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30

第30章 中外文化交流(1)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是世界文化中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成熟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量外来文化进入华夏大地,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在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中国文化起着十分显著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世界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代社会的文明中心。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与传播

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主要反映在思想精神领域,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则显得苍白无力。其实不然,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不仅在神州大地上创造出了璀璨的精神文化,而且还培育出了超越于那个时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文化,为人类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天文学

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观测天文现象最精确的国家,也是保存天象记录最丰富的国家。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28年5月10日。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欧洲记录太阳黑子最早的一次是公元807年,比世界公认的中国记录晚800多年。据统计,从西汉直至明代的1600余年间,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多达百余次,而且完全凭肉眼观测所得。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十九年(前1034),“有星孛于紫微”。这是对彗星的最早记录。《左氏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七月,“有星孛于北斗”。这颗“孛于北斗”之星就是哈雷彗星。这是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欧洲最早记录彗星是在公元前11年,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是在公元66年,分别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和670多年。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平均周期为76年,而从春秋至清代的2000余年间,中国古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共有31次,几乎没有漏载过。

世界有关陨石的最早记载也是出于古代中国人之手。《竹书纪年》载:“夏帝癸十五年(前1599),夜中陨石如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陨星落地后坠入地底很深处,“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不但如此,他还认识到陨星的主要成份是铁。直到1803年以后,欧洲人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到地面的残余物。

中国人还最早记载了日蚀(或日食)。《尚书·胤征》记载公元前2137年,掌管天文的羲和荒酒失职,没有预测出当年发生的日食,受到夏王的征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有5次日食记录。《春秋》一书中有37次,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比希腊塞利斯记录的日食早135年。伏尔泰曾高度评价中国人说:“全世界各民族中,唯有他们的史籍持续不断地记录下日蚀和月球的交会。我们的天文科学家在验证他们的计算后,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记录都真实可信。”此外,战国时魏人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星象图,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还探讨了日蚀形成的原因,唐代僧一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等等。

正是由于天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才使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先进的历法,并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最早的指南针——司南,由此将天文知识成功地运用于航海。

与其它文化成就一样,中国天文学成就外传的基本渠道是: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和印度等国,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阿拉伯,然后扩散到欧洲。

(二)数学

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史载:“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尚书》中每见“亿兆”、“兆民”(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之文,商代甲骨文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13个数字记数,足见中国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使用了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与现行的阿拉伯数字,除符号不同外,别无二致。而欧洲使用笨拙的罗马累计法,一直延续到12世纪。古巴比伦人和中美洲的玛雅人虽然采用位值制,但巴比伦是六十进位,玛雅人是二十进位。印度到公元6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而且很可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

成书于公元前后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著作。这两部著作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数学领域里的最高成就。《周髀算经》中有关于勾股定理的详细记载、图解及论证,我们称为商高律则,而欧洲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传说该定理为殷人商高所发现,至少不比希腊人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晚。《九章算术》将246个实际问题分列于九个数学分章之下,加以解答,类似今天的《数学题解》之类的书籍。该书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正负数的发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堪称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富盛名的数学家要数刘徽、祖冲之。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创造使用割圆术,由圆内接正192边形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就愈逼近圆周长。祖冲之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确定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1000多年以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法国数学家维也特才打破了祖氏纪录。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秦九韶、李治、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在国际数学界也有很大影响。其中,秦九韶在其闻名于世的巨著《数学九章》中创造的“大衍求一术”,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称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已确实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中国数学最早外传到朝鲜和日本。早在6世纪时,个别佛教僧侣就把中国算术原文从朝鲜带到日本。在朝鲜三国时代(57-668),有关田地、农作、租税等计算法,据信都是来自《九章算术》。日本古代学校所用数学教科书为《孙子》、《九章》、《周髀》等。中国数学对印度等国也有影响。有学者认为印度的几何学“来自希腊和中国”。例如印度数学家巴斯卡拉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中国数学家赵君卿的证法完全一致。苏联学者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数学和希腊、罗马、印度、中亚细亚和中世(欧洲)的关系还很少研究。但是这种关系是存在着的:不少国家的数学手稿上,算题的数据恰恰与中国的原著相同。”

(三)医药学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腹内寄生虫(称为蛊)、蛀齿(称为龋,即牙虫病)等疾病的记载,并有了根据病症表面所在部位,对病症进行分类的观念。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成书的《黄帝内经》,是当时的“医生”根据各自的诊治经验,集体编撰而成的重要医学典籍。该书共记述了44类311种病候。汉代的《神龙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收录了各类药物364种,对每种药物的主治疾病、性味、产地和采集都有详细记述。公元659年,由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人修成并颁行的《新修本草》,载药9类844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比西方最早的药典——1494年成书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药典》早835年。东汉时期,被人们誉为“医圣”的张仲景编撰了《伤寒杂病论》。该书讲究理、法、方、药相契合。理就是辨病理论,法即治疗方法,方即配方、药方,药就是实施治疗。它为中医临床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巢元方编撰的《诸病起源论》和“药王”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药方》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的重要医学著作,至今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于1578年完成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共收录药物1892种、插图1162幅、医方11096首,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药物学成就,涉及动植物、矿物、化学、地质、农学、天文、地理等许多科学领域,不仅对中国医药学和自然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647年,《本草纲目》第一次被译成拉丁文,后来又被译成英、日、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其中英译本就有10余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高度评价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另外,中医诊疗方法之精髓的针灸疗法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广泛使用。在唐代,中国的医药学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传入日本的医药学著作达1309卷。日本政府还规定,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研读中国医学典籍《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等。宋朝曾两次向朝鲜赠送医书《太平圣惠方》,并派遣医官带去药物百种。这一时期,中国的朱砂、牛黄等60多种药物也大量运往欧洲。元代,中国针灸医生曾奉命赴越南治病。中国针灸疗法和姜茶、大黄等多种药材还传往阿拉伯国家。由于中国医药学的世界性影响,波斯医生专门著书介绍中国医药学。

(四)重大技术发明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以“四大发明”为主体的重大技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1.造纸术

早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之前数百年,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中国纸的制造最初由蚕丝衍化而来。《说文》就称:“纸,丝也。从系氏声。”可见,早期的纸用丝絮黏成。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初期的麻纸,成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在此前后,新疆罗布淖尔、陕西扶风、甘肃居延、敦煌马圈湾、天水放马滩等地也都有西汉麻纸的发现。这些考古发现确凿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把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制成的纸献给汉和帝,这就是后来所谓的“蔡侯纸”。“蔡侯纸”的出现,是人类用纸张取代竹、帛的关键性转折。隋唐五代时期,造纸用料进一步发展,除麻纸、植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杆纸和新式的竹纸。

中国的造纸技术先传到了朝鲜和越南。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传到欧洲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地。据《日本书纪》记载,610年高句丽僧人昙徵将造纸术带入日本,8世纪中叶又从中亚传到阿拉伯。公元750年,大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发生战争。此次战争,大唐军队战败,大批中国兵士被俘。更有影响的是,它引起了古代世界科学技术的一次重要交流。由于被俘士兵中有不少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工匠,致使中国的造纸和纺织技术传入了中亚、西亚各国。阿拉伯人在撒马尔汗等地建立起了第一批造纸工场。8世纪初,巴格达建立了造纸厂,据说还招有中国造纸工人。此后,在大马士革也出现了发达的造纸业,纸品远销欧洲各地,造纸术随之传入欧洲。从公元751年起,阿拉伯人垄断欧洲纸市场达400多年。欧洲的第一次造纸记录是在公元1150年。这一年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在那里开设造纸场。直到1212年以后,造纸工场才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造纸术的传入,结束了欧洲落后的羊皮纸时代,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进程。1690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到美洲。

纸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欧洲,它大大缩短了欧洲近代化的过程和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史学家威尔森斯认为:“没有从中国传入的纸,也不会有文艺复兴。”“纸对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2.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两晋时期,人们借鉴古代印玺和石刻的经验发明了墨拓技术。隋代,在墨拓的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8世纪前后,雕板印刷已在中国普遍采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墨色浓厚匀称,清晰显明,表明当时的雕印技术已经达到高度纯熟的程度。这件珍品一直保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1423年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比我国晚了近600年。到宋代,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此印刷事业飞速发展。至19世纪末,中国印刷的书籍超过了世界其它地区印书的总和。我国雕板印刷术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传到朝鲜。公元13世纪,伊朗已经掌握了中国的雕板印刷术,并用此来印刷纸币。在14世纪前后,欧洲出现雕板印刷品,其原料和制作方法与中国类似。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制造的铅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00年。继泥制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1585年,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公元1456年,德国约翰内斯古滕堡以铅活字印制成《圣经》,是欧洲人用活字印刷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比毕昇晚了400多年。与纸一样,印刷术的传入在欧洲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希腊古典文化的传播,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火药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灵纹仙劫

    灵纹仙劫

    修真之路,逆天行道;仙凡天劫,九死一生;一缕仙缘,得道成仙;道法万千,殊途同归。一场上仙间的斗法,破坏了一个原本安宁的村庄、导致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破灭;一本传家之宝——算命神书,蕴含着诅咒之力、血脉之力,而世代却视其如珍宝、如命根,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灭村之仇、毁家之恨,如何能报?神秘的混沌天河、盘古开天的秘密、银汉一族由来……
  • 热河官僚

    热河官僚

    这也显示了热河人的生存形态和心理状态,经历了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反右、“文革”、改革开放等所有运动。但更多的是社会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可他革命了一生,从而从不同的层面交织融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热河人的人生景观,最终也没有跳出“科级“。这种经验教训又是整体性的,官职却几十年未变,它涵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某些规律。这固然有他个人的原因,展现了特定地域的人心民情。科级的“何大官僚”一生的官史就是热河的一部历史,书中的“何大官僚”在解放热河时来到热河城当副区长,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无敌保镖

    无敌保镖

    特种之王在一次任务之后回到都市,却意外拥有了一个冰霜美女总裁老婆,不是冤家不聚头,且看兵王最终如何抱得美人归。
  • 男儿国的傻公主

    男儿国的傻公主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如此。男儿国的女人,就成了稀有珍宝。男儿国的公主,日子就格外的逍遥自在了。只是,女子少,子孙后代的延续,就成了一个问题。公主殿下,请带领着我国众绝色美男,勾引那国外的女人来生娃娃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斗破天下:至尊女武神

    斗破天下:至尊女武神

    古武大陆,强者为尊她,一个淡然素雅如菊的女子,无法凝聚真气修炼古武,却倍受家人宠爱,被捧在手心长大,而至亲的亲人,在一夜之间全倒在血泊之中,那藏在重重帷幕之后凶手,是谁?一段青梅竹马的情缘,最终的结局让她伤透了心,她,从此不再相信这世间有真爱的存在!那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无双美男子,谁的情谁的意,又能融化她冰封的心?灭门之仇,毁容之恨,刻骨铭心,永世难忘。有人不让我好好活,我偏要在这世间闯出我的天下,站在强者巅峰,到时,新仇旧怨,血仇孽恨,用不可想象的手段让你们一一奉还!初相识,一身淡雅气质的她,吸引了他的目光,好奇那张面纱之下,会是一张怎样的绝世容颜?她林中奇遇,三年的隐忍,三年的苦修,终于在三年后的一天,一鸣惊人,成为飘渺山五十年以来,第一个出山之人!情节一几个身穿白色衣袍的少年不怀好意的围住了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少年,手中的木剑隐隐浮动着真气的能量气息,其中一个语带嘲讽的开口:“啧啧啧,自入了飘渺山,就一直戴着面具,该不会,那面具之下是一张见不得人的脸吧?”“师弟,我们把这小子的面具给取下来,顺便狠狠的教训一下他,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戴着银色面具的少年只露出了一双清冷的眼睛,然而,那眼中深不见底的光芒,却像有着一股魔力一般,引人不觉的迷失其中,只见他眼中幽光一闪,扫过了围着他的少年们,清冷的声音带着一股狠厉慢慢的响起:“想取下我的面具?你们,还不够资格!”只见他声音一落下,身形一闪,奇快的速度让人看不清他是如何出手的,只见那抺白色的身影在几个少年身边闪过,眨眼间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扫了一眼那些被他定住的少年,清冷的声音带着一股散懒:“下次,要挑衅时,得先称称自己有多少斤两。”说着,衣袖一弹,迈开离开,留下身后那些少年在烈日之下暴晒着。情节二“你是风清然?哼!谁不知道风清然美名在外,虽然无法凝聚真气,却还有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而你,戴着面纱只怕是见不得人吧!又怎么会是风清然呢?”挑衅的语气,轻蔑的眼睛,不屑的看着那淡然一身的白衣蒙面女子。修真大陆,强者如云魔兽成群时光之门开启,她,踏上修真大陆,修习真气秘决,契约魔兽,学炼药,锋芒毕露,其光华无人能以掩盖片段一魔兽森林中一身白衣的绝美少年从一棵参天大树上跃了下来,伸了伸懒腰,清幽的目光随意的一扫,落在了那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身上,清冷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的慵懒慢慢的传出。
  • 将军公主嫁到

    将军公主嫁到

    她叫慕容纱月,是自小扬名天下的奇女子。在兰杀国,她十一岁坐镇军营,十二岁挥攻二城,十三岁孤身杀入叛军大营,十四岁助太子平定六王内乱。十五岁太子登基,功成身退的她在归隐途中与人暗算,幸的一性命垂危的女子所救。那女子毒发身亡之时,却留有遗愿,要她以那女子单如月的身份嫁给天下闻名的夕国修罗无双王爷!为报救命之恩,慕容纱月易音换貌下嫁司徒无双。她从不明白爱情是什么,因为多年的征战连性别,怜悯,和人性都磨灭了。失去了太多属于正常少女的情感,对男女之情更是一窍不通。她认为成了亲就算报了恩,认为妻子的职责就是王府养老,可修罗王爷和罗刹公主的生活怎么可能如此平静。当她不得不卸下伪装和他并肩作战,当他卸下防备惊异的看着他身后绝代无双的女子,天下人才懂得,什么叫做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