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900000017

第17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1)

铁三角联手,推行新政

如果说治理边防是张居正实现治国安邦理想的台下演练的话,借助穆宗去世提供的契机,彻底掌权就是张居正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正式登场。借助李贵妃的危机意识,以及冯保的干政愿望,张居正和他们在朝廷与宫廷之间,围绕在小皇帝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铁三角,为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撑。

和历代王朝末期的情景一致,明朝后期的皇帝虽然一个比一个沉溺女色,但子嗣却都不怎么旺盛。穆宗也是如此,他的皇后陈氏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李贵妃因为替皇帝生了个儿子,就从因家贫没有出路而进宫的宫女,一跃成为大明王朝权力核心区域的关键人物。此时的李贵妃面对虎视眈眈的权臣,还有内外交困的朝政,又想到孤儿寡母的情境,不仅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极力希望有一个既能办事又很忠心的人来辅佐年幼的小皇帝,这时早就进入内阁,又在治理边疆上已经初显身手的张居正就成了首选人物。

另一方面,由于从贫寒之家进入皇宫的李贵妃并不擅长处理朝政,她既不可能像武则天那样篡位自己走向前台自立,也没有垂帘听政的胆略与能力。她只想保住自己和自己的亲生骨肉的荣华富贵和至高地位。这样一来,大明王朝的国事就仅仅成了皇室乃至贵妃母子二人的内务。这时候,向来以攀附权贵保持受宠地位,专为宫廷处理内务的太监们就有机可乘了。此时,一向喜欢诗书既有谋略又有涵养的太监冯保就成了李贵妃最信得过的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首辅徐阶被在野的高拱借助宦官的势力,挤出内阁,致仕归乡了。接下来的首辅是忠厚老实的李春芳。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穆宗召回高拱,心胸狭隘的高拱因李春芳曾阻止他报复徐阶而怀恨在心,终于在隆庆五年(1571)五月,将李春芳逼迫出阁,自己坐上了内阁的第一把交椅。此时,张居正是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地位距高拱仅一步之遥。

一路走来,张居正对权力中心的斗争有着切身的体会。从徐阶的下台和高拱的复出,他发现了一个被其他人忽视的但又深刻影响朝政的角落,那就是后宫。因此,面对强硬的对手,也是他走上权力核心的最大障碍高拱,张居正更加留心内廷的动向。

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宦官专权,内宫主导朝政的历史积弊。而到了明朝后期,由于皇帝不理朝政,在机制上又没有大臣参与理政的正规渠道,这就使得权臣和内宫的勾结更加频繁。再加上皇帝不放权,把一切政务大权都集聚在内宫,这就给宦官当政提供了条件。

为了适应这种格局,皇帝不得不加强对内廷太监的管理,并对太监们分门别类,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在宫廷内部形成了一个与朝廷平行的管事班子。外朝廷只有议事权,内廷却有最终的拍板权,有替皇帝草拟文件,替皇帝加盖大印的特权。在明廷的太监中,权力大小。明朝内务府衙门有二十四个,计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个衙门。十二监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四司为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为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浣衣局、银作局。除浣衣局外,各衙门皆设在皇城中。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少监、监丞、大使、副使、典簿、令、丞、常随、奉御小内使等管理,是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

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太监,而司礼监又有两个主要掌权太监,一个是掌印太监,一个是秉笔太监。秉笔太监替皇帝签字,但他没有掌印太监权大。而冯保一直做了三朝秉笔太监,一直等待着机会,他想做个掌印太监。但一心想专权的高拱也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就策动他的皇帝学生穆宗对后宫太监进行了相应调整。但让冯保失望的是,这次调整却没有他的份。在高拱的干预下,没有心计、比较老实的陈洪和孟冲后来居上做了掌印太监,这使得冯保暗自痛恨高拱,这也成为后来他报复高拱的主要原因。而张居正正是因为很早就意识到了内廷的重要作用以及太监们的地位,所以处处留心,借助内阁与秉笔太监的工作来往,及早地结识并讨好了很有野心又有心计的太监冯保。

而冯保呢,也看得很清楚,在穆宗时代他是没什么可能了,因为高拱是穆宗的老师。但一向喜欢学习的冯保把目光放在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身上,他凭着自己的修养和学识甘当小万历的启蒙老师,又尽到了一个奴才应有的责任,是小万历的贴身保姆。他在各方面都对万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达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万历亲切地称他为“大伴”。就这样,冯保暗自记着高拱的仇,高拱却得意洋洋地做自己的内阁首辅大臣。直到隆庆皇帝穆宗突然驾崩,一切又像火山一样爆发了。随着皇帝的去世,宫廷内外朝廷上下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有人称之为大政变。而这次“大政变”的最大赢家既不是老谋深算的高拱,也不是别有心计的冯保,而是深藏不露的张居正。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的一天,穆宗坐朝的时候,站起来走了几步忽然倒下,语言含糊不清,就中风昏迷了,司礼监太监冯保急忙扶持穆宗回宫。随后,便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至乾清宫,由冯保宣读诏书,托付他们辅助嗣皇。穆宗在弥留之际,还专门召张居正到他的病榻前,握着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不久,年仅36岁的穆宗便撒手人寰。张居正饮泣不止,在以后的日子里,愈加感到受诏辅孤责任的重大。

小皇帝万历刚一继位,高拱就发动了一次对冯保的弹劾案。原因是在冯保宣读的皇帝遗诏中,把自己升任成掌印太监,高拱就说诏书是冯保自己拟的,要求其他官员一起弹劾冯保。而且他还想通过改变行政流程来取消太监的大权,并想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革。改革在这时成为一个必然选择,差别在于不同的提法和不同的改法。但高拱的举措显得多少有些冒失,他一开始就想把最根本的问题在解决,这无疑是一种幼稚的想法。作为一个需要通过改革来中兴充满危机的明王朝的掌权大臣,他的这种行事方式迟早是要失败的。只不过没想到他的落马来得那么突然、那么迅速。

作为一个忠于朝廷的老臣,高拱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他不懂朝廷是属于谁的,似乎朝廷专属于他的学生穆宗,穆宗一驾崩,他就痛哭流涕,像天塌下来似的,好像朝廷也因此完蛋了。因此,他随口一句“十岁的小皇帝怎么能治国啊”的感叹,好像在为穆宗申述自己的艰巨使命似的。但这句话落到冯保的耳朵里就成了把柄,他马上把这话转告太后。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眼看着与权力中心又一次擦肩而过的张居正,在无望的等待中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十六日,这是一个令张居正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成为张居正政治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天清晨,新继位的十岁幼主神宗召集大臣到会极门,高拱匆忙赶去,没想到这也是一个让他死不瞑目的日子。冯保宣读了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及皇帝的谕旨:“大学士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旦夕惊惧。”限令高拱立即回籍,不许停留。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的高拱,只觉五雷轰顶,当时就瘫在地上。

高拱一去,张居正升任首辅。六月二十三日,高仪病故,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了。此时的张居正,无论是地位、资望还是能力、才学,朝内都无人能与他相比,可谓权倾朝野,誉冠群臣。

48岁的内阁首辅毕竟还很年轻,他的老师徐阶,他的政敌高拱,都是年近花甲才坐上这个位子的。为此,他内心暗暗庆幸,庆幸上苍对他情有独钟,庆幸机遇对他格外垂青。

张居正并没有陶醉在政治斗争的胜利当中,他知道自己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巩固地位,并且利用皇帝年幼这一有利时机,将国家的大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巩固地位的关键之一是要得到与后宫关系密切的权宦冯保的支持,二是要取得皇贵妃李氏的信任。前者问题不大,他们在推倒高拱的斗争中已取得默契,因而后者是关键所在。

李氏为神宗生母,原为裕王府的一名宫娥,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才被穆宗晋封为贵妃。小皇帝凡事都听从母亲的意见,因此,结好皇贵妃李氏,便能取得皇帝的支持,以巩固首辅地位,总揽朝纲。

神宗即位不久,就召见张居正,并提出生母皇贵妃李氏的尊号问题。按照明代的制度,皇后应为皇太后,皇贵妃只能称太妃,一般不能加表示尊崇的徽号。但为了取得皇贵妃李氏的支持,张居正打破祖制,破例把尊皇后陈氏封为仁圣皇太后,尊皇贵妃李氏为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区别。万历六年(1578年),又加仁圣太后尊号仁圣贞鼓皇太后,加慈圣太后尊号慈圣宣文皇太后,两宫亦无区别。张居正因此博得慈圣太后的好感与信任。

神宗生母上尊号后,地位提高了,张居正便请她以太后身份移居乾清宫,亲自教养年幼的皇帝。这时,慈圣太后便将大权交给张居正,神宗也对张居正言听计从,尊敬地称他为“先生”或“少师张先生”,待以师礼。

善于把握时机的张居正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有了皇帝的支持,有了后宫的信任,还有内廷太监的配合,他还等什么?万历元年(1573年),大明王朝又迎来一个新的纪元,张居正也开始了他的新征程,开始了他的新政改革之路。

张居正从执政危机中胜出,与李太后、冯保结成铁三角,从此结束了内廷和外廷的明争暗斗,使统治集团的核心达到高度统一。他们有不同的地位、身份和利益,但在改革中都以大局为重,相互默契配合,几乎无懈可击。

张居正当政后,面临的是持续30年的混乱朝政,徐阶的败北前鉴不远,赵贞吉、高拱的狼狈离职也历历在目。距离他渴望的权力中心越来越近,可他却越来越有压力。以往强烈的使命感作用下的推力,如今已经渐渐变成强大的责任感及其带来的阻力。收拾这个烂摊子,肯定要面对很大的压力,这一点他早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总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考虑得很周到,做到有条不紊。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阻力,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一上任就告白自己的心情:“愿以其身为薄荐,使人寝处其上,搜溺垢秽之,吾无间焉。”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他已做好了经受大苦大难的准备,宁可做铺地的草席,任人践踏,也不放弃革新朝政的初衷。以这样的决心、毅力,怎能不打破常格,开创新局面!

24年前他上呈《论时政疏》,5年前再上《陈六事疏》,矢志改革的夙愿,经过二十多年的酝酿和准备,已经成竹在胸。如今大权在握,有了大展雄风的机会,怎能不大刀阔斧地推出新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先宣布的不是变法,而是“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纷更改”。

尊祖制,重典治国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以后,政权落到张居正手中。曾经豪言壮语“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的张居正终于盼来了亲自操权开始改革的日子。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像和朋友书信来往时说的那样:“去年,当主少国疑之时,以藐然之躯,横当天下之变,比时唯知办此深心,不复计身为己有。”他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把自己彻底融入关系到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改革当中。

作为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他比其他愿意投身的改革者更大的优势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了内忧外困的根本原因。他认定嘉靖年间因为军纪废弛而导致的鞑靼入侵,以及后来隆庆年间广东、广西爆发的农民起义,一切的症结只是在于纪纲不振。所以,他开始提出的措施就是整饬纪纲,也就是要在官场发动一次整风运动。

在明代后期,本来是作为专权的皇帝考察官员的京察制度,随着皇帝的不理朝政,渐渐成了权臣互相争斗的武器。张居正认识到,只要京察的大权在手,便可以澄清吏治,整肃官场,为自己的新政扫清障碍。就在隆庆六年七月间,张居正奏请举行京察,五品以下的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四品以上的责令自陈。他准备以还京察于皇帝的祖制来获得自己在京察中的主导权。京察结束后,他又代笔写了一份诏书,让神宗下诏戒谕群臣,诏书全文如下:

朕以幼冲,获嗣丕基,夙夜兢兢,若临渊谷,所赖文武群臣,同心毕力,弼予寡昧,共底升平。乃自近岁以来,士习浇漓,官方刓缺,钻窥隙窦,巧为躐取之媒,鼓煽朋俦,公肆挤排之术,诋老成廉退为无用,谓谗佞便捷为有才。爱恶横生,恩仇交错,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四维几至于不振;九德何由而咸事。朕初承大统,深烛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氛浊,但念临御兹始,解泽方覃,铦锄或及于芝兰,密网恐惊乎鸾凤,是用去其太甚,薄示戒惩,余皆曲赐矜原,与之更始。《书》不云乎?“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朕方嘉与臣民,会归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自今以后,其尚精白乃心,恪恭乃职,毋怀私以罔上,毋持禄以养交,毋依阿淟涊以随时,毋噂沓翕訾以乱政。任辅粥者当协恭和衷,毋昵比于淫朋,以塞公正之路。典铨衡者当虚心鉴物,毋任情于好恶,以开邪枉之门。有官守者,或内或外,各宜分猷念以济艰难。有言责者,公是公非,各宜奋谠直以资听纳。大臣当崇养德望,有正色立朝之风;小臣当砥砺廉隅,有退食自公之节。庶几朝清政肃,道泰时康,用臻师师济济之休,归于荡荡平平之域;尔等亦皆垂功名于竹帛,绵禄荫于子孙,顾不美钦?若或沈溺故常,坚守旧辙,以朝廷为必可背,以法纪为必可干,则我祖宗宪典甚严,朕不敢赦。百尔有位,宜悉朕怀,钦哉故谕!

就是说,本来是作为皇帝左控臣子的一种权柄的京察制度,被一些拉帮结派的人搞坏了,成了他们钩心斗角的工具。这样下去内斗一直不止,怎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作为新皇帝主持这一次典查,对官场进行彻底清扫,以后你们就各安其位,好好做事,不要整天想着怎么把谁整倒自己上去这一类的事情。大小官员都是一样的,你们都要各自自持,不要随便逾越自己的职责。如果谁要重返旧习,再搞朋党之争,不好好各司其职安心做事,那我可就要按祖宗制定的那些严厉法典行事了,到时候可别怪我心狠,我只不过是依祖宗法典行事而已,希望你们也按祖宗旧制做事,遵守旧有的典章制度。

张居正深知要想执行新政,就必须先稳定官场,使政令能够畅通持久。在倡导人治的封建体制下要达到政令畅通,就只有先稳定人事,使官员减少变动,以此来保障政令的持续执行。虽然这看起来是比较脆弱的维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是唯一可供选择而且也是效果最好的选择了。

同类推荐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20年来,1965年9月出生,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失去右臂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柔情陷阱:贾少的逃妻

    柔情陷阱:贾少的逃妻

    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做过轰轰烈烈地事情。而不计后果地追寻爱情大概是小若做过的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原本以为远隔两地,就可以相安无事,大家各自分道扬镳。可是再怎么逃脱,她可以逃脱掉自己心里的渴望吗?当他伸出一双手的时候,她却已经晕头转向地重新投入到他的怀抱中。可是谁能想到,这其实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等待她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
  •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他说,阿黎,待我荣登大宝,必十里红妆迎你入宫。但他朝权稳固之时,不但灭她满族,还将她送给他人做妾。赫连清绝,我若不死,必要你血债血偿!不堪受辱,濒临死亡前赌下血海誓言!***再次醒来,她竟成了将军府嫡女,千方百计入宫,争得荣宠,为的就是他的命!悬崖边,女子长发乱飞,红衣妖娆,魅惑众生的笑容下,是血肉入腹的滋滋声。“为什么?”他不可置信的看着尽没入腹的匕首,面色苍白如纸。“因为,我要你陪葬!”苏家一百多口的性命,还有他……身子不受控制的往后,她笑,风华绝代,入目里,却是他惊恐跌来的声音。“阿黎——”她身形一震,笑容在脸上碎裂开,震惊的看向他泣血的双眸。你早就知道我是苏黎,对不对?所以才容我,纵我,宠我,对不对?可是清绝,阿黎已经死了。人生没有第二次……***再次归来,她已成当朝清王疼爱的宠妃,再见,她眉眼温润,往昔不在。他声声唤她,“阿黎。”她回过头来,笑容灿漫,“皇上认错人了吧。”【简介无能,内容绝对精彩,大气磅礴的复仇重生文,喜欢的亲一定不要错过!】
  • 魅姬

    魅姬

    本是明媚的豆蔻年华,却被夫君狠心送入吴国为质。为了孩儿,她忍受了吴王兄弟俩长达十二年的凌辱,世人眼中最妖娆的魅姬,一袭霓裳惊艳秦王宫。有人说她狠毒,她却为两个绝世男人念念不忘!伊人冷艳,一世艳名岂能被寂寞生生掩埋?
  • 不如不遇倾城色

    不如不遇倾城色

    她是一个受尽宠爱却又极其冷漠的女子。她看尽悲欢,看尽离合。却始终没有摆脱命运的纠缠。她爱那个男子,可是那个男子,怎么可以连承诺都不肯给她。一场邂逅,一树桃花,一眼回眸。究竟,谁是谁的劫。告诉她,你会记得她。因为,她心底曾有过你的伤。
  • 中国文化未解之谜

    中国文化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娱乐休闲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娱乐休闲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在当今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总是争取大量的空闲时间来休闲娱乐。在各种娱乐场合,人与人之间容易增进感情,加深关系,促进交往。书中每个单元都设有与内容相关的简单句型结构和短语,并配有多个例句和汉语翻译,便于读者套用和练习。每章开篇都为读者提供了该主题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方便读者对语言文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