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35

第35章 影响的诗学与诗学的影响(14)

第七节 退潮与第二潮

1.20年代英美学院派对中国诗的贬评

1922年10月,艾略特的《荒原》在《日晷》杂志上刊出,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了新诗运动的充分成熟,也标志了它的结束。可是,威廉斯在《荒原》出版时感到极度沮丧。他出语惊人地说:“正当我们要接近新的艺术形式——深植于本土并将在此结果的艺术形式——的本质之时,艾略特把我们拖回讲堂。”

威廉斯认为《荒原》使时光倒转了20年,也就是说,回到了新诗运动之前,他认为艾略特根本算不上是一个美国诗人。

威廉斯的意思是说,《荒原》打断了新诗运动使美国诗美国化和反学院化的努力。的确,自从20年代后期艾略特开始确立其英语诗坛盟主地位之后,尤其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批评派开始在英美形成后,保守的,强调主智的、形式主义倾向较浓的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被奉为英语诗,包括美国诗的正宗。美国诗与英国传统在这段时期的合流,实际上也就是美国诗自身特点变弱。

在《荒原》出版的1922年,几乎有一打译者在竞相翻译中国诗;《日晷》发表了斯宾加恩要求刊登并作序言的《沧浪诗话》中“诗辩”、“诗法”二章;发表英国哲学家罗素(Betrand Russell)论道家思想的文章;《诗刊》发表宾纳论王维诗及论王维的文章;韦利发表小册子《禅与艺术的关系》……因此,威廉斯所说的被《荒原》打断的美国诗接近其本土形式本质之时,也就是美国诗人开始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哲学-美学本质之时。这种理解的努力,也被艾略特所代表的玄学派-新批评势力的兴起所打断。

当然,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诗的兴趣依然存在。翻译家、批评家还在继续努力工作,由于文化事业发展,从译本或论文的绝对数字上,看不出对中国诗的兴趣有多大变化。但是,中国诗对创作的影响是明显变弱了。

在这段时期,我们开始听到理论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贬评,主要是说中国古典诗歌太简单,不够复杂。也就是说,在新诗运动时期被视为美德的东西,现在被看成缺点。而且,这种意见实际上与诗评家对整个新诗运动的批评相似,他们认为新诗运动过于否定英国-欧洲传统,缺少作为英国诗特征的智性内涵。厄尔·迈纳说:

(东方诗的)遗产使他们(新诗运动诗人)发展了一种清晰、明确、意象化诗歌的现代传统。且不论诗才,这些诗人,其中包括埃兹拉·庞德,经常只是致全力于写出清晰明朗的诗,尤其是以视觉形象或“画面”构成的诗,因此他们无法用动人的语言写诗。反对晚期维多利亚诗歌的繁言赘语和含混不清是有必要的,但这场革命走得太远,使他们自己的诗缺乏文采……缺乏了作为英国诗典型肌质的智力与道德坚韧性的纤维。

衡量诗歌优劣的标准变了,“智力与道德坚韧性的纤维”,当然是英国诗比中国诗多。事实上首先开始批评中国诗的是英国批评家阿尔弗雷德·理查德·奥拉奇(Alfred Richard Orage),他在1915年就认为勃朗宁远胜过李白:“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勃朗宁使一个强有力的、精妙的头脑完善化,而李白是在使一个相对说来孩子式的头脑完善化。”

他这种印象,可能来自庞德译的那首迷人的《河商之妻》(《长干行》),因为《长干行》用的也是勃朗宁式的“戏剧自白体”,但是相对勃朗宁来说,的确既不有力也不精妙。那是一首以简朴取胜的戏剧独白。但是,奥拉奇没有读过几首中国诗,把他的指责扩大化了:“中国诗包含的思想性质十分简单。它创造的人物都并不精巧细腻,而且你甚至能说几乎没有头脑。”

甚至,他由中国诗罪及整个新诗运动:“我发现自由节奏诗人(freerhythmists)有一种倾向,即把自己局限于写起码人的起码情感(elementary emotion of elementary people)。”

而在1922年后,一些美国批评家也开始说类似的话:“东亚诗的缺陷多少是其哲学中所固有的:缺乏深度、缺乏智力的感召和冒险精神。”

如果说这些指责有片面的根据,那就是当时许多读者,包括诗评家,对中国诗的理解还只是“一大套秀丽如画的陈腔滥调,谈的是秋天、老年、离别、月下饮酒、毫无智性内容”。

实际上不仅读者如此,不少诗人也有这种局限性。上面已指出过不少诗人的仿中国诗没有能完全摆脱旧式东方风。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1922年后美国诗歌风向的变化,转向“新古典主义”,中国诗落入下风。

2.“新批评”面对中国诗学

首先,这个时期的美国诗,在形式上走回传统。自由诗依然盛行,在某些诗人手里继续发展,但不少诗人转回比较严整的形式。20年代初在南方兴起的“逃亡者”诗派在形式上几乎完全走回格律诗。当这派诗人转向批评,成为新批评派的中坚,过细的形式分析就在美国诗评中流行开来。“有那么多批评家热衷于作形式分析,无怪乎许多诗人受到诱惑把自己的诗弄成这种分析的标本。”还有许多英美诗人,思想上相当开放的人,如英国诗人W·H·奥顿,美国黑人诗人克劳德·麦开等,在形式上也回向格律诗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与自由诗形式已结合得很紧,因此,形式传统化本身,就使中国诗的影响减弱。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诗坛思想倾向与艺术倾向同时趋于保守,泥守传统,排斥外来的新鲜思想与新鲜方法。艾略特的文化传统论,当时为许多人所信奉。他坚持的传统,是一个排他性的希腊-希伯来-欧洲文化传统。他说:

历史意识……对于任何过了25岁还想写诗的人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仅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在性,历史意识不但使人写作时有当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的整个欧洲的文学及其本国文学的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

艾略特这篇著名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反复强调“欧洲文学”,但他实际上以英国文学作为他的“传统”之正宗。威廉斯对艾略特的反感,关键就在以英国文学传统压制美国特性,而庞德这个一生致力于融合中西文学的人,也愤怒地指责他昔日密友艾略特的文化沙文主义:“他不愿在一本论文化的书中看到中国人与黑人。这正是这个唯一神教徒可憎的愚昧之处。”

中国诗的影响衰微了,艾略特在《荒原》中尚引用印度哲学,但不久他连印度也不愿提了。甚至连欧陆现代诗,如法国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也失去了吸引力,他回向英国文学的经典。对法国象征主义只取其与玄学派接近的那些次要诗人,如拉福尔格(Jules Laforgue),柯尔比埃尔(EdouardJoachim Corbiere)等;法国当时兴起的超现实主义在英美始终没有多少影响,直到60年代新超现实主义才在美国发展起来。

艾略特-新批评传统所坚持的第一原则是“非个人化”。艾略特那句当时惊世骇俗的名言——“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成为新批评派某些理论的出发点,也成为这一段时期美国诗歌的“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

“非个性化”除了反对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和唯情主义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个性和感情只是作品的语言媒介的品质,是间接传递的品质。艾略特说:“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有一个特殊的工具,那是工具,不是个性。”因此诗人在创作中并不作为一个成分进入反应,而只是一种催化剂。每个诗人必须“促使其个人的、私自的痛苦转化为丰富的,奇异的,具有共通性的,泯灭个性的东西。”

那么,究竟中国诗是“个性化”的还是“非个性化”的?这个问题恐怕使大部分评论家感到困惑。有的人认为中国诗是体现了“非个性化”原则的:“西方诗人所受的训练是除了他们自己,什么也不谈,而中国诗人从来不公开地谈自己。东方诗人有一种非个性性,他们重点放在现象上,而不是情绪上,他们避免过于强烈的感情爆发。他们不信任英雄主义。”

中国诗当然不完全是如此,但大部分中国诗比起西方诗来,的确以平淡现激情。严羽认为,“未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之风,殆川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见《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新1版,第2页。这种反直接表现论的说法和做法,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是传统深厚的。中国诗人很少让感情泛滥出来,而是冷静地将个人的体会放进“具有共通性”的自然意象中去,在这方面,中国诗很像艾略特提倡的“非个性诗”。正因如此,庞德称王维是“8世纪中国的拉福尔格”。

但是,也有不少论者认为,绝大部分的中国诗感情诚挚,当时美国读者从中国诗中得到的主要感受之一是其“人性的深度”。康拉德·艾肯认为与西方诗对比,中国明显的特点是简朴得动人和富于人性:“我们禁不住要说,中国诗比其他任何民族的诗更令人觉得是从人性的苦恼的心灵中发出的呼喊。哀愁是中国诗中最一贯的调子——哀愁,或是悲哀地屈从于命运。”他甚至认为中国诗中爱情诗数量远比西方诗少,是值得用心理分析学来研究的课题。

我们上文引用过奥拉奇的批评意见,认为中国诗表现的心灵是幼稚的心灵,而勃朗宁才表现成熟的心灵。

与奥拉奇的意见正相反,尤妮丝·狄任斯认为:“中国诗的最主要特点,我们可能可以称之为‘成人品质’(the quality of being adult)。在中国文学的整个广阔幅度内没有任何幼稚的年少气盛的东西,而这种年少气盛品质是欧洲诗歌的基础。”

我们知道,新批评派的主帅兰色姆(J.C.Ransom)就特别强调,现代诗是“有罪的成人”的诗。这样说,中国诗至少符合艾略特-新批评派的某些要求?

这一切纷乱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只从中国诗中抓住自己所需的片面情况加以发挥,而中国古典诗歌是一个如此复杂的现象,因此同一个问题上可以出现完全相反的结论。

马尔柯姆·考利(Malcolm Cowley)作为一个更敏锐的批评家,看法比较正确:“中国诗给我们过于喜爱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这不可调和的两级矛盾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因为中国诗既是一般的,又是具体的,既是人性(human)的,又是古典的(Humanistic)。”

的确,中国诗与20年代后被视为英语诗范例的玄学派大相异趣。中国古典诗强调沿循大自然本身的存在和运动来展开诗歌寄托意蕴,而玄学派使用各种复杂的修辞技巧使自然形象变形;中国古典诗强调明确而单纯的呈现,而玄学派诗强调隐晦而曲折的比喻。

当然中国古典诗人中,个别诗人,艰深其语,险谲其词;有的作品语旨之奥涩,修辞手段之复杂,很像玄学派,例如韩愈和贾岛的某些诗篇。这类诗很少见,也决非美国读者心目中的典型中国诗。

3.中国诗卷土重来

从20年代中叶到50年代中期,有30年之久,中国诗对美国现代诗发展的影响处于低谷期。中国诗继续被介绍到美国来,但对创作的影响局限于个别诗人。东海岸的威廉斯和西海岸的肯尼思·雷克斯洛思,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庞德,是在这些年中维系新诗运动传统和中国诗传统的关键人物。但是个别的热情形不成潮流。三四十年代中国处于反***斗争的前线,美国公众从感情上同情中国,这时期中国题材小说特别多,诗的亲和力看来与公众情绪无关。

在50年代中期,以黑山派和垮掉派为代表的反学院派诗歌兴起。中国诗在美国诗坛的影响又一次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诗人特别多,一方面是由于加州的地理位置容易感受到太平洋彼岸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反学院派诗歌以加州为起点推向全国。到六七十年代,中部和东部的诗人自觉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也日益增多,这是一个稳定的上升。

当时风重新向新诗运动的方向摆回来,当新的一代诗人又致力于使诗歌美国化,强调形象的明晰和语言的简朴,强调临即感,当新的一代诗人们要求恢复“意象派被背叛的事业”时,他们又走向中国古典诗歌。这一次中国诗扮演相同的角色:被美国诗人用来反对学院派,反对保守传统,促进简约明朗的“开放诗”。

当代学院派诗人对中国诗并非完全不感兴趣,但明显比反学院派诗人兴趣小得多。自称为熟读中国诗的理查德·威尔伯在学院派诗人中是弹性幅度比较大的,他表示他是热爱中国古典诗歌的人,但他禁不住要发牢骚,说他无法分辨什么诗简朴得出色,什么诗“太他妈的简单”(too damned simple)。

当代英国诗人也并非对中国诗完全不感兴趣。像查尔斯·汤姆林森(Charles Tomlinson)等人,受中国诗歌影响很深。但并非偶然的是,汤姆林森恰恰也是当代英国诗人中与美国诗关系最深的人,他宣称他的先师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他的亲密诗友是美国的反学院派诗人。总的来说,英国诗似乎还处于艾略特和叶芝影响之下,而玄学派诗的幽灵似乎还在背景中徘徊,因此,毫不奇怪。中国古典诗在当代英国诗坛的影响小得多,这与半个世纪前的情况又几乎一样。

因此,中国诗在当代美国诗坛所处的局面,与新诗运动时期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诗的影响延续的时间长得多,至50年代后期以来已经有40多年,而且至今还在继续发展。这第二次热潮的特点是,“中国式”诗人大都倾心于道与禅(而不再是第一次热潮的中国文字、句法与情调),因此,他们都希望更深入到中国美学的核心中去。

我们很难预言将来的情况,但是纵观20世纪美国诗歌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诗歌影响起伏的规律或许是:每当美国诗人试图松动英国-欧洲文化传统的束缚,摆脱学院派保守主义的压力,他们就需要中国古典诗歌的支持。

同类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热门推荐
  •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本教材紧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从班主任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案例导入理论问题,又理论联系实践,突出案例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仅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操作性等原则。
  •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经过长期的演化,到明清进入了繁荣期。在众多的小说中,才子佳人、名士英雄的悲欢离合故事,历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们选编的这套《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种小说。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堪称小说中的珍品。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家有两萌宝:只要宝宝不要夫

    家有两萌宝:只要宝宝不要夫

    第一次见面,这个妖孽男拉着她挡桃花说她是他女朋友飞机上她睡着了,他偷袭她,说她是他未婚妻机场大厅,为了不让她离开,这个混蛋说她是他老婆一天之内,她从单身成了混蛋男的女朋友、未婚妻、老婆秦墨涵觉得这天是自己二十三年来最倒霉的一天她恨不得掐死这个妖孽男池司阳却觉得这一天是他二十六年来最幸运的一天老天爷让他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人秉持母亲大人的教导,看上了就要紧紧的圈住这个女人他是娶定了
  • 出语惊人

    出语惊人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海归女恋上腹黑总裁

    海归女恋上腹黑总裁

    外黄里白的“香蕉女”,留学归来,却爱上土生土长的总裁,这个邪少腹黑又阴险。“香蕉女”的闺蜜,是朋友,还是情敌。除了爱情与友情,亲情也面临着考验,有欢笑有泪水,到底怎样才能征服邪少的心,让他跪在自己面前唱征服。
  • 盛世蜜婚:阔少的千金新娘

    盛世蜜婚:阔少的千金新娘

    他将她拥入怀中,我追尾了...”炎辰易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丢下一干商界大亨...“老婆,“老婆,我马上到...”“老公,他说我把自己卖了都赔不起...”“不对,别怕,炎辰易接到了乐樱的电话。乐樱委屈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说我把我全家卖了都赔不起...”炎辰易快速地推开布加迪威龙的车门,十几亿的签约仪式上,淡淡地瞟了一眼前方报废的兰博基尼。十几分钟后。只听见车祸现场再次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老公,别怕,问题解决了。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 废柴逆天:魔帝戏邪妃

    废柴逆天:魔帝戏邪妃

    代号:邪刹。任职:中央机密情报处的特工。级别:SSS。任务:专门替BOSS处理那些棘手且见不得光的辛秘任务。性格:冷漠无情、头脑与体力都是一流、擅长将一场来势凶猛的危急,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死因:为保护OSS而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爆炸。姓名:辛姿筝。身份:辛家嫡小姐。性格:软弱无能,空有一身天赋,却不能为之所用。死因:被庶女的嫉妒所害。她们本该是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上帝之手的愚弄,有了不可思议的交集。不知道21世纪最精英的特工,来到这个以斗气为尊的大陆,会有怎样的机遇?总之,不管如何,总不会让人失望对吧?阴谋与爱情的交织,武力与智谋的对决。且看她如何从一个任人欺负的废柴,怎样步步为营,冠盖满京华!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