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08

第8章 汉代人婚姻的地缘结构(1)

阶层与职业差异

两汉时期,由于各个阶层社会地位的不同和职业上的差异,婚家之间在地域的远近上也有所不同。

汉代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两大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比较简陋,以及“生产或者是为了生产者本身的直接消费,或者是为了他的封建领主的直接消费。只有在生产的东西除了满足这些消费以外还有剩余的时候,这种剩余才拿去出卖和进行交换”①。(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9卷,2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因此,汉代的每个村庄就成为一个自然经济色彩非常浓厚的居民点。在这种农村社区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人们,居住稳定,安土重迁,与外界的联系范围狭小而有限,信息源和信息通道单一,信息量甚小,从而使社会结构成为封闭或半封闭的社会有机体。在汉代农业自然经济结构中,广大小农、佃农以及凭借土地对农民进行盘剥的地主阶级,必然以近距离结婚为主。

此外,对于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来说,还存在交通工具简陋和路途往来困难等诸种不便利条件,这正如东汉学者张衡在《四愁诗》中说的那样,路途茫茫,距离遥远的婚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②(②《文选》卷二十九张衡《四愁诗》云:“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我以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一般认为《四愁诗》是张衡在政治上有所寄托而作。但大凡比喻必有现实状况为其依据。张衡在诗中所说的山高水深、陇阪长、路途远而无法与“所思”者相会,则反映出在汉代由于两地之间相距太远,男女双方是难以成婚的。无独有偶,东汉末年,曹植《杂诗》也有类似的说法:“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高思故南任。……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文选》卷二十九))

近距离究竟在多大的地域范围之中?根据史书记载,最近的是同村、同乡,有的是同县、邻县,远者则可在同一郡中。其间距离大都在百里之内。①(①此处之里用今制。按,汉制1里为414米,略近于今制的500米。)这一情形在汉代小农、小手工业者、平民和地主中都有显著反映。

西汉涿郡蠡吾县平乡小农家庭成员妄人,先嫁(“)为同乡王更得妻”,后又再嫁广望人王廼始。②(②参见《汉书·外戚传》。)可见,妄人第一次出嫁,与其夫家在同一乡中。广望系涿郡治下县,与蠡吾县相邻,二县相距约四十里。东汉时,沛郡平民周郁所娶之妻,是“同郡赵孝之女”③,(③《后汉书·列女传》。)二家在百里之内当无疑问。成都平民赵宪之妻是郫人何玹,犍为平民杨凤珪之妻是临邛人陈助。④(④参见《华阳国志·蜀郡士女》。)成都距郫县四十里,犍为与临邛相隔六十余里。《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载:“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同传又云:姜诗之妻能“昼夜纺绩”,可见,这应是小农或小手工业者之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种近距离为婚的情形是十分普遍的。当然,这些阶层中也有远距离为婚者。东汉丹阳句容平民李南之女,“为由拳县人妻”⑤。(⑤《后汉书·方术列传上·李南》。)句容县至由拳县将近四百里,大大超过了这一阶层婚家双方的一般距离。不过,这种现象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中、小地主和豪族地主中也普遍存在着近距离结婚的状况。《后汉书·朱晖传》载,朱晖家庭是西汉南阳地区的“衣冠”世家,其父之家居南阳宛地。丧父之后,朱晖搬至母方家族居住。“王莽败,天下乱。(朱晖)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显然,朱晖母家与父家同在南阳宛地,且距离甚近。东汉时,汝南细阳县富人刘氏与其“邑人”吕衡结亲。⑥(⑥参见《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至东汉末年,士人王褒亦曾与同县人管彦“共许为婚”。⑦(⑦参见《三国志·魏书·王修传》注引王隐著《晋书》。)

官吏的信息来源和信息量均多于一般百姓,但是,由于结婚年龄往往早于从官年龄,所以在这个阶层中也广泛存在近距离结婚情形。如东汉安众令程文矩之妻是同郡李法之姊。⑧(⑧参见《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乐府诗集》卷七十三《焦仲卿妻》描写的县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家相距很近: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焦仲卿被迫与刘兰芝离婚后,其母为他所定的妻子之家,更是近在相邻:

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

《焦仲卿妻》虽是文学作品,但毕竟是时代情势的反映。

高级官吏中亦然。《后汉书·李固传》载,荆州刺史李固是汉中南郑县人,他把女儿嫁给同郡人赵伯英。南阳太守刘焉是江夏竟陵人,其妻费氏是江夏人氏,二人也同在一郡之中。京兆尹应顺是汝南郡中人,其妻亦是汝南郡人。①(①参见《后汉书·应奉传》注引《汝南记》。)在边塞地区也有这种情形。如庞淯是酒泉表氏人,其妻赵娥亲也是酒泉人氏。②(②参见《三国志·魏书·庞淯传》及注引皇甫谧《列女传》。)

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结构不从根本上改变,作为社会中大多数人口通婚的地域构成必然是近距离为婚,尽管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是不尽相同的。在汉开其肇端之后,各代大体如此。如晋代“士人有嫁女于近村者”③。(③《太平广记》卷四五六引《续搜神记》。)唐代人“生女犹得嫁比邻”④。(④《全唐诗》卷二一六杜甫《兵车行》。)“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⑤(⑤《白氏长庆集》卷十《朱陈村诗》。)

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lfredSauvy)指出:人口经过长时期的近距离为婚,会产生“孤立群”现象,“这些人群经过长时期必然会存在严重的近亲结婚现象。……这种现象必然使得他们的死亡率高,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生育率”⑥。(⑥[法]索维著,查传瑞、邬沧萍等译:《人口通论》上册,第一部分“增长社会学”,4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两汉时期,亚血缘的近亲通婚是存在的。因此,同一地域中长期封闭式婚姻结构,也会对汉代人口的发展造成某些不良影响。只是由于当时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远距离为婚,以及人口流徙造成的不同地区人们的通婚,近距离为婚并没有普遍形成“孤立群”类型的通婚状况。因而,由此引起的近亲结婚和高死亡率现象当不会严重。

远距离为婚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首先,封建贵族、皇族等统治阶级上层,可以凭借手中的威赫无比的权势,从较远的地方娶女子为妻。

封建皇帝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汉代封建社会中,“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①,(①《汉书·鲍宣传》。)皇帝视全国的物产人庶为个人之私产,把天下的女子也当成供自己享用的玩物。虽然汉制规定,东汉时选后宫妃女是“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②,(②《后汉书·皇后纪上》。)然考之于史,此条规定仅具纸文而已。不仅西汉时期皇帝选民女的籍贯不限于京畿附近,东汉时亦是如此。如在西汉,武帝妃子赵婕妤系河间人,河间距长安有两千多里;元帝冯昭仪是上党潞人,哀帝傅昭仪是河内郡人,上党潞地及河内地区距长安都有近千里的距离。东汉前期,章帝窦皇后是扶风平陵人;中期,顺帝陈夫人是魏郡人;晚期,灵帝宋后是扶风郡人、王美人是赵国人,献帝伏皇后是琅邪郡东武人。③(③以上诸例,参见《汉书·外戚传》及《后汉书·皇后纪》。)这些地区距离洛阳近者约千里,远者在千里之上。

其次,流动性较强的阶层以及某种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可以造成籍贯不同的家庭之间的通婚,尽管从表面上看这种通婚似乎是某一地区的近距离结婚。

在男子当中,流动性较强的阶层有游士、儒生和商贾。

游士兴起于战国时代,西汉前期这个“尚口舌之辩”、“专务游说”的阶层仍然存在。秦朝末年,原为魏公子无忌门客的大梁人张耳在“游外黄”时,与外黄富人之女④(④参见《汉书·食货志上》。)结婚;大梁人陈余,“游赵苦陉”,其地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⑤。(⑤《汉书·张耳陈馀传》。)西汉景帝时人枚乘,家居淮阴,他不乐为官,“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枚乘的一个小妻就是他在游历梁地时所娶。⑥(⑥参见《汉书·枚乘传》。)大梁距外黄,大梁距赵苦陉,淮阴距梁地,均有数百里的距离。

由于出门求学,儒生的流动性亦较强。他们往往在年轻时离乡寻师,或去京师太学求学,从而也有可能在离家乡较远的地方娶妻完婚。《后汉书·马融传》记载,扶风茂陵人马融少时去南山求学,后遂在南山与挚恂之女结婚。

商贾阶层的流动性也很强,晁错说他们具有“千里游敖,冠盖相望”的特点。由于往往是单身商贾去边远的地方经商营利,因此,虽现存史料尚缺乏实际事例,这个阶层中也应存在不同籍贯者远距离为婚的情形。

在女子当中,从事倡乐业的女子流动性较大,她们经常作跨空间的长距离转移。汉代社会有专门从事训练歌舞伎倡之人,他们用诱惑、欺骗甚至是赤裸裸的强逼手段,把年幼的女子搞到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舞蹈训练,再把她们转卖给封建贵族或富家大户作家庭歌舞伎女。《汉书·外戚传上》留下了相对完整的史料:王媪嫁广望王廼始为妻,生女王翁须:

翁须年八九岁时,寄居广望节侯子刘仲卿宅,仲卿谓廼始曰:“予我翁须,自养长之。”媪为翁须作缣单衣,送仲卿家。仲卿教翁须歌舞,往来归取冬夏衣。居四五岁,翁须来言:“邯郸贾长儿求歌舞者,仲卿欲以我与之。”媪即与翁须逃走,之平乡。仲卿载廼始共求媪,媪惶急,将翁须归。曰:“儿居君家,非受一钱也,奈何欲与它人?”仲卿诈曰:“不也。”后数日,翁须乘长儿车马过门,呼曰:“我果见行,当之柳宿。”媪与廼始之柳宿,见翁须相对涕泣,谓曰:“我欲为汝自言。”翁须曰:“母置之,何家不可以居?自言无益也。”温与廼始还求钱用,随逐至中山卢奴,见翁须与歌舞等比五人同处,媪与翁须共宿。明日……廼始来归曰:“翁须已去,我无钱用随也。”因绝至今,不闻其问。

王翁须就是这样在刘仲卿的欺诈与逼迫之下,与父母家人流离失散,从家乡广望先到邯郸,继而又来到千里之外的长安完婚。相类的例子是东汉末年,琅邪籍乐伎女子卞氏来到离家乡千余里的谯地,后曹操“于谯纳(卞)后为妾”①。(①《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两汉人口的水平流动,主要由如下四条渠道形成:徙民政策,灾荒流民,战乱避难和避仇,内地及边域的双向流动。有汉四百年间,政府徙民最重要的有如下三次:

(1)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实关中”的建议,“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①。(①《汉书·刘敬传》。)高祖后,汉“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②,(②《汉书·地理志下》。)形成了关东地区豪族成员向关中地区流动的格局。

(2)西汉中期,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太始元年,又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和云阳。③(③④参见《汉书·武帝纪》。)

(3)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徙关东贫民七十二万五千人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等地。④(③④参见《汉书·武帝纪》。)流民移动带有明显的时间性:伴随着土地兼并和生产资料的持续地、长期地和广泛地被剥夺,加之自然灾害的肆虐,许多小生产者流离失所,被迫迁往他方。这种情形在西汉和东汉后期愈演愈烈。例如,汉元帝即位后,关东地区“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⑤。(⑤《汉书·于定国传》。)成帝时,“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众”⑥。(⑥《汉书·成帝纪》。)东汉安帝时期,“万民饥流”⑦。(⑦《后汉书·安帝纪》。)综观两汉时期的流民状况,主要是关东地区人口向北方、西方和南方地区流动。

上述人口迁徙方式,导致了不同地区人口之间的通婚。以关中地区为例,随着关东人口涌入关中,出现了外地人与本地人口、不同地区的外地人口之间的通婚。在西汉初,有燕地人与关中人结婚的个例:燕王臧荼后裔臧兒先与槐里人王仲结婚,后又再嫁长陵人田氏。⑧(⑧参见《汉书·外戚传上》。)在西汉中期,则有魏地人与繁阳人通婚的个例。《汉书·杜邺传》载,杜邺之家“本魏郡繁阳人也。祖父及父积功劳皆至郡守,武帝时徙茂陵”。杜邺的母亲系张敞之女,又据《汉书·张敞传》的记载,张敞“本河东平阳人”,后因祖父曾任郡太守而被迁往茂陵地区。

战乱、避仇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流动。东汉末年和三国初期,曾出现过为期十年之久的人口地域流动浪潮。从关中流入长江中游荆、襄地区有十余万户、五十余万口;从中原、两淮、山东地区流入江南的人口则是当时的主流:“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⑨。(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复仇之风盛行于汉,因此便出现了因避仇而徙居他乡者。如《三国志·吴书·顾雍传》称:“蔡伯喈以朔方还,尝避怨于吴。”这种类型的人口迁徙,亦可造成不同地区的人口通婚。《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引《魏略》说,河东人焦先“避白波(军)”,故“东客扬州取妇”。扬州地区与河东地区南北殊隔,相距两千多里,倘若不是在动荡的岁月,焦先是不可能与遥远的扬州地区女子结婚的。此外,西汉人扬雄祖上在汉武帝元鼎年间,因避仇从巴郡江州徙往六百里之外的广汉郫地,“五世而传一子”,从而出现了远距离为婚的情形。①(①参见《汉书·扬雄传上》。)东汉人王充的祖上,原是“魏郡元城人”,由于“恐为怨仇所擒”,遂迁往距家乡两千余里之外的会稽地区,王氏家族便在这一地区定居传宗。②(②参见《论衡·自纪篇》。)

汉族与其他族群的通婚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大牌校草专属丫头

    大牌校草专属丫头

    乔习突然转入素有贵族之称的映染高中,安静、话少的乖学生是她的新形象,然而不久后就被爆出原来的身份——枫扬高中的乔习。“你以为我们在交往?因为我吻了你?”温文尔雅的副会长微笑的看着她,“那天……是愚人节?”“乔习,你是我的!”霸道的会长一把将她搂入怀中。“跟我走。”青梅竹马的校草拉着她就走。
  • 战帝系列(七)

    战帝系列(七)

    重山河毫不犹豫,正待循声掠出,忽闻一声冷笑毫无征兆地进入他的耳中,在风雨声中竟仍显得清晰无比,就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刀,可以洞穿一切……
  • 笑看妃乱

    笑看妃乱

    白小鼠——实在称不上一个好人,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十国称霸,她占其一婚姻不慎美满、情人不算体贴、想过离婚但终究还是算了。慕容尊:他爱的一定想到手,但骄傲也要有。元夕夜:面子和地位比女人重要,实在要选还要斟酌。(此文有些挑战神经,不强求喜欢,嘻嘻,但很感激能喜欢的)新文:《朱砂曲》简介:一个女人的故事推荐鹦鹉家的完结文:《阴毒妃嫔》《贤妻良母》《低调少奶奶》《相公这是21世纪》好文大放送《丑颜倾城》落随心《凰权》天下归元《重生豪门之嫡女》随风清《孽婚门当户对》简思《兽婚》《妾本惊华》西子情《破日》李筝《笨女人》张小鹿
  • 战帝系列(一)

    战帝系列(一)

    屋内一青衣人正背向正门负手而立,他的目光停留在悬于壁上的一幅画上,画中一座青峰直耸云霄,气势凛然。听得此声,他方缓缓转身,道:“刑破,你回来了。”但见此人四旬有余,风姿慑人……
  • 一生气你就输了

    一生气你就输了

    就是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面对别人的无理指摘,这本书在告诉读者如何正确处理上面这些关系,都应该尽量置之一笑,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保持“淡定”的心态。要学会笑对生活,而对那些试图激怒自己的人冷眼相待,不要让一时的怒火影响了自己的进步
  • 苍蝇在飞

    苍蝇在飞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傲世逆天传

    傲世逆天传

    一个立志追求武道极境的少年,从没想过要参加到朝中那些争权夺利中去。可是,他却是被逼无奈的加入到了其中去,后来他更是得知,他居然应该是当朝的皇帝!且看他如何以血和汗浇灌人生,铸造那属于他的神话!且看他如何以血和汗浇灌人生,铸造那属于他的神话。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