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06

第6章 中国性问题

在对于文化母题的考量中,海外华文文学界往往遇到一个“中国性”的问题。

所谓“中国性”,英语辞汇里称作“Chineseness”,亦译为“中华性”。这种“中国性”或“中华性”,意指中国特质、中国色泽与中国性征。华文文学究竟有没有“中国性”,如果有,是不是就等于中国语境下的一种话语/权力关系?是不是非要沿着某种“后殖民”的理论思路,惟“去中国性”才得以使华人居住地的华文文学得以展示其“本土性”、“原创性”?

我们从东南亚的华文文学界某些论者那里听到了一种对于“中国性”的“声讨”。有人提出要淡化与异质化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阴影”,也有人提出东南亚华文文学“断奶”说,更有论者视“中国性”为“毒瘤”:“中国性的表现形态和叙述语言乃是中国文化象征符码系统的惯性运作,中国性并不只是文字技巧那般简单,其中的中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也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马来西亚的中国文学还是马来西亚的华文/中文文学……中国性令马华作品失掉创造性,令马华文学失掉文体性,成为马来西亚的中国文学的附属,成为大中国文学中心的边缘点缀。认清中国性所带来的危机和障碍,迅速作出调整转化,把毒瘤果断的切除,无疑是所有马华作家的重大任务。”①① 张光达:《九十年代马华文学史观》,吉隆坡《人文杂志》2000年3月号。

某些海外华裔学者的上述“去中国性”,蕴含着将本土的华文文学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诉求,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可见只有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自身的独立特行、繁荣发展,才能更加丰富与充实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书写。但同时,这种群趋偏峰的“去中国性”,也存在矫极过正的歧见和一概而论的盲点。因为既然选择以华文书写,那么,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存在与“中国性”剪不断的纠缠。

我们更需要的是摆脱情绪化的慷慨而走向理性化的沉思。在这里:

其一、中国学者提出的“大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圈”有其特定的所指,且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大中国文学”是鉴于过去文学研究只注重大陆的、新中国诞生以来的、且多为汉民族文学的现象,改用“大中国”,是指一个中国内部的一体多元、“五族共和”、两岸四地合通的文学大视野①① 参见杨匡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卷第35页,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因而不包括中国本土以外的“海外华文文学”,也不希望“海外”同行照搬“中国模式”。

其二、“中国性”是个复杂的、“文变染乎世情”的概念,但也存在着内核相对稳定且可以延续的元素,在不同时段的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中有不同的文化表现与文学现象。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学的发轫到50年代初,华文作家身为“侨民”,很自然地在政治身份和文化认同上“遥指杏花村”,在当地书写中国、心系神州,更多的是属于一种主动选择。50年代独立、1965年分治,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文学生态的变化,身份上由“侨民”转为“国民”,创作上“中国性”表现为曲折的寻找与传达。80年代中期以降,新马华文文学既获得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困境,于重重困惑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那里的华文作家的人文资源,“中国”也由最初的“故乡”变成“原乡”,“实体中国”变成“文化中国”,而由此产生的文学上以想象为特征的“中国性”,并不与建构本土性构成冲突。况且,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东南亚地区,华文文学更游弋于本土性、中华性与世界性的罅缝之中,其压力并非来自新马本土之外的知识谱系与文化关系,更多的是来自其自身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结构本身的变数。这样,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根本谈不上是哪个世界压迫另一个世界,而导致失语不失语、建构不建构的所谓“后殖民”关系,“中国性”不会给新马文学带来什么危机和障碍。

其三、“中国经验与中国想象”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这一写作从出现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包含并记录了这中间几代华人在西方社会中挣扎生存的心路历程,和他们无休止的对自身归属和文化认同的忧虑。作为炎黄子孙,中国和中国文化是他们在异国生存的主要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但也是他们在西方主流文化面前受到排斥、感到屈辱和自卑的根源。这种矛盾体现在写作上,产生了他们在有关中国的叙事里的骄傲和屈辱、自大与自卑、认同与拒绝等一系列复杂矛盾的内容。作为弱势的社会群体,他们通过记忆、传说、想象等方式产生的对故国的叙述,一方面体现了在主流文化压迫下为保留自己的声音,力图抗拒西方社会的种族偏见和文化误解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在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后,开始采用观察、想象中国的新的角度和方式,以及力求融入甚至取悦西方主流文化的心态。中国风物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特别的文本在他们的笔下被不断翻译、解构和重建,因此具有一种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在他们的描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家园故国的叙述如何在古老风格里的继承和延长,同时也看到它们如何在具体的现实历史中被有意曲解、被特别强调,从而现出的异态和变形。我们如果把这一特点放在民国以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并且参照这一过程中传统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关系,知识分子如何面对自身等普遍性问题,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海外华人创作中出现的这么多对故国的描写,和这种描写中透露出的对东西方文明的态度等,都不是局部的和偶然的。华人作家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伴随着弱国子民的屈辱和力求改变现实的主观诉求而出现的。在建立现代的民族国家,争取作为华夏儿女而获得广泛认同和群体尊严这一点上,海外华人写作表现出了与国内现代主流知识分子的写作相当的一致性。他们有关故国的想象,不只是一些历史和家庭细节平面的记录,同时也应当被看作是写作主体通过这种想象力求“发现”、并且“获得”自我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想象的对象,中国这一形象成为一个变化的文本,在作家的语言行为中逐渐得到了现代文化意义上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想象故国”不但使叙述者发现了自我,同时也创造了故国本身。

其四、文学毕竟是文学,作家可以有他们的祖邦或属于他的国家,但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一个优秀的华文作家,一部优秀的华文作品,周围冷漠的人群可能挤压他、撞碰他,但正如法国文学大师雨果所说:“他都在他自己与他根据自己的爱好所选择出来的分散在天南地北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和情感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一种感应的电流。一种温馨的思想上的共鸣,就像一条看不见然而拧不断的纽带,把他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们联系起来。”①① 雨果:《论拜伦》,《雨果论文学》第11—1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况且,对于海外华文文学作家作品来说,一旦选择了华文(中国语言文字)作为书写、表达的工具,就很难割去文字与文化的绾结,很难断裂所指和能指的关联,也很难摆脱语言自身所蕴涵的中华文化的内涵。这样,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家作品,不会仅仅为一地、一国所“私有”,其“中华性”将一如纽带和电流,形成分散在天南地北的人群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五、“中国性”表现在文学中,本身是一条有生命的河流,而不是那些纯粹的、凝固的过去。“中国性”应视为活的文化,内容也相当宽泛。大体上,它包含着“乡土中国”、“美学中国”等方面的内容。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对此作如下阐释:

“乡土中国”是一种接近原生态的自然化中国,它是作家生长的土地和土地上的风物与习俗,是个体生命的根系,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本源。而“美学中国”的内容,则是在“乡土中国”里孕育出的中国精神,是从那里边生长出的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的性格,也是作家心性修养的根本。它包括儒家的人伦教化,老庄的虚实自然;有感时忧国的沉郁顿挫,也有遗世独立的飘逸洒脱;有杜甫的“唯歌生民病”,也有鲁迅、郭沫若、艾青等对家园和土地的深沉情感……一切和上面有关的人的记忆、梦想、玄思、悲愤,都一点一滴地凝聚成人们心目中具体的中国——“美的家园”的形象。一切使人脱离“美的家园”的流浪与迷失、放逐与分离,都会唤起受到传统文化哺育的中国人情感中沉痛与忧伤的内容。①① [美]高小刚:《乡愁以外》第176—17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乡土中国”、“美学中国”,似乎还有“风雅中国”的内容,即那些民族民间存活和绵延的古朴、文雅、有无穷文化内涵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们也是文学和艺术的沃土与摇篮。正是“乡土”的、“风雅”的和“美学”的丰富元素,构成了“文化中国”的大怀抱、大气象。

当然,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中国性”不能流于简单的“规定符号”和“标准印象”的充斥与填塞。“中国性”作为真正有美学上的“中国味道”,尤其在新世纪,还必须挖掘它与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相联系的生命意义和情思元素,并通过有含金量的文化母题去体现与表达。

同类推荐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本书是“短篇王”丛书之一,该书系的出版,是为了推动精致的写作和阅读。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曾热爱过文学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欧·亨利、都德、契诃夫、海明威、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短篇作品,即使是“先锋”、“现代”、“后现代”的作家,也不乏短小精致的传世之作。在当下时尚的文学消费潮流中,能够挽回文学精致的写作和阅读,张扬短篇小说大概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冷酷王爷俏福晋

    冷酷王爷俏福晋

    她,清朝大龄剩女佟婉儿,乐观、善良、迷糊又古灵精怪的女神医一枚。他,庄亲王爱新觉罗.允禄,凶残、嗜血、冷酷又至情的王爷一只。当他中了媚毒与她相遇后,会有怎样的荷尔蒙大碰撞?一夜温情的鱼水之欢,她换得这世间最专情又冷情的男人。他,为了她可以舍去性命,只要有人威胁到她的生命。他可以杀尽天下人,哪怕那人是他的主子。各位看官请端上一杯热茶,找个好位置坐下。听小狐慢慢讲诉冷王爷与俏福晋的爱情故事吧!片段一:某女生完孩子后,“佳娜,老爷子呢?”被点到名的佳娜,浑身一颤:“福晋,爷…爷…他…没有回来…”“什么?!好的很,为了他那个四哥的事,他竟然抛下我们母子,连儿子的面都来不及见?”某女嘴角噙着一抹伤心的笑容,狠狠的道。“福晋,爷也是太忙了!”不忍看到福晋伤心的佳雅出声道。“我知道,好了你们下去吧!”某女突然淡淡的道。“喳…奴才告退!”两侍女甩帕跪安后,退了出去。一个时辰后,刚生完孩子的某女抱着儿子,翘家出走了。一个月后,某只王爷高兴的带着礼物回到王府,家奴们都在门口迎接着,只是少了某个小女人,还在奇怪,不是月子都过了么?带着奇怪回到主屋的某只王爷,终于发现不对劲了,招来躲躲藏藏的伊木:“说,福晋去哪了!”“福晋在生完孩子当天,因爷您没有回来,气愤的离家出走了,奴才们寻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找到福晋!”伊木越说越小声,也离得某只王爷越来越远,因为某只王爷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铁青来形容了,他怕被愤怒的某只一掌拍死。“该死的女人,刚生完孩子就给我翘家,等我抓到你要你好看。”说完刚回府的某只王爷,又策马离府不知去向了。
  •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小姐,您先用餐吧,少爷打电话回来说要晚一点回来!”餐厅里佣人谦谦有礼的对她说着。“王嫂,少爷都是这么晚回来吗?”她有些失望,虽然不想见到这个要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只是,没见到他还是有些失望了。“那倒不是,不过偶尔有时候,公司里忙,或者是有应酬,肯定就会回来晚了。”“哦!那我先开动了,不管他了!”她看着眼前的美味,还是忍不住流下口水,虽然老公不稀罕,但是,这可口的饭菜,她可是稀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好,我们的故事

    你好,我们的故事

    这是一本有关于青春的书。它犹如一部时光机,乘载着我们在不再重来的岁月里自由地来去,大声地对过往喊出:你好,我们的故事! 在书中,你将会看到他的影子,他的心情,他的回忆,也会看到你的影子,你的心情,你的回忆。所有属于青春岁月的小甜蜜、小惆怅、小委屈、小疼痛、小执拗、小隐忍、小骄傲、小卑微,原来都是相通的。 新鲜旧情人说过,每个人心底都会有那么一片柔软的不能轻易触及的地方,我让你们踩着我的文字,来到我的心底,因为我有颗金刚不坏的心。
  • 神印皇座

    神印皇座

    这是一个失落的世界,这是一段失落的神话。少年古月应劫而生,持神斧,斩巨孽,开纪元,救苍生。百族争霸,妖兽横行,我们且看少年古月如何在蛮荒世界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切,都从蛮荒开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偷心猎爱:首席的心尖宠

    偷心猎爱:首席的心尖宠

    她没有想到,去了趟医院割阑尾,却阴差阳错躺错病床,带了个球回来。岂料含辛茹苦养大,最后只能拱手让人。再见面的时候,昏暗的空间,她被他逼到死角,中间隔着圆滚滚的肚皮,连同肚子里那个不老实的小家伙,面前的男人那张颠倒众生的脸上噙着笑:“打了,我还可以让你做严太太。”她昂首挺胸,不再畏惧,“严总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现在请叫我宋太太!”【读者群:361043718】
  • 袖手天下美人谋

    袖手天下美人谋

    十岁入宫,即已深知愁滋味。锦衣玉食敌不过宫墙内的孤独。有我在的地方,就要有你。喜怒无常的他,曾几何时,是她唯一的温柔,唯一的爱恋。幸福的时光,总是转瞬即是,他却一直陪伴着她,仿佛要到地老天荒。原来,这么快,就已经老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