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32

第32章 子罕篇第九(2)

本章与“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含义一样,是孔子到了晚年面对自己年老力衰,而道之不行的感叹。孔子为恢复周礼,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可是辛苦奔波了一生大道仍然无法推行。此句感叹中流露出了圣人面对天下无道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深哀怨。

孔子把推行仁道当作自己毕生的使命,他心中寄望的凤鸟没有出现,黄河上也没有再见到龙马负出八卦图,他就认为圣王治世不再出现了。当时,孔子已是71岁高龄,要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已不可能了。所以,孔子十分失望,觉得自己的时间已很少了。

9.70子见齐衰①者、冕衣裳者与瞽②者,见之,虽少,必作③;过之,必趋④。

注释

①齐衰:音ZCu,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②瞽:音gu,盲。③作:站起来,表示敬意。④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人和瞎了眼睛的人时,他们虽然年轻,孔子也一定站起来;从他们前面过,也一定快步走过去。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盖有丧的人方抱悲痛之意,于情可哀,有爵的人既受朝廷之命,于礼当尊。夫子但见其可哀可尊,即为之改容致敬,却不因其少与瞽而遂忽之也。

然有爵之当尊,有丧之可矜,人皆知之。惟少者人之所易忽,瞽者人之所易欺,而夫子哀敬之容不为之少异。此所以为圣德之至也。”

解读

本章记载了孔子对居丧者、居官者和盲人乐官的礼敬方式。孔子对这三种人特别礼敬,不论他们的年龄长幼,遇见他们,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以此表示自己的尊卑之礼和敬畏之心。孔子之所以这样做,说明了他极其尊崇周“礼”,并且身体力行,以期带动大家达到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居丧的人,内心哀痛,心怀仁德的君子会对其报以同情;为官的人,为民服务,我们对他们理应怀有尊敬感激之情;而盲人行动不便,大家更应该给予帮助。

所以,我们也要像圣人那样礼敬这三种人。同时,我们还要把以礼待人的做法推及到平时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与人为便,做到尊敬礼让。

9.11颜渊喟①叹曰:“仰之弥②高,钻③之弥坚,瞻④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⑤,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

①喟:叹息的样子。②弥:更加,越发。③钻:钻研。④瞻:视、看的意思。

⑤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译文

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仁德,仰望它越发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越发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地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了。虽然想像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儿人手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颜子称圣人最切当处,圣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到此地位,功夫尤难,直是峻绝,又大段著力不得。”又注:“此颜子所以为深知孔子而善学之者也。”

张居正注:“这篇中博文约礼正是圣学切实下手处,盖学不外于知行二者。尧舜以来,所谓惟精以察之,即是博文的工夫,惟一以守之,即是约礼的工夫。此孔子得统于尧舜,而颜子为善发圣人之蕴者也。学者真能从事于此,而加竭才之功焉,则何帝王之不可为,圣贤之不可及哉?”

解读

颜渊十分敬佩自己的老师孔子,他认为孔子的学问与仁德高不可攀,对老师的学说特别神往。此外,颜渊还谈到了老师的教育方法,对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非常佩服。颜渊跟从孔子多年,仍然感叹自己虽然想学习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因为老师的学问高深无边,根本不可企及。

“循循然善诱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成语“循循善诱”。循循善诱是指有步骤、有次序地诱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有层次、有条理地掌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水平。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我们今天的老师们需要掌握的教学方法。

9.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①,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平?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②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③,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①病间:指病情减轻。②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③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译文

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孔子的学生做家臣,准备办理丧事。过了一段时间,病渐渐好了,孔子说:“仲由这种行为是欺骗呀!我没家臣变为有家臣来治丧。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我与其在家臣料理下死去,还不如在你们学生料理下死去!

我即使得不到隆重厚葬,却会死在道路旁吗?”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张居正注:“盖古时为大夫者皆有家臣治其家事,死则为之治丧,如以臣事君之礼,故子路以此尊孔子。然孔子时以去位,实不当有家臣,是未知所以尊之之道也。”又注:“一般是死,一般是葬,乃不待我以师弟之情,而欲强为君臣之礼,以至于行诈而欺天,亦独何心哉?由之此举盖非准不当为,且亦不必为矣。夫圣人于疾病危迫之中,而事天之诚,守礼之正,一毫不苟如此!此所以为万世法也。”

解读

孔子晚年得了重病,子路担心老师病逝,为了让老师死得风光,就让同门弟子们扮作家臣侍奉孔子。按当时的礼制,只有诸侯才能享有家臣侍奉的礼制。可是孔子只担任过“司空”“司寇”这样的大夫职务,并不能享受家臣侍奉的待遇。后来孔子的病情渐渐好转,对子路超越礼制让学生们伪扮家臣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儒家对于丧葬文化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办丧事时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等级规定操持。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如果违反了周礼的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一生恪守周礼,自然反对子路按诸侯之礼为他办理丧事。

同时这也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做人要实事求是,做事不可以自欺欺人。摆架子做样子,崇尚虚荣,只不过是小人的作为罢了。天地不可欺,君子理应坦荡诚实,事实怎样就是怎样,不应该也没必要虚伪遮掩。追求虚名浮誉,骗不了别人,骗的只是自己而已。所以,我们要做务实的人,凡事讲求实事求是。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诸?”子曰: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匮:收藏物件的柜子。②善贾:指识货的商人。③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放在匣子里藏起来,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一个好价钱呢?”孔子说:“卖了它!卖了它!我等待着卖个好价钱。”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

张居正注:“盖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尤不可以自轻也。知玉之当沽,则知夫子之当仕。知玉之待价,则知夫子之待礼。如无礼而自往者,是衔玉而求售也,圣人岂为之乎?此可见士之出处,待则为自守之正,求则为奔竟之私,诚不可不慎辨矣。若夫人主之于贤才,又当精其选于未用之先,不使匪人得枉道以求合。

专其任于既用之后,不使贤者合所学而从我。然后为真好贤之明君也。”

解读

读书人常常以水和玉比作德。子贡问有一块美玉的话,应该将它珍藏在匣子中还是应该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来请教读书人应不应该出去做官的问题,并作出了“卖了它!卖了它!我等待着卖个好价钱”的回答,表达了他积极人世的态度。

孔子确实很想做官,他做官的目的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不是毫无原则地去求官职,而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事有道之君,而不枉道以从人。所以,他说“等待着卖个好价钱”,要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来买。“待贾而沽”说明了孔子,一方面周游列国,四处宣传礼治天下的主张,期待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

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我们渴望自己的才能被人赏识,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顾道义准则,坚决不能以枉道事人。那我们就期望有一个伯乐似的人物,能够看到我们的能力并给予我们合适的职位吧19.14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①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②陋:鄙野,指文化闭塞,不开化。

译文

孔子要到九夷居住。有人说:“这个地方风俗鄙陋,怎么居住呢?”孔子说:

“君子住在那里,还有什么鄙陋的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

张居正注:“此可见圣人道大德宏,存神过化,如帝舜耕于历山,而田者让畔。泰伯、端委以化荆蛮,感应之妙,有不约而同者,使孔子得邦家而治之,则绥来动和之化,其功效岂小补哉?惜乎春秋之不能用也。”

解读

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方的人称为夷人,认为九夷之地闭塞落后,夷人思想愚昧不开化。孔子见仁道无法推行于天下而抒发的感叹,表示自己想去九夷之地居住。所以本章的意思类似于公冶长篇里的“乘桴浮于海”

面对孔子的感叹,有人说九夷之地文化闭塞,风俗鄙陋,无法居住。孔子在回答这个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居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昧思想,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再闭塞落后了。这表现了孔子积极改造环境,使陋变泰,使不知礼而知礼的态度和信心。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根据孔子的这一思想而作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任何地方的土地都可以生产粮食,任何一群人里都有道德高尚的君子。君子恭敬谦厚,心怀仁德,无论他们身居何处都不觉得简陋落后。现代人喜欢迁移到繁华之地生活,顶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也在所不惜,这往往是虚荣心在作怪。其实只要德馨,不论生活在哪个城市哪座村庄,内心都是充实而幸福的。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①各得其所。”

注释

①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然后把乐章整理出来,《雅》乐和《颂》乐都各自有适当的安排。”

名家注解

朱熹注:“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张居正注:“《雅》是《大雅》《小雅》。《颂》是《周颂》《鲁颂》《商颂》。

都是《诗经》的篇名。其中的诗词就是乐章。”

解读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从卫国返回到鲁国。针对当时鲁国虽然保存周礼最多,可是已不完备的状况,孔子首先修正了《诗经》中的“雅”“颂”两部分,将其中顺序错乱的作了调整:正其乐音,使音律不致于错乱;正其乐章,使乐章各得所宜,合乎体一制。可见,孔子认为正音可以端正人的性情,寓教于乐,可以更好地教化百姓。

文化的发展必须思想纯正。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修养。

欣赏音乐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能够在音乐中得到放松与休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很多音乐都是吵吵闹闹、形式夸张却毫无深意,这样的音乐几乎不能称之为音乐,所以根本不能净化人们的心灵,也无法陶冶人们的情操。就像应该接受思想纯正的文化一样,我们也应该欣赏乐音纯正的音乐,从而从美妙的音乐中获得身心的自由与灵魂的提升。

9.16子曰:“出则事①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②,不为酒困③,何有于我哉。”

注释

①事:服侍。②勉:尽力。③困:困扰。一译文

孔子说:“在外服侍公卿,在家服侍父兄,办理丧事不敢不尽礼,不被酒肉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得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夫此四者,皆人伦日用庸德之行,而我犹有所未能。况君子之学更有大于此者乎?此吾之进修所以惕然而不宁,汲汲然而匪懈也,此圣人谦己诲人之词,然其至诚无息之心,躬行实践之学,于此亦可见矣。”

解读

“出则事公卿”,是指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孝敬长辈;办理丧事不能不尽礼,不被酒肉困扰,是临丧喝酒都要符合礼义的原则。忠事、孝悌、礼敬方面的道德,孔子全都做得很好。但是孔子自谦,说自己在孝悌忠敬方面都没有做到完美的境地。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修养仁德方面,主张人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我们常常把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当做平凡的小事,而不加以重视。实际上,越是平凡的东西越不能掉以轻心。伟大出自平凡,如果能将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平凡小事做好,最终一定会获得了不起的收获。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忠孝悌礼这些美好的道德是要靠日积月累慢慢修成的。工作中,我们要跟上司搞好关系,但不能谄媚逢迎;在家庭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但不是事事顺从;参加丧礼的时候要按照礼仪规范办事;喝酒不要过量,免得酒后乱性,胡作非为。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①如斯②夫,不合昼夜。”

注释

①逝者:时光的流逝。②斯:指河水。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注:“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

朱熹注:“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又注:“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

张居正注:“夫天地之间无物非道,即水流之不息,可以验化机之不滞。即化机之不滞,可以知道体之常存,观物者于此而察之,则自强不息以尽道体之功者,不可有须臾之或间矣!”

解读

孔子站在河岸上,面对滔滔奔流的江河水,发出了如此意味深长的感叹。这也是圣人临川而作的哲学思考,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不分白天黑夜运行不息,犹如江湖河流之水,奔腾而去。

万物变迁,时光流逝,生命短暂。人生的短暂岁月像覆水般难收,所以孔子对人生采取了最积极的态度,他终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好人格,至老不衰。我们应该向圣人学习,抓住眼前的实际,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不要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悔恨。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是每个人对这相同时间的运用,却各有不同。有的人珍惜分分秒秒,有的人则挥霍光阴。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去拼搏奋斗。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热门推荐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木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花木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暠“新农业产业拓展暠和“新农村和谐社会暠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暠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暠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暠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泼妇招夫

    泼妇招夫

    穿越到异界,爹不亲,娘不爱,下头还有五个妹妹,古代超生队是有,可要全都是女孩,就不被人待见了。家里堂兄弟多,可尽欺她们没有兄弟,爹娘怕没有人养老,早早的巴结别人家的孩子,属于放养的孩子伤不起,特别是还要照顾这一干小屁孩子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太家常便饭了,生活怎么可以这么悲崔!于是穿越过来的有喜怒了,吃不饱,只要能入口的,都让她找了出来,穿不暖,小本生意可以做,只要六姐妹齐心,这日子还是过得风风火火的。只是,为啥这些三姑二大姨的,个个都争做媒婆了?她这泼妇不是无人问津的吗?还有,这些最是无耻的堂兄弟,说的是人话吗?什么叫她们只是赔钱货,迟早都要嫁出云,她们东西都要他们的?最最可恨的,明明她们这一干姐妹的努力,怎么到了父母的嘴里,就变成他们的产业了!她陆有喜就要守住家业!女孩就不是传后人了吗!于是,村姑的招夫行动开始了。被一干恶狼般的亲戚吓狠了,陆有喜的招夫对像,必须要满足第一个,那就是无父无母,无不良亲戚!想像太美好,结果招了个家里尽是兄弟的曾一鸣。原因无他,人家兄弟多,保准家里的亲戚占不到甜头!相公人是穷,不过看他志不穷的份上,她就接收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妾风流

    嫡妾风流

    人生终究会残忍到何种程度?她自以为的夫妻恩爱,夫君待她的一往情深转眼成了杀她的刀。她记忆里高贵美丽的继母,活泼可爱的妹妹成了送她命的利剑。而她的父亲——却是无意间成了那挽弓投箭的助力之人。***********那一夜,寒风肆虐,大雪飘飞。承相府三少夫人凤九含冤而死。那一夜,凤尚书府嫡长女凤九含悲绝望而亡。************雾里看花,水中镜月。人生一世,不过一个睁眼闭眼间。再睁开眼,凤九仍是凤九,却回到了年少末嫁时。待字闺中,携一腔恨意重生的凤九将如何演驿自个的人生?是重复一次之前的悲剧,静静等待属于她的短暂人生。还是凤凰涅磐,破茧而出。自重重血路里杀出,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含冤早逝的母亲…重生的凤九如何择决?…………………………推文:逼良为“兽”——部长别太坏:(很精彩的现代文自己的完结文:庶女玩翻天: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夫君太禽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名提

    名提

    公安局里,预审处是关键的部门,决定着嫌疑人的罪犯定性和是否移送检察院做刑事处理。因其重要,能在预审处待着的个个都是多面手,而其中的精英被称为名提。老家伙齐孝石就是老北京真实存在的名提之一,他靠着三包烟、半杯茶、两核桃和攻无不克的“七小时制胜法宝”,就没有拿不下的案子。如今他已到了退休的年龄,本该接接小案子,熬到退休。但一起由自杀引出的经侦大案,让齐孝石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