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35

第35章 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2)

水的力量很大,“能载舟,亦能覆舟”,平静时清凉可鉴,爆发时洪水如潮。虽然是弱者,但需要爆发的时候,也是当仁不让。水虽然至柔,却是能够以柔克刚。老子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他以水作比喻,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做人要像水一样,谦恭自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人过于刚,宁折不弯,必有后祸。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谁说的?有何含义?

荀子坚持“人性恶”的主张。那么,既然人心都是邪恶的,又何以出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在这个问题上,荀子的解释和孟子恰恰相反:那些保持人之本性的人恰恰是小人,凡是失去本性,接受后天教化的人,反倒成为了君子。这就是荀子“性恶善伪”的全部含义。“尧舜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所谓学问之道,并不是要还原什么人的真心,恢复人的什么本能,而恰恰是通过“礼教”(礼的教育),使之从恶人变为善人,从原始人变成文明的人。

荀子认为,人在本性上是恶的,那是因为人都有着无法根除的欲望。但是,人却能改造,通过社会的改造,人一方面能将自己的这些欲求通过一种文明的方式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能通过“礼乐”的教化化解一部分欲求。这样一来,人就变得文明了。“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化”就是改造人性。无论尧、舜、桀、跖,还是君子、小人,他们的本性都有“好荣恶辱,好利恶害”,即恶的一面。但是,“圣人之所以异于众者,伪也”。这种“伪”,就是“化性”,即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其本性中恶的一面。对性,是“顺”,是“纵”,还是“化”、“伪”,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的关键所在。所以,荀子虽然讲性恶,但其目的和重心是在谈“伪”,旨在突出礼义对于人的重要性。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

朱熹在《与陈师中书》中说:“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本是程颐说过的话,这里朱熹又提起,于是就有人认为这是罪恶的朱熹提出的“反人类”的语言,因此朱熹就成了迫害中国妇女的罪魁祸首。就此,很多人骂朱熹,说他是封建卫道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刽子手。

其实,这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绝对不能理解为是朱熹针对妇女而提出的,朱熹的一整套理论学说可以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字来代替。可以说,他的学说是做人的哲学,是教导人如何做一个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朱熹本人从没有针对妇女提出些什么具体要求,朱熹更没要求女性要比看待生命还重要地看待自己的贞操。这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经典儒家语言一样,都是针对知经识理的大男人提出来的。更主要的是针对知经识理的君主提出来的,目的是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这指的是一个男人的气节与骨气。“失节”重于“饿死”“气节”重于“生命”,这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生死观的问题,也是对男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是何意思?

这句有名的话,见于《庄子·大宗师》。原话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求生存。这情景的确感人,但是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句话,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虽感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彼此互相忘记,畅游于江湖之中。这样,既没有了感动,也没有了伤害,剩下的只是自由自在地遨游。对于尧的贤德和桀的残暴,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大道流转。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或高或低,或热或凉,或干或湿,或净或脏,只要是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会生活得很自在,以致达到什么都不感觉,什么全都忘记的程度。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相忘”,就是完全适宜,无所感知,把所有的东西都化于无形。与此相反,一旦脱离了与其原本相适应的环境,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受到伤害,不管他眼下所处的环境在旁人看来多优越,多么令人羡慕,也毫不例外。乌鸦不是染黑的,海鸥也不是洗白的。自然的黑,自然的白,自由自在。乌鸦与海鸥,相看两不厌。

●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说,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走向颓废乃至灭亡。这是古往今来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警世良言,是一部人才成败史、国家兴亡史所证实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句人人尽知的名言,花费太多的口舌去向读者解释它的意义也是自讨无趣。但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一回事,能在现实中去恪守又是另外一回事。人往往总是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总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奋进。忆苦思甜,也许只能起到表面的教育意义,因脱离了当时的情景,很难给被教育者以震撼。所以,让人时刻有忧患之心,还不如让其置身于紧张、忧患的环境当中去,要让人奋斗,还不如时刻让他有压力。所以说,如果想始终有“生路”,那就要始终生活在“忧患”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不能造假,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忧患”。不如此,就会滋生“死于安乐”的土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很多伟大的政治家都喜欢斗争,他们喜欢有对立面,喜欢有矛盾,因为他们知道,敌人存在可能正是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

★政治理想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体现了老子什么思想?

语出《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说,当人们不知道如何行为才能符合天地运作法则而得顺境之时,社会上还能以“仁德”“信义”维持基本的秩序。当社会上连“仁德”“信义”都不能发挥功用时,就会出现所谓“大智慧”的贤者,来建立典章制度供大家遵守。但是,此时也往往会同时伴随一些沽名钓誉、虚有其表的人,假扮智者来扰乱社会。所以说,过于苛求,必然导致其反面。在这里,老子仍然在消解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正像今天,我们在大街上看到很多警察,你是感到有安全感呢,还是感到没有安全感?如果让老子来说,肯定是不安全。因为有警察证明最近形势比较紧张,或者出了什么事情。否则,出现这么多警察干什么!所以说,社会治理的境界是没有警察,而不是让警察越来越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人是不会作为的,顺乎大道而行,哪里来的圣人?

●老子设想的“小国寡民”是什么样子的?

据《老子》记载:“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大致是说,国家要小,百姓也要少,有了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器也不使用。使百姓看重生命,不到处搬迁。即便有船车,却没地方乘坐它们;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地方陈列它们,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有吃有穿,能够安居乐俗。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由上可知,“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老子认为,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是社会混乱和争战的根源。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得取消知识、道德以及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老子把社会发展分为“道”、“德”、“仁”、“义”、“礼”五个阶段。人类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道”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每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离“无为”越远,美的善的东西越少,丑的恶的东西越多,因而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就越远。

●“大同”、“小康”的社会模式是什么样的?

“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用“大同”来描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在《礼记·礼运》。《礼记》是孔门后学解释《仪礼》时所作的记,附于礼经仪礼各篇之末,阐述仪礼各篇之义理。“大同”思想为孔子首创。

在大同时代,人人都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讲究信誉,和他人友好,“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财物虽然不可以随便浪费,却不一定要属于自己;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会感到遗憾。这样的时代,不需要智慧和谋略,也没有偷盗和抢劫,人们不用关锁门窗。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意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小康”在《礼记·礼运》中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在小康时代,为政者以礼仪为标准,考察人们的行为,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实行仁义,给人民以行为的规则;不这样做,就被认为是有罪,遭到大家的抛弃。

●如何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谓“民为贵”,是对天子或将要成为天子的人来说,人民是他最可宝贵的财富。“得乎丘民(即百姓)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所以人民是最可宝贵的。而要得到人民的信任,必须关心人民的生活问题,给人民以应有的生存条件。

在古代,每个诸侯国建立的时候,天子要派遣使者,为诸侯建立社稷神坛。社稷神的责任,是保证风调雨顺,使农业丰收,从而保证国家的安全。因而,社稷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假如人民按时祭祀社稷神,并且祭品也很丰盛,但是洪水、旱灾等仍然不断发生。这时,就要毁掉原来的社稷神坛,重新设置。因为人民是最宝贵的。

“君为轻”中的“君”,主要是指“诸侯”。诸侯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的安宁。假如诸侯不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危及社稷神的安全,那么,就要撤换他们。因为相对于社稷神,诸侯只是个别存在。

●如何理解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

北宋大儒张载(人称横渠先生)在《张子语录》有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彰显儒者的器识与信念。那么,如何理解这历代流行不衰的“横渠四句”呢?

(1)为天地立心。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天地本无心,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无心而有心,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这种理会,天地生化万物的心得以显立。

(2)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有了“安身立命”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此即“为生民立命”。

(3)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至隋唐,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唐末五代,中国文化之花更是萎缩堕落到极点。北宋初期,中国也找不出一个能拿出手的精神领袖。直到理学家问世,“为往圣继绝学”,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彰显,从而将华族精神的领导权从佛教手里夺回。

(4)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张载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哪里?体现什么战术思想?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相对于战争而言,百战百胜并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不费一刀一枪,兵不血刃,就能将对方制服,化战争于无形。

所以说,《孙子兵法》中最高的智慧并不是“兵以诈立”的战术思想,也不是“兵者诡道”的用兵法则,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战术。这估计是战争中最高明的战术了。因为这一思想已经是跳出战争来看待战争了。战争是在利益纷争面前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既然如此,最高明的战争则是没有战争。所以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没有勋章的将军才是最好的将军,默默无闻的领袖估计才是最有智慧的领袖,正如庄子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西方哲学卷

★哲学思辨

●谁说出了“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这句名言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由火构成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斗争之中。赫拉克利特将这种斗争称之为“战争”。他说,整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战争之中。战争毁灭了一切,又让一切重生。毁灭即是创造,是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从这一意义来看,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这种对立,才能有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他说:“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是一些人成为自由人。”他对荷马所说的“但愿诸神和人把斗争消灭掉”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说:“如果听从了荷马的祈祷,那么,万物都会被消灭”,“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就是正义,世间万物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灭亡的”。

●“美是数的和谐”是哪一学派提出的?

这一名言出自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由此,他们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

音乐各音符之间的和谐给了这一学派很多启示。他们认为,音乐的和谐正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上的比例组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这是古希腊艺术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包含着艺术中“寓整齐于变化”的普遍原则。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王妃凶猛之读心天下

    王妃凶猛之读心天下

    她是当代异能佣兵,善读人心。他是月国战神,骁勇善战,令敌军闻风丧胆!当她重生成为他之后,是女装倾天下,还是男装争天下?他似正似邪,纨绔嚣张,就连皇亲国戚也敢杀!有人说他是魔,是鬼,是神!但当他变成为了她,当她遇上了他,一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求爱篇】某太子说,“只要你能留下来,本殿就以这北国为聘,娶了你!”某尊主哼笑一声,不屑道,“与其和其他女人分享一个男人,何不跟着本尊逍遥天下呢?”某王魅惑勾唇,睨视了他们一眼,自信道,“选夫要选贤,放眼天下,只有本王懂你想要什么,所以这横看竖看,也是我比他们要能干!”……【宠爱篇】“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说西塘里没有鱼儿,要将它填平了!”丫鬟急急忙忙的跑来书房,一路上都快心律不齐了。“嗯,那就填了吧!”某王答得风轻云淡,连眉头都没有抬一下!丫鬟失语,西塘可是西太后最爱的地方啊……某日,丫鬟又大惊失色的跑来,这次比上次还要慌张,“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心情不好,将福禄寿给砸碎了……”闻言,某王抬眉急问,“王妃可有伤到手?”“没、没有!”丫鬟回道,心跳还没有恢复正常。“那就好。”某王说着,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继而缓声吩咐,“若是王妃心里还不痛快,你们就将府上所有的珍品拿去给她砸,切记别让王妃伤着,直到她气消了为止!”丫鬟再次失语,暗想那些可是先皇御赐的宝物啊![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她一身男装不知迷了多少女人的眼,又碎了多少男人的心!她读心本事纵横天下,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身怀异能者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当她遇上了他们,是强强联手,还是以强克强?一统天下?]
  •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本书总结出50个影响人一生的成败的习惯,用精练的文字对其进行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读者对习惯有认识能从自发上升到自觉,获得一条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
  • 炎龙道

    炎龙道

    每一个宇宙在诞生之初,都会自然孕育一位宇宙之主。宇宙之主是整个宇宙管理者,宇宙的管理者不是一个人,他们通过宇宙之心代代相传。炎龙,一个世俗界的先天高手,意外得到宇宙之主的传承,成为下一届宇宙之主的侯选人。别开生面的修炼功法《寰宇圣典》,层出不穷的修真法宝,尽在《炎龙道》。
  • 艺术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艺术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流芳百世,传世名言,启迪心智。《艺术家成长故事》精选了中外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如马神仙马致远、牧童画家王冕、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家祝枝山、辛酸泪笔化巨著曹雪芹、扬州怪才郑板桥、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武林至尊金庸、一代宗师齐白石、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代画才徐悲鸿、国画大师张大千、浩瀚星海冼星海、贝多芬、早逝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柴科夫斯基、钢琴诗人肖邦、天才多产作曲家亨德尔等,讲述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才故事,总结和提炼他们成才的启示与“秘诀”。
  • 7-11之恋

    7-11之恋

    蔡某是个艺术工作者,平日作词作曲、写小说拍纪录片,昼伏夜出。每个早上睡前,他会到街角的7-11买罐牛奶配御饭团当早餐,生活平稳规律。生活的变化,从不经意打破扑满开始。成堆的硬币自行玩起了配对游戏。每个早餐32元,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天早晨的7-11之行,他可以游戏5个礼拜。和蔡某分享着早餐秘密的,是7-11的店员小凤。他的规律成了她的习惯,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个早晨的10∶30,2个人若有似无的亲密。
  • 家有小尾巴狼

    家有小尾巴狼

    片段一:许茉莉拍拍桌子气愤的说,“对,就是你想的那样,我他妈的失身了!”艾朵朵连连喝水,想用水来压惊!这的确是大事,天大的事!“更他妈让我想死的是,让我失身的居然是我那个阴阳怪气的弟弟、、、、、、”片段二:“你的丁点儿大的弟弟要告你?”艾朵朵挑眉问。许茉莉昂头大喊着,“他什么都没说啊,他就说了这是他的房间,然后指指他满是抓痕的后背,然后穿上衣服走了!他没说比说了更恐怖,他在用动作、伤痕告诉我,他是被我强迫的!天啊,他才十八岁,还不知道十八岁生日过了没有!如果我妈知道了肯定会拿刀砍死我的!朵朵,我怎么办?我平时是有点小色,喜欢看色琴小说YY一下,可是我没想到我会这么色,我怎么就对一只无辜的小绵羊下手了呢?”片段三:许茉莉泄气的坐在沙发上,双脚翘在茶几上,霍出去的说,“我不走,你爱打给谁就打给谁,大不了被我妈乱刀砍死,反正英雄本来就是气短的!”只见宫川木俯视着她轻屑的问,“这就是你强暴完一个未成男少年后的态度吗?”片段四:宫川木突然笑了,笑的很亲切的说,“如果你不想我把你强暴我的细节一一说给你的好友听的话,那么无所谓,我们就在这里说吧!”这时候,看着小屁孩儿的笑,艾朵朵突然明白许茉莉口里的“阴阳怪气”是什么意思!明明才十八岁,却向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一样深沉狡诈,不是阴阳怪气是什么?艾朵朵突然有种预感,茉莉失身这事,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她小色而至,说不定是有人趁人之危!唉,唉,唉,十八岁,二十五岁,真是悬念啊!片段五:婚礼现场、、、、、、、咳,踢死童话吧,为毛她的简介总是又烂又长、、、、、、、推荐童话的新文《火爆美人》
  • 相见欢:美男惹不起

    相见欢:美男惹不起

    救命!你们要干什么?这一个个男人都怎么了,明明都是实用与观赏价值并举的美男,竟然全巴望着要爬上她的床。坑爹啊,一下子上来这么多祸水蓝颜,她会消化不良啦!!泥玛,又是哪个男人的旧情人来找她算账了?什么?!连皇女都出动了,摆明了要她死。亲亲美男们,高抬贵手吧,留她一条小命可以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奥秘世界3

    奥秘世界3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