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为人处世有两条原则,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做好人为标准。有人以前者为目标,有人以后者为目标。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一切将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这种人是肯定做不了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做好人为他毕生的目标,似乎一辈子有许多哥们朋友夸他够义气,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很不足取的。
在一般情况下,朋友间互相帮助并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会生发危险。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对待问题,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就能以遵守法律为重;而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律而尊重义气,到头来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浇水灭火,让你害怕、让你清醒。其次,要养成不轻易允诺的习惯。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子而随口允诺别人,然后为保面子铤而走险,结果是大丢面子。有时,犹豫一下是好事。最后,要勇于拒绝别人。如果明摆着此事要冒险,那就该想想:对方不顾我的安危让我去犯法,这是不够朋友的,我也没必要太够朋友。朋友首先应为对方考虑,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朋友去冒险,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生活中的一大功课在于懂得如何拒绝,某些无关紧要的事乃是宝贵时间的蛀虫——与其为一些琐碎的事而操劳,不如什么都不做。在公司里,同事之间免不了互相帮帮忙,你对这种事情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平常我们总说“助人为乐”,但是,怎样助人才能真正成为乐趣,才能被双方所接受呢?
例一:一位与你十分投缘的同事,要做一个新建议书,请你提意见,你客观地给他分析事情,蛮以为帮了他一个忙。可是,不久发现,建议书给上司驳回,同时还被上司训斥了一番。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随便说话,容易弄巧成拙。约上那位同事吃饭,表示你的歉意,告诉他你的感受:“我希望帮你一把,想不到却愈帮愈忙。”“看来,我是适宜做内部和执行的工作,不宜胡乱做计划。”“下一次你做计划,最好多问其他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效果更佳。”
例二:你调离旧职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对新职也早已熟悉,一切顺利如意。只是有一个小麻烦,那就是旧职的接棒人常给你制造麻烦。此人也是调职的,跟你做同事已有一段日子,大家颇为要好,所以他以朋友的身份来向你讨教就很顺理成章。
渐渐你发现,对方对你的依赖,间接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这对你是蛮不公平的。所以,是到了想办法改变状况的时候了。但要切记,得保持你友善的态度,显示你仍支持对方,乐于帮忙。问题是:你该提醒他独立工作的重要性,间接协助他独立完成工作。
提醒对方,应该自己处理的,就自己去面对,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由其上司拿主意。你还得提防对方的上司,误会你俩有过分的亲密关系。当对方又来找你询问有关问题时,你应微笑着告诉他:“这些数字在会计部门十分齐全,你去翻查一下就是了。”或者:“这些客户本来就跟你的上司很熟,由你上司出面,事情必会好办。”
例三:某部门主管与你十分要好,有一天,突然向你求救,说是他有一个计划希望与某公司合作,而你与该公司老板很熟,请你做其中间人向这位老板游说一番。不错,你与这人的交情很好,可是切记:公私分明。
你可知道这个计划的来龙去脉?两家公司合作,究竟谁得谁失?你鼓动如簧之舌去游说,有什么好处呢?要是答案全是未知数,奉劝你小心行事。不妨答应好友你同意做中间人,但只限于介绍他与该公司某人认识,并不充当说客。
对另一方,可事先将事情的概况说一下,让他有心理准备,并说明合作与否,不必考虑你这方面,因为这根本与你无关。安排两人第一次见面,最好选些不是大家午饭常去而又宁静的饭馆,让大家先行认识,话题最好放远些,切忌一见面就谈生意,那只会令你尴尬。第二次相见,也可帮忙联络,但最好不参与,任由两人自由发展好了。
例四:当一个同事请你提意见,诸如“你认为我的工作态度不好吗?”“是否我服务客户的方式不对?”这些问题不易处理,却给予你一个帮助对方进步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不要直答“是”或“不是”,应有一点建设性,即是说,你该提议一个可行办法而不会被误为批评。因为要是你的答案令对方不开心,他肯定不会接受你的意见,甚至认为你是麻烦的一部分。
告诉对方换了是你,会怎样处理此件事情。例如,有同事因为未能准时预备开会的文件,遭到了上司的责备,应该婉转开导他:“你我都知道李经理认真得很,所以我替他做事永远以最快的时间去完成,并且详尽得很,以便于他知道,我是尽力做到符合他的要求的。”
切忌指出对方或他上司的错处:“李经理真是烦人,你最好永远依照他的吩咐去做。”这样说,等于火上加油,对同事、对他的上司,甚至你自己,肯定都没有好处,何苦呢?
本来,搭档有事,你确有义务去承担更多的任务。只是你十分不服气,因为搭档告假,原来是忙于自家的兼职。也就是说,你在替他多做工作,他却坐收两份酬劳,这不单是不公平,更会因你工作过多,导致表现大打折扣。这样,又等于直接加害于你。于是,你在密谋向上司告发搭档的罪行。
你若真的采取此行动,对方必被革职无疑。这样,似乎太绝情了,也有可能给你带来背后骂人的坏名声,奉劝你选择另一种行动。不妨单独邀约搭档,要求大家坦白,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会理会你的私人事务,因那与我无关,但影响到我的工作,我就不能不起而反抗了。”
“对不起,我无义务永远多承担你的工作,这样对我太不公平了,还会影响我的表现,从今天起,我会公事公办,不再随便迁就你。”摆明了态度,等于“先小人后君子”,这是比较理智的做法。
§§§第六节 被人欺负时要有原则
好人要做,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因为一味地容忍只会换来别人对你更大的伤害。
人们常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马善”是说马温驯,而“人善”指的是除了人温驯、没有反抗的性格之外,还包括热忱、善良、厚道、心软、服从、软弱、畏缩及缺乏主见等。
不过,畏缩及缺乏主见的人可能有硬脾气,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不合他脾气的话,他一样是听不进去,也指挥不动他,这种人反而不一定会被人欺。最易被人欺的,都是有善良及温厚特质的人,也就是“好人”。“好人”因为一切与人为善,不争不抢,不使手段,不会拒绝别人,因此常被利用。像作战时,冒死犯难打前锋,不顾生死救同胞的,大部分会在“天堂”见面。而怕死奸邪狡诈的,反而躲在后面。
好人要做,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因为一味地容忍只会换来别人对你更大的伤害。“好人”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但是在弱肉强食的生物链里,“好人”反而会成为受害者,这实在很悲哀。这样说,相信很多“好人”心有戚戚焉。“好人”应该保持好的特质,没有必要使自己变坏。偶尔吃些小亏也不必过于在乎,权且把它当成做好人的“代价”。况且,要好人不“好”也不太容易,但是面对险恶的社会,“好人”还是要有保护自己的方法。
“好人”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首先是确立自己待人处世的原则。人有了原则,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宁可送人钱,但不借人钱;我不犯人,但不容许人犯我;宁可舍身救人,也不帮助邪佞小人……这都是原则。有了原则,对别人的要求就不会照单全收。但如何坚守原则却也是“好人”的困扰所在,因此还要有拒绝的勇气,如果能拒绝别人几次,别人自然就不敢随便向你提出无理或有害于你的要求。
让人了解你的处世原则,可以采用事前打“预防针”的方式,这样就会在事先封住别人的索求。这种方法是在日常行为当中,适时地“透露”一些自己做事的原则,以免一有什么事就找到你的身上。“预防”为主,会让你省却许多麻烦,毕竟开口说“不”,对一个好人来说更难一些。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待人处世的原则要以明辨是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后盾,否则就会拒绝不应拒绝的事,接受不该接受的要求。
其次是适度的抗议和生气。有些人以欺负“好人”作为生存的手段,因此当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要有勇气抗议,但不必得理不饶人,充分表达你的立场即可。至于生气,也不必闹翻天,但要让对方了解你的立场。一般人喜欢捏软柿子,欺负好人,因此你的抗议和生气会产生一定效果。人性有令人悲哀的一面,那就是欺软怕硬。所以,你做好人没有错,但一定注意不要把善良和软弱混为一谈。
应该怎样去表现你的抗议与生气?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你自己的感觉和看法。譬如,有人想左右你对某件事情的反应,请记住你也一样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反应。你也可以要求别人暂时停止做某些行为。不要为你的要求觉得抱歉,如果这些要求没有马上受到重视,你至少要设法让他知道这种行为让你有多不舒服。
将这些原则变成习惯,你可以避免许多混杂的事情。总之,要不被人欺,就要武装自己;不必去攻击别人,但必须保护自己。
品茶话人生
人有了原则,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宁可送人钱,但不借人钱;我不犯人,但不容许人犯我;宁可舍身救人,也不帮助邪佞小人……这都是原则。有了原则,对别人的要求就不会照单全收。但如何坚守原则却也是“好人”的困扰所在,因此还要有拒绝的勇气,如果能拒绝别人几次,别人自然就不敢随便向你提出无理或有害于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