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36

第36章 影响的诗学与诗学的影响(15)

第八节 儒学与《诗章》

1.儒学西传

儒家思想当然是中国诗学的立足点,儒家式的诗学却不容易在20世纪传向美国。在美国主要诗人中,深受儒家哲学与诗学影响的,可以说只有庞德一个人。但庞德对美国现代诗歌,尤其是50年代后美国诗坛的影响之大,使他对儒家的兴趣间接地影响了当代诗人(例如斯奈德等人的环境保护主义吸收了儒家的某些政治伦理观)。而庞德是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美国现代诗人,他的毕生力作《诗章》再难读,本书也不能略去不加讨论。不然,这个研究就是不完整的。

中国哲学思想中,儒家是首先引起西方人注意的。这方面已有不少论著。18、19世纪,美国是文化落后国家,只有个别知识分子表现出对东方思想的兴趣。

美国人自己开始介绍东方思想,从20世纪初开始,大都是传教士所作,浅薄而不足道。美国人所了解的儒家思想,基本上还是来自欧洲学者的著述,尤其是英国学者理雅各所译儒家经典。20世纪,韦利所著《古中国三种思想方法》(Three Ways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1939)也是美国人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作品之一。

美国学术界发展成熟后,越来越重视研究中国哲学。其中成就比较突出的有克利尔(Herrlee Glessner Creel),他的《中国世界观之演变》(Sinism;A Study of the Evolution,of the Chinese World View,1929)有较大影响;摩尔(Russell Franklin Moore)等人所著《东方哲学》(Oriental Philosophies)不断重印,成为标准读物。近年来重要出版物有斯坦福大学出版社的《早期中国人的概念》(The Concepts of Man in Early China,1969)。

而专注于介绍儒家哲学的美国著作有克利尔的《孔子,其人与其神话》(Confucius,the man and the Myth,1949);德巴利(William Theodorede Barry)专攻汉后儒学,尤其是理学,其近作《理学论心》(The Message of the Mind in NeoConfucianism,1989)颇受好评。而美国汉学家翻译《论语》的热情,令人惊奇,几乎每两年就有一种《论语》新译文面世。

中国哲学的介绍,由于不少中国学者的参与,而日益深刻。30年代中国学者的参与趋向于普及性地讲解中国哲学,如林语堂的《生之重要》(The Importance of Living,1937)等。对介绍中国哲学贡献最大的应是冯友兰。冯的《中国哲学史》英译本1937年出版于北平,1948年后数次重版于美国,法文本出版于1952年。柳无忌《儒家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onfucian Philosophy,1955),及《孔子的生平与时代》(Confucius,His Life and Time)均出版于1955年。

2.庞德学儒

因此,儒家哲学,对于美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熟悉欧洲各语言的庞德,更可依靠法国学者的工作。

本书先前分析了庞德的“翻译”《神州集》和他对费诺罗萨论文的编辑与推崇。这些都是1925年他移居意大利之前的工作。定居意大利拉巴洛之后,他开始仔细读中国哲学,并开始认读中文字。

可以大致上排出庞德“献身”儒学40多年的时间表:

1926年左右,庞德写出了《诗章》第13,主要参考书是法国汉学家波蒂埃(M.G.Pauthier)的法译《四书》(Les Quartre Livres de Philosophie Morale et Politique de la Chine,1841)。《诗章》第13几乎从头到尾是论语的摘引,用的是孔子与其门徒问答的形式。

1927-1928年庞德作《诗章》47,即《七湖诗章》,上文已引。

1928年庞德开始译《大学》,他采用朱熹的看法,把《大学》前七段视为出于孔子本人之手。他从波蒂埃的法文本转译,由西雅图的华盛顿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庞德转向《中庸》相当晚。《大学》是朱熹为将儒家政治学系统化而从《礼记》中抽出的,《中庸》是为儒学更思辨化而抽取的。庞德对儒家的治世哲学更为关心,因此他先译《大学》。

1934年,庞德出版《阅读初阶》(ABC of Reading),第一章就详细解释了费诺罗萨论文,并加以发展。但其中举的例子如果不是取自该论文,就十分荒唐,证明庞德自己还没有学认中文。同年,艾略特有一“问题单”寄给一些知识分子。在回答“你信仰什么”时,庞德回答“我信仰《大学》”。这等于声称他在信仰上是个儒家信徒。

1936年庞德出版“会意字丛书”(Ideogramic Series),第一本就是费诺罗萨论文单印本,然后重印1928年译的《大学》。此年起庞德开始认真“学汉字”。他的教科书是英国最早的汉学家之一马礼逊编的《华英词典》(1815-1823),实际上此书是用英译《说文解字》及其注疏,对于费诺罗萨的拆字说,是必须的工具书。此后,庞德还使用过马修(Mathews)的汉英词典。

1937年庞德开始译除了《孟子》外的“四书”,实际上是据理雅各译本“改译”,所用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中英对照盗印本。当时他在度假,没带词典,只能瞪眼看边上的中文字。“当我不同意翻译,又不知原文,就只能看那些字的部首。”庞德说用这种“注视字本身”方法“读了三篇,豁然融会贯通”。

这样的“译”,会很有趣。举个例:《论语·公治长第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最后四字,朱熹注:“不能裁度事理。”理雅各按朱注译。庞德不同意,因为他从“材”字中看到“一棵树加半棵树”,马上想到孔子需要一个“桴”。于是庞德译成“Yu likes danger better than I do.But he wouldnt bother about getting the logs”。(由比我喜欢危险,但他不屑去取树木。)庞德还指责理雅各译文“失去了林肯式的幽默”。后来他甚至把理雅各译本称为“丢脸”(an infamy)。

甚至,庞德译《中庸》,标题就是拆字。庞德认为“中”字是“一个动作过程,一个某物围绕旋转的轴”,因此译《中庸》为《不动摇的枢纽》(Unwobbling Pivot)。“君子而时中”就译成“The master mans axis does not wobble”(君子的轴不摇动)。

1938年,庞德写出了《中国史诗章》,即《诗章52-61》。 1940年收于《诗章52-71》一书,由新方向出版社出版。这可能是战争爆发前庞德最后一本书。本节将详细解释。

1940年,庞德将《大学》译成意大利语。因为与美国联系已断,此书英译文无处出版。

1947年,庞德的英译《大学》与《中庸》在新方向出版社的《Pharos》杂志上刊出。那时他已被关入华盛顿伊丽莎白精神病院。

1950年庞德译《论语》首次刊登于纽约的《赫德森评论》春夏季合刊,1951年出单行本。1969年新方向将庞德用拆字法解释关键儒家术语的“术语”(Terminology)一文,加上《大学》《中庸》《论语》合印为《孔子》一书出版。

3.庞德译《诗经》

40年代末起庞德被囚于精神病院,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集中精力翻译《诗经》,1954年由哈佛大学与英国费柏出版社同时出版,出版时庞德名之为《孔子删定古诗选》(A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Confucius)。庞德之前,诗经已有许多译文,有几种译本被公认为相当成功,例如1876年理雅各译本,1918年瓦德尔译本,1937年韦利译本,1950年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译本,文字不一定漂亮,但考证颇下功夫。庞德毫无惧色,高本汉译本可能是他的主要参考,众多来医院的访问者也给了他咨询的机会。

译《诗经》时庞德的主要助手是一个在华盛顿读书的姓孙的中国女大学生(Veronica Sun),由庞德把他的译文读出来,而孙指出可能误译之处。有评者指出这位孙小姐可能太年轻,对自信心十足的庞德过分敬畏,不敢据理力争,以致庞德的《诗经》译文过于随心所欲,离原文过远。不过作为诗,庞德的译本是耐读的。他的文字凝练、有力而优雅。出于他的儒家立场,他重现《雅·颂》,一反当代学界重《风》的倾向。不过《雅》和《颂》也更难译好。庞德的译风好像回到了《诗章》,回到他史诗般的凝重。而且,有个奇怪的对比,《国风》拆句多,《雅·颂》拆字多。

庞德有的发挥完全是自己的想象,但相当多与原文不符的句子,在庞德看来,却是更忠于原文——他按照费诺罗萨原理,拆开汉字,找出“隐藏”在字的组成中的意象。我们知道,庞德以前还没有过如此过瘾地在翻译中拆字的机会,翻《神州集》时只是以拆句代拆字,因为那时他还不认汉字;翻“四书”不好拆字,因为自由度太小;写《诗章》可以嵌汉字,也只拆解了个别几个字。只有这次译《诗经》,他的机会来了。

可以说,庞德所译《诗经》,是拆字在文学史上唯一一次半成功的实践。我说“半成功”,因为并不是每次都拆得有根据,也并非每次效果都很好。如果你不想起原文,你会惊叹于如此美的诗句:

在山洪的底石撞碎我们车轮的地方,往上,那往上的路上……

Where the torrent bed break our wagon sheels,up,up the road …

这是《小雅·渐渐之石》的开首二行:“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朱熹注:“渐渐,高峻貌。”而庞德从“渐”字里读出了一个水,一个车,一个斤——斧砍,于是想到山间急流河床的岩石足以颠碎木轮。再看这一句:

高高地,松树盖满的山峰,充满回声

骄傲的天之屋背梁,树是屋顶

High,pinecovered peak full of echoes

Proud ridgepole of heaven,rooffree

这来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庞德从“崧”字中读出了“盖满松树的山”;从“岳”中找出被围起来的“言”,即回声;从“极”字中找出了撑住天的木。

有的句子不一定美,却很有意思。

上天的命意能伸能张,

在光中,在谷物中,无穷无尽。

Tensile is heavens decree

In light and grain without end.

这来自《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庞德在“维”字中看出了丝的弹性;在“穆”字中一边看出了禾谷,一边看出了白光。在其他出现“穆”字的地方(例如“清庙”一诗的“于穆清庙”)他只用了“禾谷”形象。

《大雅·召旻》的第二节,译得气势森严:

上天降下罪行的大拖网,

蝗虫用言辞工作咬啮我们……

Heaven let down a dragnet of illdoing,

The locusts have gnawed us with wordwork …

这奇怪的言词工作“wordwork”从何而来?(英文无此词,)原来来自庞德拆读“讧”字,有言有工。“天降罪罟,蟊贼内讧。”而最奇怪的是这样的翻译:《大雅·绵》的首句“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被译成:

好像瓜蔓延生,人民开始

一张叶一张叶,没有计划

As gourdvines spread,man began

Leaf after leaf and no plan …

“and no plan”显然是为了押began的韵(庞德为了模拟《诗经》的韵,有时也押韵,但不多),但leaf after leaf从何而来?我猜想是庞德对“瓜瓞”二字(大日瓜,小日瓞)凝视半天,看出了其中一张张叶子。

也有这样实在不知如何为庞德辩护的翻译:

Mankind began when Kiang Yüan poured wine

to the west sun and circling air

人类开始时,姜嫄

向西天的太阳和缭绕的空气洒下酒。

这是《大雅·生民》首句“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的翻译。“西方的太阳”可能来自“时”,“缭绕的空气”可能来自“维”,“洒酒”可能来自下二句:“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但这中间的联系,就非我等凡人能理解的了。

“拆字”译法,使过简的原句复杂化了,诗经过于简略的诗句被展开被加强。而且,这适合庞德把《诗经》儒学化的目的,尤其《雅》《颂》部分,情趣相当合拍。翻译《国风》的民歌时,拆字就会过于滞重,因而他返回比较“空灵”的“脱体”翻译法。例如《国风·邶风·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North Gate,sorrows edge,

purse kaput,nothing to pledge.

这样的英语可谓简洁之至,比原文音节都少,几乎不像英语。而《国风·蝃》:

蝃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Rainbow duplex in East

no one dares to trust in,

girl going out must

leave afar her kin.

如此翻译,尤其是后两行,几乎不再是翻译,而是直搬中文。这样没有连接词、冠词等许多语法成分的英语,的确使人耳目一新。至少对《国风》中原本就不一定很敬重“规范”的各地民歌,不失为一种可试的译法。

庞德是把《诗经》作为“中国史诗”来译的,因为它是“包含历史的诗”。《小雅·采薇》世纪初《神州集》中译过一次,现在译文完全不同,因为50年代时,庞德对中国诗,中国诗学,以及中国历史哲学的认识完全不同了。

庞德的拆字翻译,并非只是费诺罗萨观点的应用。费诺罗萨继承了黑格尔和爱默森的浪漫理想主义,目的在寻找一种比西方语言更自然更透明的有机化的语言。如此无邪的“人类语言”是浪漫主义的理想。而庞德是把汉字构成视为获得真知(诗歌真理)的方式,因此汉字成为深入思辨的出发点,成为积极观照的对象。

因此,他译的《诗经》,是典型的所谓“过分翻译”,即把中文读者已无法体验到的死亡比喻,包括本来不存在的构词比喻,全部挖出来。这样的翻译可以说比原作“丰富”得多,当然不忠实于原作。

庞德的《诗经》翻译又是典型的“介入式翻译”,即不以“信”为目的,而作任性误译。他进行的是半翻译半创作,是寻找一种积极的写作或阅读方式。

从总体上说,他的努力是成功的。虽然他译的《诗经》在美国诗坛造成的震动,远不如当年的《神州集》,但也是美国当代诗不可不读的一部“作品”。就文笔之优雅洒脱而言,我个人认为其他英译《诗经》几十种,无人能望其项背。

同类推荐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这样的内容,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极具研究价值,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可资借鉴。选编的大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爱女法医

    无爱女法医

    在二十一世纪,她是一个常和死人打交道的女法医!被一个疯子杀死后,灵魂俯身在了一个无名女子身上。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她,被一个帅哥一脚踹下了万丈悬崖!屡次破掉一宗一宗的悬案,只为帮人打抱不平。为了帮人申冤,上京告御状。结果才得知她就是那个杀了皇帝宠妃的恶毒皇后。火爆王爷小叔子老是动不动就给她来一掌。。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变态行为,最后终是看不过去,给他下了点药。。从此伟大的皇帝就多了一个‘不举’的绰号。。。她真是服了他们这几兄弟了,一个比一个变态,幼稚。。【精彩片段】------------------------------------媚药所致,她强行玷污了一个绝世美男,最后才得知他就是她丈夫皇帝的弟弟,天啊,我居然强了小叔子,你打个响雷劈死我吧!而这小叔子貌似一心只想着把她打死,总是用着仇恨的目光看着她,我说小叔子啊,欺负你的人是以前的朱凤,不是现在的曹梦好不好?你不要总是想着把我打死好不好?------------------------------------妖孽皇帝阴狠的看着她:“缘儿死了,你就当她的替身!你的验尸手法如此厉害,留下你,定会有用!”她愤恨的看着他说到:“呸!老子希望能给你验尸!”“不知死活的东西,来人!掌嘴!”眼里露出的尽是狠毒。脸上不断传来的刺痛,她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你去把凶手找出来,文武大臣都消失了好几个了!”皇帝用着恳求的眼神望着她。“呵呵!现在知道来求我了?不过我告诉你,人命大于天,你不用来求我,我也会自己去查,还有你不要老是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看到你就很烦!”她冷漠无情的说到!------------------------------------【前面的可能看着很乏味,不过前面是为了给后面的垫铺的,希望亲们有耐心的看下去!后面的案子里,会出现第一个案子里的人物,当然男主登场都在‘恶贯满盈’里,不喜欢啰嗦的亲们可以从恶贯满盈看起!】另外推存一下小喜自己的文【肥婆皇后】【废弃狼妃】【无爱侧福晋】【黑道女教师】朋友的文文【冷后】【傲风】【试婚记】【十岁宠妃】【冷妃侍君】【王爷奴家有了】连载文【特工老婆混黑道】连载文喜欢的朋友就收藏、投票推存!谢谢你们的支持!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悠悠小日子

    悠悠小日子

    雷雨天坚持工作结果被劈回了三百年前,身为游戏程序员的女主带来了整个游戏系统。有位雄厚历史资本并雄心壮志的清穿女做额娘,女主表示生活鸭梨很大。不过虽然身份改变了,但是工科女对生活的态度还是严谨的,比说额娘所说的擦亮眼睛找老公这事,恋爱养成加经营模拟的搭配总比即时战略或者第一人称射击来得容易嘛!
  • 疯狂酷公主

    疯狂酷公主

    3个天才MM,臭味相同,建立灵魄宫。她们有智商,有身手,有容貌。从韩国到中国她们叱咤风云,自此认识几个帅到人神共愤的GG后,就是有些人偏偏和她们作对。不就是跳街舞赢了,却被人迷晕威胁毁容。在酒吧里逗留一下,又突然冒出一个人拿着枪指着她们,口口声声说要报复!
  • 繁华录

    繁华录

    她,聪敏慧黠。睿智的头脑里那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她在初唐那个繁华盛世里取得一番傲人的成就。从商贾之女到大唐郡主,她头上笼罩着无数耀眼的光环。 然而,就在她集万千荣宠于一身之时,命运之神却给了她重重磨难。 于是,聪明绝顶的她与命运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作者群:108911050 读者群:108911250 欢迎各位加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之极品富商

    大唐之极品富商

    特种兵重生盛唐,不玩改造反去经商。自此一代富商横空出世,建造富商帝国。
  • 桃花小店

    桃花小店

    校园女生开了个小店,经营的什么生意?捉鬼降妖聚阴德。啧啧,偏偏还有些个出来捣乱的,怎么办?当然是统统打死!那黏在身上甩都甩不掉的几朵桃花,又怎么办?笨!当然是统统带回家,揉之捏之推之!桃花妖转生花季少女,生意情场两不误。银子?男人?哈哈哈,通通都钻进腰包里!温馨爆笑风灵异文哦。小灯的聊天群:15795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