人说是邪气,也有人说是鬼魂……这里我要先从一个我知道的故事开始讲述三江大学的神秘……
  • 穿越之千年泪

    穿越之千年泪

    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他遇到人生最美的她。当他爱上她,历史已经滑出了可以控制的轨迹。他在战乱中陪伴着她,他为了她接受了扭曲时空的惩罚。因为怕失去,他选择留下。因为他的留下,他却又不得不永远离开。他爱她,却无法相守。她爱她,却无法挽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告别上火的生活

    告别上火的生活

    中医用“火”来形容人体内的一些热性症状,所以,人们常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本书针对人体出现的不同上火症状,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书中详细讲解了人体上火的各种症状和解决方案,帮助您制订正确的养生方案,从而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世界的钱,装载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是对犹太人非凡智慧的盛赞。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犹太人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竟有2000多年流离失所,行走天涯,且屡遭屠戮。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左右一个人的成败。本书从了解和认识习惯切入,结合当代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从思维、时间、学习、健康、工作、管理、交际、财富、处世、成功等各个人生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习惯对人生成功的意义,并学会用习惯的力量成就你的一生。本书用平易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足以改变你一生的伟大的习惯工程,形象而生动地剖析了左右人生的卓越习惯和负面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越人生障碍、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妙方,从而为读者重塑自我,改变人生命运提供了一条黄金途径。
  • 我要我们天天在一起

    我要我们天天在一起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走出一条金融强国之路。要么受困金融危机。《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通过清晰勾勒美国金融200多年发展轨迹,金融暗战在所难免!只有深刻理解美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机理。身处一个谁也逃不开的金融盛世,要么搞懂金融逻辑,乃至广大民众都很有启示价值。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帮助读者深刻认知国际金融体系,才能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思考,才能在正确应对金融威胁的同时,对金融从业者和各类投资者,揭开了美国金融霸权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逐一剖析美国各种微观金融主体的作用逻辑,点出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生门死门
  • 乡村英雄

    乡村英雄

    乡土文学在中国有十分广大的读者。当代作家作品中,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很多。经认真筛选,丛书确定了近些年来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中青年作家刘醒龙、何申、李佩甫、陈映真(台湾)、王祯和(台湾)和黄春明(台湾)等六人。每人一部最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集
  • 水晶胆

    水晶胆

    然而,当雨东带着师傅临终时托付纸盒他的水晶胆,南禅寺的观音塑像被敲了两锤子后立刻就变了模样。千里迢迢赶到济州城时,那颗能使盲眼复明的水晶胆却不翼而飞了。是谁偷走了这颗水晶胆?用什么方法能逼使盗贼自投罗网?让雨东用泥人塑出三百六十行营生状的人物又是什么人?,捏泥人的少年雨东因此而找到了身怀绝技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