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14

第14章 汉代婚姻关系形成的基本步骤(1)

在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中,一般不需复杂的婚仪,“野合而婚”、“走访婚”等当代一些落后民族保存的原始婚姻习惯提供了实际例证。

在一夫一妻制固定化之后,成婚前的手续和成婚时的礼节也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复杂的结婚仪式。成婚步骤在各民族中具有若干共同之处:如礼节和仪式的行动性、象征性、戏剧性;成婚时的各项表演、游戏、舞蹈、娱乐;参加婚仪者的范限是“夫妻双方较近的亲族”,而“结婚的中心一幕,当然是遣送新嫁娘进入夫门”①。(①[苏]柯斯文(Косвеи,М,О.)著,张锡彤译:《原始文化史纲》,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两汉时期,在婚姻关系形成的基本步骤方面,既具有古代世界婚仪的一般特征,也有自身的若干特点。同时,它对汉代社会生活和后代的婚姻典仪产生了一定影响。

密切衔接的八个环节

以往,研究汉代社会史的学者把汉代人婚姻形成的步骤归纳为“六礼”②,(②如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指出:汉代“婚仪亦如古之六礼”(11页)。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赵凤喈的《中国妇女在法律上之地位》以及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等有关著作,都有相同看法。所谓“六礼”包括如下几个内容: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其中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经过少数人有目的进行理论加工过的礼仪规范与实际状况远非处处契合。考核汉代史实,“六礼”之说是值得再讨论的,下面缀合有关史料,依次叙述汉代婚姻形成过程中的八个步骤。

一、排除婚姻禁忌因素

首先,是仇人之间不能通婚。先秦时代,复仇之风大兴,仇家之间相互残杀,绝无通婚之理。《礼记·曲礼上》云:“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共,交游之仇不同国。”以至为仇家主婚的行为也要受到舆论的猛烈抨击。①(①参见《左传》隐公十五年、《国语·周语》。)两汉时期,复仇风习炽盛如故。②(②参见彭卫:《论汉代的血族复仇》,载《河南大学学报》,1986(4)。)除去个别“豁达”、“谨诚”之人试图通过通婚来化解与仇家的怨仇,绝大多数仇家之间是绝不通婚的。这不仅可以从汉代人婚前夫妻双方家庭关系得到说明,也可以从婚后的某些个案记述中找到旁证。如刘向《列女传·节义传》“郃阳友娣”条载:任延寿与妻兄结怨,遂杀之。其妻曰:“杀夫不义,事兄之仇亦不义……何面目以生而戴天履地乎?”“遂以襁自经而死。”

其次,同姓之间的通婚也大受限制。先秦时代“同姓不婚”便已成为婚嫁时的一条原则。《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就有“男女辨姓”之说。《论语·述而》也记述孔子批评鲁昭公娶同姓的吴女为夫人,是“不知礼”的行为。

当时,人们认为同姓不能通婚是从四个方面考虑的。其一是重宗族。《礼记·大传》认为同姓不婚是保持宗族昌盛的必要条件:

“同姓从宗,合族属……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其二是重人伦。《礼记·曲礼》指出:同姓不婚是最根本的礼法,它可以起到维系人伦的作用。其三是避免灾难。《国语·晋语四》云:异姓通婚,是使“男女相及,以生民也”;而同姓相婚则“怨乱毓灾,灾毓灭性”,故“娶妻避其同姓,畏灾乱也”。其四是同姓相婚会在人口繁衍上造成不良后果。《左传》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③(③《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传》。)的话。

在这四个理由中,重人伦和重繁衍是最基本的。能够从人口质量上进行分析,是古人对近亲结婚所造成不良后果长期观察的结果,殊堪称道。④(④吕思勉先生对“重繁衍”之说颇存疑窦之意。他在《中国婚姻小史》(龙虎书店,1935)一书中指出:“若其男女二者,本无不善之质;则亦初无可虑。其同有善质者,子孙之善性,亦将因子而益显也。至于‘致疾’之说,则尤无据矣。医学者未有言之者?则古人之言,何自来邪?其出于迷信邪?抑或亦有事实为据邪?”按,春秋战国时,中国(然)传统医学已具雏形。而且,近亲通婚对后代的危害,凭经验性的直觉观察亦可得知。因而,吕思勉先生似乎过于谨慎。)

不过,尽管在最初同姓属于同一血缘宗族或亲族,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同姓者也有可能在血缘上变得毫无联系。王符指出:“故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亦有杂厝,变而相入,或从母姓,或避怨仇。”①(①《潜夫论·志氏》。)在汉代此例颇多。如东汉人庆纯为避安帝父讳,改姓贺氏。②(②参见《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注引虞预《晋书》。)东汉有中垒姓,“刘向为汉中垒校尉,支孙以官为氏”③。(③《风俗通义》佚文,见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459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陔余丛考》卷三十一。)故此,“同姓不婚”也有其拘泥的地方。

另一方面,同姓相婚的事情时有所出,法律也没有对同姓结婚加以制止,毋宁说,先秦时代的“同姓不婚”只是流行的伦理道德观念,而非法律限制。

汉代是否实行“同姓不婚”,史学界普遍持肯定态度。清人赵翼认为:“同姓为婚,莫如春秋时最多。此皆春秋时乱俗也。汉以后此事渐少。”④(④参见《日知录》卷六《娶妻不取同姓》。)顾炎武亦持此议。⑤(⑤参见《日知录》卷六《娶妻不取同姓》。)今人瞿同祖先生据《白虎通义》等汉人著述中禁止同姓通婚的理论,断定秦汉时期广泛采用了这一禁忌⑥,(⑥参见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英文版),35页,华盛顿大学,1971。)所言是。不过,汉代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汉代学者从伦理道德观念出发,并援引先秦的其他理论,倡导“同姓不得相聚,皆为重人伦也”⑦。(⑦《白虎通义·通姓名章》。)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同姓相婚的实例。如王莽之妻王氏是宜春侯王咸之女。⑧(⑧参见《汉书·王莽传中》。)东汉人陈恭为其妻弟陈氏所杀⑨,(⑨参见《三国志·魏书·李通传》。)可见陈恭的妻子也姓陈。陈矫本姓刘,又娶刘姓女子为妻。

显然,汉代“同姓不婚”的情形与先秦时基本相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伦理道德观念加以提倡,并对婚姻关系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但人们对此却没有十分严格遵循。在现在可考的344例婚姻个案中,异姓通婚者占338例(97%),同姓通婚者占6例(3%)....,这说明,“同姓不婚”在汉代不失为一条婚姻禁忌。

汉代婚姻关系中,还排除了直系亲族和若干分系亲属之间的通婚。①

二、媒人的联系过程

在汉代之前,媒的制度在内地人民的婚姻关系中已普遍化。反映周王朝历史实际的《诗经·齐风·南山》中有这样的句子: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战国时社会上把通过媒人缔结婚姻看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②(②例如《战国策·燕策一》十分轻蔑地把不靠媒人通婚者比作贱价出售的物品:“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两汉时期,婚家双方的联系大都要经过媒人的中介。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把联系男女婚姻关系的媒人比作推荐贤士的人:“故士因士,女因媒。”③(③《盐铁论·大论》。)刘向在《新序·杂事》中也说:“妇人因媒而嫁。”特别是东汉末,人们更是普遍认为“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④。(④《三国志·魏书·陈萧王曹植传》。)《华阳国志·广汉士女》说蜀郡人何玉通过“媒介”求婚,亦是相关事例。

媒人联系婚家的条件是双方家庭地位相近,以及才能、相貌等因素。

①参见本书《汉代婚姻关系中的法律规定》和《汉代婚姻关系中的原始婚俗》两章。另外,在下列状况中,婚姻的缔结也可能受到干扰:(1)娶同僚之女。东汉末,张昭之子张承与诸葛瑾过从甚密切,二人又同在孙权手下任职,年龄亦相差无几。张承之妻死后,张昭“欲为索诸葛瑾之女”,但张承却以“相与(诸葛瑾)有好,难之”。张昭亦无可如何。后来,孙权亲自出面,“劝焉,遂为婿”(《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其因盖在于娶同僚之女后,便要执子婿之礼,使原来的关系发生变化。(2)娶与自己同一宗族人的孀妻。刘备夫人穆氏,先为刘焉子刘瑁妻。刘瑁死后,穆氏寡居。有人劝刘备聘之,刘备却“疑与瑁同族”而不肯娶穆氏。后在法正的力劝之下,才勉强与穆氏完婚(《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又如,赵云代赵范任桂阳太守,“范寡嫂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因辞不许”(《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但需要指出的是,汉代人婚约只能由父母通过媒人来安排决定的传统说法有某些片面性。当时存在着一些例外:其一,皇帝纳妃娶后不需媒人的环节(详见下节)。其二,男女私奔成婚者亦不需媒人。如西汉中期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便未请媒人从中联系。⑤(⑤参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三,汉代的媒人地位不像后世那样高,一般只起一种传递信息的作用。媒人地位尚未得到法律认可。加之,是时男女往来比较随便。因此,当时有一些青年男女在媒人牵线联系之前,就已相亲相爱了: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①(①繁钦:《定情诗》,见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38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三、占卜(第一度)

紧接媒人联系,便是占卜过程。占卜分两个阶段。第一度占卜的目的是考虑到姓氏变迁,当时虽非同姓,但祖先可能是同姓,故以此手段察看是否同姓。王充指出:“父母姓转易失实,礼重取同姓,放必卜之。”②(②《论衡·诘术篇》。)当然,对于不重视同姓禁忌的人,也可不经过这一步骤。

四、男方家庭正式向女方家庭送聘金

婚姻嫁娶送聘金是买卖婚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汉代,这是确定婚姻关系至关重要的环节。如《隶释》卷十二《戚伯著碑》记戚伯著“娉妻朱氏”。

五、占卜(第二度)

聘金送后,婚姻关系基本确定。这时,女方家庭着手准备嫁妆;同时,男女双方家庭同时找卜者确定吉日。卜者通过观察卜骨上的裂纹决定婚日。《史记·龟策列传》收录了这方面资料:“横吉榆仰首俯……可居家室,以娶妻嫁女。”狐络卦,“可娶妇嫁女”。

占卜吉日的方法在汉代历时两个阶段。西汉武帝之前,有五行等七种卜法,其中有些内容可能沿袭了秦代占卜之术。睡虎地秦简《日书》即有如下简文:

阴日,利以家室。祭祀、家(嫁)子、取妇。(简6正贰)平日,可以取妻。(简17正贰)春三月季庚辛,夏三月季壬癸,秋三月季甲乙,冬三月季

丙丁,此大败日,取妻,不终。(简1背)

汉武帝询问诸家“某日可娶妇乎”?结果,“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凶,太一家曰大吉”。这一场纷纷扬扬的争吵竟引得汉武帝出面裁决:“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①(①《史记·日者列传》。)此后,以五行占卜便成了嫁娶时卜吉日的主要方法。

东汉时,婚嫁占卜吉日的风气更盛。人们普遍认为:“戮辱欢笑,皆有所犯……嫁娶,不择吉日,不避岁月,触鬼逢神,忌时相害。”②(②《论衡·辩祟篇》。)武威汉简也中有“亥,毋内妇,不宜姑公”③(③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136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的简文。当时人们深信:如果不选择吉日贸然成亲,就会给全家乃至家族带来“发病生祸。法入罪,至于死亡,殚家灭门”④(④《论衡·辩祟篇》。)的厄运。至东汉时还出现占卜吉凶的书籍。如《移徙法》一书规定,嫁娶时要避开“太岁”⑤,(⑤《论衡·难岁篇》。)这一说法的影响延及后世⑥。(⑥据《隋书·经籍志》,隋代流行《六合婚嫁历》一书,把婚日分为“冲”与“合”两类。“冲”日属“不利”(凶),“合”日为“利”(吉)。这也与东汉时人们视历择日的作法十分相近。《孔雀东南飞》一诗在描写太守聘刘兰芝后,便“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由此可见,流行于隋代的《六合婚嫁历》当与汉代人以六合法确定吉日的作法有继承关系。)

除占卜吉日与忌日外,还有一些固定的婚嫁忌日,包括:

(1)伏日汉代人认为“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⑦,(⑦《后汉书·和帝纪》注引《汉宫旧仪》。)由于这一天“万鬼行”,于婚嫁喜庆自然十分不利,故汉人每每避开。

(2)反支日唐人李贤注《后汉书·王符传》:“凡反支用月朔为正。”可见,所谓反支,乃是由每月之朔的地支来确定何日为反。陈梦家先生在《汉简年历表叙》一文中,考释了汉代反支日的出现规律,并得到银雀山汉简历谱的进一步印证:

戌、亥:一、七、十三、十九、廿五

申、酉:二、八、十四、廿、廿六

午、未:三、九、十五、廿一、廿七

辰、巳:四、十、十六、廿二、廿八寅、卯:五、十一、十七、廿三、廿九子、丑:六、十二、十八、廿四、卅①(①陈梦家:《汉简年历表叙》,载《考古学报》,1964(4)。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元光元年历谱简,参见罗福颐:《临沂汉简概述》,载《文物》,1974(2)。)

例如汉成帝建始四年正月是戊寅朔,正月反支日查表,即是五、十一、十七、廿三和廿九日。从表中可以看出,每月中有五天是反支日。

汉代人普遍认为,反支日是不祥的灾日。《汉书·游侠传》载,张竦在官府中“为贼兵所杀”。注引李奇语曰:“竦知贼当去,会反支日不去,因为贼所杀。”其影响于此可见。居延汉简也保存了边地人民忌讳反支日的简牍。②(②参见《居延汉简甲乙编》简111·6。)东汉时一如既往:“俗禁者若前汉张竦行避反支。”③(③《礼记·王制》正义。)王符在《潜夫论·爱日篇》中也指出:“孝明皇帝尝问今旦何得无上书,左右对日:反支故。”从上述记载看,避免反支日之害的最好方法是“不行”,即不出门。而婚日既要迎接新妇入门,又要邀请宾朋相贺,所以,汉代人也避开反支日举行婚庆。

(3)血忌日汉代人迷信血忌日,认为在血忌日不得杀牲。《论衡》指出:“血忌不杀牲。”④(④《论衡·辩祟篇》。)又云:如在血忌日杀牲,则“必有患祸”⑤。(⑤《论衡·讥日篇》。)汉简中也有关于血忌日的记录。《流沙坠简·术数类·永元六年历谱》云:“十一日甲午破血忌。”从血忌日不得杀牲见血的规定看,汉代人是不会选择这个不祥之日结婚的。唯史料缺罕,尚无法确定血忌日的时间。

(4)戊寅之旬此是王莽新朝时制定的婚嫁忌日。王莽掌权时颁令:“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⑥(⑥《汉书·王莽传中》。)不过,这是政府强制规定的忌日,遵循者寥寥无几,“百姓多不从”,故戊寅之旬禁婚在当时并未普遍化。

(5)父母亲以及祖父母亲的丧日现存于杭州西泠印社的东汉早期石刻文字《三老讳字忌日记》刻石⑦,(⑦参见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三。)把刻石者父母和祖父母的死亡之日作为忌日清晰地标出,其中尤以父母亡日重要。

此外,在某些月份中,汉代人的结婚可能也要受到影响。

首先,是五月。在汉代人看来,五月是颇为神秘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①(①《风俗通义》佚文,见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434页。)“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②(②同上书,415页。)五月的其他日子也不吉利:“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又曰,不得曝床席薦。”③(③同上书,436页。)对五月的恐惧延续到两晋南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俗称恶月”,“汉魏未改”。

其次,是十二月或冬至以后105天。《后汉书·周举传》载,汉代太原地区,“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曹操《明罚令》云:“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一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④(④《全三国文》卷二魏武《明罚令》。)连热食都无法制作,婚日庆贺自然不能进行。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门关》分为鬼门关地理概况;鬼门关称谓流变等六篇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热门推荐
  • 夫君快上钩

    夫君快上钩

    她,现代杀手,醒来竟成为一国郡主!什么?暗杀?欺侮她不会武功?找死!皇恩浩荡?不屑!恶意中伤?她忍!瞧不起她?滚!姐还看不上你呢!男人算什么?就是用来被利用的!你强,她以柔克刚你弱,她以静制动。攻?可以,她反攻。腹黑?OK,没问题,她反腹黑*天下人皆知,娴德郡主深受荣宠,但无娴无德,名声不堪10岁,兴建藏青楼,放言要网罗天下美男同年,一道圣旨将天下第一乐师,风国皇子赐予了她12岁,出游带回了神医叶茹13岁,初见明月国唯一的异姓王爷惊为天人,垂涎其美色一朝穿越,现代杀手成为人人唾骂的娴德郡主且看她如何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功臣良将之女,又为何弑父?弃兄?真相又是如何?星辰、明月,旭日三国,谁能称霸天下宫斗,权斗,鹿死谁手群雄并起,你争我夺,谁能问鼎江湖机关算计,谁才是幕后黑手【一】“慕容玉宛,是你被别人下毒了,还是你对我下毒了,为什么我会腹痛难忍。”慕容玉宛一听,惊讶之后就忍不住笑出了声:“不好意思,是我葵水了。”某人一听,脸色大红,无语问苍天。凭什么,凭什么你来葵水还要让我和你感同身受。【二】“奕君,不要告诉哥哥,好不好……”奕君却只是将她抱得更紧了,紧抿着唇,不愿开口。“答应我!奕君!”不禁加重了语气,胸口也剧烈起伏了起伏,咳嗽不止。“好!好!好!”见她情绪开始波动,奕君连忙开口答应。听到他的应答,凤凌瑄这才算稳下了心神,深深地望了一眼奕君,这个男人她欠了太多,这么多年无怨无悔的守候好不容易有了结果却转眼成空……“奕君,我果真到死都没有等到你那——三——个——字——”深感讲话已经越来越吃力了,看来真的是气数已尽了……“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不要死!瑄!”冰冷的泪水打在凤凌瑄的脸上,凄然一笑,疲惫地合上了双眼……【成长型女强文,爱情+腹黑+宫斗+江湖,美男多多!】小家剧情党,本文情节跌宕,厚积薄发,跳坑慎重,不要拿收藏的数字,打击我幼小的心灵╮(╯▽╰)╭女主:凤凌瑄由【xielilixi】抱走男角:外冷内热,沉稳温柔——慕容玉德由【zhangxiujun81】抱走俊逸潇洒,心狠手辣——司徒凌澈由【kimiy】抱走爽朗豁达,真诚可爱——楚千冥由【kimiy】抱走儒雅俊秀,淡漠疏离——冷天幽由【corrine886】抱走美玉无瑕,翩若惊鸿——上官陶由【lsqwwxy150】抱走
  • 偷心前规则:律师老公太危险

    偷心前规则:律师老公太危险

    她只是过个生日而已,莫名其妙的替姐代嫁,莫名其妙的代孕,莫名其妙的遇见他。他看着她,邪肆一笑:“我可是律师,分分钟就能把你变成我的女人。”为了抢回属于自己的女人,他死皮赖脸,差点就生米煮成熟饭。死皮赖脸外加一些阴谋诡计和手段,他终于搭上了她的这趟列车。他扒光了自己,噘嘴卖萌:“媳妇,为夫这身材,这尺寸可还满意?”她摇头:“勉强凑合吧,身材好的男人我见多了!”“老婆,这一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女人!就算是死,你也只能是我的女人!明天我就让安排人去给我俩买公墓,我们是要葬在一起的人。”他霸道的把她圈在怀里,却被她一脚踹了出去:“那也要看姐的心情。”漫漫追妻路,越挫越勇!
  • 骗婚,娇妻很撩人

    骗婚,娇妻很撩人

    她是出身高贵的名媛千金,为了深爱的男人甘愿受尽辛苦和磨难,陪着男人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原以为幸福才刚刚开始,却遭遇了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外公惨死,妈妈逼疯,家破人亡。当熊熊的烈火将她燃烧成为灰烬的那一刻,她含恨发誓,哪怕化成厉鬼,也要让那对贱人死无葬身之地!然而冤魂不死,侥幸重生。这一世她再也不相信爱情和友情,把心藏在坚硬的躯壳里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只为了在乎的亲人而活。可是这个深沉强势的男人却以强势霸道的姿态闯入她的生活,不由分说的粉碎她坚硬的外壳,掠夺她的心,硬生生的将她拽进他的世界一起沉沦。很久之后,她泪流满面的发现,这个冷漠到了极致的男人早已经爱她爱到了骨髓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八岁帝女:重生之凤霸天下

    八岁帝女:重生之凤霸天下

    一场背叛,一杯毒酒,她是最尊贵的公主,却以最不堪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丈夫的无情,皇姐的背叛,母后的冷血,让她永世难忘。以为便会这样带着怨恨死去,却不想再次醒来,竟然重生到自己八岁的时候。既然命运给她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那些前世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凤凰浴火,涅磐重生。她翻雨覆云,风华绝世……这一生,且看何人能与她执手笑看。这一世,且看她如何凤霸天下……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系列中最值得玩味的经济学新体验,成人与儿童都能读懂的经济小说。书中用小狗皮皮的视角,结合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分析出经济学中最质朴的原理,带你轻松享受阅读之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