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900000018

第18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2)

但是,与历代的改革家不同的是,张居正用来改革人事的方式是不改革,而是稳定为先,不主动有针对性地对官场进行改动,这就避免了反对派的人人自危。主政者拿稳了大权,就没有以拉帮结派的方式来维系自己的影响力的必要。张居正已经和冯保及太后形成了稳定的铁三角,扫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所以,他也就不怕谁能撼动自己的位置,更没有必要和谁过不去了。

既然操权者不拉帮结派,其他的人也就不敢率先违制了,这就使官场从朋党之争的内耗中得到了解脱,获得了初步的稳定。张居正上台后没有遭到任何弹劾,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大权去排除异己。看似可能会对官场大动筋骨的京察,最后以皇帝的谆谆告诫结束,并没有贬黜多少官员,这就使人人自危的局面很快得到缓解,大家虚惊了一场,之后都意气风发地准备好好大干一场。而且得到皇帝的许诺,暂时不会做大的变动,这样使所有的官员都获得安全感,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张居正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托古改制是历代改革者惯用的手段,但一般的改革者如果没有全面的战略眼光,往往会把自己引入循环推理的旋涡,最终只能夸夸其谈,仍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张居正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切以解决当下问题为中心,他不为托古而托古,这就使得他在利用古制古人为自己说话的时候显得得心应手更胜一筹,往往使反对者只能无言以对,丝毫没有反抗的机会。

传统的儒士一掌权就想着怎么样把皇帝架空,进行所谓的王政仁政。殊不知,这种理论是基于战国时代各诸侯独自当政使得天下分崩离析的时代背景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了重新集中王权,对各诸侯提出的一种忽悠理论,为的是把诸侯架空,重新还政于执掌天下的周朝天子之手的一种策略。谁能想到后来的腐儒们要把这一招用来对付本身就是掌管天下的历朝天子呢,这正好达到了相反的功效,把天子架空了,天下因为权臣当道而又陷入纷争和内斗。

张居正对这些死读书的腐儒简直是咬牙切齿,而后来的所谓开明思想,又一味尊崇已经糅合了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阳明心学,走向玄谈。这使得张居正在他的时代的流行文本中很难找到变革新政的可靠的理论支撑,他不得不求助于古人。这时,他饱读经书的那段经历派上了用场。他做什么事都是引经据典,从来不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或许是所有的现代学术大家惯用的计策。但在当时,张居正无疑是吃螃蟹的人。这样做,既达到了抵制反对者的功效,又顺便表明了自己的政见,可谓一举两得。

张居正准备实行大政,很多大臣也期待他实行大政。那些只会读圣贤之书的文弱之士,希望张居正能按孔子、孟子说的那样,敦促皇帝执行所谓的王政。但是,他们忘了朱元璋上台杀了多少儒士,朱棣又杀了本来是朱元璋留给辅佐建文帝的大儒生方孝孺。皇权和儒生本来就是对立的,因为儒生的那一套只有在削弱诸侯力量架空诸侯时对皇权有利,但他们现在却跑到本应该维护的地方大搞架空之术。这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

张居正根据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些执政纲领很快就使这些儒士们大失所望,他们把现有问题的出现都归结为王道不行,但他们本身就不知道什么是王道,怎么行才算是行王道。他们纷纷议论:我们以为张公在朝,当行帝王之道。现在看他的议论,不过是富国强兵,仅仅这样,真使人失望。

张居正听了以后,只是一笑:“诸公真是太抬举我张某人了,我怎么能使国富兵强呢?孔子论政,开口便说‘足食’、‘足兵’。舜令十二牧曰‘食哉维时。’周公立政‘其克诘尔戎兵’,难道他们说的不是富国强兵吗?我如果像诸位所说的是在富国强兵,那岂不是完成了孔夫子的夙愿,实现了尧舜周公的遗嘱了吗?”

后来的这些儒生,只知道断章取义,高谈阔论,不注重现实:“剽窃仁义,谓之‘王道’,终涉富强,便云‘霸术’。不知王霸之辨,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奚必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也?仆自秉政以来,除密勿敷陈,培养冲德外,其播之命令者,实不外此二事。今已七八年矣,而闾里愁叹之声,尚犹未息,仓卒意外之变,尚或难支,焉在其为富且强哉!”

这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一次次地堵住了上层官员的非议,使得张居正在新政一开始就打开了局面。

张居正提出遵守祖宗旧制,其中的祖宗不是指近祖嘉靖,而是远在200年前的明太祖。众所周知,明太祖以重典治国,所任官员都要熟读《到任须知》、《责任条例》,明确职责。任满三年考核一次,六年再行考核,满九年实行通考。考核中“劣者劾以八法”,凡有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的八关行为者,统统以不称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连浮躁、不检点都可能受到降级或罢免的处理,由此可见对官员审核的严格。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尤为严酷,有凌迟、洗刷(滚水烫)、铁刷(铁扒)、袅令(钩脊)、抽肠、挑筋。贪赃六十两(约相当于今天的一万元)就剥皮塞草,放在大堂,以示惩戒。为了加强监督,还特地准许百姓扭送贪官上访,成百上千人进京,没有文引(凭证),也要放行,凡有拦截的官员一律治罪。这样发动民众监督,不惜动以种种酷刑惩办贪官污吏,其刑法之残暴,超过历朝各代。所以,明初的为官者,莫不兢兢业业,不敢越出雷池半步,确实肃清了官场,建成了高效、清廉的政府。

张居正看重的就是这高效、清廉的效果。在他看来,这是尽善尽美的法纪,是他梦寐以求的治国理想。所以,他极力讴歌、美化明初的法制。事实上,他没有也不可能恢复明初的严刑峻法,只不过用开国皇帝的业绩,针砭时弊,推进改革的大业。以先祖压后祖,形似向后看,实际是向前进,这可谓是托古改制的一大发明。“法祖”的提法,使改革赢得合法性的基础,可以义正词严、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但这口号本身也含有难以克服的矛盾,甚或束缚自己的手脚。例如,明太祖废除了宰相之职,而张居正本人就拥有宰相之权,发号施令,这是反对者经常利用的口实。然而,对于接踵而来的种种诘难,他都能够应付自如,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这在后来事态的发展中有充分的表现。

重要的是,张居正以效法明太祖的名义,加强集权,伸张法纪,整顿官府,进行体制性的调整,使改革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获得大权之后的张居正没有急于实行新政,而是先着手改革人事。但他改革人事的方法是一切不变,只是以新皇帝京察的借口整饬了一下官场的气氛。和一般的封建政治家不一样,张居正已经认识到体制的重要性,他要依赖的是体制而不仅仅是支持他的人。但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那将面临巨大的阻力。所以,他推出了遵守祖宗旧制的办法。可惜祖宗旧制只是一些条条框框、典章规范而已,再好的条条框框、典章规范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进行配套才能彻底地发挥作用,不然只不过是欺人自欺的谎言而已。

张居正似乎也已经觉察了这一点,他不可能去改变或者完善连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没有完善的制度,只有从条条框框典章规范的完善上着手了。为此,在完善人事制度之后,张居正紧接着开始了整修法度。

以信为先修法度

人事的稳定,尊祖的口号以及典章规范的提出,只不过是为新政制造舆论氛围和扫除上层官僚抵制的一种策略而已。这些都是为了名正言顺以及顺应儒家思想等的举措,只能起到造势的作用,还不算新政的真正开始。具体的新政执行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新的法规的出台及其执行,这就要用到法家的策略了。张居正在整饬官场风气之后,紧接着又开始修整法度,把新政往深层推进。

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学术中,并没有众多的门派,只有一家,那就是天启的圣言,人们按照这些行事、生活。后来的国家也依赖圣王的治理,由此一直延续着尊贤慕圣寻道修行的习惯。但进入铁器时代,随着人们的定居生活,自然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日趋变小,致使人们不再敏感于变化无常的自然,进而失去了敬畏之心。没有了尊贤慕圣寻道修行的习惯,圣贤也就随之绝迹了。在战国的纷争中,原先的天启神授至高无上的言论权力被放开了,有见地的人们各抒己见,就出现了儒道法墨杂等各家之说。

但是,言论与执行之间只有一条联系,也就是不管有多少观点,最终被执行的只有一种,各家就争抢起来。其实,这种观点是从结果逆推得出的一厢情愿的解释,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执行者并不按理论条框行事而是按实际需求行事的。所以,不管哪家的一厢情愿都是一种难以找到最终答案的假命题,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各家的争夺,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由此中国进入漫长的封建时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空谈时代。为了阻止这种纷争,使其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皇权随之出现。

如果说上古的王权是天启神授的言辞的维护彰显机制的话,封建时代的皇权就是对后来人们的纷纭杂说屏蔽规范的机制。因为这些既脱离现实生活又不符合个人内心的空谈对社会秩序的存在和正常运行都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整个封建时代就是皇权即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机制与滥觞于战国时代的空谈理论的博弈过程。而各个朝代以及不同的朝廷仅仅是这种博弈的载体和战场而已,一旦一方忽视或忘记了自身的本来身份一切就将分崩离析,进入下一个新的循环。伴随整个封建时代的是皇权的一次次重新振兴和一次次衰落,随之而来的是空谈的一次次兴盛和被遏制。

在张居正所在的明朝中后期,皇权已经被空谈之风架空到了即将失去效力的境地。当时的空谈体系不光包括滥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儒道法墨杂,而且又加了一个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很有本土特色的佛家,这使得空谈的气氛空前高涨。各地书院盛行,所谓的学者仅仅是些说书先生。而与此同时的欧洲,封建社会已经走到末期,伽利略等一系列对近代实务理论有重大贡献的思想家已经崭露锋芒,他们的学说虽然只得到很少的同时代人的认同,但却拥有影响后来的整个世界的潜力和持久生命力。当时盛行于中国的空谈,尤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在当时盛极一时很受欢迎,追捧者趋之若鹜,就像天空刮过的一场狂风一样,古代的人们往往以洪水猛兽比喻这种空谈之风。但那种空谈不仅对当时社会现实无益,也没有影响到后人的生活,以至于现在已经隐没无闻。张居正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这种空谈之风的弊端以及皇权被架空的危险,他的一系列举措都致力于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才能免除那些空谈对社会实务的误导,并且借助皇权的力量从重新规范社会秩序的角度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而法规的执行必须要有威信的支持,面对明朝后期已经衰落的皇权,为了使已经没多少威慑力的皇帝诏文重新得到彻底的执行,张居正首先从重整朝仪加强皇权的威信开始。

社会的变革无非两种,自下而上的改朝换代和自上而下的改革振兴。这两种情况看似截然相反,但在重新集中权力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做到权事归一,有效地避免空谈误事,这是任何社会变革的终极目的,对于张居正的改革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集权措施,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改革就是一纸空文。而封建时代的最高权力是以王朝朝廷的至高无上地位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这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落脚在维护王朝的利益上,以此来确保皇权的有效存在,使权威有可能执行,并通过权威来革除闲谈,改变理论脱离现实的状况,使得所有的问题都被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用合适而且具体的方法解决。这样一来,由众多小事汇集而成的社会危机也随之消失,改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张居正入阁不久,就以《陈六事疏》进呈改革方案,万历元年(1573年)获得内阁首辅大权之后,他立即展开“振纪纲”和“重诏令”的举措,整顿法纪废弛的颓败之风,强调君不主令则无威,臣不行君之令则无法。以君主作为法纪和诏令的象征,并用威仪来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诏令的神圣性。

威仪是皇权至高无上地位的体现和保障,没有威仪就体现不出皇权的至高地位,具体到皇帝本身或者某个朝廷也就没有了确保至高无上地位的保障。历代王朝的衰颓和一些皇帝的被篡位,都始于威仪的衰颓。作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治国的各个朝代,按照孔夫子遗著的记载,都设立了繁琐的礼制内容。它有一系列烦琐的规范,涵盖名号、器用、礼仪等诸多制度。按明朝的祖制,朝贺、奉参都是大事,大臣们的跪拜行礼、进退揖让、山呼万岁有法定的程序,穿着佩带都有严格的品级序列,容不得任何疏忽或轻慢。明初的朝会,有五百名校尉列队在奉天门下纠仪,就像小学门口监察仪表的门卫一样,看谁穿戴不整,就要揪出来。如果稍有不慎哪天把扣子系错了,帽子戴反了,马上会被纠出去削官减职,有的可能还要论罪下狱。这使得当时的大臣们每次遇到上朝,就如履薄冰,唯恐有失礼仪。见完皇帝,如果在礼仪上没有什么差错平安归来,那就高兴得不得了。

可等到了明中叶以后,上朝时大臣们往往三五成群,嬉笑喧哗,肆无忌惮,甚至一些沿街叫卖的小贩也乘机混在里面拥入宫门。景帝即位时为此大发脾气,发榜文公示于城门,强调倘有不遵祖宗之法失仪的,必定“重罪不肴”。这时正值土木堡国难之后,百废待兴,也是明朝建国后的第一次整肃朝仪。到嘉靖、隆庆时期,由于皇帝长年不上朝,连朝参的程序、仪式都已遗忘,明初的赫赫威仪早已风光不再,臣僚们对朝仪不再存有敬畏之心,这正是皇权黯淡的征兆。

这次借着新皇帝上任,张居正就此大张旗鼓地整肃。万历二年(1574年),神宗接见廉能官吏,张居正安排以明太祖午朝之仪的大礼觐见。由于多年没有举行过这样隆重的典章制度,好多人都不熟悉相关程序。为此,张居正专门让礼部事先拟定程序,预先进行演习,力图重振威仪。在他主政期间,始终把君臣礼仪作为树立君威的重要手段。在《奉谕整肃朝仪疏》中,张居正引经据典,要人们效法孔子面见君主的敬畏之心,将为臣的敬事之道提升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 罗斯福大传

    罗斯福大传

    本书详述了罗斯福传奇的一生,剖析了罗斯福的政治风格及政治谋略,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政治领袖。希望本书能让您更多地了解罗斯福,用罗斯福的智慧、魅力和魄力,去充实自己、鼓舞自己、从而走向人生的辉煌。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本书都会是个不错的启发工具。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通天仙途

    通天仙途

    傅元本是正魔九大宗派之一遁天魔宫星陨脉长老嫡孙,先天泥丸宫枯涸破损,偶然和一名白衣女子发生了交集,并且手上弥天珠中被封印的器灵苏醒,借助器灵传授的太一归元诀无上妙用终于修复了泥丸宫,开始通天之途。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双重心跳恋爱曲

    双重心跳恋爱曲

    从狮子座来到地球的少王金狮占据了帝辕熙的身体,令帝辕熙的女朋友唐羽纱心生疑惑。她不明白帝辕熙的性格为什么会大变,所以便暗下决心要想办法让从前的帝辕熙回来。可是,当一个叫做萧香的女孩走进他们时,唐羽纱心里所有的血液都奔腾了,她内心不停地呐喊着:“她不认识她!为什么她却认识帝辕熙?为什么她和帝辕熙的感情还那么的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假名媛的回首恋:前夫最大

    假名媛的回首恋:前夫最大

    某日,他正在约会,她突然出现扑进他怀里:“老公,不正好扯平了?”“……”,夙睿西直接把她提起:“老公?”某女理所当然点头:“亲亲老公,我们可没离婚!”他邪气一笑:“你倒是提醒了我”某女无辜可怜,看着他身边的女人,说的隐晦:“你不要我了么?昨天晚上我们还那个啥,不惜搭上自己的婚姻、收他心、更为他生下孩子,一分钟不见就想你!”约会被她搞砸。很好的呀。”“你不要我一次,三年前,她利用一切,我不要你一次,最后却把他的爱践踏在脚底。三年后,当已死的她再次出现,那块立了三年的墓碑算什么?他爱她,宠她,可她却狠狠伤害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魔君的废后

    魔君的废后

    *为救病重的母亲,水璎珞把自己给卖了,却没想到竟会被活生生地折磨致死!再次醒来,她是即将凤袍加身的一国之母,可受的待遇却连一个侍妾都不如。推荐新文:《九夜痴缠》【片段一】“贱人,你腹中的孽种从何而来?如若你把奸夫说出来,朕会饶你一条贱命!”他桀骜阴鸷的眼神似一道寒光乍现的利刃,仿若下一秒就要将她碎尸万段。“想知道是吗?那你可要听好了,你口中的奸夫就是高高在上,冷血无情的当今圣上!哦,对了,难道皇上忘了那晚被本宫……”面对他怒气冲天的质问,视死如归的她一脸风轻云淡,玩味的字词,倔强的目光无不透散着嘲讽。得知她身怀龙脉,他非旦不认,反而命人剥光她的衣裳,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行凌辱她,直至下身鲜血潺潺而出…【片段二】“皇上,要吗?”时转星移,凤凰涅槃后的她带着一副如梦似幻的容颜重踏深宫,身份仅仅是一个低贱的侍寝床奴。盯着她那双顾盼生辉的眸子,记忆深处的爱悠然腾起,他邪魅地轻咬着她的耳垂,暖声道,“要,当然要!”一夜夜的缱绻缠绵,一场场的尔虞我诈,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手刃仇敌,如何从身份最低贱的侍寝床奴一步一步踏至权倾六宫的掌舵之位…◇◇◇【他】当今圣上,残暴如魔,从娶她之后便不断变戏法,用尽最残忍最绝情的手段凌辱她,甚至狠心到将她贬为军妓,供万千军士欢愉!【他】手握兵权,英姿飒爽气宇不凡的麒王爷,为她不顾一切拔剑直刺当朝天子,兄弟肘腋之变因她由暗转明!【他】医术堪称再世华佗的当朝太医,温柔似水,爱她入骨,却还是默默地承受心碎之痛为她整容,助她报仇雪恨!*PS:1、本文男银皆强,女主由弱逐渐走向强悍!2、文文虐恨交加,偶有虐出血的现象,亲亲们要挺住哇!3、结局待定,亲亲喜欢哪位就投哪位的票哦!4、支持三步曲:【收藏】【投票】【留言】!5、交流区:54996134梦梦的心灵家园;验证:文名,人物名,作者名,均可!6、本书原名《废后爆帝》,现更名为《魔君的废后》!◆交流区◆大姐苹果儿的强文:《迷你女神医》淡漠的紫色:《缠绵不休》沧海明珠:《我是妖孽我怕谁》沧海明珠:《水怜黛心玉娇溶》随云飘舞:《冷宫德妃》醉舞狂歌:《夜宠》夏广寒:《强上天子》吴笑笑:《小小逃妃震江山》霓儿:《十岁宠妃》七色:《独为卿狂》胡妍:《娘子进错房》炎焱:《神气小小妃》霓儿:《神偷傻后》樱落:《猎爱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