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31

第31章 中外文化交流(2)

火药的发明是与中国古代炼丹家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对火药的认识大约开始于魏晋时期。三国时期郑思远著《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的记载。利用这些矿物制造火药则是在唐代。此间人们尽管也开始将火药用于军事领域,但当时中国人更多的是将火药用于制造爆竹、烟火。到了宋代,火药已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于1132年造出了“火枪”,1259年造出了“突火枪”。当时的火枪用竹竿作把,筒内盛载火药,作战时点燃火药,使之喷射出去,后来又发明了原始的子弹,当时称为子窠。这种管形火器,就是近代枪炮的真正鼻祖。

早在唐代,硝作为火药的主要原料,就已在与印度、阿拉伯和波斯等国的贸易往来中外传,当时被称之为“中国雪”、“中国盐”。到13世纪,中国发明的火药在通商过程中经印度传到了阿拉伯国家。元军西征时又将火箭、火炮等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国家。13至14世纪时,由阿拉伯人将其传人欧洲。欧洲各国第一次记载火药的年代,法国是在1338年,荷兰和比利时是在1339年,英国在1340年。欧洲得到火药以后,很快将其运用于军事方面。到19世纪初,火枪、火炮便在整个欧洲得到了普遍使用。火药与火器在欧洲的传播,为欧洲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热兵器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

4.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与磁学知识紧密相关。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磁石召铁”的记载。而就在这一时期,古人开始利用磁性识别方向,“立司南以端朝夕”。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也记载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之说。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则是在宋代,至迟在十二世纪初。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发展的当时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沈括总结了四种指南针的装置方法。第一种是水浮法,将磁针浮于水面进行指南,虽然比较平稳,但容易动荡不定;第二种是指甲旋定法,将磁针置于指甲上,转动灵活,也容易滑落;第三种是碗唇旋定法,将磁针置于碗口边上,转动较灵活,但易滑落;第四种是缕旋法,用蚕丝将磁针悬挂起来,可达到转动灵活而又稳定。他还记载了人工授磁方法即“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这种用人工制成磁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古人还曾制出过“指南鱼”、“旱针”、“水针”。旱针、水针为近代指南针(罗盘针)的基本结构原理奠定了基础。

指南针传入欧洲的时间尚待确定。欧洲首次提到指南针是在1190年。指南针在欧洲的传播,不仅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海上霸权提供了技术保证。

5.丝绸

中国最早向欧洲输出的主要商品是丝绸,以至于中西交流通之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其时间早在汉代以前。丝织品是汉朝输出的大宗物品,其中介是中亚与西亚的商人。而中国和西方交通的正式打开则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史记》中曾提到“黎轩”,大概是亚历山大城的简译,泛指罗马或希腊人的聚居地。中国古代文献中,又将罗马称为“大秦”。东汉任西域都护的班超,曾遣甘英出使大秦,因中途遭安息(古波斯,今伊朗境内)人的阻挠而未能直接与罗马人见面。但中国与罗马人的贸易却一直在进行。丝绸在当时欧洲是一种十分高级的奢侈品。在罗马,丝绸几乎与黄金同价,只有皇帝和少数富豪贵族才能享用。由于他们不了解丝绸的制作,因此对丝绸充满了神秘感。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这样写道:“塞里斯(silks)因以从树林中产生的细丝而著名。此种灰色的乱丝是在树上生长的。当地人把丝取下,用水浸泡,加以梳理。妇女们再将细丝整理,织成绸缎,行销于世界。一切为了罗马的少女,可以用透明的薄纱表现她们的美。”直到公元552年后,丝绸的生产技术才传到欧洲。

6.陶瓷

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中华大地。制作水平、烧成温度、选料用料、形成技术等方面在当时都达到了极其精湛的程度。陶器构成了后世瓷器的基础,成为后世瓷器当之无愧的先祖。瓷器的原料由正长石、高岭土和石英混合,配料比例严格,瓷器表面施有玻璃质釉,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成品吸水率很低,烧成后的器皿质地坚硬,光洁度极高。

瓷器在世界上影响之大,以至于西方人在很早的时候就以瓷器作为中国的代称(China)。中国的瓷器大约在9世纪传入欧洲。到明代,中国的瓷器已成为重要的大宗出口商品,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成功地仿造出第一件坚硬的瓷器。尽管这样,长期以来,欧洲的瓷器仍无法与中国瓷器相媲美。

二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所谓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共同的汉字文化因素。一般认为,它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中国化的佛教等四项文化因素。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中国文化在朝鲜和日本传播的结果。早在秦汉时期,汉字以及汉字书籍就已传入朝鲜和日本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历史进程加快。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与中国诸政权的交往都非常频繁,其国王受到中国东晋及南北朝政权的册封,使文化交流得到很大发展。这时的日本列岛处于从分散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通过与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往来,积极地吸收汉文化。朝鲜和日本进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阶段后,更是大量吸收中国先进的文化成果,引进儒学经典并广开儒学教育,模仿中国的律令典制创立政治体制,引入中国化的佛教并广泛传播,与中国在文化上的关系极其紧密,形成了东亚汉字文化圈。宋明时期,中国与东亚两国的这种特殊的渊源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

(一)朝鲜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揆度篇》。《史记》亦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的记载。早在汉代,先秦时期的文史著作如《周易》、《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就通过郡县传入朝鲜地区。据文献和考古材料发现,至迟在公元前4—前3世纪的中国战国时期,汉字就已经传入朝鲜北部地区。高句丽“国初(公元前后)始用文字时,有人记事一百卷,名曰《留记》”。这种文字正是汉字。372年,高句丽小兽林王设立“太学”,将汉字字书和中国的经史著作作为教材,加强了对汉文化的吸收。由此,汉字教育开始在高句丽上层贵族阶层中普及。374年,百济迎请东晋人高兴为博士。高兴到百济后,以汉字编写了一部百济国史《书记》,可见百济在此前早已开始使用汉字。新罗沾解王时期(247-261),有一名为夫道的人即因善写汉字而著名。503年,新罗人即根据汉字意义定国号为“新罗”。显然,新罗国名的确立正是汉字教育在其统治阶层普及的结果。

随着汉字教育在朝鲜半岛的推行,儒学也随之传入。迟至6世纪初,儒学已传遍半岛三国,对他们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律令典制文化和中国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传入了朝鲜半岛。

汉字传入后,东亚邻国为解决其与自身民族语言不统一问题,这些国家又相继找到了适合于自身民族语言特点的解读汉字方法。6世纪末,新罗国发明了利用汉字的音、义来标记新罗民族语言的“乡札标记法”。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在前法的基础上,系统地制定了借用汉字的音、义来标记朝鲜语的“吏读”方法,方便了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应用。

新罗一直以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等方式吸收唐朝先进的文化。从大唐带回的大量汉文书籍,为强化新罗的社会政治制度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同时也扩大了汉字的影响力。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儒学教育空前加强。682年,新罗设立“国学”机构,“其教授之法,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氏传》、《文选》,分而为之业”[。788年,新罗又推行“读书三品出身制度”,即以熟悉儒家经典多寡来选拔国学外的书生为官。

曾经出使唐朝的金春秋在继新罗王位(即烈武王,654-660年在位)后,立即命令大臣以唐朝律令为蓝本修订刑律。据《三国史记》所载来看,新罗律法中的罪名与唐律别无二致。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新罗依据唐朝的尚书省、御史台和六部设立了执事省、兵部、礼部、仓部、位和府、左右理方府、例作府、司正府等机构,从而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新罗中央机构官员的设置也模仿唐制,设五级职官序列。地方制度方面,根据《周礼》和《尚书》中的“九州”之说,新罗统一全岛后将半岛划分为九州,设州、郡、县三级体制,中央分别派遣都督、太守、县令进行统治。在经济制度上,新罗也模仿唐朝的户籍、均田、租庸调制度,建立户籍、丁田与租庸调制。

佛教传入朝鲜的具体年代不详。隋唐时期,中国化的佛教已开始成为新罗社会的宗教信仰。新罗早在统一朝鲜半岛前,就设立了大书省主管佛教事务,并设“国统”领导整个教团,统一半岛后,新罗还在各州设专门的僧官——州统。

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宋朝印刷的书籍超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汉文书籍开始大量输入朝鲜,极大推动了儒家文化在朝鲜的广泛传播。朝鲜半岛在高丽国成宗王时期(982-992)加强了以国学为中心的儒学教育。10世纪末以来,不断向宋朝求书。宋朝皇帝先后将一些重要典籍,如《大藏经》、御制《秘藏诠》、《逍遥咏》、《莲花心轮》、《圣惠方》、《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巾箱本“九经”(《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及其他诸子著述、史地、阴阳、天文等书籍赠给高丽王朝。1109年,高丽王朝又在国学中专设“七斋”,讲授儒学经典。据《高丽史·志》记载:“睿宗(1109)四年七月,国学置七斋:《周易》曰丽泽,《尚书》曰待聘,《毛诗》曰敬德,《周礼》曰求仁,《戴礼》曰服膺,《春秋》曰良正,《武学》曰讲艺。”1116年,高丽王朝正式采用中国的经筵制度,安排儒臣在王宫专门为王室子弟讲授中国经史著作。

(二)日本

《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是中国史书中最早提到日本的记载。此后,中国史书对“倭人”的记载可谓“史不绝书”。相反,在日本本土,有关古代历史的记载却极为缺乏。直到江户时代,日本史家才注意从中国史书中寻找有关对倭人的记载,作为研究日本历史的根据。文献和考古材料已经证实,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汉人移居日本,日本史家称为“渡来人”或“归化人”。出土的3世纪上半期倭马台国女王向曹魏王朝朝贡的“上表”全由汉字写成,可以推断从中国去的“渡来人”能够熟练运用汉字,书写公文。日本史书记载,285年(一说在405年左右)《论语》由百济传入日本。日本现有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均用汉字写成。这说明汉字不仅对日本影响颇深,而且在当时已达到了一种通用的程度。从《说文解字》的九千三百字到《康熙字典》的四万九千余字,几乎全部通行于日本。新村书所撰《辞苑》所附日本国字表仅134个,而且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六书造字法。日本在5世纪即出现了用汉字表示日文字音的词组,称为“假名”,意为“假借之字”,借用汉字的字形来“写”日本语言。8世纪中叶,假名已经在日本大量使用,如诗歌集《万叶集》中就大量使用假名。然而,一个汉字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日文字母,给阅读带来了困难,经过长期应用才逐渐形成了每个日文字母由固定的汉字来表示。此外,由于汉字有楷体、草体之分,一些日本男子在应用中多用汉字楷体以及偏旁来表示日文字母,而闺中女子则常用汉字草体来标注日文字母,这就有了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区别。这样,汉字与日本民族语言有机结合,促进了汉字在日本社会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普及。

516年开始,百济国轮换派遣五经博士前往日本,向大和朝廷贵族教授儒学经典。据现有的史料看,儒学大量传往日本并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在唐、宋、明三个朝代。唐朝政治经济鼎盛,文化高度发达,周边各国产生了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向心力。日本共派出19次遣唐使,深入学习和考察中国文化。日本通过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等方式,直接考察和吸收中国文化的先进成果,形成了一股学习和模仿唐朝的高潮。他们从大唐带回的大量汉文书籍,不仅为本国的社会革新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济世良方,而且也增强了汉字的影响力。603年,日本圣德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阶》,就是按儒家所强调的“德”和“五常”(仁、义、礼、智、信)来命名的。604年,日本又颁布作为官吏政治和道德训纲的“十七条宪法”,皆选自《论语》、《中庸》、《礼记》、《管子》等著作,中国儒学的政治理念完全贯穿于其中。645年,日本所进行的“大化改新”也始终受儒学思想影响,尤其以儒学的“天命观”来强化天皇权威。天智天皇在位时期(662-671),日本仿照唐朝国学制度建立“大学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其科目分为“明经道”和“算道”,其中“明经道”就是以儒学的“九经”(《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作为其教科书。宋明理学兴起后,也在日本广泛传播。在德川时代,官学多以朱子为宗,培养了大批通儒博经的儒士,使儒学普及到日本社会的中等阶层。除朱子学外,在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王阳明学派。王学在日本与佛教禅宗及日本国有的神道思想相融合,塑造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日本民族精神。

律令方面,日本早在大化改新之前就开始学习和效仿唐制。623年,从唐朝归国的日本留学生惠日等人向推古天皇上奏学习唐朝律令:“且其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645年的大化改新即是仿照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到718年颁布《养老律令》时,日本基本完成了一系列以唐朝律令为模式的政治改革。《养老律令》分律为十二篇,篇名与《唐律疏议》完全相同,其刑名和罪名也与唐律相同或相近。中央官制在模仿唐令的基础上略有变通,设二官八省一台,其职能与三省六部、大府寺和御史台几乎一一对应。地方制度分国、郡、里三级,大体仿照唐朝的道、州、县三级地方制度。经济制度方面日本也效仿唐制建立户籍制、计帐制、班田制、租庸调制。据研究,日本班田令中73%的条文直接搬自唐均田令。

同类推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热门推荐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错爱桃花妃

    错爱桃花妃

    一朝穿越,爱过,恨过,错过。颠覆朝纲,倾覆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方风味小吃

    南方风味小吃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夫君是个宝

    夫君是个宝

    本书原名《美男,要不要?第二部》现正式更名为《夫君个个都是宝》亲亲们要多多支持哦!!!小影在此鞠躬谢过。。。。。呵呵。。。。。我——上官锦儿,凤祥国的太女殿下,母皇与父后唯一的宝贝女儿,集万千宠爱为一身。为了得到美人心,经历情路坎坷,抱得十位美男归,羡煞众人。本以为能过上公主与王子般的幸福日子,奈何那只有一面之缘的美男们却找上门来。看着夫君们的凛冽眼神,我怕怕的缩起头来,哀声连连。这真的不怪我啦,人家才不是那种处处留情的花花小姐好不好?是上天注定?还是命运安排?偶的桃花却不断开放~~~~~~我的心又为谁轻轻荡漾出一圈圈的涟漪?桀骜不驯的他?妖艳妩媚的他?唯美清纯的他?飘渺虚幻的他~~~~~~~此文为《美男,要不要?》的第二部,继承了以往的优点,又添加了许多不同的元素。女尊+NP+搞笑+虐恋+悲情+~~~~~~~欣赏本文的同时,亲亲们记得收藏+投票+留言噢!小影在此鞠躬谢过~~~~~~推荐偶的完结作品《美男,要不要?》的第一部江山如画,美人多娇!看我凤祥国皇太女--上官锦儿,如何智勇双全,征服众美男,坐拥江山美人。如水的他纯净可人,如泽的他轻灵脱俗,如火的他美艳妖娆,如风的他神秘难策......还有他,他,他......美男,要不要?我的答案当然是......不要白不要!此文为女尊+1女N男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随着情节的发展会有一些小悲。小影非常感谢亲亲们喜欢偶的文,请亲亲们继续支持,记得收藏+留言+投票推荐噢。小影在此鞠躬谢过~~~~~~推荐偶的完结作品《爱上恶魔小夫君》喜欢的感觉可以无限的加深无限之后会变成了爱吗?平凡的生活是她最喜欢的,人生之中谈个小小的恋爱则是最幸福的。当一切的美好与甜蜜在一时间被打破,面对着残酷的现实与编织的谎言让她情何以堪?带着这份痛她彷徨失措,却不能对落入水中的孩子视而不见,这是作为护士的她在人世间完成的最后一次值得欣慰的事了。但是……手被你轻轻地抓住黑色印在了蓝色中命运转动中的齿轮没有人可以逃得开神灵对她很是眷顾,给了她一次重新展开人生的机会,但又像是给她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她刚刚醒来就得知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的事实。
  • 叛逆妃:带着皇上去私奔

    叛逆妃:带着皇上去私奔

    做梦?肯定是做梦!她使劲掐了掐自己的手臂。一股刺痛传遍全身!穿越?不待见这样穿越的,自己一黄花大闺女,却被穿到人家洞房里当了新娘,如果新郞是个高富帅的话,也就认了,但偏偏是个丑八怪,这让一向自命清高的她情何以堪?一个字:逃。噫,这人是皇帝?长得跟自己初恋一模一样?但这个皇上却比她在电视中看到的那些皇上要苦逼多了!好吧,看在你长得像本姑娘爱的人,我就大展拳脚,就算是掉进青楼当花魁也要帮你帮到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情总裁叛逆妻

    冷情总裁叛逆妻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她倾尽半生,本以为是救赎却跌进一个报复的陷阱。丈夫外遇不断,小三、小四接连挑衅。不是意外的意外流产、车祸接踵而至她该何去何从。褚一航说:澜儿回来吧!她说:我虽不是良驹,也厌恶吃回头草!更何况我欠他的是一条命。汪承瑾说:离婚?想都别想!这辈子就算是死你都得是汪太太。她说:好吧!那我如你所愿好了!阴谋,报复,身世不明的孩子……当一切尘埃落尽,谁才是她的良人?本文一女多男,有宠有虐,结局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