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03

第3章 方便法门——直指人心,顿悟成佛(3)

我们知道,大海很辽阔,但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辽阔的则是我们的心。大海、天空再辽阔,也毕竟有限,而我们的心却是无限!在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我们充实富有,我们自由自在!

观是何人,心为何物?

当年,禅宗四祖道信将衣钵传付与五祖弘忍之后,离开了黄梅双峰山,单人轻舟,顺江而下,不一日,到达了白下(今南京辖区内)。他弃舟登岸,来到了五色祥云笼罩的牛头山幽栖寺,道信大师问寺里的僧人:“这里可有修道的人?”

一个僧人听得道信如此之问,不高兴了,乜斜了他一眼,悻悻地说道:“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的人啊!

四祖道信一笑:“啊,你说,哪个是修道的人?”

这位老僧想了想,恍然大悟似的一拍膝盖,说:“嗨,我想起来了!从这里向深山更深处走十里,有一个名叫法融的僧人独自住在那里。由于他整天只是坐禅,看见别人从不理睬,更不站起来迎接,所以大家都叫他‘懒融’。据有人看见,他打坐时,有白猿献果、百鸟衔花的神异。莫非,你找的是他?”

果然是懒融,他对四祖道信的到来视而不见,依旧端坐如故。四祖问他呆坐着干什么?他说观心。四祖不动声色地说:“观是何人,心为何物?”

对这个学佛参禅的重要话头,法融无法应对,便乖乖站立起来。当他得知问话者是大名鼎鼎的四祖道信时,连忙施礼。

山里已经十分清静了,但四祖却非常奇特地问道:“除了这里,还有更安静的地方吗?”

法融不明四祖此话中的玄机,竟将四祖引到了他安歇的草庵——他认为更清静的地方。

■感悟——

这故事四祖问了懒融两个问题,均蕴含着凛冽的禅机。“观是何人,心为何物?”如同怀让开示马祖一样,磨砖不能成镜,观心岂能成佛?

第二个问题,“除了这里,还有更安静的地方吗?”,四祖实际在说,你法融日夜劳神费力将自己限制在清静中,正是为了所谓的清静而忙得不亦乐乎,热闹非凡啊!心灵的真正清净,不在于外境的清静与热闹,而就在我们的内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法融平日与虎狼为侣,以猛兽为友,所以,他的草庵前虎踞狼奔,很是吓人。四祖故作恐怖状,受了惊吓似的举起了双手。法融心里大惑不解:你既然是悟道的大宗师,难道还有惧怕虎狼的恐怖之心吗?因此,他说道:“你还有这个在?”

四祖反问:“你看到了什么?”

这话,如同“观者何人,心为何物”一样,里面有毒!法融没有拣择出来,拿了一只瓦钵,去给远道而来的四祖舀泉水了。四阻趁机在法融经常打坐的石凳上写了一个“佛”字。法融端水回来,刚想落座,忽然发现自己差点坐在“佛”上,悚然震惊,跳开老远。

四祖笑着问道:“你还有这个在吗?’

法融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是发自灵魂的惊颤!因为,四祖自从到来,机锋百出,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导步步紧逼,终于使得法融对自己原来的修行方法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他跪倒在道信跟前,请示禅的真要。

四祖道信说道:“千百万佛法法门,同归于方寸之间;无数美妙的德行,也都源于心灵。这也就是说,佛法所说的戒、定、慧,以及神通妙用,你都自然具备,这一切都不离你的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二无别。”

法融大彻大悟。

■感悟——

外境本来就没有好恶、美丑、静闹等等分别,所有的差异都是因我们的心而升起,我们以自己的好恶为取舍标准,外境才会出现了差别。比如,我们认为污泥很脏,可是,美丽的莲花只有在污泥中才能生长;你若好心好意将泥鳅放在清水里,它只会死亡!因此,我们的心若不起波澜,烦恼又从哪里生起呢?心灵平静如镜,便能平等地影现出外界的一切,你就能遍照无遗了。尽管天上风云变幻,你只要随心自在,不加上任何对治的方法,自会风消云散。

佛性平等,普度众生

鹤林玄素,是牛头宗第六代禅师。在禅宗史上,他并不知名,但他对禅宗的领悟,境界却是很高的。

一天,有人敲响了鹤林寺的大门。玄素禅师问道:“什么人?”

“是僧人。”门外之人回答。

玄素禅师说:“莫说是僧人,就是佛祖来了也不接纳!”

“为什么不接纳?”禅僧追问。

玄素回答:“这里没有你栖身的地方。”

几句问答,禅机盎然。

山下,有一位屠夫,牛羊猪狗,什么都宰杀。每年死在他手里的性命,不知多少!有一天,他来到鹤林寺,请求玄素禅师某日到他家里去设斋供。玄素禅师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

等到那一天,玄素禅师准备齐当,果真要下山赴约。

在山门口,几个好心的僧人拦住了他,劝说他不要与这种人来往,以免坏了名声。玄素说:“佛性平等,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声誉显赫也好,名声狼藉也罢,只要是可度化的人,我就去度化他,这又有什么差别呢?”

■感悟——

禅宗认为众生平等,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开悟,皆可成佛。这就是大乘与小乘的不同之处。小乘认为只有少数人才有佛性,才可以修炼成佛。在小乘看来,杀生害命的屠夫不可能会有什么佛性,因此,要度化他们是很困难的。玄素不愧是禅林一代宗师,为了普度众生,可以舍弃名声,颇有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

度化众生

大士,是佛教对“菩萨”一词义译的简称。既然被尊为菩萨,可见他极受尊重。傅大士是南朝时期人,他出生在浙江东阳郡义乌县双林乡傅姓人家,因此,后来人们都叫他傅大士,他本名傅翕。在家时,他常与同伴在稽亭河上捕鱼,捕到鱼后,他总是将鱼笼沉入水中,祈祷说:“要离开的就离开,愿意留下来的就留下来。”他的鱼往往要跑掉一大半,卖得钱比其他人少很多。大伙都笑话他愚蠢。

他24岁时(达摩祖师来中国的第二年),有一位印度高僧找到了他,因高僧一身头陀(苦行僧)打扮,又住在中岳嵩山,故人们称他为“嵩头陀”。那天,嵩头陀在河边一把拽住正在捕鱼的傅翕,莫名其妙地说:“你不记得我啦?我与你一同在毗婆尸佛(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佛之首)面前发过誓言,现在兜率天宫还存有你我的衣钵,你到哪一天才回头啊?”

傅翕被他说得一头雾水。嵩头陀将他拉到水边,教他临水观影。一阵轻风吹皱了一河清水,波纹荡漾,漪澜摇曳,水中的影像就恍若梦幻了。许是水波的作用,许是一时眼花,恍惚间,傅翕看到自己的头上竟然有着菩萨、圣人才有的圆光、宝盖等瑞象。一瞬间,那消失了的记忆猛然清晰起来,迷雾一般的前缘历历在目。

嵩头陀知道他开悟了,说:“你何时出家,何时重返天宫?”

傅大士笑道:“熔炉之所钝铁多,良医门前病人多。度化众生,才是我的当务之急,何必只想天堂佛国之乐呢!”

如此菩萨胸怀,正是参禅学佛的精要所在。此后,傅大士没有走出家避世之路,而是像泥中红莲,普度众生。

■感悟——

佛教讲前世今生,讲灵魂轮回。当然,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些都是没有找到科学根据的,因此,傅大士看到水中的种种前世倒影,不过是由于长期受佛教思想影响而产生的幻觉而已。但正是这一幻觉,让他顿悟。顿悟后的他,并没有只身进入佛国,而是继续留在俗界,发愿普度众生。这正是菩萨胸怀、禅宗境界。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归静禅师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笔下的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有一次,归静禅师去参加几位文友的雅集,其中一位风流秀才携妓前来。席间,数位江南名妓操琴鼓板,且歌且舞,其歌缠绵,其舞曼妙,风韵万千,风情万种。众人皆醺醺然欲醉欲仙,唯有归静禅师默默静坐,不为所动。

风流秀才出了一个馊主意,请归静禅师用升华的妙笔,将歌妓们妙不可言的舞姿描绘下来。归静禅师断然拒绝,说:“出家之人,隔墙听到妇女的钗簪之声,都是犯戒,何况当面为舞女作画呢!”

秀才嬉皮笑脸地说:“可是,你不但看了她们的舞蹈,还听了她的歌声,也已经破戒了,索性就再破一次吧!”

归静禅师说:“你们的孔夫子说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

“你是不是心不在焉,有谁知道呢?”

秀才强词夺理,众人跟着起哄,非要归静禅师当众挥毫不可。归静禅师说是准备笔墨,退到朋友的书房,砰然关闭了房门,再也不肯出来。秀才让一位妓女坐在书房门口,半真半假说:“等那和尚出来,你就一把抱住他,看他如何!”

不知过了多久,总不见归静禅师出来,而且,书房里连一丁点动静都没有。秀才捅开窗户纸往里一看,顿时吓傻了——

房梁上吊着一个人,一个光头的人——自然是归静禅师。

众人急忙撞开房门,一拥而入,不由得再次惊呆了——哪里有什么人上吊呢,那不过是墙上的画像——归静禅师的杰作。

归静禅师呢?他趁着混乱,早已溜之大吉了。

■感悟——

禅宗虽然与传统佛教不同,可以破戒,即可以破除佛门规定的种种清规戒律,但破戒并不意味着可以胡来。破戒的目的是让人们获得更大的自由,让心灵更加宁静,而不受戒律的干扰。但倘若以破戒为借口,放任自己,那么你的心灵就会躁动不安,很难保持宁静了,最后,人将成为欲望的奴隶,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了。

生活之路,人生之路

有一次,归静禅师被皇帝请到了京城,住进了皇家的御花园。皇帝说:“听说你的绘画很神奇,你能用一幅画描绘出人生之路吗?”

人生之路,岂能用图画描绘?然而,归静禅师却点了点头,说:“试试吧。”

一天、两天过去了,归静禅师呆在画室,毫无动静。十天、半月过去了,归静禅师说仍未画好。而且,他的画室整天门窗紧闭,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半年时光悠然而逝,初春的萌芽已经变成了飘飘黄叶。皇帝再次召见归静禅师,急切地说:“我对你的那幅画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知你何时能画好?”

归静禅师微微一笑,说:“我的画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不知欣赏画的人准备好了没有?”

皇帝急不可耐地跟着归静禅师来到画室。禅师说:“不用进屋,站在大门口,在远处欣赏就可以了。”

说着,他推开门。于是,画室之内,整整一面墙的壁画扑面而来。

画面上,山峰耸立,沟壑纵横,溪流洄转,林木葱茏。画面正中是一座房子,房子向外开了一扇门,门外,一条小路蜿蜒在林木丛中。它弯弯曲曲,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时宽时窄,时隐时现,隐没在一抹远山里,不知它通向哪里,更不知它终于何方……

皇帝指着小路问道:“那是一条什么路?”

归静禅师说:“这就是生活之路,人生之路。”

皇帝又问:“它通向何处?”

归静禅师说:“我去看看。”

归静禅师竟然真的走进了画中,通过那扇门,踏上小路,走向遥远,渐渐消失在远山的青黛之中……

皇帝等了很长时间,归静禅师却一直没有回来。他好奇地走进画室,走到壁画前面。于是,他惊讶地发现,那扇门,居然是真的!门外蜿蜒的小路,就是园林中的曲折的花径,通向远方的群山。

■感悟——

在禅宗看来,人和自然是合一的,因此许多禅师非常强调观照自然,并把它看作是领悟佛法的途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身充满于法界”,佛法“如朗月处空,无不见者”。因此,要领悟佛法,就必须观照自然。

可见,这里,归静禅师是想借助自己的生花妙笔向皇帝开示:真正的人生之路是回归自然。

送你一碟稀罕菜

隋代障洪山智舜禅师,原籍赵州(今河北赵县)。他平凡普通,并不是一位著名人物。然而,他走在大街上,很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因为,他的光头太光了,比一般和尚的头还要光——连耳朵都没有。他之所以没有耳朵,是因为他将自己的耳朵当一盘咸菜送人了。

那年,智舜禅师开悟之后,一双草鞋,一顶斗笠,一只瓦钵,一条禅杖,开始了云游生涯。一日,他走到赞皇县(今河北省)许亭山,爱其幽静,便在树下坐了下来,进入了妙不可言的禅定境界。

忽然,一阵“咯咯”的鸣叫声,一只身受箭伤的野鸡落在了智舜禅师面前。禅师急忙用衣袖遮藏住这个危在旦夕的小生命。天晓得野鸡是否通灵性,它真的感受到了禅师的善意,俯在他的袖中一动不动。

然而,目光锐利的猎人还是从地上的血迹察觉到了猎物所在,伸手向智舜禅师索要:“被你藏起来的那只野鸡,是我射中的。请和尚还给我。”

禅师不愿意破戒撒谎,劝说猎人道:“它虽然弱小,可也是一生命,您大慈大悲,就放过它吧。”

猎人振振有辞:“我也是生命,它不过是一盘菜。我正需要用它维持生命呢!”

智舜禅师耐心说:“老僧身上的袈裟,大概也能换来一盘菜,你拿去吧。”

猎人摇摇头:“山里没有卖东西的,就算是黄金,也换不到食物。”

智舜禅师见猎人不肯罢休,便抽出了锋利的戒刀。猎人马上跳开,拉弓搭箭,喝道:“你要干什么?它不过是一只野鸡,值得你为它拼命吗?”

禅师一笑,手中的戒刀没有砍向猎人,而是挥刀割下了自己的两只耳朵,递给猎人:“你吃过猪耳、羊耳、牛耳,一定没吃过人耳。我这两只耳朵,虽然不如一只野鸡肉多,但也能做成一碟稀罕菜。”

猎人望着那两只鲜血淋淋、尚在微微颤抖的耳朵,大惊失色,继而幡然顿悟,折断弓箭,“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感悟——

佛陀曾经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而今智舜禅师削耳代鸡,送与猎人,这正是“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佛教何以激烈反对杀生害命?因为在佛教看来,众生平等,“众生”并不仅仅是人类,而是包括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它们都有佛性,都是可以度化的对象。佛家常讲,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因此,我们对于众生应该尊重,更应该珍惜它们的生命。

仙涯教徒

仙涯禅师悟道之后,被请到博多寺任方丈。

仙涯禅师有一位名叫湛元的徒弟,他本来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出家为僧之后恶习不改,时常在夜晚寺院打板止静后,偷偷翻墙出去,也不知到什么地方与狐朋狗友们鬼混去了。

天长日久,寺院众僧对他的行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非常气愤,认为湛元的行为败坏了寺院的名声,玷污了禅僧的形象,按照寺规,应该驱逐他出寺。仙涯禅师对这一切当然心知肚明。

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夜,仙涯禅师巡院时,在寺院一个僻静的墙角,发现了一条凳子。他知道,准是湛元趁着风雪夜,又悄悄翻墙溜出去游玩了。仙涯禅师发现,凳子落上雪粒之后,变得异常光滑,踩上去很容易滑下来。于是,他轻轻拂去凳子上的积雪。然而,雪仍在下个不停。不一会儿,凳子上又落上了一层雪。仙涯禅师就将凳子移开,自己在湛元放凳子的老地方静静坐了下来。仙涯禅师任严寒刺骨,风雪狂虐,静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直到拂晓时分,湛元才从外面回来。他用脚试探着踩在原来放凳子的地方:许是雪厚吧,软绵绵的,一点也不滑。等他安全落地,才发现自己是踩在一个人的头上!而这满身雪花的人,竟是自己的师父!他除了全身颤抖,什么都不会了——吓蒙了!

仙涯禅师只是淡淡地说:“现在已是凌晨,天气更冷了,快些回屋吧,小心着凉。”

说完,仙涯像是任何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转身回去了。此后,仙涯禅师从未对任何人提过这件事情。而湛元,从此不再夜游了。

■感悟——

在禅宗看来,人性本善(因为人人都有佛性),像湛元之所以变坏,是因为受了不良环境的诱惑,环境把他那善良的本性给遮住了。因此,要使湛元重新学好,就只须把他内心深处的佛性、善根发掘出来。发掘佛性、善根的最好办法,则是以慈悲为怀。仙涯禅师的慈悲好比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前,湛元照见了自己的佛性、善根,于是,他顿悟了。

憨山开悟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热门推荐
  •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好兵帅克奇遇记

    好兵帅克奇遇记

    勇敢善良的帅克相貌平平,还有些愚笨滑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征召入伍,奔赴前线,开始了一段荒唐可笑的军旅生活。小说以笑骂的笔触对黑暗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当时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众多的地理未解之谜,我们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挑选最精彩的奇谜,荟萃世界上最令人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谜团,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对其进行生动的展现和说明,试图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诡异而又神秘的想象空间:星空世界、地球探秘、天象奇观、地理地貌、江河湖泊、神秘地域、洞穴岛屿、文明遗迹、失落宝藏、神秘海洋、怪兽之谜、自然灾难和南北极谜团。我们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种种神秘现象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启迪读者的心智。
  • 宇宙真相新探索

    宇宙真相新探索

    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伴随着无数个问号,并沿着这些问号被解答的路而向前延伸的。今天,世界已经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峰。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正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对我们的历史、未来提出一个又一个置疑,本书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人类历史上的劫难和神秘的失踪之谜。
  • 小兽相公很有爱

    小兽相公很有爱

    小白版简介:受?兽?初见时,她费力的趴在墙头偷窥她未来的丈夫只一眼,她便下了结论——‘受’型谪仙洞房中,他不住的后退湛蓝的双眼中盛满了惶恐,贝齿咬紧了下唇她看到他的睫毛在烛光中蝶翼一般的轻颤这样绝世的男子放在眼前佛祖这可是在考验她的自制力?家宴上,她与他的哥哥琴箫合奏回到座位之后相视而笑却不想,下一刻他便揽过了她的身子对在座的皇室成员说道:“请众位转过头去,非礼勿视!”再下一刻,她便明白了,其实他也可以很‘兽’的!+++++++++++++++++++++++++++++++++++正剧版简介:那年,她穿着一袭华美的衣袍对她轻笑:“言姐姐,真的很谢谢你的挺身而出,否则,要嫁给那个蓝眼睛的人就是我了。”言微茫挑眉笑道:“我也得谢谢你,要不我也嫁不到这个世上最好的男子。”当年的一字一句,言犹在耳可却在这日,她笑得刺眼至极“今日不仅是七皇子纳妾之日,侧妃也诊出了喜脉,言姐姐你可有的忙了。”而后,她的话锋突转:“对了,七皇子可是世上最好的男子,大概不会让言姐姐忙的。”‘世上最好的男子’!这几个字她咬的极重。言微茫咬牙,眼中却还是一片坚定“对,他是世上最好的男子,根本不忍心让我受累。”这个男子太让人心疼,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从始至终都这样坚信他的一切!他们不知道的,她却知道,所以,她能做的只有尽力维护。+++++++++++++++++++++++++++++++++++++++本文一对一,伪小白,结局不悲。【莫言染】43488489【怡橙院】117482192(加群时,敲门砖写“染的读者”)++++++++++++++++++++++++++++++++++++++++++++*****自己的文文*****姊妹篇:又名《禽兽相公伤不起》【《妾乃浮云》】片段:某女蹬鼻子上脸,玩完侍女玩王爷,众目睽睽之下跳上了王爷的身,骑在王爷身上数他的睫毛。心里不断默念:休了我吧,休了我吧,冷家禽兽,冷大爷,我真不想跟你玩儿了。冷家禽兽迈着优雅的步子过来,伸手轻轻一拎,许家小狐狸的爪子就怎么也抓不住身下那个倒霉蛋儿了。只见冷家禽兽作哀痛状,继而深情款款道:“夫人,为夫知道自己一直忙于国事,没有时间顾及你,你才会出此下策引起我的注意,为夫不怪你。”。。。。。。你怪我吧,冷大爷我求你了!
  • 教你毽球·壁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毽球·壁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球类体育运动的起源很早,中国在2300年前,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足球运动,当时的足球叫“蹴鞠”,至汉代,蹴鞠运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了专业足球队、竞赛规则,还设立了裁判员。汉代,我国的踢毽子运动也十分盛行,至清末,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用踢毽子锻炼身体,而且还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可见对其的宠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