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06

第6章 华瓷运销欧洲的途径 方式及其特征(1)

孙锦泉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曾是对外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和最活跃的两种商品。它们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同时,也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化水平。丝绸是在西汉时期由西域经西亚传至欧洲的;在陆运商业和内海贸易的中世纪,易碎的华瓷限制了由陆路大量外销的可能性,海路的运销也仅限于周邻海区,瓷器只是辗转而零散地传入欧洲。随着东方航路的开通,远洋贸易时代的到来,中国瓷器大量地销往欧洲,如同陆上丝绸外销而形成了“丝绸之路”,华瓷外销亦形成相对稳定的海上“瓷器之路”。考察华瓷运销欧洲的途径、方式及其特征,有助于对中世纪以后东西方交通史的深入研究和全面评估以华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唐代以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广州通海夷道”西运,即经我国南部海域绕马来半岛穿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南部,再经由这里,或沿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溯两河流域运销西亚;或径直西行入亚丁湾在阿拉伯半岛或红海西部的非洲沿岸乃至开罗附近的苏伊士湾卸货。9世纪出口的华瓷,多为玉绿色的青瓷(Celadon ware),在西亚、北非行销并流往东部地中海的广大地区。9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萨马拉,以及埃及的伏斯泰特(即旧开罗)遗址中都有唐代华瓷的残品出土。开罗曾是中国青瓷的收藏中心,其中一些后来被土耳其人运至其首都,使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宫殿拥有1300多件青瓷的巨大藏量,成为世界上青瓷最杰出的收藏中心之一,有些藏品甚至中国都没有。冈珀茨1958年出版的《中国的青瓷器》一书对中国的出口青瓷有专题论述。14世纪,中国早期青花瓷器被大量卖到中东,除托普卡普收藏中心瓷器品种增加以外,德黑兰的阿得比尔博物馆更多地收藏了这一阶段的出口华瓷。中世纪西亚的商人、旅行家和作家,从9世纪的苏莱曼·塔吉尔到14世纪的伊本·伯图泰留下的对中国瓷器不同角度的描述,提供了西亚人认识华瓷即从青瓷到青花瓷器逐渐演变的珍贵资料。

11世纪以前,华瓷还多滞留于西亚、北非一带,欧洲对华瓷的初步认识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东侵的欧洲十字军在近东地区见到了中国瓷器,将其作为珍贵的战利品运回欧洲,其中的几件保留迄今。中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傲慢矜夸的君主,还是蛮悍凶顽的武夫,无论是清心寡欲的僧人,还是老于世故的商贾,没有不被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打动的。13世纪游历中国的马可·波罗不顾千里迢迢贩运之烦难,带回华瓷。意大利圣·马克陈列的一只中国瓷瓶和一座香炉,据称就是马可·波罗于1295年带回威尼斯的。可见,华瓷备受当时欧人的珍视。欧洲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商人利用上流社会达官贵人对少量流往欧洲华瓷的追捧逐利远近。“13世纪以后,从热那亚和威尼斯来的商人已有瓷器销售”,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出现了瓷器的修补行业。16世纪的传记作家G. 瓦萨里在他修编的《意大利绘画、雕刻和建筑名家列传》中提到13世纪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契马布埃曾在该市的瓷器修补店作过壁画。14世纪以前,某些负笈远游到过西亚、印度以远的欧人业已确信:中国是造瓷业的故乡,最美丽的瓷器出自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商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中国瓷器大量舶往欧洲。中国瓷器遂成为中世纪远洋贸易中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宽、影响最大的商品。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涉足远东的西方殖民者先驱。特别是葡萄牙人,1517年开始与中国通商,他们将香料带到中国,又从中国运走瓷器等物,1522年被驱逐之前,一直在广州购买瓷器,以后转道澳门等地,并于1557年窃居澳门,直到1578年在广州直接通商的恢复。葡萄牙人运回的华瓷主要在首都里斯本销售,也时常出现在欧洲一些大市场或定期集市上,法国的圣日耳曼和圣洛朗市场就曾出现过早期的葡萄牙人在那里出售从中国运回的瓷器。15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关闭里斯本港对荷兰船只的通航。荷兰人无法从伊比利亚半岛得到包括瓷器在内的中国商品,遂决定与中国直接通商。他们以招聘葡萄牙航海者的方式获得东方贸易航线的秘密。1600年以后,荷兰船初航中国成功,并很快建起了一条与东方贸易的海上通道。

荷兰人根据以往在欧洲经营华瓷的感觉和经验,一俟与中国建立联系,便十分重视瓷器的贩销。世界在近代化的初期,尚未摆脱交通不便、封闭自守的落后状态,仅凭距离就可以使某一种商品生出高额利润,更何况名冠天下的中国瓷器。17世纪上半期,即使在亚洲地区贩运华瓷,也时常获得成倍的赢利。1641年4月,澳门预定的一批瓷货运至苏拉特出售,利润达到100%;1643—1644年,北也门穆哈一份售出的商品目录披露,成本3738佛罗林的一船瓷器在这里卖了9700佛罗林,赢利更高。从一些商务档案的购销情况看,距离与收益似乎呈正比状态。将华瓷贩往欧洲虽成本提高、风险增大、周期延长,但销价明显高出亚洲市场,实际获利并不低于亚洲国家之间的贩销。否则,庞坦纳斯不会在1614年发这样的感慨:“东印度贸易已将大量瓷器带到尼德兰。”沃尔克尔估计,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初,葡萄牙人将华瓷运销欧洲就可能与在亚洲销售同样利厚。沃尔克尔先生的估计显然过于保守。事实证明,华瓷在欧洲曾是获利丰厚且久销不衰的商品,虽因影响购销的诸多因素或贩运的无计划性导致价格涨跌不定悬殊颇大,但直到18世纪60年代,利润仍相当可观。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份18世纪直接运往荷兰的瓷器购销价格统计表明:60年代以前(含60年代),每年贩销的毛利平均高达121%。

继荷兰之后,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典、丹麦等国也先后趋利而至,到东方营运和贩销华瓷,造成世界历史上华瓷西运空前的声势。

为了垄断华瓷贸易,最初,荷兰在通往东方的“瓷器之路”上遍设据点,封锁航线,掳获西、葡等国偷运船只,不让其染指。1602年,荷兰截获一艘返航西班牙的帆船,将船上瓷器运至阿姆斯特丹拍卖,获纯利500万盾以上。同年秋,另一艘被截获的葡萄牙大帆船“圣亚哥”号上的华瓷连同其他中国商品在米德尔堡出售亦牟暴利。1604年,“圣凯特里拉号”又被截获,据说约60吨各种类型的瓷器在阿姆斯特丹出售,人们从西欧各地纷至沓来,争相购置,英王也在购买者之列。尽管随着欧洲殖民国家在东方势力范围的划定、各东印度公司的先后成立以及与中国通商权益的取得,荷兰垄断航路的海盗式贸易局面未能长久维持,但是,欧洲对瓷器的大量需求和丰厚的收益强烈地刺激了荷兰人加速发展远洋航运业的欲望,并把贩运瓷器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T. 沃尔克尔研究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1602年开始的80年历史,指出1682年以前,瓷器一直被该公司列入贩运的众商品之首。A. 乔格先生又考察了1730年以后的60年历史,认为与前80年相比,数量成倍扩大。事实上,从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荷兰人始终操执全欧的华瓷贩销之牛耳。虽然英国海上力量发展起来之后,一度遭到伦敦公司的竞争,终由荷兰人以不时在中国定做新图样和品种的瓷器而赢得稳定的欧洲市场。当18世纪后期英国取代荷兰已成定局之时,日趋利薄的华瓷贩运已无关宏旨了。至于其他西方国家诸如法国、丹麦等,直到17世纪末也只配备了临时船只,做一些七零八碎的运销而已。

同类推荐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热门推荐
  • 没有春天的雪

    没有春天的雪

    大雪将至。混沌的天空越发昏暗了。天好似被刷了一层灰色,蓝色早已被掩盖掉了。我下了火车,手提着装有笔记本电脑的黑色包,驻足在站台上,揶揄着火车和站台顶间那一方寸天空。上一次看到它,早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
  • 纪忆

    纪忆

    从出走到回归,从回忆到纪念,这并非仅仅是一场与青春和爱情有关的盛宴,而是一代风华正茂的人在这个风华正茂的时代里正在进行着的生活。亲情、爱情,以及心灵的一种矛盾和挣扎,都在人生必经的路上,我们无处逃遁。即便是远走他乡,即便是放纵身体,依然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因为心如果不复曾经的单纯、明澈……
  •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新篇古文穿越篇《第一妖女》:关于离落。这两个字蕴藏着一种悲剧。“离”是离别,离情,离伤,离世;“落”是零落,陨落,坠落,堕落。
  • 风神仙客

    风神仙客

    郭家有男初长成,直破长空斗苍穹!郭念,一个默默无闻的混小子,只因遇对神人,获对法宝,从此拳打九州妖魔,脚踏四方蛮夷!他更生得一副七巧簧舌,将好妹子哄得服服帖帖!可惜前有姿色动人大小姐,后有颇通心意的小姑娘!被奇女子逼迫谈婚论嫁,郭念再高的功夫也犯了难……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 重生之予美何处

    重生之予美何处

    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乃天花也,为世间所无。她是拘那含佛悟道时生后那颗树上开出的金色波罗花,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在大梵天王将她摘下献给佛以后的冗长千年,始终沉睡在花中,不解人间事。建武十五年,九月初七,她从憩居在波罗花中的幽魂变成南国权势无双的孟光长公主。片段一: 前世女子靠在床畔,垂着眼看着给她把脉的男子。“你看看我,那些佛像有什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你娶回来的妻啊!”男子温和的笑了笑,不为所动。“你若好好爱我,我就让他们广修佛寺,我让南国的子民都去爱你的佛。可是你爱我好不好?”男子收回搭在女子腕间的手,淡淡摇头,道:“殿下,我早已说过,我心中只有佛祖。”“那好,你就把我当做佛祖来爱,否则,我就···我就让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潜心向佛。我会烧光南国的佛寺,杀光南国的和尚,族灭求佛的百姓,我会让你悔不当初。”女子笑了笑,似是玩笑,又似是誓言。片段二:今世萧元皱眉看着景行止,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何出此问,不过本宫倒是觉得可以比着老师来挑驸马。”“真的?”“当然,学识只能比老师差一点,容貌得比老师差上一大截才行,免得招蜂引蝶,武功倒是可以与老师比肩,不过行军打仗,一定得比老师强。对了,他家中最好没有人信佛的,我这辈子,一听见有人念经,就头疼。”“这,有点难,我尽量。” 片段三:  “你杀了他?景行止,你杀人了?” 萧元看着景行止手上拎着的,还睁着大眼的头颅,简直像是在做梦似的。“你可以不杀他的,你是和尚啊!你忘了出家人慈悲为怀?”“元儿,我不是和尚。”“那是什么?”“身心都背弃佛的人。”
  • 武僧凶猛

    武僧凶猛

    “何谓王道?”“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何谓霸道?”“乖的,也碾过。”“……何谓孔孟之道?”“碾之前先跟他说一声。”“何谓天道?”“任何时候,想碾谁就碾!”“那和尚你是什么道?”“老子叫吴敌,那就是无敌之道,管你是谁,统统碾死!”“你是出家人吗?”“阿弥陀佛,出家人也是人……”PS1:本书是一部轻松热血爽快的都市文,看此书请自备节操,以防被无下限所伤;PS2:本文无逆天金手指,仅以国术碾杀一切!少林出品,必属精品;武僧凶猛,破戒无敌!书友群:199094552,群里有帅哥美女出没我会说吗?
  • 落魄小姐眼光高:公子留步

    落魄小姐眼光高:公子留步

    本要在大婚之时羞辱于他,却不想阻止了人家洞房就要遭受天谴,所以,她才傻乎乎地爱上了仇人。享有娇妻美妾齐人之福的人,又如何对她专心一意?柔弱美人横刀夺爱,冷傲的她怎能甘心放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虽然落魄,却不接受嗟来之爱,公子请留步!本文感情深情单纯,喜欢纯净痴情的亲请进。
  • 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撷取英才的成长故事,是读者在阅读中塑造优秀拼着,拥有高尚情操。1594年,他得了胃病,胃疼再有发烧,使他几乎有两星期没有怎么吃东西,也无法入睡,终于逝世,和他于1590年去世的女儿葬在一起。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威尼斯。
  • 探寻恐龙的足迹

    探寻恐龙的足迹

    久远的时代,庞大的主宰者,神秘的史前世界,尚未破解的谜题。它们曾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唯一霸主,它们曾经漬绎了波澜壮阔的进化史。恐龙对人类来说是一群神秘的生物,它们生存于几百万年以前,主宰地球达一亿七千年之久。迄今为止,人类巳经发现了上百种恐龙化石,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本书汇集了恐龙家族中的众多种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和特征,为你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恐龙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