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36

第36章 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3)

天体的运行秩序也是一种和谐,各个星球保持着和谐的距离,沿着各自的轨道,以严格固定的速度运行,产生各种和谐的音调和旋律。毕达哥拉斯学派将这种和谐比喻为“诸天音乐”或“天体音乐”。他们还认为,音乐之所以对人有陶冶和净化功能,是因为外在艺术的和谐同人灵魂内在的和谐是相合的,能够产生“共振”,正所谓“同声相应”。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出自哪本著作?含义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是:“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亚里士多德用这一格言来说明哲学的起源。与这句格言相类似的一句格言是:“哲学起源于闲暇和诧异。”亚里士多德解释说:人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哲学的思辨最初表现为“诧异”,诧异就是好奇心。最早的哲学家出于追根问底、知其所以然的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现象,如日月星辰、刮风下雨等,感到诧异,然后一点点地推进,提出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哲学问题。

除了“诧异”以外,从事哲学活动还必须“闲暇”。设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哪还会时间去“诧异”?一个人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会有心情去探究近乎奢侈的哲学问题?在古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亚里士多德正确地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享有充分的闲暇。但闲暇只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

●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谁说的?有何意义?

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入师门,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师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老师学说的地基——“理念论”,提出了“实体说”。他认为柏拉图弄反了理念与现象的关系,从而陷入一个虚幻世界的图像中不可自拔,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想象与真实世界浑淆不清。而他主张同时运用人的感官,对他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观察觉的事物,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世界。他指出,我们对于自己感观未曾经验过的事物不可能有意识,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意念,都是透过我们看到、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的。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出自哪位哲人之口?诠释了什么论点?

图片40

这句名言出自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以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这是帕斯卡尔关于人的经典比喻,深刻地诠释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经典论点。它让人认识到自身的弱点,也让人看到了自己的尊严。帕斯卡尔说,有一种哲学使人趾高气扬,以为自己可以征服全世界。然而,另一种哲学不免使人气馁,自惭形秽,看到人自己的有限性。实际上,哲学应当是一面镜子,使人照见自己的卑劣与污秽。一种不知反省的哲学,会使人忘记自己。哲学应当使人学会批判自身。帕斯卡尔的哲学就是这样的哲学。他讽刺那些理性主义哲学家:有一只苍蝇在一个把握最高实在、绝对、世界精神而沉思默想的哲学家的耳边嗡嗡作响,有一只蚊子在叮咬他的大腿,难道他还能心安理得、沉着冷静地进行思考吗?难道他还能念念不忘他的世界精神吗?当然,假如仅仅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那还算小事一桩。然而,糟糕的是:苍蝇会带来肉眼看不见的霍乱病菌,那可不得了。事实上,据说唯理主义者黑格尔就死于霍乱病!

●“我思故我在”是谁的观点?

在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儿盛出于西方17世纪文化启蒙初期。那时,基督教教会的统治已经结束,经院哲学退出了历史舞台,理性主义开始复苏。笛卡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高举理性主义大旗,以探究最可靠、最普遍的知识为己任,并寻找达到真理的绝对起点。

那么,这个不容怀疑的起点是什么呢?笛卡儿认为是“我思”。于是,他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重要命题。

“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儿看来是一条真理。笛卡儿首先怀疑一切事物存在的真实性,比如说吃饭、穿衣等等一切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对他来说,人类的活动在思维中的表达可分为现实和梦境,然而这两种的真实性是不同的,前者是真实的,而后者是不真实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思维究竟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所感觉到的事物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在做梦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他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做梦,只有当他醒来的时候,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是梦中的东西,是不真实的。所以笛卡儿怀疑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这个假设在笛卡儿看来是可以成立的。于是真实和不真实就没有了绝对意义,因为没有人能确切地说,他不是在做梦。但有一个命题是不能被怀疑的,那就是“我思故我在”。因为一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都不能否认自己在感知和思索。于是,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这种能力。所以,“我思”才是探究真理绝对可靠的起点。

●如何理解“存在即合理”?

“存在即合理”其实是黑格尔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的通俗(一定意义上也是歪曲)表达。它的成立,以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为依据。黑格尔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理性),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理的(“合乎理性”的简略说法),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的。反过来讲也同样成立。

要理解黑格尔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首先应该理解现实与理性两个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真理是具体的、现实的,现实指的是存在,是经过辩证发展的理性的实现。所以,现实一定是合乎理性的,因为不合乎理性的东西是不容于绝对精神的。另一方面,理性也只有通过现实才能实现自己,非现实的理性是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合乎理性的。就个人来看,犯罪是不合乎理性的行为,但是就整体而言,犯罪是合乎理性的。

但这句名言好像在今天遭到了很大的误解。这种误解估计来自于汉语和德语之间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又导致了翻译的错误。汉语里的“合理”意味着“合乎情理”,而黑格尔的“合理”是“合乎理性”。“合乎理性”未必“合乎情理”。黑格尔曾经明确表示,“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它是合乎理性的,但却是不合乎情理的。如果“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么,小偷的存在合理吗?战争的存在合理吗?骗子的存在合理吗?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不合情理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它们确确实实存在就证明其合乎情理的话,那不是为这些事情做辩护吗?

●“存在即被感知”这一著名命题是谁提出的?

“存在即被感知”,是贝克莱把哲学论证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他将人对事物的感觉印象与事物本身看作是一回事,并从感觉印象推论到“存在就是被感知”,因而把被感知的观念与感知观念的心灵区分开来,并从中证明了精神实体的存在,而神是永恒的精神实体,即上帝。贝克莱认为,“一切可感知的性质都是颜色、形象、运动、气味、滋味等等,那就是说,它们都只是感官所感知的一些观念”。既然世界的存在和感觉印象的存在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同时,贝克莱认为,由于世界的存在就是感觉印象的存在,那么,世界的存在或感觉印象的存在都离不开感知它们的主体。一定存在着一个所感知观念的精神实体,即心灵、灵魂或自我,这一精神实体毫无疑问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贝克莱的物质对象都是由于被感知才存在的。譬如一棵树,假如没人看着它,是不是它就不再存在了?对这个疑问,他的回答是:神总是在感知一切啊!如果真的没有神的话,只怕我们所认为的物质对象将在我们看它的时候会突然地出现,当我们不看它的时候就会消失,也就是会呈现一种时隐时现的不稳定状态。但在事实上,由于神对事物的感知作用,树木、岩块、石头就像我们依据常识认为的那样一直存在着。贝克莱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感觉经验就是认识的对象,就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观念就是现实的事物本身。一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人所认识的东西,都是人的感觉经验。也可以说,我们所认识的仅仅是感觉经验,如果离开了感觉经验,一切的客观事物都是不存在的。经验世界是我们感觉的总和。

●“存在先于本质”是谁的名言?有何意义?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的一句名言,更是存在主义宣言的集中体现。二十世纪的萨特,虽然不能视为最深刻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但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他有着与尼采绝然不同的风格,他很少用诗歌体来著述,而是用他的厚重的哲学专著和大量的小说和剧本来表述其思想,他虽然极富激情,但更多的却是理性和冷静。

“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在萨特的世界里,没有上帝,只有人,他们像《恶心》中的洛根丁一样,“孤零零地活着,完全孤零零一个人”。萨特进一步把他的存在主义概括为两大原则,第一是“存在先于本质”,即对“类本质”的一种全然背弃,他吃惊地发现,人作为“自为的有”,却是一个“无”,除了自由,没有既定不变的“本质”,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是你的自由;你要获得什么样的本质,那要看你怎样进行你的自由选择。于是,自由就在这样自主的选择和行动中获得了,奴役也便“显然”地被排除出视野之外。第二是“人必须对他自己负责”。人是自由的,人成为各种价值的唯一根源,人可以也必须选择价值尺度、理想和行动,但选择的后果却要让自己来承担,不管是痛苦还是焦虑,都只能自己独自担当。人必须为他所有选择负上全部责任。

●如何理解“知识就是力量”

1620年,培根在《新工具》这本著名的著作中,最早响亮地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告诫人们要想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必须掌握科学知识。他还经常说:“知识是一种快乐”,“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就是两件东西结合为一体的”。他还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一切,既是对反动的经院哲学有力批判,又是对人们大胆探索自然奥秘的激励和鼓舞。

知识从来都是与真理并存的。它是光明和热!是勇气和钢!它使奴隶变巨人,把弱者变强者;它能够照亮黑暗,穿透愚昧,驱逐恐惧,它永远都是进步文明的象征。知识从来不忘挑战。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开拓者理想与热情的时代,知识永远是一首先驱者的歌,追求它,皈依它,为它而献身,该是时代的主旋律,因为我们正在长征,正在投入比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惊天动地的长征。长征需要有知识的巨人,需要像恩格斯推崇的那种在思维力、热情、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更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工巧匠。

知识从来与教育相联。人类历史的进程,就是前驱者如何将知识火种传播到人间的进程。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是前驱者,陈东生这样的老教育工作者也是前驱者。伟人也好,普通人也好,只要是传播知识者,就是大勇者,就是该受到世人敬仰者。在奔向21世纪的征程上,知识与教育相依,就是光明与灿烂同在,我们还是要荡起“知识就是力量”的双桨,去翱翔,去远航,去披波斩浪。

●“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是谁的话?有何含义?

“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是康德在其早期《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所说的一句话。天体活动虽然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运用牛顿的力学原理,完全可以正确而可靠地解决天体的结构和运行问题。在他看来,正因为如此,自牛顿的时代起,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像天体结构和运行的规律这一部门那样得到精确而充分的研究;也正是由于这种对天体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最容易,也最有把握地探寻到天体的起源。他甚至由此得出结论:“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毫不夸张地说,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给你们指出,宇宙是怎样由此形成的。”

与之相反,动植物虽然就在我们身边,但它们的发生要比天体的运行要复杂得多。康德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因此如果我敢于说,一切天体的形成及其运动的原因,或者简单地说,现在整个宇宙的结构,倒是可以先被人认识的,而且比用力学的原因来完全清楚地说明一棵野草或一个幼虫的产生反而要容易得多,人们就大可不必感到惊异了。”其实,康德的意思很清楚,他既没有否定用力学原理来说明一棵野草或一个幼虫的产生的可能性,也没有说一棵野草或一个幼虫的产生是不可认识的,而只是说用力学原理来说明天体的形成,比“完全清楚地说明一棵野草或一个幼虫的产生”“要容易得多”。当坚持力学原理作为认识工具,必然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多样性面前碰壁,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力学原理在解释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谁喊出了“真正令人感到神秘的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同类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百慕大的海底基地

    百慕大的海底基地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残刀斩天

    残刀斩天

    一刀起,万念俱幻,梦魇载青衫,飒沓如流星。武子风,命途多舛,却为心中的一份执念,一步步走上修炼的巅峰,当他把刀架在魔族的脖颈上时,原本的幻想却支离破碎,原来一切全都错了,真正的敌人还在肆虐,还在吞噬着世间的希望,而他又将怎样去挽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垠的天空,或许就是方向……
  •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而他们的雄姿,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真实的获奖内幕,作品的风格特色,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全新的译文,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但他们那高擎理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情天碧箫缘

    情天碧箫缘

    江湖传闻天下有剑如瑞雪春冰、清秋寒霜,薄如蝉翼,剑身出鞘乍现寒冽之气,声若龙吟虎啸名曰:霜之刃,堪称天下神刃。此剑因机缘巧合落于冷庄庄主冷暮之手,风声外漏一夜之间冷庄受强敌所致,屠戮殆尽,留一遗孤幼女冷若霜,后立誓报仇血恨,投身魔教—冥谷,拜师生死门。后成为冥谷八门中杀手,经苦心修习之后武学小成。因身受魔教所致不得以而为冥谷屠杀武林人世。几桩血案后武林大乱,武林盟主叶浩为査究原凶,遣子叶景轩前去查究。叶景轩孤身一人寻至冥谷与冷若霜相识,对此女渐生情愫,多次插手相助之后,冷若霜也渐钟情于他。二人多历波折后冲破正邪教条结为连理时,霜之刃再现,叶景轩生父却为冷家不共戴天之仇,冷若霜决绝而去,叶府大乱,江湖纷争再起,夺剑称霸,为情成魔,武林血雨腥风,为平杀戮,冷、叶携手共战江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素菜菜谱

    素菜菜谱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本书主要从以下几类中讲述素材菜谱:菜叶类、瓜果类、根茎类、花子类、菌菇类、豆腐类。
  •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之迎春当自强(上)

    穿越之迎春当自强(上)

    玫瑰,是美丽的,也是多刺的。她是玫瑰,亦是杀手。她人前可以装成木讷的闺阁千金,瞬间又能化成修罗般幻影杀手。她是玫瑰,也是幻影,她是杀手中玫瑰幻影。是康熙心中的最佳密探。是胤禛身边的得力助手。她用计谋探得了胤祀的秘密势力,她用才华折服了胤祥的心。她计收年羹尧军权,她巧牵姊妹红线。她是无情的杀手,可却也是多情的杀手。她冷,只对不屑者冷。她狠,只对挡路者狠。这样一个女人,注定要在世间漂泊,注定没有归宿可寻。他是风,是宫廷中的风,也是人世间的风。他不屑富贵他来去无痕。他不屑权谋。却见识过人。他此时可以谈笑风生,可瞬间又能冷漠无情。他是风,是邪风,因此心灵永远没有归宿。他漂泊半生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天空。这样的人,注定要孤单,要寂寞。然他和她相遇了,只是一场冷春邪风的对局。为他,她可以千里奔塞外,为他求取一味药草为她,他放弃了漂泊,为她设想未来为他,她不惜和豪贼斗智斗勇为她,他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只为保全她的安全为他,她泪洒京城,漂泊天涯为她,他背信弃义,尝尽骂名。为他,她亲手结束了骨肉亲情。为她,他弑兄杀弟也不后悔。只为当风过出,能再度重现春的风华。凤的V作品价格:《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V章节为11.19元《穿越之迎春当自强》V章节为21.69元《凤凰冰》V章节为7.83元推荐区:这一世,侫臣霸上皇后!九五至尊,权臣天下,皇后最终是谁的枕边人?《抢来的皇后》让你看了欲罢不能:另类妃子搞笑玩转后宫《穿越之无奸不妃》不动明王是佛的化身,可不动明王的情缘又有几人见过,《凤凰冰》为你讲述不动明王的最真最痴之恋凤凤小窝开新群号:66729265,欢迎大家来,可别催凤更新,嘻嘻凤凰窝的群号:35423282,还有几个空位置,嘻嘻,同样也别催凤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