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07

第7章 华瓷运销欧洲的途径 方式及其特征(2)

西方主要殖民国家贩运华瓷,不同时期各有相对稳定的发货地、中转地以及往返航线。贩运的方式大抵为:1.直接贩运。即在中国的澳门、台湾、广州、厦门等地装船,“各东印度公司的绝大部分瓷器都直接从中国贩运”。澳门和台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葡萄牙和荷兰的基地。2.间接贩运。由中国船或其他从事亚洲居间贸易的船只将华瓷运至马尼拉、巴达维亚、巨港、万丹等南中国海以外的亚洲主要集散地。西班牙利用马尼拉殖民地东运西属美洲,经由那里转运欧洲。葡、荷、英、法等国则利用巴达维亚等其他集散地装运到印度。苏拉特、科罗曼德尔、卡利卡特、果阿等若干南亚港市是西方远洋船只停泊和转运之地。远洋航海与殖民时代,印度半岛在欧洲和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恰如内海与河道贸易时代威尼斯在欧亚贸易圈中扮演的角色。原因在于明代以后,随着中国船队的多次下西洋,中印之间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中国的外销商品在南亚可谓一应俱全,吸引了西亚和非洲以远的客商前来采买。加上印度又位居欧洲和中国远洋贸易航线的中部,中转站的地位尤其突出。印度的沿海港市中,苏拉特和科罗曼德尔是中国瓷器西传的两个最重要的中转站。华瓷经由这里分转波斯、穆哈等地,或西行绕经好望角运抵欧洲,或按传统的途径运销印度腹地。16世纪,德国迪林根刊行的教会布道信札曾提到,中国制造的宝山堂(Pozzotan)瓷器,行销印度全境。同一时期,羁旅印度6年之久的荷兰旅行家简·范·林索登在其《旅行日记》(Itinerario)中也说,每年都有华瓷输出到印度。印度的果阿有一条街,充塞着本地印度人,他们出售从中国运来的瓷器珍品。印度蕴存的大量不同时期的中国瓷器,成为先期殖民者争相寻捕的猎物。

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利用率先开通到达印度的航路就从这里运回了不少中国瓷器。1522年,葡萄牙国王宣布从印度回来的船可以携带占整船货1/3的瓷器。16世纪后半期,香料和华瓷成为葡萄牙人在印度贩运的大宗商品,以至于16世纪中期欧洲形成这样的观念:“瓷器来自印度,但由中国制造”。很快,英国人也将印度纳入其殖民范围。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独占了好望角以东到达印度的贸易航线。英国的海外冒险家纷纷涌向印度淘金,沃尔特·科普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这种热望实现了印度航程,收集的物品中就有中国瓷器。

此外,欧洲一些殖民国家也从与西亚地区的贸易中零散地获取中国瓷器。如英王伊丽莎白的首席顾问威廉·塞西尔(1571年后的伯利领主),于1579年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座领事馆,作为英国与奥斯曼帝国重要贸易的开始,以后,他得到一些中国青花瓷器。

可见,追逐华瓷已构成西方早期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掠夺的重要内容,这些国家纷纷利用本国在海外的各种优势,各展其能,各出其招,以不同的方法、途径,在中国或华瓷广布的亚洲各地,源源不断地将攫来的中国瓷器运回欧洲。

西方各东印度公司运回的瓷器,多在本国主要港埠卸货和拍卖,如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米德尔堡、鹿特丹、阿姆斯特丹、霍恩,法国的南特,英国的伦敦等。由于荷兰远洋航船多,贩运规模大,加之国际商港不少,富商巨贾云集,因此,这里自然成为华瓷销往欧洲腹地的转运中心。除荷兰本国船只以外,欧洲其他国家的货船也常在这里卸货,当时欧洲著名的报刊《欧洲贸易》和《阿姆斯特丹报》就经常刊登满载瓷器和其他中国商品的英国船抵达阿姆斯特丹的通告。阿姆斯特丹、米德尔堡、鹿特丹、德尔夫特、霍恩、恩克霍伊曾等许多荷兰城市都拍卖过瓷器。荷兰的瓷器拍卖有比较完整的档案资料,最引人注目的是泽兰议院的《拍卖汇编》(共7卷),汇总了泽兰40多年时间里卖出的全部商品和每一批货物价格及买主情况。18世纪20年代以后,每次拍卖都有30名甚至更多的买主在这里竞拍和成交。登录在册的大瓷商或商行先后有比尤克拉、卡斯珀、保罗斯兄弟、鲍戴恩、里鲍特、塞柯里尔、内德文、阿布拉罕、斯密特兄弟、斯柯夫特、布尔西商行、萨珀维莱和史密斯商行、黑兹博梅商行以及西特斯和卡托商行等,他们一次性成交的瓷器均达数万件,有时甚至在10万件以上。T. 沃尔克尔和A. 乔格先生分别就不同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并拍卖的瓷器作过统计。1619—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1000多万件瓷器运到了欧洲,1730—1789年,装运并拍卖的瓷器约4250万件。至18世纪80年代末,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瓷器已在6000万件以上。按通常的比例,除去约1/4的日本瓷、北部湾瓷等,华瓷应不少于4500万件。加上缺乏材料、无可稽考的活动和年代,数字会更大。

外销华瓷分为细瓷和粗瓷,“欧洲需要的是细瓷,各种各样的粗瓷是不需要的。而这些粗瓷在马来群岛的市场上却很走俏”。一位当事人也说:”粗瓷适用于我们的印度殖民地而不是欧洲。“运销欧洲的细瓷,大部分都是餐具。输出的华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内瓷外销。即原本国内市场销瓷的外流,以人物、山水、鸟兽、花草、典故、传说、乡俗、物产等为其主题,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型和瓷绘装饰艺术。二是特瓷专销。根据销售地的社会背景和世俗民风特制的瓷器。此种瓷器特征鲜明,适销对路,有时由销地瓷商送来图样定做。一部分专销欧洲的华瓷正是中国瓷工和瓷绘艺术家们按欧人的要求,或根据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审美观念设计的式样和图案,以西洋名画、神话、《圣经》、航海等为其主题,投欧人之所好,如“采樱桃者”、“帕里斯的审判”、“灵童果盘”、“欧洲人夫妇”、“两个荷兰人”、“远东图标”、“苏格兰士兵”、“逃往埃及”、“耶稣受难”、肖像画、纹章瓷等。但我们通常在这些饱经世纪风雨得以幸存下来的瓷品中,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以西洋名画为例,英、法、荷、意等著名艺术家的版画、素描和其他绘画作品由东印度公司的买主提供给中国以后,在各种瓷具上出现瓦托、朗克雷、西普里亚利等人的绘画绝非原作的翻版,而是经中国艺术家们的修改、加工和再创作,注入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法国画家瓦托的《幽会的情人》搬上瓷盘后,取名“采樱桃者”,按中国风格配以花坛等饰物,原作中的伤感情调已荡然无存。另一法国画家朗克雷的一幅作品经过修改,画中的人物及文化背景也完全变形,诚如M. 伯德莱所言:“着路易十四时代装束的一对情侣似乎正演出一幕中国剧。”有时,在同一器物上也出现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艺术的拼合和对应现象。如有的瓷盘,中部主图为西洋社会生活场面,边框则衬以中国的传统瓷绘图案或纹饰;有的瓷器上的航海图,描绘了大航海时代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式样的大型远洋船舶风帆竞张、桅旌高悬的远航场面。可见,欧洲绘画和图模经中国人之手,在销往欧洲的特瓷上,嵌合出一幅东西方文化对照和交融的图景,使欧洲人在艺术鉴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并接受了有着悠长历史的远东文化。当然,也有的特瓷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为其宗旨,在西方存世的华瓷精品中,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为装饰图案的酒壶,堪称借助特瓷向西方系统介绍中国科技知识的典型。

特瓷的装饰图纹和风格,往往由于时间、销地的不同或者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交错变异。如正德年间(1506—1521年)伊斯兰教传播得到朝廷的重视,销至近东的青花瓷常以阿拉伯式的图案、风格化的枝叶、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短语和波斯铭文装饰;1516年,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以后,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器开始出现葡萄牙铭文;17世纪,荷兰铭文又因荷中通商出现在当时的外销瓷器上。尔后,法文、德文、英文等西方文字也相继出现。西方博物馆中陈列的形状各异、风格迥然的大量瓷器,反映了各个时期出口华瓷的典型特征。

纵观明代以后瓷器大量外销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出口的华瓷,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科技知识、地理交通、世风民俗、物华天宝、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造型和绘制艺术的简明史书,同时,还是中国数百年内政外交的剪影。

外销华瓷的西传,解开了欧洲人世代相袭的“神秘东方”之结,使远隔重洋的欧洲人对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文化倾慕之余,遂在欧洲掀起一股华瓷收藏的热潮,中国瓷器一时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为了占有更多的华瓷,随之,试制硬瓷和仿造华瓷之风亦盛行于欧洲各国。中国的造瓷技术在欧洲推广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广泛传播。欧洲人在对中国瓷器长期的接触、使用和仿制过程中,通过瓷绘艺术和造型艺术,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熟悉和了解,提高了艺术鉴赏的品位,并逐渐产生了崇尚中国文化的社会观念,以瓷器为肇端,直接形成近代欧洲洛可可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重生农女大翻身

    重生农女大翻身

    穿越了竟然是个农家女!没关系,在这乱世中,谁说农家女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四国的纷乱,看小小农家女如何在这战火中打出她的名气。 凤鸣九霄,总有一天,农家也能飞出金凤凰! 守望相归,农女翻身把花种,一点一滴累积倾世浪漫
  •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她们是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黑涩会酷公主,为了帮助爹地统领黑道,混入零度皇家学院,紧接着又双双遇到了帅到让人窒息的大帅哥!“什么?大姐被强吻了?!”“二妹被逼订婚?!”“三妹被劫色了?!”不要以为遇到大帅哥是件好事,这不,衰运天天找上门来,甩都甩不掉!看三大酷公主如何VS邪魅殿下,玩转校园。
  • 萌妻嫁到:无良废材妃

    萌妻嫁到:无良废材妃

    【完结+美满】一朝穿越,古灵精怪的她待嫁为妃。她戏帅哥,玩暧昧,占便宜,偶尔吃个醋,假装在乎。可是快活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事却接踵而来。风流倜傥的俊王爷身份有待补充,温文尔雅的帅皇帝另有心机,刁蛮任性的俏小姐又是处处针对……嘿!她可不是吃素的。既然要玩,那就玩把大的,俊男美女统统都到碗里来!
  •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懒妃倾城

    懒妃倾城

    她,花景蓝齐儿拥有一颗绝顶聪明的脑袋,拥有显赫的家势背景,更是所有人都捧在手心里疼宠溺爱的宝贝儿;优良的基因决定她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也注定平凡不了,生于军事世家,拥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在她的眼中:有亲亲爹地妈咪跟两个哥哥的宠爱,她为啥要表现得自己的很聪明呢?扮猪吃老虎岂不是更有趣,懒是流行,要懒得人见人爱,要懒得人神共愤,更要懒得令人骂不得打不得,只能宠着,哄着,疼着,这就是境界。综上所述:笨一点儿的她可以得到更多的疼爱。当柔弱如风,温柔可人,秀气恬静,性情懦弱,与世无争的蓝齐儿变成因结束特种部队训练准备回家却因帮忙追捕持枪杀人犯时发生意外的花景蓝齐儿,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效应”呢?历史完全没有记载的朝代,一个以强为尊的朝代,累了十六年,她花景蓝齐儿终于可以将的“米虫”生涯进行到底——他,轩辕陌,一个如神明一般的存在,令世人所迷醉而又心甘情愿承服于他的邪魅男子,他俊美而冷酷,冰冷而无情。他总是抿着性感如蔷薇花瓣色泽的薄唇,紧紧的如一条直线,深邃的黑眸有着魅惑人心的本事,他从不曾笑过,似乎在他的脸上永远只能捕捉到一个表情,淡漠而疏离。相传,若能换他露齿一笑,无数痴情女子甘愿以命相抵、、、、、、直到他遇上她,一个是冰山一样没有任何情绪温度的人,一个是时而聪明伶俐,时而刁钻古怪,却又总是迷迷糊糊嗜睡如命,懒散至极的人;爱上她,内心尘封的千年冰雪似有了裂缝,为她,他亦笑得倾城倾国,潇洒飘逸。他说:“为你,值得,有你,足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说:“不许骗人哦,否则、、、呃,小心我咬你、、、、”嘟嘟囔囔说了不知是些什么,迷迷糊糊的好像又睡着了。片段一:“我可以让你做太子妃,而后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一身红衣华服的赵天奇一双迷人的桃花眼紧紧的锁在斜倚在秋千上假寐的绝美女子身上,他就是对她势在必得。蓝齐儿微闭的明眸轻颤,白色的裙角随风轻荡,嘴角含笑,她懒洋洋的启口:“我不适合母仪天下,因为我真的很懒。”继而她优雅的睁开迷蒙的双眼,又优雅的打了一个哈欠。“我不介意,我只要你。”哪怕是她很不女人的睡觉模样都是极美的。“我介意。”慵懒的嗓音里有了淡淡的警告,表示出她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轻狂的男子轻扯嘴角,独有她,是他的结,对她,他总是没有任何办法。片段二:轩辕墨心情愉悦的坐在凉亭里喝着好茶,品着甜点,逗着漂亮的小宫女,一切都是那般美好。
  • 弃妃狠钩人

    弃妃狠钩人

    艳阳高高挂在空中,白云朵朵,鸟儿自由飞翔在一片祥和的蓝色高空中。平静祥和的天气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感染某些人,一座摩天大厦的楼顶,站着一位绝美又冷漠的女子。看着空中偶尔飞过的大雁,露出淡淡的嘲讽与哀伤。我,君末离,不信天不信佛更加不信命,想不到一生中唯一一次真心付出,得来的却是欺骗!这怎让我不怒?“末离,你怎么站在天台上吹风呢!”一个儒雅好听的声音在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