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30

第30章 中外文化交流(1)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是世界文化中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成熟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量外来文化进入华夏大地,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在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中国文化起着十分显著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世界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代社会的文明中心。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与传播

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主要反映在思想精神领域,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则显得苍白无力。其实不然,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不仅在神州大地上创造出了璀璨的精神文化,而且还培育出了超越于那个时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文化,为人类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天文学

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观测天文现象最精确的国家,也是保存天象记录最丰富的国家。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28年5月10日。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欧洲记录太阳黑子最早的一次是公元807年,比世界公认的中国记录晚800多年。据统计,从西汉直至明代的1600余年间,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多达百余次,而且完全凭肉眼观测所得。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十九年(前1034),“有星孛于紫微”。这是对彗星的最早记录。《左氏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七月,“有星孛于北斗”。这颗“孛于北斗”之星就是哈雷彗星。这是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欧洲最早记录彗星是在公元前11年,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是在公元66年,分别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和670多年。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平均周期为76年,而从春秋至清代的2000余年间,中国古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共有31次,几乎没有漏载过。

世界有关陨石的最早记载也是出于古代中国人之手。《竹书纪年》载:“夏帝癸十五年(前1599),夜中陨石如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陨星落地后坠入地底很深处,“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不但如此,他还认识到陨星的主要成份是铁。直到1803年以后,欧洲人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到地面的残余物。

中国人还最早记载了日蚀(或日食)。《尚书·胤征》记载公元前2137年,掌管天文的羲和荒酒失职,没有预测出当年发生的日食,受到夏王的征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有5次日食记录。《春秋》一书中有37次,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比希腊塞利斯记录的日食早135年。伏尔泰曾高度评价中国人说:“全世界各民族中,唯有他们的史籍持续不断地记录下日蚀和月球的交会。我们的天文科学家在验证他们的计算后,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记录都真实可信。”此外,战国时魏人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星象图,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还探讨了日蚀形成的原因,唐代僧一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等等。

正是由于天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才使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先进的历法,并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最早的指南针——司南,由此将天文知识成功地运用于航海。

与其它文化成就一样,中国天文学成就外传的基本渠道是: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和印度等国,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阿拉伯,然后扩散到欧洲。

(二)数学

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史载:“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尚书》中每见“亿兆”、“兆民”(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之文,商代甲骨文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13个数字记数,足见中国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使用了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与现行的阿拉伯数字,除符号不同外,别无二致。而欧洲使用笨拙的罗马累计法,一直延续到12世纪。古巴比伦人和中美洲的玛雅人虽然采用位值制,但巴比伦是六十进位,玛雅人是二十进位。印度到公元6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而且很可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

成书于公元前后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著作。这两部著作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数学领域里的最高成就。《周髀算经》中有关于勾股定理的详细记载、图解及论证,我们称为商高律则,而欧洲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传说该定理为殷人商高所发现,至少不比希腊人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晚。《九章算术》将246个实际问题分列于九个数学分章之下,加以解答,类似今天的《数学题解》之类的书籍。该书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正负数的发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堪称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富盛名的数学家要数刘徽、祖冲之。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创造使用割圆术,由圆内接正192边形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就愈逼近圆周长。祖冲之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确定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1000多年以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法国数学家维也特才打破了祖氏纪录。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秦九韶、李治、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在国际数学界也有很大影响。其中,秦九韶在其闻名于世的巨著《数学九章》中创造的“大衍求一术”,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称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已确实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中国数学最早外传到朝鲜和日本。早在6世纪时,个别佛教僧侣就把中国算术原文从朝鲜带到日本。在朝鲜三国时代(57-668),有关田地、农作、租税等计算法,据信都是来自《九章算术》。日本古代学校所用数学教科书为《孙子》、《九章》、《周髀》等。中国数学对印度等国也有影响。有学者认为印度的几何学“来自希腊和中国”。例如印度数学家巴斯卡拉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中国数学家赵君卿的证法完全一致。苏联学者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数学和希腊、罗马、印度、中亚细亚和中世(欧洲)的关系还很少研究。但是这种关系是存在着的:不少国家的数学手稿上,算题的数据恰恰与中国的原著相同。”

(三)医药学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腹内寄生虫(称为蛊)、蛀齿(称为龋,即牙虫病)等疾病的记载,并有了根据病症表面所在部位,对病症进行分类的观念。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成书的《黄帝内经》,是当时的“医生”根据各自的诊治经验,集体编撰而成的重要医学典籍。该书共记述了44类311种病候。汉代的《神龙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收录了各类药物364种,对每种药物的主治疾病、性味、产地和采集都有详细记述。公元659年,由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人修成并颁行的《新修本草》,载药9类844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比西方最早的药典——1494年成书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药典》早835年。东汉时期,被人们誉为“医圣”的张仲景编撰了《伤寒杂病论》。该书讲究理、法、方、药相契合。理就是辨病理论,法即治疗方法,方即配方、药方,药就是实施治疗。它为中医临床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巢元方编撰的《诸病起源论》和“药王”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药方》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的重要医学著作,至今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于1578年完成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共收录药物1892种、插图1162幅、医方11096首,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药物学成就,涉及动植物、矿物、化学、地质、农学、天文、地理等许多科学领域,不仅对中国医药学和自然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647年,《本草纲目》第一次被译成拉丁文,后来又被译成英、日、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其中英译本就有10余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高度评价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另外,中医诊疗方法之精髓的针灸疗法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广泛使用。在唐代,中国的医药学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传入日本的医药学著作达1309卷。日本政府还规定,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研读中国医学典籍《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等。宋朝曾两次向朝鲜赠送医书《太平圣惠方》,并派遣医官带去药物百种。这一时期,中国的朱砂、牛黄等60多种药物也大量运往欧洲。元代,中国针灸医生曾奉命赴越南治病。中国针灸疗法和姜茶、大黄等多种药材还传往阿拉伯国家。由于中国医药学的世界性影响,波斯医生专门著书介绍中国医药学。

(四)重大技术发明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以“四大发明”为主体的重大技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1.造纸术

早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之前数百年,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中国纸的制造最初由蚕丝衍化而来。《说文》就称:“纸,丝也。从系氏声。”可见,早期的纸用丝絮黏成。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初期的麻纸,成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在此前后,新疆罗布淖尔、陕西扶风、甘肃居延、敦煌马圈湾、天水放马滩等地也都有西汉麻纸的发现。这些考古发现确凿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把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制成的纸献给汉和帝,这就是后来所谓的“蔡侯纸”。“蔡侯纸”的出现,是人类用纸张取代竹、帛的关键性转折。隋唐五代时期,造纸用料进一步发展,除麻纸、植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杆纸和新式的竹纸。

中国的造纸技术先传到了朝鲜和越南。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传到欧洲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地。据《日本书纪》记载,610年高句丽僧人昙徵将造纸术带入日本,8世纪中叶又从中亚传到阿拉伯。公元750年,大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发生战争。此次战争,大唐军队战败,大批中国兵士被俘。更有影响的是,它引起了古代世界科学技术的一次重要交流。由于被俘士兵中有不少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工匠,致使中国的造纸和纺织技术传入了中亚、西亚各国。阿拉伯人在撒马尔汗等地建立起了第一批造纸工场。8世纪初,巴格达建立了造纸厂,据说还招有中国造纸工人。此后,在大马士革也出现了发达的造纸业,纸品远销欧洲各地,造纸术随之传入欧洲。从公元751年起,阿拉伯人垄断欧洲纸市场达400多年。欧洲的第一次造纸记录是在公元1150年。这一年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在那里开设造纸场。直到1212年以后,造纸工场才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造纸术的传入,结束了欧洲落后的羊皮纸时代,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进程。1690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到美洲。

纸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欧洲,它大大缩短了欧洲近代化的过程和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史学家威尔森斯认为:“没有从中国传入的纸,也不会有文艺复兴。”“纸对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2.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两晋时期,人们借鉴古代印玺和石刻的经验发明了墨拓技术。隋代,在墨拓的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8世纪前后,雕板印刷已在中国普遍采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墨色浓厚匀称,清晰显明,表明当时的雕印技术已经达到高度纯熟的程度。这件珍品一直保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1423年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比我国晚了近600年。到宋代,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此印刷事业飞速发展。至19世纪末,中国印刷的书籍超过了世界其它地区印书的总和。我国雕板印刷术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传到朝鲜。公元13世纪,伊朗已经掌握了中国的雕板印刷术,并用此来印刷纸币。在14世纪前后,欧洲出现雕板印刷品,其原料和制作方法与中国类似。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制造的铅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00年。继泥制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1585年,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公元1456年,德国约翰内斯古滕堡以铅活字印制成《圣经》,是欧洲人用活字印刷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比毕昇晚了400多年。与纸一样,印刷术的传入在欧洲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希腊古典文化的传播,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火药

同类推荐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热门推荐
  • 校园里的武林高手

    校园里的武林高手

    当一名武林高手的记忆来到吴天的记忆中时,它会给吴天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期待吴天的成长!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情满必定归

    情满必定归

    内容简介本书叙述了一个女教师罗雪在现实生活中沉浮的故事。尤其是婚姻方面,由于她的不经意的草率的决定,婚后饱尝了两个人在一起的痛苦生活。后来,她又遇见了她昔日的同学,通过两颗心灵的碰撞,她的心又重新回到了幸福的境界中。
  •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本书精选1733年~1758年的穷理查智慧格言,分门别类整理,为每一个人带来累积财富、识人读心、待人处世、成功人生、稳固爱情、幸福生活等的智慧秘诀和生命哲学,迎接富足的全新人生。全文幽默逗趣、一针见血且深入人心!
  • 独家钟情:带着婚约闯心房

    独家钟情:带着婚约闯心房

    她只是一个图书馆员?错!不仅仅吃定军长,搞定一片区的黑白道,还能轻而易举名利双收,大获广电局好评。追求爱情,勇闯军长心房的路途中,如果再出现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一家火锅店,那才到了称霸全场的时候!正是真爱无敌,爱上便不要错过。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幽灵古墓

    幽灵古墓

    一座平凡的校园竟然隐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时间百魔群集,命案频发,为保护亲人不受伤害,他们毅然踏进诡异幽灵古墓,经历万千磨难,他们能否找到幽灵至宝?纠结的爱情,千年的恩怨,无法逃脱的宿命,一切的一切却都只是一个可怕阴谋的开端。
  • 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

    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

    她,21世纪的金牌神偷,却穿越成了被算计在花轿里的废柴王妃。他,冥玄大陆上的至尊王者,智勇双全,灵力无边,却偏偏深藏不露,装傻卖萌。当“傻王”遇上“废柴”,当腹黑遇上狡诈,是偷心,是夺爱?还是一起携手扮猪吃虎横霸天下?(这是一个腹黑坑货诱妻上钩的故事,很甜,很宠,很甜蜜。续篇《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写的是他们的儿子小千思的故事。欢迎阅读。)
  • 丑妻不打折(全本)

    丑妻不打折(全本)

    结婚两年,她与他形同陌路。有一天,他将离婚协议书扔至她跟前:“签了它,你可以得到一笔赡养费!”“为什么?”看着那纸协议,她的心,一片荒凉。“你没有了利用价值。不妨告诉你一件事,秦氏别墅已转至别人名下。当初你有这点价值我才强忍着呕吐娶了你。”男人薄唇吐出无情字眼,以贯有的高傲姿态俯视她,“如果没了秦氏别墅你活不下去,你可以选择去死!”男人眸中的邪恶冰冷,清晰地映在她的双瞳。原来,这就是她准备死守一生的男人。接过离婚协议书,她露出结婚两年来的第一个笑容:“萧朗,有一天你会后悔!”当晚,她提着自己的小小旅行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萧家别墅。他既不仁,她当不义。次日清晨,各大报纸的娱乐头条出现一组照片:男人是西城声名最差的公子燕情,女人却是西城第一财团风行部落总裁萧朗未曾曝光于人前的丑妻--秦姒。--爱过吗?她问自己。许是爱过的,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回答。她的爱,刻在那个家不能见光的角落。可是,等得累了,守得倦了,她终于决定,放手了。------多年后再相遇,她名花有主。她在另一个男人眼前绽放自己的美丽。而他,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