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有种种不同的特色,这几种特色,就其本身而论,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的得失。而从听的人方面来看,却是合与不合的问题,合则听从,不合则拒绝,对方如果听从,便是你的成功,若是拒绝,便是你的失败。现在暂且不谈听的人个性如何,以及说话特色的如何配合,先谈说话的几种特色。
1.流利。此种说话特色,是以说话技术见长,完全是外交辞令,话说得轻清灵活、圆转如意,处处表示亲切,表示巧顺,措辞周延、条理井然,繁称博引而丝丝入扣,连类及物而能就近取譬,始终是文采辉然,娓娓可诵。
2.激切,此种说话特色,是以忠贞亢直见长,象是忠臣义士的辞令,不知忌讳,不避嫌疑,认为非的便直斥其非,认为是的便直称其是,所言率直,坦白无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的人是否发生意外反应,丝毫不加顾虑,完全用亢直来表示自己的人格。
3.高速。此种说话特色,是以学问渊博见长,是饱字之士的辞令,所说的话专从大者远者着眼,好陈高深的理论,把类似哲学的议论,当成立说的根据,与普通人的说法,绝不相同,而且随手引证典故以证实所言非假。这并不是表示你的字富五年,不同凡俗,而在表示你的理论,信而有徵。
4.浅近。此种说话特色,是以熟谙家常琐事见长,完全是富于生活经验的辞令,所说的话专从小处着眼,就家常小事,扶其利弊,指其得失,根据经验,陈述办法,不尚理论,而重实际。这种话完全符合于现实生活,为一般人所乐道的问题。
5.质直。此种说话特色,是以诚恳温厚见长,完全是忠厚长者的辞令,说话者的态度十分恭敬,精神是十分效厚,既不肆意高谈,也不婉转如簧,言语虽然朴质无华而言必有中,虽然简单而语必扼要,所有一个问题中重要意义,都用徵言显出,都以约语表达,说话十分老实,朴而不文,直而不曲。
你能兼擅五长的话,处世当然便宜,但是谈何容易?既要受限于你的个性,又限于你的学问与生活经验,如此多能,哪能做到!天性木讷的人,要学流利的说话,难若登天,天性周慎的人,要学亢爽的话,也觉得太难了,至于天性爽直的人,要学说完慎的话,恐怕会有如鲠在喉般韵难受,那些有学问的人,不屑去谈家计小事,也是人之常情了。
丢开了对方的个性不谈,就说话特色而论,第一种说
话特色最讨人喜欢,为多数人所乐于接受的。第二种说话特色,最是吃亏,往往反而使对方老羞成怒,第三种说话特色,会使对方以为你是专尚空谈,不脱书生本色,至于笫四种说话特色,往往使有地位的对方,认为你俗不可耐,而第五种说话特色,却又会使对方以为你是中诚有余,能力不足。
每个人一入社会便须与人接触,而接触的工具,当然是说话,说话技术,与一生升沉荣枯大有关系,凡是有心人士,都得把他当作重大课题来好好的研究一番。
要与人说话,先要明白对方的个性,他喜欢婉转的,应该说流利的话,他喜欢亢直的,就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喜欢学问的,那么就说高远的话,他若是喜欢卑事的,便要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那么就应该说质直的话。说话特色能与对方个性相符,自然能一拍即合。
但是只明白对方的个性,这是不够,还得要估量一下彼此的交情,交情未到相当程度,说话特色虽然合乎对方个性,但是说话是否发生效力,仍是一个疑问。话是说得对了,你的交情资格,还是不对,交情资格不对,就是犯了“交浅而言深”的错误。
如果你说流利的话,却被对方以为你是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甚至认为你是别有用心,一旦有些反应,你所说的话便是等于零了。
你要是说了激切的话,对方可能认为你是气焰万丈,大有“肆酒骂座”之意,一定心中大不快意。认为你借题发挥,句句拂逆,声声刺耳,你是太不客气,太不留情了。有这种反应,你的话又等于零了。
再者,若说高远的话,对方便以为你是言大而夸,无当事实,理论荒诞,不近人情,虽有引证,也不过卖弄你的渊博而已。有此反应,你的话,还是等于零!
然而若说浅近的话,对方却又以为你是鄙陋而且庸俗,目光如豆,不足与言大事。一有这种反应,你的话,当然毫无效果。
最后再说质直的话,对方反而以为你是观察不精,分析不细,只知大概,不知内容。有此反应,不等于说你的话直如东风过耳,怎能得人重视?
其实这些都是对方的心理作用,而心理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彼此的交情还不曾达到相当的程度,“不可与言而言,是以言聒之也。”耳之言,自然只会使人觉得’讨厌!
某先生是亢直人,他的老板,也不失为亢直入,有一次为了同事待遇过分刻薄,与外间相比只及十分之四五,大家啧有烦言。某先生自告奋勇,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请求,事前拟就一张生活费用月计表,以四个人做生活单位,以粗茶淡饭做生活资料,对老板慷慨陈辞,认为事业全靠同事去做,要同事肯忠心做事,必须至少照顾到粗茶淡饭的最低生活,并随手提出生活费月计表,证明现在的待遇,不但不合理,不合情,简直逼他们走到死路上去,他们的死不死姑且不问,你的事业还有前途吗?
某先生自以为理直气壮,自以为够得上直说的交情,谁知老板听了不大高兴,不但不能采纳,而且反唇相讥,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他是无力改善的,结果弄得自讨没趣收场。这不是话不投机,而是问题触及利害关系,而且某先生位错彼此的交情了,也没算准说话的时机。
从此以后,老板认为某甲是存心捣蛋,藉此鼓动风潮,同事虽苦,却不曾听见他们叹苦,叹苦而不平的,只有某先生,于是误会日深,对于某先生的一言一动,暗中派人监视,监视的人,当然是老板的亲信,当然是。个小人,于是无中生有,挑技是非,以后的纠纷还多着呢!这不过随便举的例子,用意无非劝你说话务必详加考虑,你的说话特色合于对方个性吗?你与他的交情够得上说深话吗?有一个否字,你还是秉着老前辈之教训,叫做“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语言七种味道
说话所引起的反应,可有几种,第一种是有隽永之味,第二种是有甜蜜之味,第三种是有辛辣之味,第四种是有爽脆之味,第五种是有新奇之味,第六种是有苦涩之味,第七种是有寒酸之味,而最坏的反应,则是创痛之味。
谈言微中,令人回味,对方自发生隽永的反应,热情洋溢,句句打入心坎,对方自发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发生爽脆的反应,“以仅人为实”,“好为无端涯之育”,对方自发生新奇的反应,陈义晦塞,言辞拙讷,对方自发生苦涩的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发生寒酸的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隽永反应者为上, 能得甜蜜反应者为次,能得爽脆反应者又次,能保辛辣反应者再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下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就更是大反人情了。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自知其伤人,而乃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态,也自有其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的。换句话的,这是环境逼他走入歧途。
1.他有些小聪明,且颇以聪明自负,而一般人却不承认他是聪明,因此他有生不逢知己之感;
2.他富有强热的自尊心,希望一般人尊重他,偏偏没有这回事,因此他对于任何人都发生仇视的心理,
3.仇视的心理,郁积很久,始终找不到消释的机会,他自己又不知从事自身的修养,于是这种仇视心理只有寻找发泄一途,谁是他仇视的对象?因为刺激的方面太多,早巳成为相复杂的观念,复杂简单化,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成为发泄的对象。他认为人们都是可恶的,不问有无旧恨,有无新仇,都要伺隙而动滥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