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49

第49章 西传入欧的东方器物(2)

新航路的发现,东方药材开始大量入欧,欧亚海上贸易的迅速增加保障了来自亚洲的草药货源供货。生姜、小豆蔻、肉豆蔻、姜黄、肉桂、土茯苓、大黄等药材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欧市场,欧人开始大规模地使用。东方药材在通过欧亚贸易形式入欧之外,还通过其他渠道流入欧洲。访华的葡萄牙大使多默·皮列士曾格外留心印度和东南亚特产的药用植物,而当他在广州受冤被捕时,他交付充公的物品里就有大黄和麝香。阿拉伯人伊科多巴曾将人参茎块带到欧洲,16世纪以后人参作为一种强壮剂开始被定期进口到欧洲,但仍较少入药。弥漫着“中国风”的西欧社会对中国药材颇为好奇,许多在华西欧旅行者乐于搜集各种中药药材,既有驴皮胶这种以前西欧人闻所未闻的新药材,也有樟脑、桂皮、大黄等常见品种。派去亚洲各地的传教士们许多身怀科学知识,他们出于研究考虑也力所能及地携带药材回欧。

总的来说,入欧的东方药用植物有:石榴、酸橙、柠檬、榴莲、甜樱桃、冬瓜、萝卜、洋葱、生姜、豆蔻、桂皮、大黄、人参、肉桂、茯苓、川芎、甘草、阿仙药、樟脑、当归、麻黄、儿茶、苏合香、芦荟油、沉香木、香液、艾菊、高莎草、五倍子、鸦片酊、石脑油、诃子、藏红花、墨牵牛子脂、水苏、黄芩、荔枝草、黄连、印度蛇根木、臭椿、地黄、菖蒲、莪术、银杏、丁香、郁金等。

(4)观赏类植物

本篇涉及的观赏类植物主要包括树木和花卉两类。观赏类植物同样很早就开始西传,如杏树、桃树在公元初就传播至古罗马。最初来源于伊朗的玫瑰,在中世纪前就已被移植到欧洲,在古罗马大量应用于节日庆典。公元6世纪,白桑叶树也由波斯传入了拜占庭帝国。

18世纪时,欧洲大量引进东方植物,丰富了自己的园林艺术。这类植物的西传,主要假手于前来东方考察并把大量的植物标本寄回欧洲的植物学家。如前文提到的植物学家阿裨尔,他就将多种中国植物输入英国。其中,中国的银白杨在英国就以其名而被命名为“中国的阿裨利亚”。瑞典植物学家拉格斯特朗(Lagerstron)曾在华采集1000多种植物标本。

还有一些树种则是由传教士运回欧洲。法国耶稣会士在中国采集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寄往欧洲引种。如法国耶稣会士汤执中(d" Incarville)神父在1740—1757年间为法国国王花园的植物学家朱西厄的贝尔纳(Bernard de Jussieu)运去了大批在欧洲尚不存在的新植物品种,包括椿树、雪松和槐树等。

在欧洲得到栽培的东方观赏类植物主要有:玫瑰、桑树、郁金香、椿树、雪松、槐树、杜鹃、牡丹、茼蒿、紫薇、紫藤、菊花、绣球花、木兰、卷丹、素馨、银白杨、茶树、珙桐、翠菊、梧桐、木槿、臭椿、伞松、银杏等。

2.植物提取物

这里的植物提取物是指以植物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过程,从而获得的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的一类可用于生活和生产的产品。传入欧洲的这一类物品主要有:茶叶、樟脑、阿魏树胶、安息香树脂、藤黄树脂、虫漆、蔗糖、巴豆油等。此外,槿麻(马尼拉麻)、黄麻、苎麻及其制成的绳索和麻布等也在18世纪出口到西方。

(二)动物类

同植物类一样,本文也将动物类分为动物和动物制品两类来论述。

1.动物

从古至今,西方从东方引进的动物非常稀少。据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从东方传入欧洲的动物如下:

据罗马史料记载,在奥古斯都时代有中国使团向罗马敬献大象。16世纪至少有13头印度象到达里斯本,有两头抵达罗马(其中的一头名叫汉诺的大象曾被拉斐尔画过),有两头沿不同的道路来到维也纳,还有一头到马德里,法国和英格兰也各有一头。

关于蚕的输入,据记载,公元555年有两名景教教徒在中国掌握了养蚕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蚕蛾卵置于一根竹杖中带回了君士坦丁堡。

欧洲到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开辟后,葡萄牙的一艘航船上曾载回了两只不同颜色的鹦鹉。

此外,鲤鱼、丝足鱼、乔乔狗、麂、麝、哈巴狗、圣贝尔纳德狗、纯血马、安哥拉山羊、貂等也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引入欧洲。

2.动物制品

动物制品是指以动物的皮、毛、牙等为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

这类物品有:东方鸟兽标本、山羊绒、麝香、玳瑁、鸟类羽毛制品、羊毛制品、驼绒制品、象牙制品(如象牙梳、象牙塔、象牙棋、象牙首饰盒)等。这些动物制品在欧洲主要作装饰用,但也有一些是作药用,如麝香。我们可以从《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看到麝香曾作为“精细货”运往欧洲的记录,如1680年从伦敦出发的“巴纳迪斯顿号”把1000盎司麝香运回英伦;1698年从厦门返回的“舰队号”,船上载有3000盎司的麝香。此外,玳瑁也是作为药物传入欧洲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中列出的从中国进口的草药中就包括麝香和玳瑁。

(三)手工制品类

根据输入欧洲的东方手工制品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情况,笔者将之分为生活用品类和生产用品类。

1.生活用品类

(1)织物

所谓织物,是指用纺织纤维织造而成的物体。笔者将传入欧洲的东方织物分为三类:

一是丝绸及其制品。据国外的一些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丝绸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已经传到欧洲。到张骞开辟西域通道后,丝绸开始大规模西传。由于丝绸是这条道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以至于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陆路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很快流行开来,据称恺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袍出现在剧院里,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也对中国丝绸青睐有加。由于稀少而昂贵,丝绸成为了风靡贵妇阃闱的奢侈品。15-18世纪丝绸一直是东方输入西方的大宗商品之一,入欧的丝绸可以细分为两大门类:生丝和成品丝绸。该时期中国向欧洲出口了大量白色的生丝、有色散丝,成品丝绸有锦缎、绸纱、天鹅绒、金银线织锦、塔夫绸、雨篷、华盖、床罩、帷幔、毡毯、刺绣品、印度丝巾等。

二是布及其制品,包括棉布和麻布。棉布即棉纱织成的布,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麻布则是以各种麻类植物纤维织成的一种布料。棉布在葡萄牙初来亚洲时便开始输往西欧,随后荷兰、英国又大量进口,到17世纪末已充斥欧洲市场,成为大众衣装的主要面料之一。棉布和麻布根据质地不同又分为细平布、中平布、粗平布、绒布、细麻布、夏布、麻纱等。我们可以从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留下的这些棉织品的特殊名称中来了解它们的产地。马德拉斯布和印花布(calico)起源于印度的马德拉斯和卡利卡特(Calicut)城。薄纱布(muslin)来自阿拉伯的摩苏尔(Mosul)城。方格花布来自马来语,意即“条纹”。擦光印花布来自印地语,意即“斑点”。直到动力机械采用前,欧洲始终无法生产出在价格上能与印度棉布媲美的棉织品。印度棉织品进口量之大,以至于西欧的羊毛、亚麻、丝绸行业倍感惶恐,迫使许多国家专门出台法律限制对其进口。即使如此,笛福仍然在1708年评论道,不管法律如何,棉布不仅被各阶层人用来做衣服,而且“悄悄潜入我们的房屋、我们的衣橱和卧室”。

同类推荐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热门推荐
  • 现代道修

    现代道修

    吴凯本是创世主神的大弟子青玄,因为某些原因竟被自己的师尊打入凡尘轮回。得到了重修之后自己的师妹就不愿意回去就和他在凡尘俗世体验生活,创立了地下势力,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
  •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他是王卫。一个务实的勇者,一个在能吃苦的年纪不选择安逸的人。22时岁带着6个员工往返深港两地送快件,带领顺丰从“老鼠会”时期,走街串巷,满腿伤疤。三年后他垄断了华南地区快递业务。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务实者。2002年,顺丰已经包揽了深港货运70%的业务,但市领导却还不知道有一个叫王卫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开办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他在不到40岁就拥有了一家年营业额达到120亿的公司——顺丰速运。王卫成就了一段商界传奇,起初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快递行业不容小视的商业精英。王卫始终做一个淡定的信佛人,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认为这是一场“因缘际会”。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为妻不贤

    为妻不贤

    林燕染穿越了,乱世飘零中带着一个五岁的幼子,前有追兵、后有陷阱,可就是没有夫君?林燕染与夫君穆宣昭第一次见面,穆宣昭冰冷的箭锋对准了她的心脏,杀机毕现;林燕染与夫君穆宣昭第一次交锋,穆宣昭冷硬的手掌扼住了她儿子的咽喉,逼她就范;林燕染费尽心机、用尽筹谋,终于打动了布衣粗服却肃杀艳绝的山贼杨致卿,施展平生所学,终于坐拥万贯家财,笑赏风流美男;但,这一切,却在穆宣昭和她争抢儿子时,化作了泡影。穆宣昭冷肃着俊美的脸庞,冷冷开口:“儿子我要,你,我也要。”林燕染咽下喉间心头血,唇角绽放一抹绝丽的笑容:“穆宣昭你今日逼我至此,他日我纵然嫁你为妻,你也要记住为妻——不贤!”【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 被领导的艺术

    被领导的艺术

    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都同时充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种角色,但是平日里往往将领导艺术摆在第一位,忽视了被领导的艺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领导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领导,所以我们最好先学习如何接受领导,然后才能懂得如何领导别人。因为只有学会被领导的艺术才能当好领导者。本书从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获得授权时做好本分等多个方面,运用心理学、处世哲学、管理艺术、领导学等领域知识,通俗、细致、独到地讲解了被领导的艺术和智慧。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系统讲授被领导的智慧,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学的一门新课。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重生混元道

    重生混元道

    大梦不觉醒,周成溺水后幸运地回到了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未开,大道未定,生灵未出,诸多天材地宝也散落在混沌各方。万般重宝,俯拾皆是,一一收入囊中。盘古开天后,周成杀仙屠神,斩妖镇魔。大战元始天尊,逆天证道,最后成为天地间最强至尊。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若夫天地相忘,则为混元大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决胜红海,生死转型

    决胜红海,生死转型

    有些企业家说,他们的商业模式很好。但我们看他们的商业计划书时,看到的却只是一个商业创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肯定是要有一个好的商业创意,但商业模式是一个包括客户价值创新、收入模式、组织架构的系统,商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整个企业的改革。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持续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