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700000033

第33章 向曾国藩借读书学习智慧(2)

学习应该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要有恒心,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认为,读书应具备有志、有识、有恒三点。有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平庸;有见识就会知道学海无边,不敢有一点成就就满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都是见识短浅之人的做法;有恒心就肯定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的确,只有具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有一种气度,凭借这种气度而驾驭如山的书籍,成为贯通古今而洞明世事的人。在志向中,最为重要的是“刚”和“强”。曾国藩曾说:“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需以明强为本。”“难禁风浪四字璧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他凭着摆脱平庸、实现理想的志向,凭着一股刚强劲儿,一生读书不倦,用知识武装了头脑,最终成为一代大儒,赢得了人生辉煌的业绩。

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拥有远大志向,是读书学习的一大动力。

西汉时的大学问家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白天,他在邻居文不识家里打工,一边干活,一边看书。到了晚上,因家穷买不起蜡烛,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的一缕烛光读书。终于,他的志向、他的勤奋感动了邻居。在大家的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时被封为郎中,迁博士。

但是,光有志向,没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很可能会稍稍长了点见识,就骄傲自满起来,只顾着炫耀自己那点知识,就此止步不前。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不像曾国藩那么谦虚,他们恃才傲物,藐视他人。曹丕就曾说过:“盖文人相轻,自古皆然。”曹植说:“人人自为握灵蛇之珠,家家自为抱荆山之玉。”实际上,很多古代文人只重理论不重实践,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大。曾国藩也感慨:“文士之自命过高,立论过亢,几成通病。”

读书时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满足于所学。

一次,有个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会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

的确,学海无涯。我们一生所接触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千万不能因为有了一点知识就到处炫耀。“整瓶不摇半瓶摇”说的是懂得越多的人越谦虚,而懂得少的人则到处招摇,这是很无知的表现,是容易遭人耻笑的。

“恒”指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这是曾国藩强调最多的一个方面。他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例如,“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则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虽则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他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人生惟有恒心为第一美德”,“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连续不断的进步。”他还说,“人生不要浪掷光阴”,“五十以前该读的书读完”,“趁人生适意时做出一个局面”等。曾国藩把读书治学当成一生的事业在做,一生读书从不松懈。

同治十年(1872年),曾国藩身体每况愈下。1月17日,他写了几句箴言,警示自己读书不要放松。他是这样写的:“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贵在坚持。”

衰病交加之际,曾国藩更读书不辍。他认为,药疗不如读书,读书就有乐趣,不读书就真的成为一个废人。同治十年冬,曾氏病情加重:“常服之袜不能入,肥而复硬,且似肿过膝上者。”他决心以后“当不作文,不看生书”。但不久,扬州阮家送来《许周生集》,这是一部他从未看过的书,拿到手便难以放下,读又必须从头到尾读完。后来,湖南王闿运送近年所著《周易燕说》、《尚书大传补注》、《禹贡笺》、《谷梁申义》、《庄子七篇注》、《湘绮楼文集》,他虽不能一一细看,但每书都通读了一遍。此外,他还读了日本人所著《新论》、上海编译的《中外古今年表》等十多本生书。

同治十一年(1873年)正月,曾氏已经如风中残烛。二十三日那天,他“病肝风,右足麻木,良久乃愈”。二十六日,出城迎候前河道总督苏廷魁,途中在车上“背诵《四书》,忽手指戈什哈,欲有所言,而口噤不能出声”。他自知自己已油尽灯枯,将不久于人世,便更加抓紧生命的最后时光去读书。在其逝世前的十几天中,他每天都读修身养性的《二程全书》,希望在身心修养上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月初二,曾国藩又发病,“因告二子,丧事宜遵古礼,勿用僧与道”。是夜仍读《二程全书》。

二月初三,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晚饭后阅书中《张子》一卷。《理学宗传》是曾氏所读的最后一部书。次日即逝世。

有恒断无不成之事,曾国藩正是具有读书问学、持之以恒的精神,才从一个科场屡败的愚钝书生而一跃成为清朝为数不多的大儒,这是必然。

成大事者首先要立志,要有见识,立意高远,还要有恒心。这三点对于从少年时期就到香港打拼的李嘉诚来说,也感悟很深。

1940年初,11岁的李嘉诚随家人逃难到香港。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立即意识到,在香港要想有一番成就,首先要适应环境,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也就是说,首先要过语言关。

香港本地的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于粤方言,而李嘉诚说的潮州话属于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另外,由于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人统治多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在香港生存必须掌握的重要的语言工具,尤其是在上流社会。为了立足于香港社会,可以直接与国际交流,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学习这两种语言。

李嘉诚遵从父亲的教导,勤学苦练。他拜表妹、表弟为师,跟着他们学习广州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就会说一口流利的广州话了。李嘉诚学英语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刚开始,他坐在教室里什么也听不懂,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于是,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时,他怕影响大家睡觉,就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练习口语;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一骨碌爬起来,大声朗读会话;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他也在抱着英语书看。

后来,他辍学到茶楼当跑堂、到钟表公司当学徒,都在抽空学习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李嘉诚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英语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料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为长江塑料厂的起步赢得了宝贵的订单。至于后来在生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的新业务以及大规模的跨国经营,更是离不开对英语的熟练掌握。

正是李嘉诚有志、有恒,加上有识的李经云的教导,李嘉诚学成了两种重要的语言,为其将来走上富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氏把治学作为一生之事,相伴终生,这就是有恒的代表。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成功没有捷径,我们任何人想要成功,有志实现理想,就应该有恒心,虚心学习,为理想而努力。

读书学习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有志气的人才能有勇气去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理想不断拼搏;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不会因为自满而停滞不前;只有有恒心的人才走得更远,实现持久的成功。这三点是长久成功的必备要素。

读书学习在于经世致用

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则读书何用?虽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安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的一生能成就大业,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和他的学习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学观上,曾国藩继承了儒家学者的传统,表现在思想上就是“经世致用”的观念。学以致用也成为曾国藩读书的主要特点。

曾国藩在治学过程中,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某一个领域。只要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他都加以吸收。在跟随唐鉴、倭仁学程朱理学之前,他就在潜心钻研古文和经世之学。虽然唐鉴告诫他“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但他在学习程朱理学的同时,仍然对古文保持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对司马迁、班固、杜甫、韩愈、王安石的文章达到“日夜以诵之不厌”的程度。

曾国藩自踏上仕途起,对“仕途积习益尚虚文”的现实十分忧虑。曾国藩自己也说:现在,国家依据考试文章的优劣选用人才,认为这些人既然能够按照圣贤的意图立论做文章,也就必须懂得有益于人类社会的道理,必须做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事情,身居官位而不脱离平民百姓,兢兢业业地遵循常规办事。如果以为深明德行、造福于民是分外的事,虽然能写文章、作诗词,却丝毫不懂得修养自己、治理社会的道理,国家用这样的人做官,同用猪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希望能从前史中寻找到一二济世良方,其中,他倍加推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说:“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祚而论风俗,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英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之外不刑之典也。”

曾国藩供职京师的时候,正是中国内乱外患交迫之时,在外有“英夷”,内有太平天国,还有黄河决口的灾情。于是,他读书更侧重经世致用了。

在闲暇的时候,曾国藩会针对军政大计,以及各种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有所选择地阅读古籍,尽量把现实的问题考究详尽。

对于掌管全国政务的六部,除户部之外,曾国藩担任过其余礼、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在为官期间,他对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点,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而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和国防装备。

曾国藩由内阁学士升为礼部右侍郎兼兵部左侍郎时,遍阅清代道光以前历朝文献,目睹时局危急而政风颓靡,于是应皇帝诏书要求先后参照史籍呈上几道条陈时务的奏疏,体现了他明道经世的抱负。

曾国藩始终将自己置于国家藩屏的位置。为挽救清王朝所面临的灭顶之灾,他从政治的需要出发,吸收和利用学术领域中某些合理因素,为封建统治渡过难关而服务。在八股盛行、文化思想受到钳制的清朝后期,曾国藩能够认识到学以致用,其读书思想之开明,不能不令人叹服。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经世致用作为一门关于国计民生的学问,虽在明末由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所提出,但在“康乾盛世”之时,却一度低落。道光年间,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伴随着内忧外困,龚自珍、魏源、包世臣、林则徐等人,再度高举起“经世致用”的大旗。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面对日益落后的清王朝,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目的就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经世致用思想在内忧、外患的“千古奇变”情况下的发展。

曾国藩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向西方寻找救国之良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地方以曾国藩为首、中央以奕为首发起洋务运动。曾国藩是有名的实务家,他拥有救世的务实态度。这也是他筹办洋务的思想基础。

因为鸦片战争,曾国藩开始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有了最初步的认识。1862年5月,曾国藩形成了成熟的洋务思想。他十分重视“自强”,自强又以“学做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功夫。他认为,中国的落后,只是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他说:“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事,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表里……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擅长之事,中国皆能究知,然后可以徐图自强。”

他又说:“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慧,购其轮船机器……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有此成物,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最终达到“庶几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御侮自强之目的。

在此思想的驱动下,他做的很多事情是前无古人的。

第一,他模仿外国制造轮船机器,成立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发动机和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第二,派容闳赴美国购办“制造机器之机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直接购办进口的第一批机器;第三,1865年同李鸿章共同筹设上海江南制造局,这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使用机器的近代军用工业和近代机器工业;第四,1868年设立翻译馆,大量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第五,会同李鸿章奏请朝廷选送一批幼童赴美国学习,这是中国最早派选出国的官费留学生。

洋务运动始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推行者勤力躬行,少说实干,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结尾,但其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他急切想学习西方技术,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拯救国家,实现自强。他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束缚,灵活思变,意图强大,这充分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开明思想。

明朝的徐光启也是一位深通经世致用的大家。

徐光启四十二岁,考取进士。在翰林院学习期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研习天文、兵法、囤盐、水利、工艺等“可施于用”的科学技术方面。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向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自然科学,并翻译西洋科学书籍,吸取有用的东西来弥补中国学术之不足。后来,他在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协助下,完成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书的翻译,并在家守制期间,开辟了一个小规模的试验园,从事移植甘薯的试验。

与此同时,他鉴于明王朝国穷民困和边患日深的现状,决意从富国强兵的根本之计做起,通过他的科学研究,来解决宗禄、漕河水利、盐务、屯田、边饷、兵器改良等技术问题。由此,他潜心于数学的研究。他认识到,数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基础。万历四十年(1612年),徐光启译完了《泰西水法》六卷。

同类推荐
  • 你就是船长

    你就是船长

    公司就是你的船,你就是这艘船的主人,公司的兴亡和发展就与你密切相关。本书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世界500强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职业精神,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无论你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都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积极有益的启示。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既是一本女性生理科普小书,也是一本幸福生活指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有很多桂质良教授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一应俱全。本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女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孕育、生产、婚姻、绝经期、衰老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与探讨。这本小书就如同你的闺蜜一般悄悄絮语,作者用知识分子的严谨、准确和女性的优雅、温润,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些临床私房话,告诉你那些作为女人应该知道的事儿,提醒女性朋友如何认识自身,如何适应生理变化,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以及如何破解生活中绕不开的难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
  •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军校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美称,培养了无数世界著名将领。不仅如此,又有人把她比喻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学院”。西点军校到底有何独到之处?本书以西点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为线索。辅以深刻的职场感悟,为您讲述西点人的精彩故事。带给您全新的职场理念,让您上完24堂课之后实现精神上的脱胎换骨!
热门推荐
  • 不如拥抱到天亮

    不如拥抱到天亮

    毕梦婉,贝铭威,衣冠风流,BMW,她为了父亲的地位,多登对的一双名字!多少伤害,从她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http://m.pgsk.com/fengshang/而毕梦婉,便有了那场南城人人交口相赞的名门婚事……童话里的公主,却发现时光早已把他的影子融进了她的生命里。他为了家族利益,【风尚阁】告诉你,于是,总是住在城堡里等待她的王子。她不曾记得自己是否有对他说过一个爱字,只是筋疲力尽之后想要离去,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而他,是多少女人为之仰慕的男人——想那名满南城的贝家二公子贝铭威,多少刻入骨髓的难堪似乎都不能为这段婚姻画上句号。一场事故,冷漠疏离的背后,怒马轻裘,又何曾真的忘记过心底那一双明亮静眸……
  • 少东的傲气女友

    少东的傲气女友

    本文男主:强势,习惯了强取豪夺,霸道且桀骜。本文女主:倔强,渺小却不弱小,从不知屈服二字如何书写。本文风格宠虐参半。。。。所以,喜欢宠文滴亲请跳坑,喜欢虐文滴亲,也请跳坑。O(∩_∩)O~O(∩_∩)O~O(∩_∩)O~五星级的宾馆内,叶然撇着嘴,拿着一个纸篓,站在满是狼藉的总统客房内。一边骂,一边收拾着那被丢到角落中的被子,以及到处都是的纸巾。却不想,浴室的门在她的身后,大开。一对男女,正在上演着火辣的后续。“恩。。。。。予。。。轻点。。。恩。。。”身后的响动让叶然僵了身体。机械的转过头,手中的纸篓自她的手中掉落在地,发出不小的声响。尴尬之中,叶然看着面前的男人冲着她,温柔的笑,然后招手。“小丫头,想赚钱么?我不介意——你的加入。”------喧闹的酒吧包厢间,叶然站在一群男女之间。浑身血液僵滞。现在的她,只觉得,自己好似舞台上,供人玩闹的小丑,而这一切,全部都拜那个叫做陆涵予的男人所赐。“美女,脱吧,陆少又输了。”一个男人走至叶然的身前,抬手,拉掉叶然身上的最后一件单衣。“然然,你怕吗?怕的话,就祈祷吧,祈祷我的运气好点,好将你脱掉的那些衣裳赢回来,否则,你今天可就要光着从这里走出去了。”陆涵予走过来,将手搭在叶然裸露在外的肩膀上,然后,神色兴奋而玩味的看着他。她知道,他的输,是故意的。要比谁能挺,谁更能玩下这个游戏吗?她叶然,愿意奉陪到底。推荐偶的新文总裁的蹂宠情人这是一个监护人滴文文推荐偶的新文狼王的失贞小奴推荐偶的完结文禁囚等待亲亲们的支持哦推荐偶的完结文总裁囚奴此文一次性订阅,是半价。。。。半价哦。。。希望亲亲们可以喜欢推荐偶的新文
  • 飘(下)

    飘(下)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青春真谛

    青春真谛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向上的力量

    向上的力量

    会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在百年的岁月洗礼和世事变迁中,持续平稳地发展?又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自1987年被引入华文世界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 15 年获得全世界卡内基训练业绩第 1 名。黄皮肤黑眼睛的受训者,带着卡内基方法,排除焦虑,缓解压力,在更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进步和成功。
  • 穿越远古:奋斗在田园

    穿越远古:奋斗在田园

    90后女白领意外穿越到史前一万年,和远古人过起穴居生活。每天为了柴米油盐辛苦奋斗,日子好辛苦。原始社会冬天异常寒冷,饥寒交迫,饿死很容易。原始部落里,还是一个小社会……纷争,暗斗,此起彼伏……如果想把粮食存到自己窝,更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动不动就能引发一场流血事件。可是,日子还要继续过,带着原始老公,加上他们两人造出的几个包子一起努力过日子吧……
  • 前朝公主不愁嫁

    前朝公主不愁嫁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第一眼看到他,她便惊呼:“我见过你,你是我梦里的那个男人!”于是,他邪邪一笑,不客气的将她拥入了怀里,“原来,你连梦里都在想着朕……”他俯身要来亲吻她,她却不小心划伤了他,只是为嘛最后走的时候,是他抱着她?她原本只是太后身边的小宫女,却在被皇上看到的当天封为了公主。因为逃避男友的吻,却没想,竟然和他一起穿越,她以为南宫翼只是霸道,她以为南宫轩只是掩藏了自己,她也以为,她喜欢的仍是氤氲不散的曼佗罗,却在最后,明白了,什么都在变,包括她的心……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爱上冒牌新娘

    爱上冒牌新娘

    自己最想保护的妹妹竟然要嫁给他!一个地痞流氓,一个千金小姐,她怎么能坐视自己的妹妹被他糟蹋?她在婚礼上毅然冲向前,他没有想到父母给她介绍的对象竟然是她!她更没有想到,护在了自己妹妹的前面,如果非嫁不可,那就由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