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50

第50章 西传入欧的东方器物(3)

三是毛毯。奥斯曼土耳其时期曾向西欧出口优质地毯,但最为人称道的地毯产自波斯。萨法维王朝时,大不里士、赫拉特等地出产的地毯随着对外交流加强而蜚声国外,经常作为馈赠欧洲权贵的礼品。另外,受波斯影响的印度伊斯法罕地毯曾被英国东印度各公司大量转卖到欧洲,特别是葡萄牙和低地国家,东方地毯频频出现于该时期荷兰的绘画中便是其广受欢迎的一个侧面例证。

(2)家具

传入欧洲的家具按材料分,包括漆器家具和藤制、木制、竹制、漆制家具等。藤是由东印度公司输入欧洲的,17世纪末期藤制家具开始在英国和荷兰盛行,在法国摄政时期曾风行一时,直到路易十五时期仍继续使用。在19世纪初的英国,随着中式家具的流行,藤制家具渐又时兴起来,这股风潮一直保持到了20世纪。木制家具材料有桃花心木、乌木、檀木等。漆制家具在欧洲也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明代中国家具达到了传统工艺的顶峰,日本漆饰家具也在桃山和江户时代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当时出口的东亚家具从装饰手法上来说有雕饰、漆饰、金属装饰和镶嵌装饰等几种,种类有床、桌、椅、凳、橱柜、屏风、箱、盒等。

(3)生活器皿

出口到欧洲的生活器皿主要包括各种日用的陶瓷器和漆器等。

中国瓷器在唐代便远销海外,新航路开辟后,数以万计的陶瓷器经葡、西、荷商船运销欧洲。入欧的瓷器按形制分,有罐、盘、碟、碗、杯、壶、瓶、盆等;按具体用途分,主要是餐具,此外还有茶具、咖啡具、陈设具、寝具、卫生具等。具体来说,有调味盒、调味瓶、汤碟、汤盆、奶杯、肉盘、双层黄油碟、单层黄油碟、果盘、盐罐、糖罐、茶杯、茶托、咖啡具、剃须盘、痰盂、花瓶、烛台、水壶、执壶等。

除了中国,日本瓷器也曾大量出口西欧。明末国势凌夷,东南板荡,景德镇官窑停烧,至清初又厉行海禁,荷兰人遂往日本寻求瓷器,日本肥前一带的有田(Arita)瓷、伊万里(Imari)瓷、柿右卫门(Kakiemon)瓷从此成为西欧进口瓷器清单上的重要条目。

中国和日本共同出口西欧的另一样器物是漆器。欧洲人大概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接触到东方漆器,荷兰的贸易记录还显示,1630年后漆器进口数量已相当可观,尤以各色箱、橱、桌、椅为主。1611年的一份英国私人财产清单上提到了镀金或喷漆的中国桌子和高脚椅。而到18世纪初,伦敦乔伊纳公司年均进口漆器已达3538件,其中有眼镜架、茶几、梳子、粉盒等。

其他日用品还有:头巾、伞、折扇、马尼拉大披肩、轿子、搔痒的小骨器、剃刀、小刀、匕首、梳子、棕榈叶扇、念珠、猴牙项链、东方质料制作的十字架等。

2.生产用品类

传入欧洲的生产用品类较为稀少,主要是机械工具、金属矿物元素和由工业提取出的产品,如鼓风炉、铁、锌、白铜、糖、蓝靛、明矾等。据载中国最晚在公元前4世纪就完全掌握了铸铁技术,鼓风炉于中世纪时从中国引进欧洲,它可以将铁熔化并进行冶铸。在古代,西方曾从中国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生铁或钢制品。除此之外,其他矿物质的贸易并不多见。新航路开辟后,入欧的矿物金属逐渐增多,如白铜在16世纪末已输入欧洲,由于其酷似白银,且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受到欧洲人的喜欢,因此在18世纪时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锌也在16世纪也传入欧洲。此外,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商船还载回了糖和明矾。

(四)艺术文化类

1.乐器

传入欧洲的东方乐器主要是近东、中东地区的打击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有铃鼓、锅鼓等,这些鼓类乐器是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传入欧洲的。另据记载,16—17世纪,暹罗国王拉玛铁菩提二世曾赠给葡萄牙国王一套用木棒敲奏的钟和两个技术很好的敲奏者,把暹罗民族音乐介绍到西方。有一些弓弦乐器也传入欧洲,如阿拉伯的拉巴布琴、雷贝克琴等。

入欧的东方乐器还有:大扬琴、提琴、中国笙、诗琴、萨泰利琴、簧乐器、木琴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最早的簧风琴类乐器是受中国笙的启发而创造的。随着东方乐器传入欧洲,东方的音乐文化亦随之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的音乐艺术。

2.装饰品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东方装饰品入欧,因其神秘的东方色调和情趣、精美的图案与设计,在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东方的瓷器、漆器成为欧洲室内的主要装饰品。东方的壁纸、地毯、屏风、台布、窗帘、山水字画等都大受欢迎。其他东方外销艺术品如各种质料不同的塑像、雕塑品、纸本绘画、版画、玻璃画、刺绣画、刻板印刷插图、扇子、银制品等,都作为艺术装饰的有机组成部分输入欧洲。例如建于1763—1765年间的马德里瓷宫中便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各种扇子、瓷雕、画像等器皿。此外,奥斯曼土耳其的金属和玻璃制造技术高超。数个世纪里,土耳其以银、铜等原料铸造的杯、碗、盘、香盒、刀剑等金属装饰物品,以及灯具、花瓶、杯、罐等玻璃装饰品畅销一时。在欧洲人的壁炉上,土耳其圆月弯刀成为常见的装饰品。

3.其他

乐器和装饰品之外,还有许多东方书籍传入欧洲。据载,1697年白晋(J. Bouvet)神父第一次正式把中国书籍带回欧洲,这是一套49卷的由康熙皇帝赠送给法国国王的书籍。此后,不断有传教士带回或寄回中国书籍。例如,1720年,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Francois Foucquet)将几千卷的中国典籍打包运回西方。此外,入欧的艺术文化类物品还有各类棋牌、地图、东方铸币、面具、宣纸、墨水以及皮影等。

(五)军事用品类

总的来说,入欧的东方物类中,军事用品类较少,主要有锁子甲、马镫、硝石、磁针、弓弩、刀剑、盔甲、铠甲、鱼皮盾、作战护手等,这些物品的输入对于提高欧洲人军事作战能力影响深远。

在中世纪,欧洲从中国引进了船尾舵、磁石指南针、带有多帆的多桅杆。船尾舵技术是如何引进欧洲的,尚不太清楚,但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约在公元2世纪就开发了船尾舵技术,而船尾舵首次出现于欧洲是在约公元1180年。同样,中国在公元2世纪就有了磁针,欧洲文献12世纪末记述了有关磁铁的知识,直到13世纪中叶欧洲人才首次提到磁极在指南针中的运用。此外,马镫的西传提高了欧洲骑兵的作战能力。据记载,中国人在3世纪已应用马镫,694年阿拉伯人应用这一器物完成了骑兵装备上的更新。到730年,为马匹配备马镫的技术又传入法兰克王国。同样,火药技术的西传也大大提高了欧洲军队的威力。硝石作为制作火药的主要原料,大约在公元8—9世纪传入阿拉伯,被称之为“中国雪(Chinese snow)”。随着13世纪蒙古军的西征,火药的知识传入欧洲,从此欧洲人掌握了制造火药的秘密。罗杰·培根(Roger Bacon)是第一个提到火药的欧洲人,他可能是从阿拉伯人那里或者是方济各同伴那里得知。此后在一些重要的战役中,均可以看见火药的身影,如1346年发生的克雷西战役、1379年至1380年间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争夺海上贸易垄断权发生战争,以及后来的胡斯战争等,火药逐渐在战争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磁针、火药的西传,配合欧洲当时的天文、地理、造船及航海技术,推动了西方一连串的海外探险。

三、结 语

东方物类的入欧历史悠久,数量浩繁。在古代和中世纪,东方物类往往须借助阿拉伯人的摆渡方能传至欧洲。以新航路开辟为转折点,欧洲和遥远的东方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直接的文化交流。

物质作为文化载体,其传播影响是大大超出自身效用的。来自东方的物品展示在欧洲人的眼前,不仅直观地呈现出东方的原料品质、加工工艺,还间接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烙印,欧洲人往往借助来自东方的物类来印证和填充自己对东方文明的认识与想象。可以说,东方物类为西方文明持续不断地补充了新鲜活力。

同类推荐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热门推荐
  • 家有医生

    家有医生

    疾病的威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人能够免于疾病,有些人却不能幸免,这是因为前者能够对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而后者因为无法读懂自己身体早期发出的疾病信号,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家有医生》从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是一本专业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的健康宝典。
  • 凤舞倾城:特工王妃很嚣张

    凤舞倾城:特工王妃很嚣张

    王爷?王妃?什么状况?!难道是在拍戏?古装?穿越就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飙,你当我是小母猫?闹你个鸡犬不宁,闹你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剩女相亲保卫战

    剩女相亲保卫战

    为了保证恋爱质量和个人隐私,她在父母的建议下,毅然启用了沉睡已久的“接头暗号”。一个代号为“气昂”的当代美女小白领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保卫战……经过几年的坎坷经历和遭遇,面对重重陷阱和伤害,她决定正式寻求婚姻幸福前,制定一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软刀子方案,她还笑称这次行动代号为“带刺的玫瑰”!相继接触了多位相亲对象后,不得不周旋在众多男性之间,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点小小的失误,但是保密工作却做得滴水不漏。经过严格筛选和对比,她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接头暗号“相见时难别亦难V千里姻缘一线牵
  • 豪门独宠:星光俏佳人

    豪门独宠:星光俏佳人

    “少废话,六年前,她像是一只跳脱的小鹿再次闯进了他的生活这次。你不知道我为你隐忍了多久,从现在开始,电影学院操场上的初见,一颗脱了手的篮球砸出了他的爱情。动心之后,却发现,他的爱情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六年后,天帝娱乐的总裁专属电梯里,我要一点一点的全部讨回来!”,他选择死死的抓住,再也不会放手!终于在某个浓情缱绻的暗夜,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她。“你这人,怎么没完没了?”女人面色酡红。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播种什么,决定孩子收获什么!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大都来自妈妈,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 冥嫁之农门娇女

    冥嫁之农门娇女

    四处漏风,屋顶摇摇欲坠的破茅草屋子还来不及看真切,莫青青就被冲过来的一个老妇人给吓了一跳,莫青青脑子里轰的一声这要是真扑到她身上,头疼的厉害,莫青青就纳闷了,死了怎么还能感觉到额头疼?挣扎的睁开了双眼,她绝逼要把新……,属于另一个人的记忆全都涌向了脑海深处,差点儿让吃惊中的莫青青再次的昏过去!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屋子,莫青青再结合脑子里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她,被穿了……
  • 守妻生财之农妇当自强

    守妻生财之农妇当自强

    对冷寒来说,穿越什么都无所谓,只是换了一个时空活着而已,虽然很穷,一个馊馒头吃三顿,她不在乎,可面前这个六七八岁的孩子,一次次跟她说。“娘亲,你不要丢下思锦好不好?”“娘亲,你去哪里都带上思锦好不好?”“娘亲,你吃,思锦不饿,真的不饿!”“娘亲,世界那么大,可思锦觉得呆在娘亲身边是最幸福的!”“娘亲,你一定要等思锦长大,然后赚好多银子,让娘亲过好日子!”“娘亲…”她冰冷的心似乎融化了,慢慢的变得暖和,慢慢的接受了他。既然接受了他,她也不能整日做废人,等着小小的他出去乞讨度日。想方设法赚钱买房买地买奴仆,带着孩子奔小康。男人对于冷寒来说,有和没有并无区别,只是一张床以前睡一个人,后来睡两个人,只是这憨厚的男人一次次对她说。“寒,有事尽管说一声,大壮什么都没有,有的是力气!”“寒,不管你要做什么,大壮都无条件支持你!”“寒,这世间谁也不能欺负你,谁要是欺负你,大壮就是豁出命,也要为你讨一个公道!”他不是最英俊的,也不是最聪明的,更不是最富裕的,他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农民,可冷寒知道,将大壮是用命在爱她。一边努力赚钱,一边努力教导两个男人独挡一面。待到万贯家财时,有夫有子如此,她在偷偷笑。【片段一】挑拨离间“大壮啊,你整日围着一个女人屁股打转,丢尽我们男人的脸,你羞不羞啊!”“羞是什么东西,多少银子一斤?你有,你卖不?”【片段二】自以为是“冷寒,你看我,英俊潇洒,仪表堂堂,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你跟我回去,正妻之位还是你的!”“这是谁家的男人,怎么不看好,让他在路边乱吠,咬着人怎么办!”这是一个齐心协力赚钱养家的种田故事。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若是加上一个懂事早熟的小屁孩,那又该是如何?
  • 檞寄生

    檞寄生

    《檞寄生》延续了蔡智恒小说一贯的浪漫气氛,描述“我”实在不是故意,但仍旧不小心同时爱上两个女孩的“三角恋”故事:在台北担任研究助理的“我”,打开抽屉,随手拿出一根烟抽,要把烟拧息时,发现烟上有字……每抽一根烟,便忆起一段往事。当你令两个女孩心痛,你就不得不做一个选择;当两个女孩令你忆起左肩右肩痛,你就知道自己中毒太深……爱抽“MILDSEVEN”的蔡智恒,用十根烟串起一个浓淡相宜的爱情故事。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在中国沧桑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唐朝无疑是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大将郭子仪、开放交流的实践者玄奘等等,上述从事各专项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了他们身后的广大群体,他们和他们所遇到的事件一起构成了大唐王朝这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 寄小读者:让成长美丽飞翔

    寄小读者:让成长美丽飞翔

    《寄小读者》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给小读者的50封信。作者以温情的笔触,续写“爱与成长”的主题,在娓娓动听的叙谈中,与小 读者们分享人生的感动与经验,让小读 者们在爱的阳光中,成就丰富而高贵 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