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15

第15章 汉代婚姻关系形成的基本步骤(2)

五月和十二月(或冬至以后105天)对婚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全国性的,后者是局部的———仅限于太原郡以及周边地区。

由此引申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汉代人民结婚的趋势。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农业人口居民与工业人口居民的结婚集中时间趋势是颇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从时间上看,农忙的季节不宜举办婚事,全家所有能进行劳动的人这时都奔波于繁重的农活当中;从经济收入上看,农忙时往往是农民一年当中经济状况不好的时期之一,旧的产品已经消费殆尽,或所余无几,而农闲时则是新产品还有盈余的时期,便于操办婚事。所以,农业人口结婚密度较大的季节往往集中在农闲时期。直到近代,所有的农业民族和一些工业国家中的农业居民(如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普鲁士)也呈现出这种状况。

汉代的情况如何呢?从经济结构上看,汉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汉代人口的主要部分是农业人口。虽然由于史料欠缺,难以作出精确的定量估计,但现存的史料已能说明汉代人民结婚的时期趋势也主要集中在农闲时期。即每年的深秋季节、冬季以及来年的初春时间,即太初历的十月底至一月。《管子·幼官篇》(《管子》一书中的很多内容是在汉代完成的)云:

春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秋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始卯,男女。

刊行于清代的《冠婚丧祭仪考》第7册《昏期不必用五月考》指出:

昏期,古皆用深秋后仲春前,荀子所谓“霜降逆女冰泮杀止”者。

见于实例者,如西汉的张放结婚、鲍宣娶妻、梁鸿成亲均然;东汉时人禽坚、赵岐和公乘氏也是如此。

作为笔者上述说法的一个旁证,是出土的云梦秦简《日书》中关于婚嫁时吉日与不吉日的分布情况。尽管《日书》只是秦代的一本卜算的书籍,但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现实。其中,《日书》所载春季(1—3月)婚嫁吉日有13例,不吉日有6例,二者之比是216∶1。夏季(4—6月)吉日是3例,不吉日是3例,二者之比是1∶1。秋季(7—9月)吉日是8例,不吉日是7例,二者之比是1.01∶1。冬季(10—12月)吉日是11例,不吉日是5例,二者之比是2.2∶1。吉日比例最大的是冬、春二季。

另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皇帝、贵族和官吏阶层不会受到农忙季节限制。城市平民阶层所受农忙季节的影响程度也远不如小农、佃农那样大,结婚的时间趋势也呈现出阶层和阶级的差异。农业人口(小农、佃农)集中在1、2、3月和9、10、11、12月,城市平民也大致如此,有时也有在此以外者。上层则不受时间限制,一年四季均有记载。

六、男方家庭迎新妇和女方家庭送亲

婚日确定后,新妇便携带嫁妆去男方家中成婚。在这时,男家和女家要分别派人迎亲和送亲。《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献帝起居注》云:汉献帝纳曹操之女为后,派使者持节迎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城阳恭王刘祉》注引《东观记》载,西汉舂陵康侯刘敞为子娶高陵侯翟宣之女为妻,“(翟)宣使嫡子姬送女入门”。

在去男方家的路上,新妇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常常表现出喜忧参半的矛盾心理。有时,她要用啼哭来表达自己不愿离家的心情,以及对即将组成的新家的一种忧虑———对丈夫能否安守操节的不放心是造成这种忧虑的主要原因。《乐府诗集》卷四十一录汉乐府诗《白头吟》写道:

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七、成婚庆贺

成婚之日把新婚夫妇的结婚过程推向了高潮,这时出现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场面:

(1)新婚夫妇穿着鲜洁《盐铁论·散不足篇》说西汉中期富者结婚,“皮衣朱貉,繁露环佩”;而一般人家也会“长裾交袆,璧瑞簪珥”。东汉时,“丽女盛饰,艳如春华”①;(①《初学记》十四引蔡邕《协和婚赋》。)“妇人始嫁,至作漆画展,五色彩为系”。可见,他(她)们从头至脚,全新装束,富丽堂皇,引人注目。

(2)家中盛饰成婚之日,双方家中(主要是男方家里)要打扫清洁,内外盛饰,装点门楣。汉代人蔡邕描述说:“婚礼以举,二族盛饰,威仪有序……即臻门屏。”②(②《初学记》十四引蔡邕《协和婚赋》。)

(3)拜见父母新婚夫妇要拜见双方的父母(主要是拜见男方家庭的父母,以表明男方家庭对于新妇的认可)。如《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记载,鲍宣与桓少君成婚时,“拜姑礼毕”,其中,“姑”是相对于新妇而言的,这表明,作为一种象征性仪式,“拜见”之礼的意义对于新妇比新夫要大一些。

(4)亲朋毕至,酒宴庆贺,歌舞助娱,极致欢乐成婚之日大请宾朋的仪式是不可避免的,这部分是由于婚嫁过程在汉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部分是由于汉代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十分重视男婚女嫁,并赋予极高的道德哲学标准,“居室之义,人之大伦”③(③《后汉书·冯衍传》注引冯衍《与宣孟书》。)之类的说法也因之而在各阶层中颇为流行。由这一社会心理所决定,在举行婚礼时,与当事人有往来的亲戚朋友均要前来表示祝贺。这些来宾大致可包括三类:一是婚家双方的亲族成员:“群祥既集,二族交欢”①。(①《初学记》十四引秦嘉《述婚诗》。)二是婚家的友人。三是婚家的邻居。正如蔡邕《协和婚赋》说的:“嘉宾僚党,祈祈云聚。”②(②《初学记》十四引《协和婚赋》。)注重婚嫁之礼的(包括自己结婚和为他贺婚)人,为世人所称道,如东汉人麋子仲“或婚或宾,见礼当时”③。(③《三国志·蜀书·杨戏传》。)而“绝庆吊之礼”,不去祝贺亲朋好友者,则被视作为不通世情不明礼义古怪之人。④(④参见《后汉书·王充传》。)

如果婚家的亲戚朋友的身份是官吏,政府是否允许其请假参加婚庆典仪?现存的汉代史料尚无直接证据。不过,从当时婚嫁庆贺的重要性看,应当是允许的。而且,东汉桓帝时巴郡文学掾赵芬在给巴郡太守但望的上书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他为小官吏抱怨说:他们“千里给吏,兼将人从,冬往夏还……其婚丧吉凶,不得相见,解缓补绽”⑤。(⑤《华阳国志·巴志》。)可以看出,赵芬是把包括“婚丧吉凶,不得相见”一类事情视为反常的、不符合汉代惯例的情形。到了唐代,正式规定了官吏在亲戚朋友婚嫁时可以休假。如当其子女举行婚嫁时可有九天的假期;而在其他近亲举行婚礼时,则分别有五天、三天和一天不等假期。⑥(⑥参见杨联陞:《帝制时代中国的作息时间表》,载《食货》月刊(复刊)3卷3期,1973年6月。)可以看出,唐代的这些规定与汉代有着某种继承关系。

饮酒是汉代人的一种嗜好,在各阶层中相当普遍,因此,酒宴庆贺为婚嫁之日所必不可少。据史载,汉代曾两度出现禁止婚嫁时饮酒的情形。第一次是西汉政权建立甫始,“汉祖草创……禁塞嫁娶饮酒食肉”⑦,(⑦《晋书·礼志中》。)显然,此令是针对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而制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此令也就不取自消了。事实上,在文、景时代,人们婚嫁就已是酒肴满案了。第二次是西汉宣帝时期,某些郡国的行政机构,擅自颁令,禁止人们婚嫁饮酒,但这些禁饮酒令很快就由汉宣帝亲自下诏解除了:

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贺。由是废乡党之礼,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⑧(⑧《汉书·宣帝纪》。)

所以,禁饮酒不过是汉代婚嫁时的一个小插曲,对婚嫁礼仪并未真正构成影响。在汉宣帝诏文颁行后,婚日酒宴庆贺在全国诸阶层中更加普遍和广泛。酒宴之时,免不了热闹一番。戏谑、笑骂充斥于酒宴之上。《群书治要》引仲长统《昌言》说:“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有时在酒醉之后,来宾还会作出一些过火的举动。《风俗通义》记载,西汉时汝南张妙参加杜士家婚礼,“酒后相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又悬足指,士遂致死”①。(①《风俗通义》佚文,见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4222页。)

同时,乐声不绝于耳,歌舞祈祈在目。如《风俗通义》所说“酒酣陈乐歌笑”②。(②同上书,425页。)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家庭,乐舞往往较简单:“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中者鸣竽调瑟,郑儛赵讴。”③(③《盐铁论·散不足篇》。)豪族大贾和商官富户的婚日乐舞则颇为隆重。故时人称:“今者富钟鼓五乐,歌儿数曹。”④(④《盐铁论·散不足篇》。)“五乐”,即宫、商、角、徵、羽五音,言其器乐齐备;“数曹”,即数辈,言歌舞伎之多。四川、河南、江苏等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宴饮乐舞”类型之图,则生动而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晋人左思追述的场景:“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羽爵执竞,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⑤(⑤《文选》卷四左思《三都赋·蜀都赋》。)

四川郫县出土的“宴饮乐舞”石刻画像的乐器与舞蹈组合排列如下⑥:(⑥参见刘志远等:《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109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歌伎长袖踏鼓舞伎抚琴伎叠案伎长袖折腰舞伎旋盘伎抚琴伎歌伎击鼓伎观者长袖舞伎观者

无论是何种组合,在贵族富商的婚日酒宴上,都不会是单一的舞蹈或乐器伴奏,而是多种乐器的重奏,不同乐声的变幻,以及各种舞姿的翩跹。

至于皇帝册定后妃时的乐舞庆贺隆重程度,当会超过一般的贵族大户,不过具体制度尚不清楚。

另外,汉代还盛行佳宴之上宾客起舞、主人伴舞以自娱的风习。如西汉人杨恽在酒宴上“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顿足起舞”①。(①《汉书·杨恽传》。)东汉人蔡邕“将就还路,五原太守王智饯之,酒酣,智起舞属邕”②。(②后汉书·蔡邕传》。)因此,在酒席宴上,来贺婚的宾客和主人可能也要起舞相贺。

八、庙见之礼

按照《礼祀》、《仪礼》等书的说法,夫妻在新婚应履行“庙见”之礼,即祭祀先祖。但考之于汉,“庙见”之礼的实际例子仅仅见于汉平帝时王莽女儿与皇帝成婚。《汉书·王莽传》载:婚后三个月,王莽女儿“以礼见高庙”。从前后事情的关联看,王莽女儿“见高庙”,与其父倡导“复古循经”有关。应当说,在西汉时期,是较少存在这种礼仪的。③

③当指出,某些著作对汉代成婚之日的有关仪式描述是有误的。如《戊辰杂抄》等书说,汉武帝迎李夫人,预嘱富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按,此说既不见于汉代文献,亦不见于距汉较近的两晋南北朝时人的记载。在无直接证明和间接旁证的情况,这是殊可怀疑的。唯此事与唐中宗嫁睿宗公主时曾铸撒帐钱相近。而类似之事又见于宋。《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条云:“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可见,这应是唐宋时期人的风俗。然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应卷三十一,近人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今人乌丙安先生《民俗学丛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均相信这是汉代的一种婚仪,这是需要加以纠正的。又如,前人还误信汉代人有“三煞”破凶之习。明代学者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撒豆谷”条云:“汉世京房之女适翼奉子,奉择日迎之。房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门故也。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门,新人不得入犯之,损尊长及无子。奉以谓不然。妇将至门,但以谷豆与草攘之,则三煞自避,新人可入也。”按,此说疑窦颇多。首先,《古今事物考》中说京房以己女嫁给翼奉子之事不符合汉代历史。据《汉书·京房传》载,是翼奉以女儿嫁给京房本人。其次,汉代不存在“三煞”的崇拜。羊在汉代带有吉祥之意,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有“吉羊”之洗,字体作隶书,并画一羊于其左。又有写着“大吉羊”之洗(见清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卷四)。羊也因此而成为婚嫁时吉祥之物。青色在汉代人眼中并非凶恶标志:“丹为五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通典》五十八引郑众《婚礼谒文》)“青龙”图案每见于汉代建筑物上。降至汉末晋朝,青色的喜庆、吉祥之意更为突出。曹丕修饰宫门,“元日于城南立毡殿,青帷以为门”(《南齐书·礼志》)。王沈在《正会赋》中也说:“华幄映于飞云,朱幕张于前庭。青帷于两阶,象紫极之峥嵘。”(《宋书·礼志四》)到了北朝,又出现婚青庐嫁时结成亲的情形。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礼异篇》中指出:“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再次,“撒豆谷”之俗最初见于宋:“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豆谷’,俗云厌青羊等杀神也。”(《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条)显然《古今事物考》说汉代人撒豆谷及草来避“三煞”之凶,乃是后人以宋代之俗附会汉代。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汉代人成婚之仪最为突出地体现出它的民族特色。

在古代西方的希腊、罗马地区,人们在婚嫁时应履行的一项重要步骤,便是夫妇双方的“祀祖”之礼。法国学者古朗士(Fustelde Coulanges)指出:新妇初至夫家,要浸手于夫家准备好的水中,旋即立于家神祭台侧,进行祷告,是为“祭家神”之礼。新婚夫妇还要在家祖祭台前分粮共餐,这象征着“新夫妇共感同一宗教而上通于家神”。罗马共和时期盛行的“共食婚制”,也是缘此而发的:夫妇在举行婚礼时,肃立祭台前进行祭祀,台上有夫家祖先的图像。夫妇“在家神前共食麦制点心,乃所以使夫妇的结合为神圣的。从此以后,他们共奉同一崇的祀。妇人遂信她的夫的神,行她的夫的礼,祠她的夫的祷祠”①。(①[法]古朗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在同一历史时期,东方的中国汉王朝与西方的希腊、罗马地区在成婚步骤上的这一区别,与婚律、婚姻思想、婚嫁心理方面的差异是协调而统一的,它反映了宗教在两个文明圈中的不同地位。

自然,汉代人的成婚步骤并非尽如上述的那样等齐划一,而且,作为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一个方面,它对于汉代社会也起了不容忽略的影响。这些后面还要详述。

皇帝纳后妃:一个特殊的阶层

两汉时期,封建皇帝的成婚步骤与民间大相径庭。

西汉前期和中期(汉高祖朝至武帝朝),遴选民女入宫,已经形成制度。具体事宜,由中朝的宦官负责。如赵地平民女子窦氏进入惠帝后宫后,由宦官管理。在被遣送出宫时,她对主管宫女名籍簿册的宦官说,愿归家乡。但主簿宦者却误把她送到代国。②(②参见《汉书·外戚传上》。)这一时期对于帝后、妃和夫人家庭的社会地位,本人有无吉相等方面的要求尚不严格。皇帝册定后、妃、夫人,并不需要占卜程仪,只要本人喜欢就行了。如歌女卫子夫选入宫后,先成为武帝夫人,后又成为皇后即是一例。而武帝李夫人也是因“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西汉后期(昭帝朝),皇帝后、妃、夫人的遴选过程趋于严格。汉武帝时,皇太后下诏“采良家女”入后宫③,(③参见《汉书·杜周传》。)西汉“良家”一词是指不从事商贾业、倡乐业等“贱业”,以及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家庭。可见,后宫女子的家庭地位开始受到重视。

然而,转折性的变化是从东汉时期开始,皇帝选后、妃的步骤严格化、正规化和细密化了。皇帝个人的爱好、意愿、心境等主观因素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限制表现在五个方面: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 寓言·静思语

    寓言·静思语

    本书收录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103篇经典寓言。作者以简明质朴的文字 风格,阐释人性致密的纹理,独具匠心地描绘出经典寓言的不朽内涵。让你 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文学魅力,发现那永远鲜活的人生智慧。
  • 伪生活

    伪生活

    美丽的爱情珍珠藏在外表粗糙粗陋的婚姻蚌壳里,这小武尽管对自己的生活和婚姻有所畏惧,有些哀怨,但他又从不想打碎它,而是细心并不乏有滋有味地去呵护,用心血、甚至心智去经营,他甚至习惯了人们的冷漠,习惯了叶莎莎联手她的父母、姐姐对自己的近似庸俗野蛮的“修理”习惯了婚姻蚌壳的粗糙丑陋,如果叶莎莎后来不出意外,沈小武会这样任凭生活的轴心无休止地打磨自己,这很契和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生活对婚姻的随遇相安的心态。
  • 火影之仙术对决

    火影之仙术对决

    水易是个孤儿,因为过度疲劳在修罗魂界与六道相遇,从此,他的世界开始改变。管六道仙人叫师傅,学习六道仙术。与鸣人称兄道弟,让他不再孤独,水易有个梦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让和平友爱在这个世界开花结果。已开新书《火影之大灾难》,急需大家支持。惊云QQ群:38514402(满),139816430(空)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峨眉七矮

    峨眉七矮

    ,峨眉七矮乃是妙一真人爱徒阮征。南海双童甄艮、甄兑,南海玄龟殿散仙易周之孙、易晟之子易鼎、易震,率同妙一真人之子齐金蝉,石生,其中以阮征为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腹黑王爷下油锅:浴火狂妃

    腹黑王爷下油锅:浴火狂妃

    大胤国风流成性的七皇子成婚,婚撵内绑着当红花魁云纤纤,新娘却不知所踪,只余浓墨狂书:“七殿下床技高超,贱妾不才,不敢领教,献上尤物一枚,仅以此谢罪。”往来宾客皆目瞪口呆,唯有高堂之上左拥右抱的七皇子依旧淡然,捏着手中书信,双瞳幽深似海,嘴角却微微敛起一抹宠溺的笑。◆◆◆◆◆◆叶蓝荞,大胤首富之女,儿时流落青楼,登台接客之日被父亲寻回,从此嫡母欺辱、姊妹打压。她敛去光芒,只求安心度日,却不料因家族宝藏卷入皇室联姻,对象还是恶名远播的七皇子!本以为投其所好,献上美人就可以逃过一劫,却不想还是误入了恶魔的眼。◆◆◆◆◆◆轩辕谌,大胤国七皇子,因风流纨绔,百花丛中笑,人称花谌。母后被害,宁贵妃执掌后宫,朝中权臣结党营私,奸臣当道,为保皇族基业,他敛去风华,荒唐度日,只盼有朝一日怒指风云,重掌江山!原以为他早已足够淡然,可以小心翼翼地收起所有喜怒哀乐,偏偏有那么一个女人,像上瘾毒药,总叫他欲罢不能。天下女人皆赞叹他的俊美,迷恋他的多情,唯有她,占了他正妃的头衔,心里头却时时惦念着别的男人……嫁他之前,她逃婚、献花魁;嫁他之后,她殷勤为他纳妾,自己却跟外面的男人藕断丝连,甚至还要休夫!终于有那么一夜,他醉酒而归,摸索着她紧闭的房门,一脚踹开了门锁,将她温香软玉般的身子摁在怀里,压上床榻,猩红着眸子怒斥道:“叶蓝荞!你别太过分!你是本王的妃!伺候本王是你的荣耀!”
  • 娘子太纯:冰山老公别使坏

    娘子太纯:冰山老公别使坏

    童乐乐一穿越就郁闷了。救她的冰山美男嫌她烦,直接将她“扫地出窗”,让她走人可是走走走,走到哪去啊?这个深山密林的,前有猛兽,后有毒蛇,周围还一堆毒草毒树。眼看着就要被一群毒蛇拆吃入腹,转眼又来一老头喂她吃下奇毒。拿到解药的唯一办法竟是让老头那冰山徒弟生下一儿半女。有天理没天理啊!难道她现在要巴巴地跟在那冰山后面问:“喂喂,给我生个娃吧!?”
  • 恃宠而骄:笨妃误乱邪皇心

    恃宠而骄:笨妃误乱邪皇心

    可爱如她,邪魅如他,她总是不断的扰乱他的心活泼如他,腹黑如他,她总是不断的让他用心呵护。神。“你就是我又厌恶又喜爱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