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界流行着一句警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司,是企业文化水准高的公司。”企业文化可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软件”或“上层建筑”,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主导、制约作用。二战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之上建成了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西方一些管理学者通过考察美、欧、日等国大量卓有成效的企业后发现,一个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其拥有的资金和设备的数量、质量,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企业精神和文化。
§§§第一节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的并包括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经营哲学、管理思想、发展目标、道德规范、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在内的综合体。它渗透在企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之中,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激发人们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美国《幸福》杂志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这里的价值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它表示客体所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作用和意义,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主体是指某一个人、一个社会集团甚至整个人类;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事物,指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与精神存在物。凡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肯定意义的事物,对人而言就是有用的,即有价值的,反之,则是无用、无价值的。价值渗透在人们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的始终,人们时时刻刻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价值观是企业经营者与全体职工追求的和分辨事物好与坏、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正当与不正当、合理与不合理、值得与不值得、应该与不应该、希望什么写不希望什么等一种观念系统。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导向支配与驱动作用。
(二)企业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物质力量是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但是物质的力量如何发挥,发挥的程度如何,又完全取决于驾驭物质力量的人,决定于人的士气和精神。没有精神,就没有事业;没有精神,就没有成功。在美国的军事条例中规定:“精神的重要,胜似钢铁!”企业精神是企业生存、兴旺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三)经营哲学。它是企业经营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起总的统率、指导作用。经营哲学一般包括企业道德、效益原则、经营宗旨和目标、管理思想、经营作风等内容。例如,用户至上、报效祖国、质量优良、讲求信誉、不断创新、勇于竞争等都属经营哲学范围。
(四)企业目标。企业职工共同的理想、企业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全体职工的精神支柱。企业目标不仅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追求的以实物或货币为主体的指标体系,而且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最佳成果的统一体。有了企业目标,在企业职工心目中就树立了一面振奋人心的旗帜,使职工看到企业的前途和希望,鼓舞职工为实现本企业的目标而多做贡献
(五)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宝贵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基础和支柱。企业形象好,就会赢得消费者、供应者、社会成员及企业职工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使企业兴旺发展;相反,企业的形象不佳,就会失去市场,产品滞销,甚至难以经营下去。企业形象可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六)企业道德。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企业道德建设应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确定企业的是非观念、善恶尺度,并以之规范企业行为和职工行为。
(七)企业制度。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正常进行而要求全体职工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管理标准和行为准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可使组织系统和谐而有节奏地运行,可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有了健全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分工协作,有利于统一步调,因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企业环境。它是企业职工赖以劳动和生活的地方,它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也包括精神形态的;既有显露的,也有潜隐的;既包括企业文明整洁优美的外貌和井然有序的生产秩序,也包括企业内部和谐向上的气氛和情调;既包括人员的言谈举止,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还包括激发职工劳动热情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环境,才能培养良好的人才,才能创造优质的产品。
企业文化的属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产物,它与企业同时产生,又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它受民族传统、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所制约。企业文化属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精神性。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生产意识、经营意识、质量意识、文明意识及人际关系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群体精神。它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管理行为和企业精神面貌。如我国早期卢作孚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提出的“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民生精神;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精神;石家庄塑料一厂提出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的满负荷精神;还有许多企业提出的”顾客至上”精神等。
(二)观念性。观念是影响人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如职工对劳动、质量、报酬、贡献、享受、效率、成就等事物在自己心中存在的主次与好坏之分。这些主次与好坏的排列构成了每个职工的观念系统,这些观念在无形地指导、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作风。
(三)持久性。这种持久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无论是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管理风格的形成,还是职工素质的提高,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而企业精神的形成则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在职工中产生“心理定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继承性。
(四)软件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物质设备来说,就是“软件”。企业营运的房屋建筑、技术设备重要;经营思想、管理控制更重要。
(五)独特性。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它反映的是各个企业的特色,特别在管理特点、经营方式、社会心理气氛和文化素质、追求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固有的独特性。这些特点在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竞争中都充分地显露出来。
(六)动态性。企业文化适应时代的前进、企业的发展,会发生变化,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群体性。企业是一个群体,这种群体一方面是由于组织的目标、规范构成的;另一方面是依靠一种思想、观念、意识、默契构成的。这里所说的思想、观念、意识、默契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
现代管理界有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人的素质不如觉悟重要。“觉悟”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觉悟的人有一种主动、自觉做好工作的愿望,是由“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如何发挥人的主动、积极精神,正是企业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综合李中平、孙中一两位学者的论述,企业文化有以下功能:
(一)导向功能。以企业精神、意识、信念引导全体职工集中于企业的目标,激励职工自觉行动,自动调节,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这种自动调节如果没有人的觉悟是做不到的。
(二)凝聚功能。高水准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职工受到很深的归属感,使职工看到企业是自身利益的直接实现者,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进而产生强烈的“命运共同感”和“集体荣誉感”,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发展、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热爱自己的企业,维护自己企业的声誉,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团结一致,荣辱与共,作出必要的奉献和牺牲,真正体现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说,“企业管理中的软因素对企业发展来说具有太平洋那样大的能量。”
(三)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突出以人为本,目的是把企业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融为一体,鼓舞职工士气,激励职工斗志。高水准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兴旺时,可激励职工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当企业受挫时,可激励职工奋发拼搏,去战胜困难。
(四)促进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主体是人,而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只有企业文化这种群体意识去统一职工的思想行为,才能振奋起职工爱企业、爱集体、爱岗位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控制功能。这种控制功能表现为刚性控制和自我控制两个方面。企业文化中含有的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目的是约束职工们的行为规范,这是一种刚性控制。而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共同思想追求、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的伦理道德,则激发职工自觉行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柔性控制。
(六)改造功能。高水准的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职工旧的价值观念,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质量低、消耗高、服务差、效益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症结,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不能不与落后的企业文化有关。诸如上班混日子、出勤磨洋工的惰性文化;厂长独断专行扼杀职工主体意识的雇佣文化;讲空话、讲大话、走形式、轻实效的浮夸文化;摆阔气、讲排场、吃喝挥霍的奢侈文化;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的宗派文化,等等,都为改造、克服之列。
§§§第二节营造高水准的企业文化
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营造中国的企业文化,应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要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益的精华为根本,借鉴和移植西方民族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与企业创新相结合,也就说,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模式。李瑞华、蒲心文两学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模式,作了如下阐述:
(一)以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为荣的价值观。企业应当把用户和消费者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不能唯利是图,或对用户采取实用主义态度。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是企业的核心,成功的根本。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应为企业管理的宗旨;企业要有一种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要创造一种尊重、关心职工、亲如一家的组织氛围,要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
(三)奋发向上,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既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又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不断开拓进取。那种质次价高甚至偷工减料、伪劣假冒行径,都应是深恶痛绝的。
(四)既讲求集体主义精神,又重视个人才能充分发挥的企业精神。中国传统群体意识中最大弱点在于“不患贫而患不均”,即平均主义,个人才能难以发挥,表现在现实中就是群体中的“内耗”。企业应倡导精诚团结、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企业成为协调、融洽、和谐的集体。
(五)“合义取利”的企业道德规范。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必须把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必须发扬我们民族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树立“合义取利”的道德观念,即合“义”,则取“利”的道德规范。“君子生财有道”,而不能取不义之财。
(六)树立迎接挑战、敢拼敢打的永不服输的竞争意识。竞争是商品经济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我们绝不能回避竞争,不仅要在竞争中得到生存,而且在竞争中得到发展、繁荣。企业文化建设应起到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统一其意志、力量,保证在竞争中取胜的作用。
(七)紧张、严肃、文明、和谐的企业作风。企业作风是企业精神面貌的外观,是企业职工的行为模式,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塑造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比开发尖端技术和改善企业体制更为重要更为艰巨,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一方面需要克服旧的文化,排除糟粕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企业本身的特点。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的名称、产品的牌子都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如上海第二衬衫厂的“绿叶精神”,不仅是名牌产品“绿叶”衬衫的商标,而且有丰富的精神内容。“绿叶”商标中有七根叶脉,象征着建厂初期七位创业者,使得企业精神成为向职工进行创业史教育的好内容。同时,通过“绿叶”的象征意义,教育职工要“人人争当企业的一片绿叶”,从中概括的“爱厂护誉、意在奉献、互依共存、志在奋进”的“绿叶精神”,既形象生动,又蓄含深刻的哲理。由于每个企业有自己特定的土壤和制约的因素,因此,企业文化的营造过程中,就逐渐地锤炼并形成其个性特点。如上海雷磁仪器厂的“雷磁精神”中有“人和心齐”的提法,确实是该厂几十年来经营者和生产者互敬互爱、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真实写照。
(二)积极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系统的、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体现企业文化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深深地输入企业职工大脑,并一点一滴地落实在行动上。重要的是提倡自我教育,无论是企业精神、企业目标,还是行为规范等,必须建立在职工群众认识和自觉接受的基础上,不然,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
(三)培育“企业精神”是重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和核心,是全体职工的精神依托和共同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应集中体现企业的奋斗目标、统一的价值标准、强烈的群体意识和鲜明的社会责任。这主要包含:以厂为家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团结协作的战斗精神。实践证明,以企业精神为重点营造的企业文化,可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成为企业良好道德风范的塑造力,并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