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8

第48章 三论 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2)

五种性即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和无种性。五种性中的无种性是直接关涉到一切众生是否无一例外地都有佛性的大问题。

《入楞伽经》卷2云:

大慧,何者无性乘?谓一阐提。大慧,一阐提者无涅盘性,何以故?于解脱中不生信心,不入涅盘。大慧,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悯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盘。大慧,怜悯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盘者,我亦不入涅盘,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盘。[注释:《大正藏》第16卷,527页、中。]

“修多罗”,契经,佛陀所说的教法。“毗尼”,律,即比丘、比丘尼所须遵宁的有关生活规范的禁戒。这是明确地以一阐提为无种性者,同时又称一阐提有两种:一种是诽谤佛法,不信据佛典和戒律修持,焚烧了一切善根,故不得涅盘。又一种是菩萨,则是为了普度众生,众生不入涅盘,我也不入涅盘。

在《楞伽》等经的阐提无性说基础上,窥基提出了三类阐提说:

阐提有三:一断善根,二大悲,三无性。……一因成果不成,谓大悲阐提,二果成因不成,谓有性断善阐提,三因果俱不成,谓无性阐提。[注释:《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大正藏》第43卷,611页上。]

窥基把阐提分为三类:一是断善阐提,指断绝善根的无性阐提,这种阐提缺乏解脱成佛的因由,即在修行佛因的阶位(因位)上没有成佛的可能。若佛显示威力,发菩提心,而使阐提断了的善根又能相续,也可能达到解脱的境界,即在果位上仍可成佛,这叫做因不成果成。二是大悲阐提,又称菩萨阐提。大悲菩萨本着大悲心,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但众生无量无边,众生中有的又无佛性不能成佛,以致自己永远停留在因位,终无成佛之期,故称为阐提,如观音、地藏、文殊等菩萨就是大悲阐提。这类阐提是果位不能成佛,而因位则有其可能。以上二类也称有性阐提。三是无性阐提,这是不论在因位还是在果位上都无成佛的可能,与成佛彻底无关,是毕竟无性的种性。

窥基的三类阐提说,虽然对部分阐提的佛性问题作出了灵活的解说,但毕竟明确坚持有一部分众生不具佛性,永不能成佛。为此,他又通过对“一切”的分类,来会通《大般涅盘经》所说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命题。“一切”是总括万有的词,窥基却把它分为全分和少分两种。全分即是全部,少分是限于一定范围的部分。他说《大般涅盘经》中所说“一切众生”的“一切”是指“少分的一切”是将一阐提排除在外的一切众生。窥基把一切众生限定为众生中的特定部分,使一切成了部分。部分等于一切,这在无穷数范围内是可以成立的,但在有限的众生范围内却难以成立。一切众生当指众生的全部,其范围是固定的。因此窥基的说法一直受到天台、华严和禅宗学者的批评。

在流行涅盘佛性思想的中国,法相唯识宗人却坚持五种性说,坚持无性阐提说,这也不是偶然的。从现象上来说,众生对于佛教持有不同态度,有的不信佛教,而信仰其他宗教,有的虽接受佛教学说,但信奉程度也有深浅不同,如何从理论上说明这种种差别呢?五种性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由于众生原来所属的种性类别(族类)不同,因此有五类不同的根机。法相唯识宗人认为五种性的差别是有其内在的原因、根据的,即他们先天本有的“种子”不同。这又联系到此宗的世界观,是以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认为一切现象都由根本识“阿赖耶识”所变现,阿赖耶识中蕴藏着变现各种现象的潜在功能,即所谓种子。种子的性质分有漏(染)无漏(净)两类。有漏种子是世间的因,无漏种子是出世间的因。有的众生具有有漏种子,有的众生则具有无漏种子,从而导致了是否具有佛性的差别。可见,一分无性说是法相唯识宗的世界观在众生本性问题上的体现。

二、理佛性与行佛性

为了疏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疑难,窥基不仅提出了三类阐提的说法,而且也讲理佛性和行佛性。[注释:详见《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大正藏》第43卷,611页上。]并强调《大般涅盘经》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就涅盘佛性而言的。窥基门下慧沼(650-714)的《能显中边慧日论》是一部总结性的种性论专著,书中更是阐扬了二佛性说,着重论证理佛性与行佛性的区别与非相应的关系。

慧沼说:“总论佛性,理事两门。理而真如,法界,各因,名性等,一切众生皆恶同也。事即三十二相,十力等种,一切有情有无不同。”[注释:《能显中边慧日论》卷1,《大正藏》第45卷,420页中。又“三十二相”,佛身体的三十二种子乘胜的相状,“十力”,佛所特有的十种智慧力量。]“事”,指事佛性,即行佛性。理佛性的理,指真如本体,也可称理体、理性。理佛性是指众生所依的本体(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妙理,也是一切众生普遍具有的本性。行佛性的行,指有漏、无漏的践行、修行。行佛性,是说部分众生阿赖耶识中具有得以成就佛果的无漏种子。理佛性是抽象的本体呈现出来的佛性,行佛性是具体的修行呈现出来的佛性,如三十二相、十力等。慧沼认为,不具有行佛性中无漏种子的众生,则虽有理佛性,也永不能成佛。慧沼强调理佛性与行佛性的区别,强调两种佛性的不相应关系,认为众生阿赖耶识中的本有种子就是行佛性、正佛性。行佛性又分为有漏与无漏两种,众生阿赖耶识中若是只有有漏种子,没有无漏种子则不能成佛,若有无漏种子,则能断除烦恼与无明,以行证理,有可能成佛。众生因具有种子的不同,便有了五种性的差别。十分明显,如果只承认理佛性,就会得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结论,只有同时承认行佛性为佛性,才能确立五种性说。

窥基等人的理行二佛性说,不仅遭到其他宗派的反对,而且在本宗内部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如玄奘门人法宝就撰写《一乘佛性究竟论》,批评二佛性说,否定行佛性的说法。围绕理佛性与行佛性问题的争论,是中国佛教关于众生是否一律都有佛性问题争论的深化表现,也是对众生佛性问题的理论根据的深入探讨。佛性问题理论根据的深刻分歧在于,对人的心性本体与人的心识的关系的看法不同,也就是对“理”与“心”的异同关系的看法不一致。

如上所述,法相唯识宗所讲的理佛性,是指一切事物的真实本体“真如”,真如是真理、理体,同时又是众生行为的规范、准则。法相唯识宗所讲的行佛性,是指众生阿赖耶识的种子。真如属于“理”的范畴,阿赖耶识种子属于“心”的范畴。法相唯识宗人强调,众生要获得解脱,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体证真如理性,在境界(认识)上由迷转悟;一是改变阿赖耶识,在心识上由染转净。众生应在修持实践上力求两者相应提高,以成就佛果。这两个方面也称为“理事”,而与性相、体用相对应。

关于理与心的关系,法相唯识宗与持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观点的、影响最大的中国佛教主流派——天台、华严和禅诸宗的分歧,主要是:

其一,理与心是否同一。法相唯识宗强调理佛性与行佛性的区别,认为两种佛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有理佛性的不一定有行佛性,主张理与心是不同的。而主流派则认为理佛性与行佛性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有前者必然有后者,视理与心为同一的。在中国佛教主流派看来,宇宙万物的本体即众生的本体,众生的本体即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即众生的本性,也就是说众生的本体与众生的本性是同一的,这个观点也是建立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学说的理论基石。

其二,理与心能否转化。与上一分歧密切相联,法相唯识宗人认为真如是不生不灭、绝对不变的“无为法”,众生种性是“有为法”,无为法不能生起有为法,真如也不能因为众生经过修持积累功德而转化成为无漏种子;无漏种子也是本来具有的,不是通过“熏习”而能获得的。中国佛教主流派根据《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和真如有不变和随缘两种属性的理论,认为真如会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为阿赖耶识,这种阿赖耶识中就含有觉与不觉两种因素,其中的本觉无漏种子,即佛种性。这说明,双方对于真如理体性质的看法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三十六计(双色注音版)》是“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在《三十六计(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三十六计》,更直观、真切地感受《三十六计》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孤单再见

    孤单再见

    千年前,冰凌族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上至帝王下至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皆以冰凌族人为尊,他们不同于这大陆上的人,一直以来都修习魔法。跨越了千年的相遇,是缘分还是宿命?其实我不需要你沧海桑田的誓言,我要的只是这一世我们可以依偎到老。
  • 海拔3658

    海拔3658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复活节岛的巨石阵

    复活节岛的巨石阵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红颜·蓝颜

    红颜·蓝颜

    关于忘记与回忆,离开与回归,撕裂与弥合,清醒与幻觉,身体与灵魂,背叛与忠贞,欲望与爱恨厮缠。作者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串联起整个的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个肥城人的秘密

    三个肥城人的秘密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洪荒圣王

    洪荒圣王

    一个永生永世的宿命,一个无法逃脱的枷锁。为了追寻记忆中的敌人,尽早于爱人相见,他收起自己无所谓的心态,他将如何打破枷锁,走出命运的安排。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世界。且看洪荒时代的大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