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900000019

第19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3)

在肃整朝仪之后,张居正又进一步拉出了一个确保皇权至高无上地位的命题,那就是所谓的“尊主权”的命题。这里的“主权”是指君主统辖之权力,提出这一“主权”的目的是“使人知尊君亲上之义”,张居正认为这才是当今之“急务”。与“尊主权”相应的是“一号令”。“一号令”的要旨是在“一”,各种方案和议论都由至高无上的君主作出裁决,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以最高权威的论断消弭各种浮言旁议,加强统一执法的力度。所以,这“一号令”是由“尊主权”而来,“尊主权”要通过“一号令”来实现。这“一”和“尊”是强化皇权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尊主权”就是把尊君、集权和执法连为一体。按张居正的解释,这是为了做到“事权归一,法令易行”。所以,“尊主权”宣扬的不是一般的忠君观念,而是集权中央,用以伸张法纪。

当然,除了树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外,对皇权的有效实行渠道——政治体制,张居正也提出了适时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体制的改革方面,张居正提出了“一方之本在抚按,天下之本在政府”的思想,把政府推到天下之本的重要位置,这是“尊主权”的实质性内容。尊君只尊一个皇帝,而尊政府却是突出一批最高官僚的群体,这与明初的尊君并不相同。这稍微有一点国家至上,君主立宪内阁负责的意思。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取消了宰相制,由皇帝直接统辖中央六部,又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尊君是尊一人。而张居正却是把君主一人拥有的权力改由内阁群体分担,他认为:“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所以,“尊主权”不同于明初由君主一人治之,包含君臣共治的因素,其实际效能已超越尊君的传统意义。当然,其他人已经看出来了,他的这一举措已超出他遵守祖制的许诺,因而有人开始说他“擅权”、“专权”,但万历初年的执政环境又给他以辩解的理由。皇帝是个未成年的少年,皇帝的权力只能由内阁代为行使,这是由一批重臣组成的行政最高机构,不依靠内阁,又能如何?反对者也无可辩白。

张居正紧抓皇帝幼小,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政理朝的时机,用“尊主权”和“一号令”来提高政府诏令的威权,以此名义集权内阁,伸张法纪,改变了明初内阁不干预六部权力的旧体制,规定六部必须听命于内阁,各省抚按听命于六部,各省县令听命于各省抚按,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机构层层由内阁控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使改革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使集权与执法连为一体,这就是张居正提出“尊主权”的真正意图与实际效果。

“尊主权”是改革必需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很难设想在一个利益繁杂的大帝国能够推行改革并获得成功。事实上,历代王朝任何有影响的改革都从集权启动,集权离不开尊君,张居正也不例外。问题是这权力为谁而用,怎样使用。张居正起自寒微,论出身、资望,辅佐小皇帝是不易稳住阵脚的,新政又要触犯豪门权贵的利益,削减官员的特权,阻力极大。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张居正大张旗鼓地树立改革权威性,把“尊主权”作为第一要务,使尊君、集权与执法连为一体。

在后代的史书中,不论是官修的《明史》,还是私人修史,都赞叹张居正执政魄力之大,不同凡响。但有号令,“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新政能有这样的威力和声势,以集权行使执法起了重要作用。

在完成了对皇权权威的确认——“正本清源”之后,张居正开始了“去污除杂”——节制权贵,伸张法纪。任何时代的空谈之风首先都是从一些权贵那里开始的,他们既脱离实际又接近权力,往往成为当时社会体系的污染源。

尊主权的要旨在于以法理政,也就是以伸张法纪为中心,整顿统治秩序。法就像水,皇权就像是源头泉眼。但是,这些权贵就像是在泉眼撒尿屙屎的动物一样,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污染水源,最终使得法纪不兴,社会秩序混乱。所以,在正本清源之后,去污除杂削弱权贵特权成为当务之急。张居正把不法权贵看成“权蝎”、“民蠧”,认为这些人是祸国殃民的大患,因而以“力杜悻门”作为“励精之始”,提出“锄强戳凶,剔奸厘弊”的主张。把改革的锋芒指向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法现象,从而触动王朝统治中最腐朽、最黑暗的社会势力,这是比从底层起家造反还要难的事情。造反者面对的是统治阶层的最末端,和自己的利益冲突较小,惩治自己的能力也有限,大家都是一群对一群。但是,从上层开始改革,很容易被孤立,是一对多的形势。这也是为何历代改革家最终身败名裂的原因,因为他们触及权贵的利益,而那些权贵掌握着评判历史的话语权。

不法权贵横行一方,鱼肉乡民,由来已久。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除了长子立为太子外,其他儿子都封为亲王,享有大量的领地和优厚的待遇,类似汉朝的分封制。各个亲王的封地称为藩国,又称藩王。每个藩王每年由朝廷供给禄米一两万石,有的多达五万石。清代史学家们评论如此厚禄奉养,使藩王们“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不管政事和军事,避免了汉朝、晋朝末年藩王拥兵自重的祸乱,但却使宗室子弟不事功业,坐享其成,养了一大批庸碌无为、为非作歹的权贵。随着王室子孙的繁衍,宗室成员愈来愈多,形成庞大的家族。嘉靖八年(1529年)有亲王30人,郡王203人,宗室属籍的有8203人,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已达3万余人,增加近4倍。早在三年前就有监察御史林润上报,京师每年的岁收赋粮400万石,各王府禄米就要852万石,即令全部供给王府,也不足一半。如此庞大的禄粮,官府已不胜负担。这些藩王侵占肥沃的田地,却从不纳粮;官府的赋税日益减少,却要供给日益增长的禄粮,官府库藏不足支出,有所拖欠,王府就出动家奴闹事。关中宗室韩王府一次出动数十人,包围衙门,索要禄粮,殴打地方官,这类事件屡见不鲜。晋王朱济熿擅自打开地方仓库,抢走粮食十万余石;宁王朱宸濠在与地方官的冲突中,无视皇朝法制,竟然杀掉都指挥使戴宣,驱逐布政使郑岳、御史范格等官员。他们对国家的命官尚且如此横暴,对百姓更是为所欲为,屡屡残害无辜。就以明太祖的直系子孙来说,新安王喜食人的脑髓,每到傍晚,便让人埋伏在门边,拦截过路人,杀而食之;晋恭王出游,纵马飞奔以击人取乐;代王朱桂已到花甲之年,竟然与儿子身穿短衣小帽游戏,在光天化日之下以锤斧杀人为乐,其孙子在父丧期间歌舞不息,有内使劝谏,却被动用私刑,用棉絮塞口,用石鼓压胸,活活闷死;谷王朱橞掠夺民田,侵吞公税,杀人无数;端王府私设挖眼、割舌、火烙等刑具,残害民众;伊厉王驰马斩人,血溅王衣,竟然将血衣作为收藏品陈列,其子掠人妻女四百多口,夺民房屋3000幢,大选民女700余人,留下面目姣好者90余人,或令其家人交纳赎金领回,或留在王府供其淫乐,玩厌了便抛入虎圈。其他诸如徽王“夺田宅子女”,伊王“淫虐不法”等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比这暴行更可怕的是司法的纵容,这些皇亲国戚都享有逃避刑法的特权,地方官不敢触犯王府,宁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执法中对诸王罪行曲意庇护,尽量减少罪责。除了谋反以外,不论如何残害百姓,掠人田宅,夺人妻女,仅仅革去俸禄的1/3或2/3,或削为庶人,就可了结,致使这一批劣迹斑斑的豪强权贵,长年来盘踞一方,为害百姓。恶势力盘根错节,谁也说不得,谁也不敢碰,有没有这个胆量将他们绳之以法,是能不能以法治国、取信天下的严峻考验。

还在隆庆年间,张居正就为对待自己旧时伙伴辽王朱宪□的横行暴敛而左右为难。小时候,张居正是在辽王府里和朱宪□一起长大的,两人虽然有一些过节,但毕竟从小在一起情同手足。况且这时,张居正要是惩治了他,更会让人觉得他忘恩负义公报私仇。但是,最终为了伸张法纪,杀一儆百树立威信,张居正毅然主持处决了辽王,废了辽王称呼,将辽王府的一切划归楚王管辖。

朱宪□仗着嘉靖皇帝封给他的“清微忠教真人”封号,权势炙人,为所欲为。他迷信符咒妖术,草菅人命,欲得人头,就到街上随意割下醉汉的首级,扬长而去。他的骄奢淫逸更是臭名远扬,有一首叫《头陀行》的歌谣,揭露了他与男宠的荒淫,患了性病梅毒,连鼻子都烂掉了,还以炙人为乐,是个十足的虐人狂。

朱宪□在江陵抢掠土地,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民愤极大。清初户部郎中王士祯追忆他的曾祖在荆州府任推官时,目睹辽王纵容手下打死官吏,拒不交出肇事人的暴行,官府也无可奈何。

对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恶霸,地方官不敢过问,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初,张居正也无意深究,可是当民怨沸腾,不得不过问时,朝廷派出刑部侍郎洪朝选进行调查核实。这时,辽王府却树起白旗自称投降,一种哀怨的可怜样子,好像在申诉新皇帝在欺负他的长辈叔叔。张居正正好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一个造反的罪名,辽王也算是不打自招,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在明朝藩王什么罪名都可以担当,就是造反的罪名他们担当不起,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令众人唾弃的行为。张居正正好借这个借口免去了具体查办的麻烦。当时,一些反对派马上说张居正是在“谋产害友”,但也有人站出来给他说好话。著名学者沈德符说:“辽(王)之恶当废久矣。”认为辽王之废,不是张居正有意为之,本是早就该惩办的事。关于这一争论,事实上并不在于辽王该不该惩治,而是张居正能不能打消顾虑,果敢下手。他不避亲朋故旧,不计流言蜚语,迎难而上,秉公执法,这是不计个人得失的表现。在这里,辽王正好碰到风口浪尖,对他的处治就是理所当然了,况且张居正处治的贪官污吏权贵大族不只是辽王一家。

万历初年,最有权势的宦官冯保的侄儿冯邦宁在酒肆闹事,殴打平民犯了法,这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因为张居正当上首辅,是得力于冯保的支持,秉公处理就有可能得罪冯保。这样一件为难之事却并未难倒张居正,他当机立断,把冯邦宁革职,杖责四十大板,待罪一年,并嘱告冯保严格家教。冯保论权力也是宦官中的顶级人物,且受到李太后的支持,权重一时的内臣竟甘愿受外臣首辅的节制。不仅如此,张居正还通过冯保对诸多宦官进行严格约束,冯保无不听命,以致引起一些宦官对冯保的不满,而这正是冯保能识大体之处。这也证明由张居正、李太后与冯保组成的铁三角,不仅能够抵御政治风浪,也能够自行消解内部可能出现的摩擦。

不仅如此,张居正还断然了结了多年不敢触及的积案。云南黔国公沐朝弼是开国功臣沐英的后裔,在云南作恶多端,嘉靖时被免官,因他的儿子沐昌柞继承爵位,这已属宽大处理。但是,沐朝弼不服,更加猖狂,扬言要杀地方官,并勾结番人为害乡里。在嘉靖、隆庆年间,都因为他是开国元勋的后裔,未能惩办。张居正断然将黔国公逮捕,本欲处以死刑,考虑到沐氏祖先三代的大功和云南土司的安定,免其死罪,罚其终身囚禁,并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

对于皇帝的至亲外公,张居正也严格按规矩办事,不搞特殊。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伯李伟要求朝廷供给他自造坟茔的银两,神宗下旨从厚发给。张居正认为,只能参照嘉靖给外公两万两的旧例,不能再加优惠,并以《请裁抑外戚疏》申述理由:“贵戚之家,不患不富,患不知节。富而循礼,富乃可久。越分之恩,非所以厚之也;逾涯之请,非所以自保也。”用大义相告,使皇帝有了可下的台阶,他外公也是心服口服。李太后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她默许和支持张居正对外戚的限制,遇有外戚违法,照罚不误。后来,神宗又要援引正德二年的先例,给国丈的兄弟封官。张居正查阅档案,发现该例已在嘉靖时取消,依此驳回。连皇帝的旨令,太后、皇后亲属的索恩求赏都被驳回,充分反映了张居正秉公执法的决心和勇气。

在严加规范贵戚权臣的贪赃枉法之后,张居正又进一步对整个官僚体制的特权进行改革。驿站,是古代中央王朝与地方和各省之间相互联络的关节点,是商旅行人的交通枢纽,它包含传送公文、通信、交通、运输和旅舍等一系列设施。各条驿路都以京师为中心向四方辐射,驿驿相连,水陆衔接,通向全国各地。由于各驿站都有一定的驿程和固定的位置,古人习惯以此计算路程,从而具有正方位、辨道里的作用。所以,驿站虽由官方设立,为官员服务,但在明代民众生活中亦有重要的作用。

驿站对地方影响最大的是由官员免费乘驿所带来的扰民、坑民、害民的流弊。驿站要供应来往官员的舟车驿马、住宿驿馆、伙食供应、迎送扛抬等差役,这些费用都按当地人纳粮的多少进行摊派。明代的差役名目很多,但法令上规定,应征者只出劳力,所需工具、原料由官府支付或另行折纳。例如,内府的工匠由官府供给柴米盐茶或付给钞贯,对灶丁则给一定的灶田以供自养。唯有驿站不循此法,官府对服役人,不仅不给任何生活补贴,还要求役夫自备马匹和物资。这对民众来说,就兼有力差和银差的双重负担。这负担是按纳税人纳粮的多少来分派的。马匹按明初的规定分上中下三等,纳粮100石者供上马一匹,80石者供中马一匹,60石者出下马一匹,与马匹有关的物资,如马夫、马鞍、马料等一概由供给人承担。这种规定似乎是多纳税的多出资,富户首当其冲。实际上,并不尽然。法令还规定可以由众户合为一夫役,这就为富户将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提供了渠道。此负担之重,为害之烈,被人视为“最为民害”的重役。据《明会典》记载,由役夫自备的物资包括自己的口粮、旅费,牲口装备、草料和医药,车辆船只,铺盖雨具,日用杂物,还有乘驿人的伙食供给,不能携带的物资要折成银两。种种花销,费用甚大。据现代学者推算,每匹马一年所费银两在四五十两以上,高出田赋两三倍之多。

明初使用驿站本有严格的规定,非有军务和国家大事,不得发给勘合(印信)乘驿,这些章程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辗转相赠,循环使用。官府不仅视而不见,还不断扩大对官员的优惠。为满足各方官员的享受欲望和攀比之风,嘉靖时乘驿的条款增到五十一条,比洪武年间的十三条多出近三倍,并大大提高了接待的规格,这一切都强加到了供役者的身上。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她,叱咤风云的魔医圣手,阴险自私,狡诈嗜血,一场错爱引来背叛致死。阴差阳错之下,成了画府受人欺辱的废物三小姐,从此风华尽显,弑毒姐杀毒妹,脱离虚伪家族,神兽萌宠成堆本是霸气侧露的人生,却总有一只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总是如影随形各种添乱。“姑娘我要看遍天下美男,你滚一边去”“我滚你怀里行不行?你看我也是美男一个,撒得了娇,卖的了萌,斗得过小三,暖得了床,外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没事还可养养眼……”话还没说完,某萌宝后面一踹:“暖床卖萌有我就够了,你可以滚远点”神兽萌宠成堆,顶级强者相随,看她素手纤衣,打造另类的盛世繁华
  • 弑魂霸天

    弑魂霸天

    高级功法有木有?一本不够?《凌波微步》、《如来神掌》、《弑神九剑》,只要点数够,都可以手到拿来!神级武器有木有?一件不够?诛仙剑、战神铠、翻天印,只要完成任务,转眼就可以满身神装!极品美女有木有?一个不够?萝莉女武圣、御姐大魂师、惊艳医师、惹火女弓手,只要你吃得消,就可以晚晚来伺候!现实少年张枫穿越到云泽大陆,获得魂令系统,神功美人垂手可得,练就神功,携美人纵横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首席女法医

    首席女法医

    【本文悬疑案件+浪漫言情,爱看侦探类、破案类的亲赶紧跳坑吧!】他曾是A大医学院的天子骄子,却突然人间蒸发。她曾是A大人人唾弃的医学废材,却突然小宇宙爆发,四年后,成了法医病理学家。一场离奇的大火,掀开案件的序幕…他与她再相见,女未嫁,男已婚。凭着死者眼中的一个小小的出血点,她笃定:“这个老人死于他杀。”乡间垃圾场麻袋里的女尸、楼道中的杀手、少女之死、鸡蛋上的血迹、烟杂店的老人、被割掉的鼻子、提线木偶、一根红发…他与她忙碌在各个案件现场,抬头不见低头见。当人人都称赞他们的合作完美无瑕,他却高调的与妻子出现在各大媒体。行动中,他破门而入,正好撞上浴室里的她,她一个耳刮子赏过去,惊叫一声,“流氓!”
  •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有职业精神的员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精神。工作中,很多员工虽然表面上敬业,但却抱着一种打工的心态,并没有真正和公司融为一体,他们从根本上缺乏一种职业精神,始终徘徊在真正的职业化之外,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修长的手掌狠狠禁锢住她纤细的手腕,“你到底想怎样?”倔强的小脸仰起,“我想怎样?是你欺骗了我。”对她一见钟情无尽的宠溺却不料只是为了利用自己报复仇人,“既然你利用我,休怪我如何对你。”他阴沉着脸,狠厉的将她按压在墙上,用力一挥衣襟断裂的声音响起,“你这个恶魔。”她惊恐万分,却逃脱不开……
  • 白公馆

    白公馆

    《白公馆》通过1931年-1939年间白公馆袍哥老大白行之家庭的命运沉浮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真实地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社会图景和市井沧桑。20世纪30年代的重庆,可谓冒险家的乐园,灯红酒绿的三不管地带崛起不少英雄好汉,袍哥帮会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于是,刀光剑影中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英雄美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演绎出一个个令人回肠荡气、肝肠寸断的人间活剧。最终,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有的人投奔了光明,走向了延安;有的人则在亲情与大义面前凸显出了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