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800000032

第32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是这样诞生的

江苏是近现代中国的人文荟萃之地,涌现了很多书香世家,东台戈氏就是其中杰出的一门。

徐家汇藏书楼是他去得最勤的地方

戈公振名绍龙,字春霆,生于1890年,东台戈氏的后人。他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所著有《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代表作是《中国报学史》。此书拓宽了新闻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为后来者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国报学史》自192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久销不衰,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以后日本人编写的《中华新闻史》、燕京大学新闻系美籍教授白瑞华所著《中国报业》,以及林语堂用英文所写《中国报业及舆论史》等书,都是据《中国报学史》为蓝本写成的。

《中国报学史》最受人推崇的特点之一是材料的丰富详实,这些材料的得来无一不凝聚着戈公振多年的精力和心血。1912年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从那时起,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一点一滴,辛勤积累,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广泛搜集各种新闻史料,在他书房兼卧室里的4张高大的书架上,全都堆满了有关的新闻书籍和各种稀有报刊与剪报。这种如痴如醉的治学精神,使同事和朋友们都大为惊叹。某日,邹韬奋参观他的居所,看见房内满箱满架堆满中外新闻书籍和各种报刊,墙壁上也贴满各国的日报、周报,不由连声赞叹他“报迷程度之深”。

1925年春,戈公振应邀为上海国民大学报学系的学生讲授《中国报学史》,这使他趁机将多年积累的资料作一番认真的梳理,并开始着手撰写《中国报学史》。为了证实史料的可靠性,他多次写信虚心向别人求教。为了觅得第一手文献资料,还在《时报》上刊登“访求旧报”的广告,并不辞辛劳,频频出入沪上各家图书馆,其中,徐家汇藏书楼是去得最勤的地方。这所属于天主教耶稣会修道院的藏书楼创办于1847年,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中外文书刊。这家教会图书馆平时很少对中国人开放,尤其是教外人士。当时主持藏书楼日常事务的是徐宗泽修士。徐是徐光启的后裔,本人也是一位学者,著有《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等书。他和戈公振以学会友,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戈公振也因此得以自由出入藏书楼,像鸟人深山一般,畅游书林,充分利用藏书楼丰富的馆藏,尤其是上海开埠以来外国人所办的早期报刊。这使戈公振得益匪浅,也丰富了《中国报学史》一书的内容,日后还曾多次对侄儿戈宝权提起过徐宗泽和藏书楼对他著书提供的帮助。

“花了最少的钱,走了最多的路”

1927年1月,戈公振将《中国报学史》的书稿交给商务印书馆后,利用为《时报》工作15年后获得的休假,自费出国考察报业。这次考察历时整整两年,足及英、法、德、意、美、瑞士、比利时和日本等8国,别人曾形容为一次“花了最少的钱,走了最多的路,看了最多的东西”的环球之行。考察期间,戈公振仍念念不忘报学史写作。他在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图书室发现了清嘉庆年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道光年间出版的《东西考每月统计传》,同治年间出版的《旧金山唐人新闻纸》等原件。这些都是戈公振在撰写《中国报学史》时只知其名而未见其书的珍稀文献,这些发现,弥补了以前的遗憾。他据此写成《英京读书记》一文,作为对《中国报学史》的补充。

戈公振在海外考察期间,发觉国外大报大都设有自己的图书馆和剪报室,有专人负责,平时勤加积累,一旦有要事、急事发生,马上就能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十分迅捷方便。他对此大加赞叹,并对各报图书馆、剪报室的特点、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作了详细了解,还写有《报馆剪报室之研究》的论文探讨。他在文章中指出:“世事极繁,千变万化,忽有一事之发生,一人之出处,足以引起社会之兴味者,欲借记忆之力,则事多辄致遗忘;若欲翻检旧籍,则正如大海捞针,何从觅得?而新闻记者又安有如许功夫!有此剪报,早于平日预为储蓄,则纲举目张,一检即得。其利之可言者,约有四端:一、可以省时间。二、可以得要领。三、可为新闻保存之便利。四、可为事物本原之考查。”他还在文中介绍了世界各国新闻界的剪报情况,然后详细解剖了美国《世界报》剪报室的工作方法和剪报分类。他认为,剪报之法,简而易行,因而对其在我国的推行寄予厚望:“吾国报馆,有起而行之者乎?”

1929年1月,戈公振自欧美考察后回国,应史量才之聘出任《申报》总经理助理,负责调查研究、机构调整和报纸内容改进等事宜,使他有机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5月,他创办成立了“申报图书资料参考部”,收集各类图书和报刊资料,开始剪报工作。他不惮烦琐,每天埋头于各类文献资料的剪贴、分类、统计和编目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有人认为,干这种工作劳而无功。戈公振却认为:“有功无功在人,肯劳不肯劳在我,只要我肯劳,就不管有功无功了。”由于戈公振的努力,申报剪报室有一整套资料积累和管理的科学制度,成为当时报馆中惟一科学完备的资料室。

颇有特色的藏书

1935年10月22日,戈公振逝世于上海,逝世以后,当时有报纸建议:“戈氏三年中在外所搜寻之新闻事业书籍,闻有一千余种之多,将来或拟赠图书馆。愚意此图书馆当与寻常有别,地址宜在戈氏服务最久之上海。宜勿附属于任何图书馆,而特创一全国新闻事业专设之图书馆,以纪念戈氏。”这个建议为多人的赞同,但因时局转紧,很快又爆发了抗战,此事被耽搁了下来。

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军队进入租界,戈氏亲属考虑到这些书存放在家不安全,就把它装成几个藤箱和麻袋,藏于戈公振的儿子戈宝树就读过的徐汇公学(现上海徐汇中学)仓库里。

1955年,三联书店重新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宝权在《前言》中谈到戈公振和徐家汇藏书楼的关系,戈公振的藏书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上海徐汇中学分别写信给戈宝权,征求他的意见。戈宝权接信后和姑母戈绍怡作了郑重研究,认为这些藏书对新闻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宜由戈家收藏。考虑到戈公振在写作《中国报学史》时和徐家汇藏书楼结成的密切关系,决定将这批书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接受捐赠后对戈公振的藏书进行了整理,并编制了《戈公振先生藏书目录》。根据这份目录,可以确切地知道,这批资料共有1533册之多,其中有不少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如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申报》创刊号,1881年出版的《新报》,1882年出版的《沪报》、《时报》和宝记照相馆签订的合同等;还有戈公振两次赴国外考察保留下来的众多票证、门券,留存至今,有不少已成为罕有的历史见证;还有不少戈公振的手稿及与文化界名人的来往信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上海图书馆为戈公振的藏书辟了专室。今人编著的《上海新闻现代史》等专著,有不少章节就是借鉴了戈氏藏书。

(上海图书馆张伟)

链接戈公振曾送给侄儿戈宝权一盒积木。盒盖上写有“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建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来的”。戈宝权后来说:“我就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

余思新闻工作者关注的对象是当下,图书馆藏书的价值在于其保存了以往;两者的关系如何?请结合戈公振的成就谈谈你的体会。

同类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誓不做小三

    誓不做小三

    安昕昕傻了,疯了,也怕了……如今的她看到谁都唯恐避之不及!她默默承受着好友的唾骂,苦苦拒绝着好友未婚夫的追求,四处躲避他的各种软硬兼施…安昕昕欲哭无泪,平生素来冷静的她,怎么会……
  • 梦回尼罗河之帝国王妃

    梦回尼罗河之帝国王妃

    现代聪灵少女那菲,因为带有永恒生命魔力的“安卡”而穿越到三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毅,那菲得到了摄政王子拉美西斯的另眼相看,贵族西木特对她一见钟情,三人间剪不断的纠葛情爱,那菲将会如何选择? 偶然间,那菲收养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哈克什和他的妹妹玛利亚,但这两人却带来了一连串难解的谜团——困扰那菲多年的身世之谜,前世今生的轮回之惑,时间长河的穿越之旅,最后将会落足于何处?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晚·帝宫九重天〖全本已出版〗

    情晚·帝宫九重天〖全本已出版〗

    传说,她骁勇善战,深受将士拥戴,令敌军闻风丧胆;传说,她坑杀五万降卒,手段狠辣,可止小儿夜啼;传说,她在妖娆媚笑中让千军万马灰飞烟灭……她将嫁给大芮最杰出的男子为妻,她将辅佐青梅竹马的太子登基。可蓦然回首,是哪里走来的小小女孩,一脸孺慕地看着她,连连唤着“娘亲”?她又几时多出一个“夫婿”,声声指斥她的背情负义?暗香疏影里,到底是谁忘了谁?前方已是绝崖,无路可去。愿与君约,不订归期订死期。若有一日,江南江北梅花落尽,方是我命终之时。否则,等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