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7

第47章 三论 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1)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三论宗是隋代形成的佛教宗派,实际创始人是吉藏。此宗因以佛教大乘空宗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为立论依据,故称。三论宗学说中的中心,是阐扬世界万物当体性空而又无碍于缘起,即性空与缘起互不矛盾的中道之理。这种思想着重于对世界现象的解释、说明,强调众生必须具有既不偏于性空也不偏于缘起的中道认识,才能产生智慧,并通过修持,由染转净,达到“无依无得”的最高思想认识境界。三论宗在理论建树上,偏重于认识理论的建设,佛性论并不是它的重点。但是,佛性毕竟是佛教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自南北朝迄至隋代都盛行佛性论思潮,作为一个新创立的宗派不能不对此作出回应。吉藏运用本宗“无所得”的方法论和基本学说,严厉地批评了佛教其他各派的佛性理论,提出和阐发了“中道佛性”的新学说,在中国佛教心性论史上具有某种承前启后的意义。

一、对以往佛性的总结和批判

隋初,文帝杨坚为了弘扬佛教,曾敕选各有专精之学的高僧,组织不同的教化团体,称为“众”。每众各设众主一名,负责宣传本众的学说。当时成立了“五众”,即《涅盘》、《地论》、《大论》(《大智度论》)、律、禅。吉藏崇奉的学说不在五众之内。他为了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以高昂的批判精神,锋芒毕露地和五众的众主展开辩论,力挫众主。从现有吉藏著作的内容来看,涅盘师的佛性论、摄论师和地论师的心识说,无不在吉藏的抨击之列。

吉藏在《大乘玄论》卷3中,曾总结南北朝时代十一家佛性论的观点,并逐一予以批判。[注释:详见《大正藏》第45卷,35页中~37页上。]十一家佛性论的主张,我们在前面第十一章“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的第一节中已作过介绍,这里要叙述的是吉藏批判的理由和方法。吉藏说:

通论十一家,皆计得佛之理。今总破得佛之理,义通十一解。事既广,宜作三重破之。第一,作有无破。……第二,作三时破。……第三,即离破。[注释:《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第45卷,36页下~37页上。]

吉藏认为十一家佛性论的共同错误是,都执著于“得佛之理”。“理”,指真理。“得佛之理”,即成佛的理体、理性。十一家都认为“得佛之理”是实有的,以“得佛之体”为众生的佛性。对此,吉藏设立三难进行破斥。三难是:一难“得佛之理”,究竟是有还是无?二难“得佛之理”存在于过去、未来、现在三时中的哪一时?三难“得佛之理”是不离“空”呢,还是离开“空”?关于第一难,吉藏认为,说有“得佛之理”是不对的,因为有只能是指事而不能指抽象的理;说“得佛之理”是无,既然是无,也就堕入有无两边的无的偏见。因此,对于“得佛之理”不论是讲有,还是讲无,都是偏见,都是站不住的。关于第二难,吉藏说,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既然过去和未来都不是真实的,那么相对于过去、未来的现在也是不真实的。既然过去、未来、现在三时都不真实,那么,依附于时间而存在的“得佛之理”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关于第三难,吉藏认为,“得佛之理”若和空相即,“得佛之理”也就是空了;“得佛之理”若离开空而独立存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空是万物的本性,离开空就不会有“得佛之理”的存在。

从吉藏的持论来看,他所破斥的主要是任何“有所得”的观念,着眼于确立“无所得”。因此,对十一家立“得佛之理”的佛性说,自然是大力破斥的。在吉藏看来,主张有“得佛之理”,就是“有所得”,而“有所得”,便是执着,便是烦恼,也就必然妨碍解脱成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吉藏的方法论特征。他破斥“得佛之理”是从空间、时间和本性多方面展开的。他彻底地否定了理的独立实有性。

吉藏还破除从因果论佛性的主张。他把以往佛学教学者对佛性的解说总结为三种:一是指果名。佛性的“佛”名觉者,“性”以不改为义,佛性是佛果的果体。二是指因中。佛性是指众生因中有觉义(即佛),有必当不改之理(即性)。三是佛是果名,性是因名。这都是从因果论佛性。吉藏反对这些说法,认为从因果讲佛性就是迷执。他依据般若学中观学派的无我性空的无所得思相,否定众生固有的佛性。他认为非因非果是中道,称非因非果的无所得中道为佛性。

吉藏对地论师和摄论师的佛性本有始有之辩也持否定态度,并且批判了与之相关的阿赖耶识说。吉藏认为,佛性是不可言诠的,是既非本有,也非始有,甚至也不是非本有、非始有的。[注释:详见《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第45卷,39页中、下。]他质难说,如果佛性是本有的,为什么还要经过不同阶段的渐修过程呢?[注释:详见《中观论疏》3末,《大正藏》第42卷,47页中。]如果说佛性本有,众生烦恼后有,那么,佛性离开众生又如何存在呢?是属于谁的佛性呢?吉藏认为,如果说佛性是本有,众生也就应是本有了。如果说有众生才有佛性,这样众生既然是始有,佛性也应是始有了。[注释:详见《中观论疏》卷6本,《大正藏》第42卷,93页上。]总之,在吉藏看来,佛性的本有始有说都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和窘困,是不能成立的。

吉藏猛烈批评地论师的佛性本有说:“地论师有乘真起妄之来,息妄归真之去。如此来去,悉同外道。”[注释:《中观论疏》卷3本,《大正藏》第42卷,38页中。]“真”,佛性。“妄”,指烦恼的众生。他谴责地论师执著于来去的虚妄见解,实与小乘佛教的“有我”论(众生有永恒的绝对的实体)相同[注释:详见《中观论疏》卷8末,《大正藏》第42卷,126页下。],都如同外道。吉藏也严厉地批判了摄论师的阿赖耶识(本识)说。此说认为,阿赖耶识的潜力(“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生起天、人、畜生等六道众生及其所住世间;众生在听闻佛教各类经典之后,会在阿赖耶识中留下清净无染的潜力(“无漏种子”),这种潜力逐渐增加,最终必然导致由染转净,成就佛果。[注释:详见《中观论疏》卷4本,《大正藏》第42卷,54页上。]吉藏认为,这和地论师一样也是执著于虚妄的来、去的说法,同样违背“无所得”的观念,也应当摒弃。

二、中道佛性论的提出与开展

印度中观学派奠基人龙树,运用中观学说来说明佛性问题,他以一切事物都无自性来否定众生固有的佛性,但同时又承认众生可能有的佛性。吉藏在批判佛性旧说的同时,又吸了了龙树的思想,并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中道佛性论,即以中道为佛性,或者说视中道即佛性,成为佛性论的另一种新说法。

“中道”,是指离开二边的极端、邪执而形成一种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即中正的观点、方法。释迦牟尼就提倡远离快乐主义与苦行主义的中道生活。佛教大乘空宗以远离一切分别、执著而无所得为中道。该宗的首要代表作《中论》的《观四谛品》给“中道”下了经典性的定义:“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注释:《大正藏》第30卷,33页中。]这就是著名的“三是偈”,意思是说,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各种因缘而生成的,既是自性空无,也是人们主观设施的名言概念;能同时见到事物的性空和假名两个方面,就是中道。吉藏在阐释“三是偈”时,谓缘起和性空都是假名,即缘起的有和性空的无,都是名言概念,把二者合起来看,就是中道。吉藏还十分重视联系“八不”来表示“中道”。“八不”就是观察事物时要破除八种邪见,体悟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从而住于无碍正观。吉藏由“八不”进而再通过真俗二谛讲“中道”,又将此种中道分为三种。如以生、灭范畴为例,主张有生灭是俗谛,从道理上讲实是无生灭,如此非生非灭,是为“俗谛中道”。但若执非生非灭为实不生实不灭,也是偏见,应予否定,如此非不生非不灭,是为“真谛中道”。以上两种中道是从俗谛和真谛两个方面讲的,不应各持一边,而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即离开两边,超越两边,这又构成了“二谛合明中道”。

吉藏进而又把中道和佛性等同起来,以中道为佛性:

离断常二见,行于圣中道,见于佛性。[注释:《二谛义》卷上,《大正藏》第45卷,86页上。]

非真非俗中道,为正因佛性。[注释:《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第45卷,37页上。]

中道佛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即是八不。[注释:《中观论疏》卷2本,《大正藏》第42卷,21页中。]

智见空及以不空,亦名佛性。以众生横起百非,竖生四见,隐覆实相故,名为佛性。若知百非本空,四名常寂,即佛性显,称为法身。[注释:《中观论疏》卷10末,《大正藏》第42卷,160页上。]

“百非”,“百”,泛指多数;“非”,否定;“百非”,即种种否定,意谓一切语言文字均非实在。“四见”如执世间事物为常、无常、亦常亦无常、亦非常亦非无常四种见解。“四句”,指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注释:“四句”的另一表述是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和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的内容和意义是相同的。]从以上引文来看,吉藏认为,离开两边对立的见解如“八不”,以及非真非俗非空非不空等,就是中道,也就是佛性。悟知“百非”本空,不执著“四句”,也就是佛性。由此看来,吉藏所谓的佛性实质上是主体的一种所谓正确认知和最高智慧,也是主体的一种所谓正确认识宇宙万物真相的思想境界。

在吉藏看来,主体的中正之道与万物的真实本相是统一的,佛性就是这种统一的体现。这里还需注意三论宗表述中道佛性的特点。这就是中道否定一切认识,包括佛教真理(真谛)和世俗常识(俗谛),认为佛性是超越了真俗二谛的,是难以言诠的概念,是超越任何两相矛盾对立的概念。佛性是“知百非本空,四句常寂”,即一切肯定性和否定性的语言文字都是空寂不实的,佛性是超越任何判断的“无所得”境界。

由于吉藏的佛性具有智慧与境界,即主客两方面的意义,因此他又把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归结为佛性的同义词,如中道、正道、一乘、法性、真如(如、如如)、实际、法界、法身、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八识(阿赖耶识)、首楞严三昧、一道、般若、无住、涅盘、常住、真性、实相、自性等,都被看作是佛性的不同表述。由此看来,吉藏是把各类佛经所讲的宇宙万物的实相、本原、人的整体意识、人心的本性、主体的智慧、中正(正确)的修持之道,乃至特定的禅定、成佛的境界等,都视为佛性。这样,佛性的涵义就大大拓宽了。上面提到,吉藏曾批判过地论师和摄论师的阿赖耶识说,他为什么又把阿赖耶识也视为佛性的同义词呢?这是因为,在吉藏看来,真理不可言诠,佛性超越了各种认识,阿赖耶识的说法是一种执著,应当破除。但是,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又说阿赖耶识是佛性,以树立众生奉佛的信念和成佛的信心。同样道理,吉藏认为其他一些与佛性同义的的概念,也都是假名设施,都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是不能执著为实有的。

吉藏还探讨了“佛性内外有无义”[注释:《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第45卷,40页上。],这是关于什么事物有佛性,什么条件下有佛性的佛性范围问题。吉藏认为这是最不易说清的难题。他的基本看法是:“或可理外有佛性,理内无佛性;或可理内有佛性,理外无佛性”[注释:《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第45卷,40页上。]。这个“理内”、“理外”的佛性论是吉藏的又一新论点。

吉藏运用不同的经典来论证他的观点。他援引唯识宗的典籍说:“《唯识论》云:‘唯识无境界。’明山河草木皆是心想,心外无别法。……以此义故,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40页下。]他认为既然万物离不开众生的心识,那么,不仅众生有佛性,甚至连不离开众生心识的草木也都有佛性。这就是“理内有佛性,理外无佛性。”此“理”实是指心,即就主体精神而言。吉藏又说:“众生有心,迷故,得有觉悟之理。草木无心,故不迷,宁得有觉悟之义?……以是义故,云众生有佛性,故成佛;草木无佛性,故不成佛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40页下。]这是深一层就众生与草木作比较,言前者有精神,后者无精神,因而就有有觉悟之理与无觉悟之理的区别,进而也就有有无佛的不同了。此处讲的“理”与上面讲的“理”不同,乃指觉悟之理,这是属于众生所独有的,所以就觉悟不觉悟而言,当是众生有佛性,草木无佛性了。这是“理内有佛性,理外无佛性”的另一种意义。

吉藏又援引《般若经》和《华严经》的说法,来说明“理外有佛性,理内无佛性”的论点。他说:‘如《般若经》云:‘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华严》亦云;‘平等真法界,一切众生入,真实无所入。……此至理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当知,理内既无众生,亦无佛性。理外有众生可度,故言理外众生有佛性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41页上。]这里讲的“理”是就成佛的境界而言,在这种最高境界里,众生既已得灭度,也就没有众生了。没有众生,当然也就没有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理内无佛性”。相反,在这种境界之外,还有众生,有众生就有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理外有佛性”。

从以上吉藏对“理内”、“理外”佛性论的论述来看,其目的似乎是为了协调从心亦即主体的角度和从境亦即客体的角度去论说佛性的矛盾。他通过“理”的不同界说来规范佛性的范围,对佛性的有无作出多层次的说明,为佛教心性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吉藏和竺道生一样,也力图把般若论和涅盘佛性论结合起来。但是,竺道生是由般若学转向涅盘学,着重阐发众生实有佛性的理论,而吉藏则是用大乘中观学派的“无所得”观点去审视佛性学说,批判包括竺道生在内的南北朝各派的佛性论,以中观学派的中道来取代、改造佛性。由此可见,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既是对佛性论的冲击,又是对佛性论的发展。

法相唯识的一分无性说

一、三类阐提

由玄奘(600-664)和窥基(632-682)创立的法相唯识宗,主要是继承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万法唯识的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主体心识所映现的表象。围绕着这个主旨,此宗对心理意识作了极细密的分析,对于心识的内在结构、心识与外物的关系、心识如何显现为外物、主观心识如何改造并转变为智慧,以及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等问题都有详尽的阐述。根据这些学说的不同性质,有的可归属于宇宙论和实践论。这里要着重论述的是,与心性关系最为直接的三类阐提说以及理、行二佛性说,这是与主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其他宗派重大理论分歧。

种性是某种族群具有的共同的血统、习俗、习性。佛教把印度社会的种姓概念,用来说明各种人由于内在素质不同,在学佛修持的成就上也因之而有差别。佛教瑜伽行派把众生分为五种种性,以确定众生能够成佛或者不能成佛的类别。五种性说认为一阐提人无种性,永不能成佛。玄奘在临离印度回国前,曾和印度佛教学者讨论过一阐提人有无佛性的问题。一些印度学者建议玄奘回国后,不讲一阐提无佛性的话,但遭到玄奘师父戒贤法师的严厉呵斥,强调不得增减义理。玄奘回国后,不违师说,也宣传五种性说。五种性说为窥基所独得之秘传。此说因与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天台、华严、禅诸宗思想相悖,而成为本宗的重要教义和中心思想之一。

同类推荐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掩护

    掩护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她重生成了最强毒后

    她重生成了最强毒后

    【女强,男更强】他初登大位,她却被陷“不贞”,被他绝情负义打入冷宫!昔日蓝颜为救她被斩首于午门,曾经的孩子也被嫡姐设计小产!她悲愤欲绝,不惜流尽身体每一滴血,施行逆天术重生。欠她的,她誓要一件件讨回来,拆阴谋,除异己,诛嫡姐,灭养母,她不惧被打上“十恶不赦”的罪名;血战路上,智谋无双的欧阳世子舍命相护,再续前世蓝颜情。面冷心热的昊王几次搭手相救,前世宿敌化身生死好友。还有天下第一美男,智勇双全的景王与她共进退,享荣辱,夺江山,战天下!一情一劫,生死不弃,到底谁才是那个与她牵手,走尽一世繁华,看尽一生风景的真命天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狂夫追妻

    狂夫追妻

    你一纸休书,我从此浪迹天涯可是,你为何还要苦苦追寻你眼眸深邃,朗朗说道女人,想要红杏出墙的话,我一定不会轻饶你说你本想放手可是,你为何总是不离左右你眼眸如海,冷冷说道傻瓜,我就是不愿见你祸害他人你说我救你脱险害我毁损清白名誉你眼眸淡然,柔声说道就让我来好好的照顾你她被家人抛弃,被他退婚,性子冷漠却是遭遇了他幡然悔悟下的疯狂的追求,好心捡来一个美男却要以身相许,还有青梅竹马别有深意的目光,还有他---那是她的春天仰或是他们的春天?一身骄傲,谁能执手相伴,谁又能化尽伤悲?且看独步慢慢道来简介暂时如此,这是独步一直想要写的一个故事,希望亲们能收藏+留言+投票,这是给独步努力码字的最好动力。亲爱的亲们,独步建了一个读书群,欢迎亲们来参加,敲门砖就是独步书里面的任意角色的名字,独步的读者群:104620008
  •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该项目的研究是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实践的深该总结,也是对黄冈市今后发展地标产品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将为政府决策、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提供详实资料和理论依据,为促进黄冈市农业产业化、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中国的家长总是最苦情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点。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何在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长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创富理财法则,不要低估你对财富的需求,可以不赚钱,但决不要赔钱,只有投资才能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投资要有计划,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听取专家的建议,投资越早,时间越长,回报越多,养成定期投资的习惯,敢于承担适度的风险,才可能获得更高回报,不同的人生阶段,应有不同的投资组合,适度分散是对投资最好的保护,不要过分选时,也不要追逐热点,关注投资品种的内在价值,想要长期地赚大钱一定要脚踏实地,读懂市场会令你财源滚滚。
  • 舒云残风卷

    舒云残风卷

    她是青门门主,她是朝廷大员之女。她有三个跟随者,她还有一个不知是敌是友的情人。他是朝廷命官,他身系几股势力。当他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很多的问题。她为了他难以抉择。而他,终究要在爱与不爱,道义与礼法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