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33

第33章 子罕篇第九(3)

9.18子曰:“吾未见好德①如好色③者也。”

注释

①德:仁德。②色:美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人若能以好色之心好德,则如《大学》所谓自慊而无自欺。推之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何难哉?孔子此言,其勉人之意深矣。”

解读

鲁定公14年,卫灵公和其夫人南子同车出游,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却把孔子放在后车上,招摇过市。孔子感到十分耻辱,于是很感慨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显然是孔子感叹当时社会道德观念淡薄。

喜好美色是人之常情,它是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本能。但是,美色容易使人意志消沉,错失人生正途;并且美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论多么沉鱼落雁的美色终究会有容颜衰老的一天。然而,美德就不同了。美德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美德修养的时间越久就越受人欢迎。美好的道德能够提升人生的价值,促使人们心智成熟。爱好美色是心态健全的表现,爱好美德是仁义君子的追求。在好色与好德之间,我们应该平衡好二者的关系。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不在于美色,而在于美德。拥有美好的道德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追求!

9.7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③也。

注释

①篑:土筐。②往:坚持下去,一往无前。

译文

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还差一筐完成,就停止了,这是我自己半途而废。

譬如用土平地,虽然只刚倒一筐土,但是如果继续下去,那是靠我继续坚持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张居正注:“大抵人之为学,莫先于立志,所谓止吾止者,其志隳也。志一隳,则何功不废?进吾往者,其志笃也,志一笃,则何功不成?故汤圣人也,而仲虺犹以志自满为戒,高宗令主也,而傅说犹以逊志时敏为言,武王之学可谓成矣,召公犹防其玩物丧志,而譬之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防于此。有事于帝王之学者,可不坚持其志哉?”

解读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我们不能把进退成败的原因推之于外在的因素,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努力把握自己,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当然不是否定外部条件和环境的作用,而是,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精神,还要树立坚定不移的执着信念。进退成败的关键就是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底,是否能不前功尽弃不半途而废。可见,主观因素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q旨,其回q曼与!”

注释

①惰:懒惰,懈怠。②回:指孔子弟子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听我的话而始终不懈怠,大概只有颜回吧!”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观孔子以不惰称回,以不厌自处,可见圣贤造诣,都自勤学中来,读者所当深玩也。”

解读

颜回是好学的典范,他能够闻一知十,并且十分谦虚,孔子非常赞赏他。颜回听孔子讲课,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从不懈怠,这也是他“好学”的具体表现。

学问和道德的修成,并非二日之功,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论命运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即便结果可能无所成就,只要我们心怀希望,不懒惰不懈怠,就不会留下悔恨。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①也,未见其止②也。”

注释

①进:前行进步状。②止:停止不前。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名家注解

朱熹注:“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张居正注:“盖人或资禀有限,则欲进而不能,或立志不专,则进锐而退速。故能进为难,进而不止者为尤难。惟回之为学,真能勇往直前,惟日不足,必欲造乎精微纯粹之域而后已,吾未见其有止息也。夫进而不已,则其进未可量,虽至于圣人不难,而今不幸死矣!岂不深可惜乎?孔子深惜颜回,亦勉励门弟子之深意义也。”

解读

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中十分勤奋刻苦的一个,他对物质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将全部精力都用在追求学问和修养道德方面。孔子很了解他,他在思想、人格和智慧等方面都不停地进步,孔子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很不幸,颜渊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岁。所以,孔子深为痛惜。《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颜渊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颜渊去世后,孔子对他大约有两次评价,一次是《雍也篇》中,哀公问弟子中有哪一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另一次则是本章的评价。孔子认为在他的众多弟子之中,只有颜渊能够达到“好学”的程度,所以,孔子经常以颜渊为榜样教育其他学生。

进德修业和功课学问都要求具备自强不息、坚持到底的精神。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这样,修养仁德也是如此。如果不寻求进步,就要退步;人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同样也是退步。我们应该像颜渊那样,只知进取而不知停留,成为自强不息的楷模。

9.22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①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译文

孔子说:“庄稼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有,只开花而不抽穗的情况也有。”

名家注解朱熹注:“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张居正注:“诚能戒始勤终怠之失,为功深力到之图,则进退不已,未有不底于成者,是在自勉而已矣!”

解读

据说本章是孔子为悼念颜渊而发的感叹。孔子以庄稼的开花和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才能,但是却不能始终如一,最终没有达到做官目的:有的人与之相反,但这两种人做事都是半途而废。孔子的这句话旨在启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善始善终。

苗而秀,秀而实,循序而进,有始有终。真正的成就是循序渐进取得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具备一颗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心。凡事不能投机取巧,想依靠天资而不努力,最终只会流于平庸。想要取得大成绩,就要扎扎实实地辛勤付出,内心浮躁心存侥幸是不可取的。我们总想取得骄人的成果,所以每天都忙忙碌碌,东奔西走,但是,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所收获。面对挫折和失败,很多人中途放弃了,实在是很可惜。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善始善终,竭尽全力。我们应当抱持“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事情。

9.23子曰:“后生①可畏,焉知来者②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

①后生:指年轻人。②来者:指将来、未来的时日。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在呢?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而没有名声,那他也就没什么可畏的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

张居正注:“盖四十、五十乃君子道明德立,学有成效之时,于此而犹无可称,则终不免为庸人之归而已,又何足畏之有?可见人之进德修业,当在少壮之时,若少不加勉,则英锐之年,不可常保,迟暮之期,转眄而至。虽欲勉强向学,而年力已衰,非复向时之有得矣,悔之亦何及哉?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以大禹惜寸阴,高宗务时敏,欲为圣帝明王者尤所当汲汲也。”

解读

年轻人是不可轻视的力量,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记忆力好;如果能勤奋好学,其势便不可阻挡,常常后来居上。而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年龄还没有名声,就是“人到中年万事休”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力争上游了。孔子的这段话对年轻人既是鼓励,又是鞭策。鼓励年轻人应当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努力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鞭策年轻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要虚度青春年华,到中年时仍默默无闻,一无所成。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入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正是“后生可畏”的形象写照。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只要年轻人勤奋刻苦,就一定会超越前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们的年轻人还在等什么呢?珍惜光阴,发愤图强吧,美好的将来属于你们!

9.24子曰:“法语之言①,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②,能无说③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④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①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②巽与之言:

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③说:同“悦”。④末:

没有。

译文

孔子说:“合乎礼仪准则的话,能不服从吗?但改正错误了才是可贵的。迎合自己心愿的话,能不高兴吗?但分析思考才是可贵的。高兴而不思考,服从而不改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

张居正注:“盖人有不闻善言的,犹望其闻而能悟。今既顺从喜说,有挽回开导之机了,却依旧不能改绎,与不曾闻的一般,则虽言亦何益乎?所以说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亦深绝之词也。按孔子此言,乃人君听言之法。盖人臣进言最难,若过于切直,则危言激论,徒以干不测之威,若过于和缓,则微文隐语,无以动君上之听。是以圣帝明王,虚怀求谏,和颜色而受之。视法言则如良药,虽苦口而利于病,视巽言则如五谷,虽冲淡而味无穷,岂有不能改绎者乎?人主能如舜之好察迩言,如成汤之从谏弗睇,则盛德日新,而万世称圣矣。”

解读

孔子告诫我们,听从那些符合礼法准则的话,并且要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喜欢听迎合自己心愿的话,要仔细思考辨别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

谁都喜欢听迎合自己的话,可是不要忘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对我们现代人仍然受用的忠告。

法语之言就是忠言,听起来不那么入耳,但却有利于我们的行动。而听忠言的关键是要将听到的话牢记在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上。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听恭维夸赞自己的话,厌恶别人的忠诚敬告,这就给了巽与之言大行其道的机会。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溢美之词,听到恭顺赞扬的话,就不胜喜悦,甚至忘乎所以。圣人告诫我们应该正确地分析对待这些溢美之词,不能光喜悦而不分析。阿谀讨好的话往往蕴藏着害人的“陷阱”,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辨清是非,千万不能被它吹捧得昏昏然。

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①注释

①此章系重出,见《学而》篇第8章。

译文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天命轻狂:傲世妖妃

    天命轻狂:傲世妖妃

    她本是妖帝,在一场天地大战中香消玉殒。再睁眼,变成了人尽可欺的将军府大小姐。不闹个天翻地覆她便枉为妖帝!于是,拳打暴丑男妖,脚踢臭屁厉王。顺手抢走太子宝物,却遇到妖孽贤王,本想吃干抹净做回妖界霸主,却被可恶贤王揪住小辫子,男强女强,到底谁上谁下?谁主攻受?
  • 妖凤嫁到:邪王请接招

    妖凤嫁到:邪王请接招

    傻子?废物?草包?当现代天才云家家主附身于北雪侯府嫡女身上,傻子变天才,修玄气、制毒、炼药不在话下,她腹黑无度,无意把邪君大人也腹黑了一把,然后,她此生最大的成就是把邪君大人扑倒。王爷,本小姐驾到,你还快快接嫁?
  • 独宠王爷之妃本狡诈

    独宠王爷之妃本狡诈

    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宠夫,宠得无法无天,要亲亲不会给摸摸,要女儿不会给儿子!亲们请放心大胆的跳坑吧。*慕倾北,武安侯府嫡女,假的。父母宠爱?姐妹情深?情深不悔?通通都是假的。只有慕倾北爱云澈是真的。*云澈,齐国帝君胞姐长公主独子,生有惊鸿之貌,仙人之姿。父不详?痴傻?这都是骗人的。只有云澈最终爱上慕倾北不是骗人的。*百花宴上,帝君玩心大起,由众府嫡女抓阄,抓到哪个男人,便嫁给哪个男人,原本不该出现在字条上的痴傻云王竟然被慕倾北抓到了。众女皆是庆幸,还好不是自己抓到那个看起来正常却是傻子的云王。慕倾北更是庆幸,还好之前布置了一番,终于能嫁给他了。君无戏言,于是慕倾北在自我欢喜,别人同情的目光下嫁给了痴傻云王。*前世被养父母背弃换取活命的机会,被丈夫亲手做成人彘,被妹妹亲手杀死,最后还踩着她的尸体登上了后宫第一人的位置。重活一世,慕倾北只想好好守着她爱了两辈子的男人,无奈,前世不要脸的人,今生依旧无耻,为了保住好不容易算计来的夫君,慕倾北只好勉为其难的去收取前世被欠下的人命债了。养父母伪善?没关系,假面具用火烧一烧就掉了。妹妹蛇蝎心肠?那正好,送你一条毒蛇,和你正相配。八皇子紧追不舍,要娶侯府嫡女?不好意思啊,她是假的,不过她会把真的嫡女送上床的,虽然是披着人皮的毒蛇。竟然还有人不要命胆敢调戏云王?呵呵不好意思了,送你一个前世让你爱的痛彻心扉又死活得不到的男人,望君慢慢享用。慕倾北人前狡诈如狐,人后温柔如水。(P:人后特指亲亲夫君云澈。)须知爱一个人就要成为那个人的唯一,慕倾北为了成为云澈的唯一,拼了命的将云澈宠坏,这样没人能受的了天下第一美男的坏脾气,慕倾北自然就成了云澈的唯一。*【洗澡篇】某夜,只穿亵裤的傻王爷,和穿戴整齐的某王妃,以及一大桶冒着热气的洗澡水。“你自己脱,还是我给你脱?”某王妃软言好语。傻王爷瞪眼,护着下身,骂道:“流氓,你自己没有,为什么要看我的?”某王妃从善如流,开始宽衣解带,“那我也给你看好了,这样你也变流氓了。”傻王这回真傻了。【亲吻篇】某王妃看着伸出舌头,像个小狗一样在她嘴唇上舔来舔去的某王爷,有些摸不着头脑,“你在做什么?”某王头也不抬,模模糊糊回道:“亲你。”“谁告诉你这是亲吻?”
  •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汲取生活智慧,掌握成功之道,改变人生命运。本书选取100个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哲理故事,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精练的文字及简约大方的版式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和领悟哲理,从而拓宽人生境界,获得精神升华。有时甚至可以带领人们摆脱困境,解决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难题。 
  • 蔓蔓情路

    蔓蔓情路

    上官水儿,丞相的掌上明珠,总爱提问各种的问题,导致身边的人都头痛不已;慕容浩天,先帝最宠爱的儿子,一代冷酷俊王爷;当两个人遇上了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但是,当两人几经波折终成眷属后,才发现不过是阴谋的开始!
  • 做事要会算计

    做事要会算计

    做事要会算计,不是让你在做事过程中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是让你为了摘取成功桂冠而暗中“放箭”;更不是让你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惜货地里使“阴招”。所谓算计,是做事先下手为强的胆略;是行动前深谋远虑的眼光;是让“人情”更具杀伤力的手段;是借机会之力成就辉煌的气魄;是你走向成功的巧言妙语。《做事要会算计》一书,以改变做事莽撞、毛躁、缺新少变、思维僵硬这些普遍存在的做事方式为出发点,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谈做事的技巧和道理,语言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知识面广而可读性强,观念新颖而人情人理。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成功者,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普通职员,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是一种心态,它能使你乐观豁达;能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能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解脱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人生处处是春天!
  • 重回十八岁

    重回十八岁

    一觉醒来梁小月摊上了一颠覆性的重生!虽年轻了十岁,但却从家境优越的都市白领变成了出自贫寒农家性格自卑的高中女生。面对艰难处境她能否得到前世所拥有的一切?前世遭遇情感背弃,今世能否得遇良人?一切重头再来,且看女主如何披荆斩棘玩转事业收获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