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乃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曾官至散骑侍郎,后来做始平太守。阮咸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因为他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阮咸尽管家贫,但其士族之优越门第和身份并不减。阮咸虽未能免俗,但所作所为亦不同流俗。他同阮籍虽然叔侄间有辈分差距,但却不拘形迹,经常像朋友一样共同游息,那种放浪不羁的生活作风,也的确各有千秋。他们生平很鄙视礼法,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们崇尚老庄之说,鄙视种种所谓的繁文缛节;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当代权贵们的一种实际抗议。当时的政治主流乃是以礼法为主,主张“以孝治天下”,不同于曹操当时的“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把原本被抛弃了的礼法,拿来当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就是这个时期文人的典型代表。
蜀汉灭亡
263年八月,魏下诏命令各路大军进攻蜀汉。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士兵,从狄道向甘松、沓中进军,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军队三万人,从祁山向武街桥头进兵,切断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统领十万大军,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直抵汉中。
蜀汉听侦察兵报告魏兵即将压境,就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领军队前往沓中,作为姜维的后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董厥等人到阳安关口协助各据点防守。命令各据点都不允许与敌人交战,退保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士兵五千人。
张翼、董厥向北到达阴平,听说诸葛绪准备向建威发兵,就在阴平驻扎了一个多月,等待诸葛绪。钟会率领各路军队齐头并进,抵达汉中。九月,钟会让前将军李辅率领一万人马把王含围在乐城,护军荀恺把蒋斌围在汉城。
一开始,蜀汉的武兴督蒋舒负责把守阳安关口,然而他在位时碌碌无为,蜀汉朝廷便派将军傅佥顶替他的位置,蒋舒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钟会派护军胡烈为先锋,进攻阳安口关口。蒋舒不怀好意地对傅佥说:“现敌人近在眼前,不去进攻而退守,不是良将所为。”傅佥说:“奉命把守此城能够保全它就是我的功劳;如果违背命令作战,假使丧失人马辜负国家,死也死得没有价值。”蒋舒说:“你守你的城,我出我的战,让我们各行其事吧。”于是带领自己的部下出击,傅佥以为他果真去出战,因此没有防备。然而,蒋舒率领他的士兵投降了胡烈,胡烈乘虚袭击城池,傅佥战死。钟会听说阳安关口已经攻下,就长驱直入,获得大量仓库积存的粮食。
姜维听说钟会率领的各支军队已经进入汉中,不得不率领军队返回。杨欣等人跟踪追击到强川口,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姜维兵败撤退。又听说诸葛绪已经切断通道占据桥头,于是就从孔函谷进入北道,准备穿插到诸葛绪的后方。
诸葛绪得到情报后,向后撤退了三十里。姜维进入北道三十多里,听说诸葛绪撤退,马上往回赶,从桥头通过。诸葛绪赶上去拦截姜维,却迟了一步没能赶上。姜维率兵退到阴平,聚集军队,想开赴关城,又听情报说关城已被敌军攻下,就向北水撤退,正巧遇到廖化、张翼、董厥等人,会合兵力,据守剑阁以抵御钟会。
邓艾进兵抵达阴平,打算会合诸葛绪部队一起从江油直奔成都。诸葛绪的任务是阻截姜维,于是便带领军队前往白水,与钟会合会。钟会想独揽军权,就诬告诸葛绪胆怯,并用囚车把诸葛绪押送回京,将诸葛绪的军队全部置于自己统辖之下。
姜维排列阵营据守险要,钟会进攻但没有取胜。运粮道路艰难遥远,魏将想领军撤回。
邓艾决定从阴平出发走小路,经过蜀汉的德阳亭奔赴涪县,至剑阁以西一百里,在那儿进入平原地带,用奇兵冲击敌人的要害。他认为剑阁的守军一定回头赶往涪县,那么钟会就可以两军并行向前推进了;剑阁的守军不回头,那么接应涪县的兵力就不够了,这样就使蜀汉军首尾不得兼顾。
于是邓艾率军从阴平越过七百里的无人之地,凿穿山岭,打通道路,架桥修道,那里山高谷深,艰苦危险到了极点。邓艾抵达江油,蜀汉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统帅诸军抵御邓艾,邓艾长驱直入,击败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兵驻扎在绵竹。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诱降,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的使者,布好阵势等待邓艾进攻。邓艾派儿子惠唐亭侯邓忠攻击他的右翼,派司马师纂等人攻击他的左翼。初战失利,邓忠、司马师纂骑马回头再战,大败蜀军,斩杀诸葛瞻和黄崇。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驱马冲入敌阵战死。
蜀汉人没想到魏兵一下子就来了,还没有做好防守的准备。听说邓艾已进入平原地带,百姓惊恐万状,都纷纷逃往山林大泽,无法控制。
后主刘禅让群臣一起商议,群臣决定向邓艾投降。邓艾代表魏元帝受降,持续了四十二年的蜀汉王朝就此灭亡。
蜀汉的灭亡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禅投降只是蜀汉灭亡的象征,实际在刘禅投降之前,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因素已经注定蜀汉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军事上,刘备彝陵大战的失败就已经为蜀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或者往前说,关羽丢失了荆州是蜀汉最终失败的缘起。政治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蜀汉原来的政治优势是“汉室正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对“汉室”已经没有兴趣,魏、吴在自己的领地统治都非常成功,没人愿意再恢复那个昏庸无能的“汉室”。蜀汉最终灭亡固然是因为邓艾偷渡阴平关,刘禅仓皇出降,但这只是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邓艾和刘禅只是历史大势下的推动者而已。
姜维复国未成
刘禅降魏,姜维得到命令,从东道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人一起到钟会那里投降。钟会对姜维等人的待遇很优厚,自作主张把他们的印绶仪仗都还给了他们。
姜维觉察出钟会有反叛之心,就有意促成钟会叛乱。有一次,姜维找准机会劝说钟会:“听说你出征淮南以来,谋划从来没有失手过,司马氏能够兴旺,全仗你的功劳。如今又平定了蜀汉,威名四起,百姓认为你功勋卓著,主公畏惧你的计谋,你认为这样子就能安然而归吗?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
钟会说:“你说得未免太远了,我不能那样做,而且就目前形势来看,还不至于像你说的那样。”
姜维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有其他打算的话,凭你的智慧和能力也一定能够做到的。”经过这一次谈话,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
钟会与卫瓘秘密报告邓艾有反叛的迹象。钟会擅长模仿别人笔迹,就在剑阁截下邓艾的奏章和书信,把里面的文句都给改了,使语气显得狂妄傲慢,流露出居功自夸的情绪;又毁掉司马昭的回信,亲手伪造,让邓艾生疑。
264年正月,朝廷下诏命令将邓艾用囚车押回。钟会派卫瓘先到成都拘捕邓艾,自己随后也到成都,派人将邓艾押送京师。钟会平时所忌惮的就只有邓艾,邓艾父子既已被擒,钟会独自统领各路大军,威震西部,无人能挡,于是暗暗下决心谋反。
钟会计划让姜维的前锋带五万人从斜谷出击,自己率领大军紧随其后。到长安后,命令骑兵从陆路,步兵从水路,顺流从渭水进入黄河,五天以后可以到达孟津,与骑兵在洛阳会合,一举而夺天下。
就在这时,钟会收到司马昭的信,信中的意思是司马昭担心邓艾不肯服从钟会收押,特派中护军贾充带领步兵、骑兵共十万人直接进入斜谷,驻扎在乐城,司马昭并且决定亲自率领十万人驻扎在长安。
钟会看完信后对亲信说:“如果只是拿下邓艾,司马昭知道我一人就足够;现在率领大军前来,一定是觉察到我有异动。我们应当迅速发难。如果成功,那天下就是我们的了;不成功,也还可退保蜀汉之地。”
十六日,钟会把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官员以及蜀汉原来的官员全部请来,在成都的朝堂为太后发丧,并伪造太后遗诏,说让钟会废掉司马昭。所请来的官员,都关在益州各官署的房中,关闭城门宫门,派重兵把守。
姜维想诱导钟会杀光北方来的各将领,自己一举杀掉钟会,把魏军士兵全部坑杀,重新拥立汉主。钟会想听从姜维的建议,诛杀北方来的众将领,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钟会的帐下督丘建本来隶属胡烈,深得钟会的喜爱和信任。丘建见胡烈被囚,就请钟会让他允许一个亲兵进出侍奉,各牙门将领也照例允许一个亲兵进出侍奉。
胡烈让亲兵传递书信给儿子胡渊说:“丘建秘密消息,钟会已经挖好大坑,准备将各将领全部埋入坑中。”各个牙门将领的亲兵都传同样的话,一夜之间,辗转相告,大家就都知道了。
十八日,快到中午时分,胡渊率领他父亲的士兵擂着战鼓冲了出来,其他军队也都不约而同地呐喊着冲出来,都争先恐后地往城里跑。
当时钟会正在给姜维发铠甲兵器,有人报告外面有骚动的声音,一会儿,又有人报告有军队向城里冲。
钟会对姜维说:“军队来造反了,该怎么办?”姜维说:“只有攻击他们了。”钟会派人把关押着的牙门将和郡守都给杀了,里面的人用桌椅顶住门,抵挡了一阵。
过了一会儿,城外的人架起梯子爬上城墙,有的放火焚烧城墙上的楼阁,刹那间,士兵像蚂蚁一样涌进来,箭如雨下。那些牙门将也从屋子里冲出来,和他们的士兵站在一起。
姜维率领钟会的亲兵参加战斗,寡不敌众,被乱军杀死。钟会也被杀死了。乱军又杀了蜀汉的太子刘璿和姜维的妻子儿女,死伤遍地,一片狼藉。
姜维想利用钟会大军在握意欲反叛的心理,来挽回败局,重建蜀汉政权。其谋甚奇,其失败看似只因“行动不秘”这一偶然因素造成,然而实质上却是,偶然事件终究抵不过历史规律车轮的碾压。经过汉末、三国战乱分裂的时代,天下归于统一是大势所趋。
乐不思蜀
刘备死后,刘禅于同年五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但诸葛亮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
自诸葛亮死后,刘禅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蜀汉灭亡后,当时已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不放心刘禅留在成都,便派人将刘禅接到洛阳。
264年春,为笼络人心,巩固对蜀地的统治,司马昭就以魏元帝的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及蜀汉原有的五十多名大臣封了侯。
一天,司马昭大摆酒宴,款待后主刘禅和他的旧臣。席间,司马昭特地叫人表演蜀汉歌舞,想试探一下刘禅的反应。那些蜀汉旧臣们看了表演,联想往昔,个个不免黯然伤神,刘禅却没有丝毫感觉,高兴地又说又笑。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他要是不这样昏庸,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又过了些日子,司马昭找个机会问刘禅说:“你还想不想蜀地?”
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原蜀汉秘书令郤正私下对刘禅说:“如果晋王再问起类似的问题,你要边哭边说:‘祖先的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法尽孝,常常只有望着西边暗自伤悲,没有一天不想念的。”然后再闭上眼睛就可以了。刘禅点了点头。
过了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你还想念蜀地吗?”于是刘禅照郤正教的那样说了一遍,末了又紧闭双眼,装作要哭的样子。司马昭听了一怔,问他:“你说得怎么那么像郤正的话。”
刘禅惊讶地睁大眼睛,傻乎乎地盯着司马昭说:“就是他教我的,晋王是怎么知道的?”
在场的人听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从这时起,司马昭确定刘禅实在不成器,是无药可救了,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也就没有想杀害他的想法。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