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有些事情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很难办成,这时候往往需要求助于别人。向别人开口求助,需要有一套过硬的处世口才。只要你能说人家爱听、喜欢听的话,即使再大再难的事,都能寻求到别人的帮助。
说得好不如说得巧
戴普说“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获得成功与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
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但是,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使人听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觉到舒服;有的人说起话来,锋芒锐利,像一柄利刃,令人感觉十分恐惧;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觉讨厌。
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但并不见得个个都会说话。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
李莲英,清朝的大太监。他为人机灵、嘴巧,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物,他都能应付自如。因此,他深得“老佛爷”慈禧的喜爱。同时,李莲英也常常帮慈禧打圆场,摆脱困境。
慈禧爱看京戏,所以不断有戏班子进宫专门给老佛爷演出。慈禧喜怒无常,这些戏子们都提心吊胆。演得好了,老佛爷开心了,便赏赐他们一些小玩意,以示皇恩浩荡;演得不合她的胃口,他们时刻都有掉脑袋的危险。
一次,著名的京戏演员杨小楼率领他的戏班进宫给慈禧太后演出。这天,慈禧心情格外舒畅,看完戏后,把杨小楼召到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赏赐给你,带回去吧!”哪有赏赐糕点的,何况慈禧这人极为奢侈浪费,她一顿饭能吃200多道菜,可想而知那些糕点也绝不会少,杨小楼心想:这么多糕点,我怎么带回去呀?
于是,便赶快叩头谢恩道:“叩谢老佛爷,只是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
这话把周围的宫女、太监们都吓晕了,按慈禧的脾气,赏赐你的东西你不要,还敢要求另外赏赐,这不是自己找死吗?出乎意料,这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慈禧心情超出一般的好,并没有发脾气,只是问了一问:“那你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接着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也想给大家露一手,便让太监笔墨纸砚伺候。只见她大笔一挥,一个硕大的福字就写成了。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慈禧的这出戏却演砸了。她把福字多写了一点。慈禧身旁的一位宫女眼尖嘴快,马上告诉了慈禧:“老佛爷,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呀!”
杨小楼一看,确实是错了。这可怎么办?若是拿回去遭人议论,一旦传到慈禧耳中,不知又有多少人要蒙受不白之冤。不拿吧,慈禧动怒,自己不会有好下场。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慈禧也觉得为难,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不想让杨小楼拿出去丢人现眼,但自己也无法开口要回来重新写。
站在旁边的李莲英这时候眼珠子一转,不慌不忙地走向前,笑呵呵地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点’了。要不怎么显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贵呢?”
杨小楼一听马上会意,连忙叩首道:“老佛爷这万人之上之福,小人怎敢领呢!”
慈禧正愁没法下台,听这么一说,也就顺水推舟,笑道:“好吧,那就隔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的一句话化解了慈禧的一次窘境。这样会说话的奴才岂能不讨主人喜欢?
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把“舌头”、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获胜的三大战略武器,进入21世纪又把“舌头”、金钱和电脑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战略武器。这个比喻虽然有些牵强,但也不无道理,起码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主要特点,而在这两个比喻中,“舌头”(即口才)能独冠于三大战略武器之首,可见口才的价值非同小可。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说话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说话这个随身携带、行之有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奇武器。
在一次联合国的会议上,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与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辩论。罗慕洛批评维辛斯基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维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无礼之举。
维辛斯基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
罗慕洛听后便站了起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的形容是正确的,但他又接着说了下面一句话:“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有些检点,这是矮子的责任。”
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辛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罗慕洛就是通过这句巧妙的言词为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争回了面子。
巧说话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可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所以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口说话,而要善于说话,会说话实在是我们一生的资本。
自嘲是一种美德
嘲弄他人是缺德,嘲弄自己却是美德。一个善于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个勇敢和坦诚的人,更是一个将自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得很明白的人。
自嘲是一种智慧。生活有时总不那么令人满意,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完美,也许会患得患失,少了做人的乐趣。但是,要是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对待生活,自己给自己一点安慰,以感恩的心情来生活,也许我们会快乐得多。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有一次被盗,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罗斯福的朋友知道后,都安慰他,不要太在意。谁知罗斯福给他的朋友解释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地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好一个庆幸: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按常理讲罗斯福应该谴责盗贼的不道德,可是这样也是于事无补,但罗斯福庆幸,是别人做了一个不光彩角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面对凄风苦雨的侵袭,于恶劣的环境中,对待生活就应该有一颗感恩而知足的心。心理学家认为,懂得自嘲的人,不但活得快乐,而且自信,心胸开阔。
有一对老夫妻,当年也是新潮一族,且不说衣着打扮时尚摩登,生活方式上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爱好,比如经常出入舞厅啊,打打桥牌啊。于是在左邻右舍世俗的眼光中,该对男女的举止行为是极为扎眼。现在还是比较客气的,把新潮男女归纳为:另类。但那时人们则很鄙夷地把他们这类人统一称之为“阿飞”,而且是一对“阿飞”!这对“阿飞”倒也不生气,而且飞也飞不到哪里,也踏着普通人的生活足迹活着,恋爱完了就成家,成完家后生孩子。给孩子取名时,才做了爸爸的男阿飞则开始自嘲了,对太太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然人人都说我是阿飞,你也是阿飞,这孩子是“阿飞”成双配对后的结晶,干脆,儿子就叫“双飞”吧!太太赞同,最后他们孩子的名字就叫“双飞”!
自嘲是一种鲜活的态度,它可以使原本很沉重的东西刹那间变得很轻松无比,会让别人砸过来的重拳落在棉花上。“双飞”的父母在他人嘲笑之语说后听后不仅自嘲,且将自嘲作为一种符号和痕迹伴随着生活而不断延伸,暂不论其他,这份肚量及内功就不可小觑。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嘲、幽默的人,终究是人际中的润滑者,他们让单调呆板的生活增添色彩。他们所得到的并不只是笑声,更赢得尊敬和由衷的友谊。一位叫美琪的朋友,被顽皮男同事调侃为“小美冰琪淋”,但她不以为意,还接口道:“对啊!营养丰富、味道好!谢谢你的赞美”。还有一个外号叫“宝哥”的人,非常爱耍宝,是朋友中的开心果,喜欢调侃人,但没有人会生他的气,因为他总是把最贱的那个角色留给自己,让大家觉得很公平,甚至有一种被“明贬暗褒”的感觉呢!自嘲表面看来虽然自己有点吃亏,但实际上却轻易地建立亲和的形象来,周围的朋友会觉得你轻松、自在,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因而乐于靠近你。
赞美是最悦耳的声音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被认同感和荣耀感,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10天的口粮。”渴望得到赞美是每个人内心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回应与赞美。
在许多场合,适时得当的赞美常常会发挥它的神奇功效。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人人都渴望赞美,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在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是领导与下属之间,互相赞美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他给员工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他还是一名见习服务员的时候,常常对生活不满意。特别是上班的第一天,他在杂货店里忙活了整整一天,累得筋疲力尽。他的帽子歪向了一边,工作服上沾满了点点污渍,双脚越来越疼。他感到疲倦和泄气,似乎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好不容易为一位顾客列完了一张繁琐的账单,但是这位顾客的孩子们却三番五次地更换冰淇淋的订单,他这时候已经到了忍耐的极点。这时候,这一家人的父亲一边给他小费,一边笑着对他说:“干得不错,你对我们照顾得真是太周到了!”突然之间,他就感觉到疲倦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当经理问到他对头一天的工作感觉如何时,他回答说:“挺好!”那几句赞扬的话似乎把一切都改变了。
忙碌的现代人在繁忙中逐渐丢掉了许多东西,包括短短的几句赞美之语。其实,赞扬就像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无法发育和成长。赞美不仅是一种悦耳的声音,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强大力量。
某饭店有个厨师可谓是声名远扬,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顾客的喜爱,他的老板更是倍加赏识,不过这个老板从未给过厨师任何鼓励,这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老板有朋友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老板最喜欢吃的烤鸭。当老板夹了一条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厨师说:“老板,我们家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老板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
饭后,老板便跟着厨师来到鸭笼旁边问个究竟。这时正是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厨师指着鸭子说:“老板,你看,我们家的鸭子不全都是只有一条腿吗?”老板听后马上拍掌,鸭子当场被惊醒,都站了起来。老板说:“鸭子不全都是两条腿吗?”厨师说:“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条腿呀!”老板明白了厨师的用意,笑着走了。此后,老板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的下属,从不放过每一次赞美和鼓励的机会,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几年后,老板在许多地方都有了分店。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赞美,即是我的薪俸。”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和睦相处,获得好人缘,获得亲朋好友的尊重和认可;渴望在社会上谋求一席之地,实现自我价值。总之,对赞美的渴求源于人的本性。人不仅需要物质需求,更重要的还有精神需求,赞美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自尊心,它还能给人以自信和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是无法用其他东西来代替的。
有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候有一个说客,当众夸下海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赞美。平生有一愿望,就是要将1000顶高帽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赞美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您了。”
虽然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
有一点应当明确,赞美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恭维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自傲,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学会说赞美的话,在托人办事时,就会领悟到其中的妙用。
当你赞美别人的时候,好像用一只火把照亮了别人的生活,使他的生活更加有光彩;同时,这只火把也会照亮你的心田,使你在这种真诚的赞美中感到愉快和满足,并激起你对所赞美事物的向往之情,引导自己朝这个方向前进。
一双好腿不如一张好嘴
求人办事,说话的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恰当的言辞可以使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求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具体的东西,等等。
“求”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口头提出。大凡有求于人者,总希望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既然是这样,提出请求时也就得讲究一些技巧。人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求”,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表述出来,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样。
所以,在求人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
(1)替对方着想。
有求于人时,还要替对方想一想,你提出的请求将会给对方造成哪些压力,可能存在哪些困难。这些难处,你说出来比由他本人说出来要好得多。“我知道这件事会给您添许多麻烦,但我没有别的门路,只能拜托您了。”这样说,较易使对方乐于为你做事。
(2)礼貌不可少。
请别人帮忙时,措辞一定要讲究礼貌,以表露出对别人的尊重。比如:“麻烦,请您让一让好吗?”“打扰您一下,您能告诉我到某某地方该怎么走吗?”如果用生硬的口吻提出要求,肯定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即使对方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但内心肯定不快,甚至可能心生怨恨。
(3)充满自信。
有求于人时,要充满自信,才能说服对方。为了使我们所说的话具有说服力,切不可疑惧,应该满心欢喜地盼望,并充满自信。
(4)谦逊礼貌。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