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700000035

第35章 向曾国藩借读书学习智慧(4)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

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于喜爱的史书,他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画上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喜欢做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写读书日记以及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不求速度,但求质量,厚积才能薄发。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自学高中内容,先用慢工夫打好基础,再逐步加快进度,他用五六年的时间才自学完高中内容。由于学得扎实,到清华大学没多久,他就听起了研究生课程。

“厚薄”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先生也曾经说过,读书不要贪多求快,而要定量有恒。如果做到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定能学识丰富,金石可镂。

现代生活节奏在加快,我们每天忙碌于职场,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的时间更少。想要抱着一本书,认认真真地阅读几天,的确是一种奢望。不如每天定量定时,给自己计划出一个阅读时间,并长期坚持。如此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总有一天,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自己读了那么多的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放松。有些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掌握知识,便有了贪多求快的浮躁,而他们多数因为功利心太强,使心情浮躁,给自己的阅读带去负担。把阅读当成一种茶余饭后的自我充实,慢慢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读书质量自然会提高。

练习书法时的一些心得

因读李太白、杜子美各六篇,俗作书之道亦须先有惊心动魄之处,乃能渐入正果。若一向由灵妙处着意,终不免描头画角伎俩。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不仅是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还是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被他其他的成就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在其《日记》、《家书》等文章中频繁出现。他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曾国藩对书法一直情有独钟,尤精楷书、行书,即使在战争时期,仍坚持每天写字。他的书法圆润秀劲,自成一家。近人符铸云:“曾文正公平生用力至深,唐宋各家皆有尝习,其书瘦劲挺拔,欧、黄为多,而风格端整。”马宗霍亦云:“文正德业,三代后一人,传世无俟于书,顾平生于书,博习穷擅,未尝少懈,每欲合刚健婀娜以成体,然秉性宜重,笔迹随之,故终以刚健胜。至于骨之厚,血肉之润,则衡岳之崔嵬,洞庭之烂漫,盖钟灵于山水者深矣。”

他初学书法也像其他人一样,先是临摹字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曾国藩不但书艺与日俱进,对书法的领悟也日益加深。对于写字,他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1. 在执笔方法上

古人最常用的执笔方法是“拨灯法”。据钱载说:“拨灯之法,谓如对油灯之灯心(芯),挑拨便起,则此人之手不重不轻,实指虚掌,微微运掌以起之,以此之手,执笔运腕,即可写字耳。”这是历来习书者最为推崇的一种方法。但曾国藩不为成法所囿,悟出自己的一种习书方法,曰“修脚法”。

他在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日记中写道:

“偶思写字之道,如修脚匠之修脚。古人所谓‘拨灯法’,较空灵,余所谓‘修脚法’,较平稳。”

“拨灯法”用拇指和食指提笔,以中指和无名指使笔前后活动,以小指使笔左右活动,故运笔灵活自如,写字“较空灵”;而“修脚法”就像捉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笔,以食指使笔前后活动,以小指使笔左右活动,运笔沉着有力,“较平稳”。以“修脚法”执笔最适合写公文类文章,这种运笔方法适合曾国藩。

2. 在执笔高低上

曾国藩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虞世南曾说:“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而曾国藩却在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十一日致诸弟的家书中写道:

“大约握笔宜高,能握至管顶者为上,握至管顶之下寸许者次之,握至毫以上寸许者,亦尚可习。若握近毫根,则虽写好字,亦不久必退,且断不能写好字。吾验之于己身,验之于朋友,皆历历可验。”

曾国藩认为:“若握近毫根。则虽写好字,亦不久必退,且断不能写好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执笔“近毫根”,则仅能用指而不能运腕,而运腕比用指力量要大,活动范围也要广。因此,执笔“近毫根”仅能写小字且乏力道可陈,故不足取。清代书论家朱履贞也表达了与曾国藩同样的观点:“学书第一执笔,执笔欲高,低则拘挛。执笔高则臂悬,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虽小字,亦不令臂肘著案,方成书法也。”

3. 在用笔上

如同许多书法大家一样,曾国藩十分重视用笔,在他的《日记》与《家书》中多次论及。

他曾记道:

“日内思作字之道,用笔贵勒贵努,而不可露勒努之迹;精心运之,出以和柔之力,斯善于用勒用努者。”

又记道:

“日内作书,思偃笔多用于横,抽笔多用于竖。竖法宜努入抽并用,横法宜勒、偃并用;又首贵俊拔,后贵自然之势。”

他密切注意成功书法家在用笔上的特点与长处,并与自己的对比,他曾写道:

“夜思作书之法,刘石庵善用偃笔,郑板桥善用蹲笔,王梦楼善于缩笔,惟努笔近人无善用者,古人推米元章最擅胜场,吾字如此,自报甚思耳。”

于用笔,他有诗云:

“侧势远从天上落,横皮杂向努端涵。刷如丹漆轻轻抹,换似龙蛇节节衔。”

4. 在书法艺术上

曾国藩认为习字:“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曾国藩书法的整体风格是阳刚与阴柔并济,寓圆润于秀劲,合雄奇于淡远。

曾国藩强调“乾道”,即要有阳刚之气,他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诸弟的家书中说:

“予论古文,总须有倔强不驯之气……论诗亦取傲兀不群者,论字亦然。”

又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初六日致诸弟的家书中说:

“凡作字总须得势,务使一笔可以走千里。”

曾国藩注重“坤道”,即阴柔之美。他在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二十四日写给两个儿子的信中说:

“无论古今何等书家,其落笔结体,亦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

又在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二十日的家书中教育儿子纪泽说:

“作字时,先求圆匀。”

同时,他强调书法的阴阳美,从技法到取势到风格形象,或以阳为主、阴为辅,或以阴为主、阳为辅。即有主有宾、有主有次,阴阳美方能并存。若阴阳各半,相互平分秋色,则阴阳互抵而全失。他这一从实践教训中得来的高超见解,对于今天的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5. 在用墨上

曾国藩在用墨上提出要有神光活色,他说:

“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

曾国藩在习字的同时,也不断地自我反省,他对自己习字见异思迁而无成果耿耿于怀。在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二十日写给曾纪泽的信中,他写道:

“余平生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涘,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

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一日,他又在日记中反省道:

“余平生以无恒之故,百无一成,即写字一端,用力亦不少,而时进时退,时好之,时不好之,时慕欧、柳,时慕赵、董,趋向无定,作辍靡常。”

他批评了自己的无恒和不专一。从中,他找到了自己书法未成体的原因是间架不稳。后来,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练习,终于有所突破。

曾国藩一心想整合北碑南帖,兼容刚健婀娜,但这导致其书法不可避免地个人面貌不强。晚年的曾国藩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说:

“是日悟作书之道,亦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两端,偏于阳者取势宜峻迈,偏于阴者下笔宜和缓。二者兼并鹜,则两失之矣。余心每蹈此弊。”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仍生机勃勃。书法精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灵性、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

练习书法能丰富人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修养浩然之气,还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同样,写得一手好书法也是一种交际手段,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不妨学习曾国藩,临池泼墨,快乐无涯。

汉代杨雄说:“书乃心画。”的确,每一幅书法精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雄才的挥洒、大智的奔涌、高怀的展现,总之,是作者心智运行的印迹。所以,通过看人写字来观察人的性格多少有些根据。同样,练习恢弘大气的书法,也会将自己培养成为宽广大气的人。同时,练习书法还会让我们心情平静、安详,有戒除焦躁的益处。所以,闲暇时练练书法,也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

同类推荐
  •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积极心理学(Psyclaology 504)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排名第一的课程,同时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该课程受到全球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热烈关注,美国CNN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时代报》、意大利《新闻报》、《韩国时报》、《印度时报》、《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积极报道。本课程首次欠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终身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话题涉及自我突破、成就、情感关系、自尊、精神力等热点。
  •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创业十五年,从草根到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可谓传奇。传奇的背后,是马云对失败的极度重视。本书虽然不是马云想在退休后写的《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却包括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对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常年观察研究。正如马云所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带给创业者生机,但失败的教训,能使人警醒。
  •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很多朋友,只是成为朋友之前,他们只是一些陌生人。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是,我们的朋友都隐藏在陌生人中,他们不难接近,更谈不上可怕,只要掌握了本书所介绍的结交陌生人的方法,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热门推荐
  • 欢喜冤家:吃醋王爷萌宠妃

    欢喜冤家:吃醋王爷萌宠妃

    王爷怒,她忍!可是穿成婴儿是怎么回事!身世成谜吗?说到底,穿越地点是乱葬岗?好吧,赚钱发家致富,这是一代平民王妃步步为营到执掌天下的故事。,意外穿越到了古代。许你四海为家”男二:“待我一袭袈裟,现代商业王国的继承人,许你相思放下”装傻卖萌,她会!斗智斗勇她也会!收服傲娇王爷什么的更没有问题,将她锁在怀里:“你这么多男二,斗智指点江山,华丽丽得穿越就来个华丽丽的人生吧!男二:……男主:“待我君临天下,你家男主知道吗?”来听听男主候选人的发言男二:“待我青丝白发,什么,许你浪迹天涯”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天神的欲望

    天神的欲望

    最后,王子都没能如愿与偿,因为,他们两个相爱了。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蹲在墙角种蘑菇

    蹲在墙角种蘑菇

    同事聂医生春风得意地拉着只小土包子秀恩爱,居然是个发面大馒头……--情节虚构,坑蒙拐骗全靠嘴。心里十分嫉妒。徐硕变态心理学研究多了,请勿模仿,徐硕面上表示不以为然。决心一定要找块高端洋气的精致小蛋糕来扬眉吐气!没想到,心理专家徐医生,费尽心血找来的,自己心理难免有点阴暗扭曲
  •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简要概括了年轻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100条人生经验。阅读本书,年轻人将会懂得人生的成功之道、处世法则;应用本书,年轻人将告别青鲁莽,向人生的成熟迈进。仔细揣摩、用心掌握这本书的细节,将会对年轻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二十几岁的这代年轻人一定能够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成为把握时代命运的弄潮儿。
  • 冥妻,上仙有请

    冥妻,上仙有请

    扔骰子,扔出一点就可以去九重天上当战神--重华的奴仆!!!感情这重华上仙是不是活了十几万年?活得太无聊了?居然用这样的方法选奴仆,而且还指定要地府的鬼魂。虽然这方法不靠谱,对地府鬼魂来说可是一介好事。成了他的仙奴,就可以脱离鬼籍一跃成仙。身为地府万年钉子户的花无芽,对于此事一点都不在乎。她在冥界活了三万年,还打算再活千万个三万年,可谁能告诉她,她怎么就那么倒霉?地府千万个鬼魂都扔不出个一,怎么她一扔就出一了?而这个传说中的战神上仙,性格孤僻,为人还腹黑。闲暇时,还以捉弄人为乐。————————情景1:重华上仙蹙起眉头,问:“无芽,我厉害吗?”花无芽一头冷汗,答:“您是天界第一战神,谁还比您厉害?”重华再问:“那我聪明吗?”花无芽继续答:“您当然聪明,不然您怎么会率领天界众天将?”重华继续问:“像我这么聪明的人,性格会孤僻吗?”“怎么会?上仙您能说会道,幽默至极。还会调戏良家小鬼,怎么会孤僻?”重华点点头,说:“那说我性格孤僻的人,想必是羡慕我妙嘴生花,仙见仙爱,鬼见鬼追。”花无芽冷汗无语。情景2:骰子气呼呼地跳到重华上仙面前说:“花花是我的,她自己都答应要嫁给我了。”重华上仙伸出修长的手指弹开骰子,摇摇头说:“无芽真是笨,怎么可以这般就断送自己的“幸”福?我该去“好好劝劝”她才行。”——-于是,可怜的小鬼奴在腹黑上仙名为好意的条件下各种被压迫,打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主,以《套中人》是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中没有故弄玄虚的夸夸其谈,也没有太多的卖弄嘴皮子的花招,而是呈献16个非常实用、实在的说服法则。这些法则,让你变得游刃有余,让他人按照你的方式去想或者去做时,感觉很好,很自然,心甘情愿!从不经意的细节入手,教你在第一时间攻破人心,运用最恰当、最巧妙、最有针对性的说服技巧。牢牢抓住人际交往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