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已犯了这个病,你先得明白这种病的危险,不去医好,结果必是众叛亲离,不要说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庭,亲如父兄妻子,也无法水乳交融。不过父兄妻子,关系太密切,在无可原谅之中,仍肯与之曲谅,社会上的人,就绝不会对你这么宽厚。必眼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伤人情的最后结果,却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的说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定要报以尖刻的话。与你无关的固不该与以反击,即与你有关的,也应该直受而不报。何况对方的说话行为,如能乎心静气地思考一下,也未必与你有大不利,又何必斤斤较量呢?
★驳倒对方的秘诀
当你想要驳倒对方时,除了必须理由充分,还要靠说话的技巧,你要悉心听对方的说话,摘出他话中的要点与漏洞,如果对方不曾说完,无沦如何不要插嘴,面上表情,也不要露出什么地方反对,什么地方赞同的表示,等他说完,有时还需要问他一句,还有其他的意思吗?言多必失,让他畅所欲言,正是找寻反驳点的好机会。
你开始反驳,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稳当,先把他的说括扼要的提出,问他是否这些意思再从他对的方面,表示相当的赞同,使他高兴。说到后来,用“但是”两字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留重的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直使他无法置辩。如果你要教训他几句,更要留在最后,看见他的面部表情已有感悟的表示,才好开始说教训的话。说教训话,态度必须诚挚才显出你的善意,千万不要有斥责或讥笑的意思,免得他恼羞成怒,引起新的纠争,因为反驳虽恃理由与技巧使他折服,尤须动以感情使他心悦诚服。理由越是充分,反击越是强烈,语气越要婉转,中间有时还要替他设身处地,代为直
达苦衷与用意,然后随即加以反驳,使他知道错误。有时还可不妨态度激昂,继着却须和悦,春风与雷霆,相间互用,充分表示你立场的公正,表示你的凛然难犯,表示你灼富于同情。就全部反驳过程而论,都是欲抑先扬,但不要扬得过分,否则反使你的抑失去了力量,也不要扬得过分,这会使你的扬,引不起他的同情。废话是绝对避免,但是巧譬善喻绝不是废话,譬得越巧喻得越善,越能激起他的同情心。
反驳完毕,你虽得到胜利,态度仍然必须谦让,使他不觉得是失败,更须丢开正文,随便谈谈,总要有说有笑,把反驳时严肃的空气尽力冲淡。争辩是一回事,交谊是一回事,争辩只限于一个事项,不要牵涉到交谊,如果彼此都是代表人身分,或任何一方面是代表人身分,随时要把代袭人的本身分开,不要发生直接人身攻击的嫌疑。万一对方盛怒之下,对你作人身攻击,你必须用和气的态度向他说明你是代表人,不是当事人。经过多言的解释可以减少误会,即使对方出于辱骂,你也要大度包含,付之一笑。
至于没有利害关系的辩论,有的是维护各人的主张,有的则是比赛彼此的口才。为维护主张而反驳,多少要承认对方若干的论点,反驳的语气,有时可用补正的方式,不必完全出以攻击的态度。倘若是在会议场中,只要争取多数人的同情,促起各方面的响应,让各方面起而攻击,造成他四面楚歌的局面,就可以不必单枪匹马,和他战上几十个闽合。这种四面合围,不但力量雄厚,声势壮盛,而在你也可以不必费极大气力。
至于比赛辩论技术,原只是游戏性质,不要过分认真,倘使对方假戏真做,你便相机退出,表示讲和。有人不能明白这一点,往往因薄物细故,晓晓争辩,弄得对方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其实这又何苦呢?
★责骂后巧妙处理
以“经营之神”闻名的松下幸之助,他紧用人的技巧而闻名于世。但是他责骂部下的方式却是非常巧妙,此中的“巧妙”,即责骂后的处理方式。
某位在松下公司供职很久的干部,即三洋电机前副董事长后藤清一先生,据他说:某次他犯了一桩小错误而惹怒了松下先生,当他进入松下的办公室,见他气急败坏地拿起一只火钳死命往桌面拍击,而此时的后藤先生自然是被骂得十分不是滋味,正欲悻悻的离去时,突闻松下先生说道:“等等!刚才因为我太过于生气,不小心将这把火钳弄弯了,所以麻烦你费点力把他弄直,好吗?”
后藤在无奈下只好拿了把铁锤拼命的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这敲打声而渐趋平稳,当他将敲直了的火钳交给松下先生时,他看了看便说:“嗯!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就高兴的笑着。
责骂过后,反以题外话来称赞对方的方式,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但是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原来事情发生后不久,松下便悄悄地拨通了电话给后藤的妻子说:
“今天你先生回去时,可能脸色会很难看,希望你能好好的照顾他。”
本来每一个人在受了上司的责备后,便想即刻辞职不干,但松下的作法,反使后藤感佩得五体投地,而决心为他效忠。
被责骂过后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使自己产生无能的不安感;而骂人的一方在骂过后,紧张的情绪会逐渐的消失,待恢复理性后,便有后悔的感觉。虽明知会有这种反应,但若不予责骂就是姑息他人,而事情便不会有所改进,可是一般社会上还是存有这种现象,不知不党中便造成部下的惰性,于是成功便永远不会降临到你身上。
责骂归责骂,只是责骂后必须使他了解“此一责骂并不表示对他失去信赖感”,这点才是最重要的,而这就完全在于责骂后的处理方式了。松下的赞言和笑容即属于这一类型。下意识的用间接方式再透露些有关情报给第三者,更是他独到的技巧。因为他知道这位第三者必定能将这些“情报”透露给他,他自然会想到"原来董事长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如此不但不会令他起反感,反而更为感激,更愿意为他效命。所以说,责骂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责骂后的处理方式。
要使受责者能更发奋,全在于责骂后的处理方式。
★论辩后如何收场
论辩是激动人心的,但无论有无胜负,论辩总得结束,结束时也应有个圆满的收场,因为无论论辩场面大小怎样,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如果一味盯住论辩的输赢,忽略收场,往往会使论辩变质,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
所谓论辩的收场,是指及时从论辩氛围中跳脱,反思全过程,用得体的言辞协调各方关系,使论辩真正成为益人才智、增进了解和维护利益的手段。
下面两种收场方式值得借鉴:
作为胜方,要善于察言观色,机敏主动地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自我调侃一下,给对方留睦面子。如果盛气凌人,步步紧逼,引起对方反感,只能导致功败垂成。
有两个学生争论哲学问题,甲坚持“看不见的便不存在”,乙据理驳斥,甲据不认输,强词夺理。乙忽然一板一眼地问:“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对吗?”“不错!”“你妈生你时你看不见,那你妈生你这件事存在不存在?”甲涨红了脸,几乎跑起来。乙见状,边笑边指着自己鼻子说:“别恼,我也是妈生的!”甲苦笑着言和作罢,乙为辩理,伤了甲的自尊,也使甲彻底败北。稳操胜券的乙。凭幽默的自损及时弥合了二人关系的裂痕,算得上善于收场。
胜辩者收场时还应顾及对方的禀性、人格。君子辩败不以为介,非君子则可能怀恨在心,寻机报复。遇到这种人,胜辩者不妨将其阴暗心理予以暴光,尽量切断共报复的后路,同时使对方显示其大度,冲淡其尴尬。例如:
一职员与经理辩论,经理理屈,职员忽然笑道:“经理,今天好像是我辩胜了,其实我是败惨啦!”经理不解:“为什么呢?”“我还要在你手下工作呀!”经理不自然地笑了:“哪能呢?你看我是那种人吗?”“呵呵,当然不是。”
当然作为败方,也负有配合收场的责任,不要失去理智,连人格也输给对方。如果败方主动承认自己观点错误、对方观点正确,则可显示其高风亮节,令胜者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