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23

第23章 复义(1)

(第一节) 燕卜荪的《含混七型》

1930年,燕卜荪才二十四岁,在剑桥大学取得数学硕士学位后转攻文学,他在瑞恰慈批改的一份作业启发下写出了《含混七型》一书。他在此书中以大量例证为支持,证明复杂意义是诗歌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他沿用了一个旧名称,称这种现象为“含混”(ambiguity)。

在初版中,他对“含混”下的定义为:“能在一个直接陈述上加添细腻意义的语言的任何微小效果。”在后来的版本中,他把这句定义改成:“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

因此,他所说的含混,面是很宽的,而且我们看到,这定义并非严格新批评式的。

燕卜荪把含混分成七型,我们每型举一例说明一下。

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他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燕卜荪举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七十三首中的句子:

荒废的唱诗坛,再不闻百鸟歌唱。

鸟歌唱的树林,被比成教堂中的唱诗坛——为什么两者相似?燕卜荪列举下列各相似点:一、因为教堂中有歌声,树林中也有歌声;二、因为教堂唱诗班与林中鸣鸟都是排着队唱歌;三、因为教堂唱诗坛是木制的;四、因为唱诗坛被教堂建筑的墙掩蔽着,像树林一样,而彩色玻璃的窗子和壁画又如花和叶;五、因为现在教堂荒废了,灰墙就像冬天的树林,可漏进天光;六、因为唱诗班少年冷漠又顾影自怜的美色与莎士比亚对《十四行诗集》受赠者的感觉相合;七、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现在已难以追索其分量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燕卜荪说,仅此一型就“差不多把文字上有价值的东西全包括在内”,足以说明“含混的机制存在于诗的根基之中”。比喻性复义的确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语言中,因为形容词往往是个压缩的比喻。海外华人学者郑树森曾将“清辉玉臂寒”的多种英译加以比较,发现有人译成“白臂”(white arm)。有人译成“纤臂”(delicate arm)。想保持这复义的唯一办法是译成“玉的臂”(jade arm)。但在英语文学传统中这就会令人不知所指(见《奥菲尔斯的变奏》1979,42页)。这是个很有趣的例子,说明复义存在于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在翻译时才让人悟出。

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这类含混在翻译中很难保存,只有他引的艾略特的诗《不朽的低语》译成汉语仍可保持原文的歧解结构:

魏伯斯特老是想着死,

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

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

带着无唇的笑,仰身向后。

燕卜荪说第二行尾的分号作用不明,若当句号读,“生物”就是第二句主语,不然,“生物”就是与“骷髅”并列的宾语。“这微小的怀疑使这首诗的主旨——超越知觉的知觉——变得更加怪异。”也就是说,两歧义复合起来了。

燕卜荪这里谈的实际上是语法性复义。马拉美曾怨叹法语不如英语之语法关系松弛,法语诗不得不被束于单解之中。他为追求复义只能破坏语法:略去标点,颠倒主宾,将分词与谓语动词混置。破坏语法实际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最大特色之一。燕卜荪也指出:“在法语和意大利语当中,次层意义(subsidiary meanings)大都来自弄糟的语法。”燕卜荪很为英语语法“含混性”而得意,他的二百个例子中很大一部分是语法性复义。由于汉语,尤其古汉语,语法关系之松弛比英语相去不可道里计,所以语法复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大得多。这种例子顺手可拾: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尽人皆知的例子。

第三型:“两个意思,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显然,双关语是这一型中最明显的,但是难得能找到一个可译的例子:托马斯·胡德的一段讽刺诗:

厨娘,用不着我告诉你,

今天新鲜的肉,冒着热气,

明天就变成冷冰冰。

我们的肉一样,渐渐地

深如石头,厨娘,你也得死

这是锅中应有之义。

这里的“肉”(flesh),是“肉体”的双关语。

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互相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燕卜荪举的例子中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八十三首:

我从来不觉得你需要打扮,

所以从不用色彩给你化妆,

我发觉(或自以为发觉)你远胜于

感恩的诗人敬献的贫乏诗章。

这一段中有许多复杂意义。就拿第二行来说,是说“我们初次结交时,我没感到你如此好恭维”?是说“我没称赞你,是因为你不需要称赞”?也就是说,是褒是贬并不清楚。

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所以一个词的意义在上文一个意义,下文又有一个意义。雪莱有诗可为例:

大地就像蛇一样

更新敝旧的丧服。

爱挑雪莱岔子的艾略特说这段诗不通,蛇并不更新(renew)其皮,燕卜荪指出这正是一种含混英语。“丧服”(weeds)一词又指野草,大地更新草木,蛇更新“旧装”,weeds一词为了照顾两头,就出现了含混。

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互相冲突。”燕卜荪举的例子中有英国小说家麦克斯·比尔蓬(Max Beerbohm,1872—1958)的小说《苏列卡·多伯森》(Sureka Dobson)中的句子为例:

苏列卡严格说并不漂亮,她眼睛有点太大,睫毛长得超出需要……她的嘴不过是丘比特之弓的复本。

“读者不知道他们是应当着迷,还是害怕。”这种复义,我们将在第十章中再次讨论,它是一种复义兼反讽,因为并存两个意义正相反。

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燕卜荪称这一型是“可以想象得出的最含混情况”。他举德莱顿的诗为例:

军号的高声呼叫

号召我们拿起武器,

声音中充满愤怒

也有死的惊悸。

那雷鸣般的军鼓

连续敲击敲击敲击,

吼叫着,听!敌人来了

冲,冲,现在已无余地。

这是大无畏,是战斗的热狂,但却有恐惧。燕卜荪说:“恐惧本身是英雄精神的一部分。”也许济慈的《忧郁颂》是更好的例子:

当忧郁猛然从天而落

好像来自哭泣的云彩

那云滋润了垂首的花朵

用四月的尸衣把青山遮盖。

春山被裹在灰色的尸衣里;四月淫雨霏霏,却又充满希望;使花复苏的美事却是云的哭泣所成。这是种什么忧郁?

在西方文学批评中,含混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弊病。黑格尔说:“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什么是幽暗的,一切都是清晰透明的。”十九世纪英国批评家哈兹列特(William Hazlitt,1778—1830)也说过:诗人的任务是“解开自然界组织在本题周围之网”。英国传统派诗人布里治斯(Robert Bridges,1844—1930)甚至抱怨英语中有过多的词其名词、形容词、动词形式一样。他告诫说这些词在诗中应当使用得当,使人清楚它究竟是什么词性,不然的话“诗句的力量就会被破坏”。燕卜荪引以为骄傲的,布里治斯认为大患。

这些人的观点当然不是没有受到过文学实践的挑战,但在燕卜荪之前,没有人从理论根本上推倒这种成见,可以说,燕卜荪这本书提出了迄今最有力的论证,这种挑战的力量主要来自他的例证之面广量大。他仔细分析了三十九位诗人、五位剧作家、五位散文作家的两百多段作品。这些人几乎全是古典诗人,尤以文艺复兴时代为多。他这种选择当然是有意为之的,人们总以为只有现代派诗作才是充满含混,而古典诗人是清晰的,他们没想到耳熟能详的古典名作中竟充满“含混”。

燕卜荪指出,从严格语义学角度来看,任何句子都可能有歧解。我们所关心的只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含混,诗的含混,而不是作为语言必然性质的含混。而燕卜荪在对三百多页的例证作了详细解读之后,得出一个直截了当的结论:“这些含混我觉得大部分是美的。”

(第二节) “含混说”之含混

燕卜荪在书的开头不多几页处,就扬扬得意地写道:“我相信我的一些读者会体会到我写作此章时的激动心情,会体会到它对语言之本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看法,这种看法假如不是纯粹胡说,就是极其惊人,十分新颖。”

的确,这本书给现代文学理论界一个久久回荡不息的震动。美国“新批评”派主将兰色姆说:“没有一个批评家读了此书还能依然故我。”而瑞恰慈在三十年代不断地为他这位高足欢呼,声称:“一个符号只有一个意义”的“迷信”时代已经结束。

于是许多批评家都来搜捕含混。法国的于贝(J.DHubert)用同样方法处理波德莱尔的诗,美国的斯坦福(W.BStanford)把从荷马到欧里庇德斯的希腊古典作家全篦了一遍。新批评家们则欣喜若狂。R·P·布拉克墨尔1931年写信给著名现代派诗人斯蒂文斯,谈到他读此书的激动,他说他了解得很清楚,燕卜荪描述的正是斯蒂文斯多少年来自觉地应用的诗歌语言技巧。因此他分析斯蒂文斯(1931)和哈特·克兰(1935)的文章主要是在作含混词意的分析;F·R·李维斯在批评中也不放过一个追捕含混的机会;L·C·奈茨拒绝用含混一词,但却在分析乔治·赫伯特的文章中作燕卜荪式的分析。

而且,不少新批评派设法推进燕卜荪的理论。布鲁克斯认为“非此即彼”的传统是“缺少思想的灵活性,更谈不上反应的成熟性”,只有“亦此亦彼”才是“细腻”的辨别力和微妙的含蓄。有论者甚至推而广之,说艺术想象(即我们说的形象思维)就是“设想和辨认矛盾或含混情景的能力。”

布鲁克斯三十年代末把他的反讽论直接溯源于含混论。他认为,“找出复杂性并非读诗的目的”,这复杂性必须“在发展诗的整体效果”中起作用。因此,他把反讽称作“功能性含混”(functional ambiguity),正如他把象征称作“功能性隐喻”(见六章一节)。

在燕卜荪之前,当然也有人论及这个问题,例如1922年普莱斯柯特(Frederick Prescott)用心理分析法分析诗歌得出相似结论,格雷符斯(Robert Graves)的《现代诗述评》(A Survey of Modern Poetry,1925)中对一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分析直接给燕卜荪以启发,而燕卜荪的教师瑞恰慈则早就直接论述了含混问题,他说:“诗中大部分词是含混的,要靠读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满足被诗歌形式所激起的冲动的意义。”这后半句话显然还没达到燕卜荪的理解水平,因为他认为读者在诸歧义中必须选一个。所以在燕卜荪的书出版后,瑞恰慈就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燕卜荪这本书的批评并不比赞扬少。斯多弗(Donald Stauffer)认为这种理论偏袒复杂的诗而排斥单纯的诗;休·肯纳讥之为“小孩拆表”;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奥尔森更以燕卜荪为靶子,展开对新批评派的全面攻击;甚至兰色姆也写了一篇题为《燕卜荪先生之糊涂》的文章,责怪他“把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与读者的主观感觉混为一谈。”

对燕卜荪的攻击出发点之纷乱本身就表现了现代文学批评各派意见之对立分歧。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搁开不谈。平心而论,读《含混七型》此书时,不能不认为燕卜荪有理。但读后仔细思考,就可以发现燕卜荪的论述,漏洞不少。

同类推荐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所谓成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热门推荐
  • 岁月无声

    岁月无声

    在一个边远的西部小城,马卫国、四化、铁头三个高中生正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与烦恼。青春年少的他们肆无忌惮地挥霍着过剩的精力,流行音乐、武侠小说是那个年代留在他们脑海中最深的记忆。一个叫杨朵朵的北京女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马卫国沉迷于她的天使般的美丽公主般的高傲大都市赋予她的时尚和见多识广。他跟踪杨朵朵却被发现了,从而得以进入白雪公主的闺房,就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样成为朋友,并开始接受音乐的启蒙……
  •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本书主要收录了人际——和谐人际,营造快乐、宽容——快乐源于大胸怀、感恩——感恩的心最易换来快乐、爱情——两情相悦,拥有快乐、家庭——和谐家庭,幸福快乐、平安——人生最大的幸福、得失——权衡好就快乐、工作——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金钱——金钱之外,还有更可贵的东西等内容。
  • 霸天帝神

    霸天帝神

    方俊遭情敌陷害,却大难不死,巧得神秘石人入体。从此练就龙魂武道,天下功法融会贯通!诛仇敌,斩妖魔,踏上一条大帝之路!
  • 恰逢星光璀璨时

    恰逢星光璀璨时

    哥的新书《霍先生结婚吧》正在连载中,敬请关注!一场精心设计的豪门盛宴,未婚夫单膝下跪跟她的妹妹求婚,她被剥夺继承权,成为席家联姻的筹码,打包送入虎口。她心寒似铁,一刀穿肩而过,葬送所有恩情,转身找上他——慕煜尘,低调凉薄,Z市权倾天下的高冷贵,盛世集团掌权者。她说,慕煜尘,我们结婚好吗?他从文件里抬头看了她一眼,蓦然起身。“你去哪里?”“走吧,迟点民政局就要下班了。”婚后——“夫人,履行义务吧!”事后——“慕煜尘,你这个假正经!奸商!”哥的读者交流群【北川云宫VIP群】群号:253264366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使高校:我不是天使

    天使高校:我不是天使

    我一向自认为是好人,结果不得好死,死的惨不忍睹,那只可恶的小怪物说搞错对象了!不会吧,我这么背.还阳,还阳!我变成了天使,只是人人有翅膀,就我没有,正当我在天堂里混的风生水起时,可一小小心得罪了上帝,那家伙小气的很,一怒之下把我跟圣焰这红毛怪扔到了人间.
  • 天价病夫,狠狠爱

    天价病夫,狠狠爱

    叶婉馨,在十岁生日那年,母亲的意外“自杀”让她成为了父亲眼中耻辱的象征。父亲的冷眼相对,继母的假意关心,妹妹的刻意刁难,一种种羞辱与折磨陪伴成长。再次回到故土,她要将自己所受的折磨全数双倍奉劝,绝不心慈手软。欧阳冷,欧阳财团的嫡系嫡孙,传闻他体弱多病,活不过35岁。而一次换心手术延续了他的生命却是他与她之间结束的开始……’片段一——面对搭讪勾引的性感千金,他:“你太抬举我了,我体力不支……”某男将某女扑倒在床——“亲亲老公,你确定自己不会半路休克?”某男汗死……片段二——“妈咪……”某宝贝天真可人的唤道——“宝贝,你认错了。”——“哦,忘记了,你是我爸爸的第2个老婆,那你就应该是我的后妈。”某宝贝两眼纯真的看着她。——某宝贝非常漂亮的撂倒了新妈咪。本人简介无能,就先这样吧,请先点3章瞧瞧,若是觉得还可以,就请收了我吧……另外在推荐自己连载的处女文:重生之妖孽来袭。网址:
  • 太子弃妃:青楼季九儿

    太子弃妃:青楼季九儿

    原来他就是当朝一手遮天的太子殿下,毒母弑兄控制着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登上太子之位,他的狠他的绝情震惊天下。他玩弄政治权谋、坐拥如花美眷时,她在民间苦苦找了他整整六年,找到最后只等到一封休书……难怪他能那么轻易抛下她,一个青楼出身的低贱娘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