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6

第46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2)

华严宗四祖澄观(737--838,一说738-839)广泛地学习了华严、天台、禅、三论、律各宗的教义,并研究佛教以外的各家学说,学识渊博。他对《大乘起信论》领契尤深,偏向唯心,强调唯心,着重论述一心的性质与作用,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他吸取禅宗荷泽一系的“灵知之心”的说法,依禅的体验来昭示华严宗心性思想——“无住心体,灵知不昧”说,发展了佛教心性论。

澄观在《答顺宗心要法门》中说:

至道本乎其心,心性本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默,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8套第4册,303页。]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证真,无一尘而非佛国。[注释:同上书,304页。]

这是两段回答顺宗李诵关于佛法心要的纲领性论述,主要意思是,众生在灵知不昧的禅定中,只要把握华严学的“三界唯心”的心,把华严性起思想与禅定实践相结合,直索心原,直证真性,就可以达到即心即佛,成就佛果的境界。这里包含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强调心的本原作用;二是突出心体即心性的灵知特性。

澄观认为诸佛和众生都是从心所造的,他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1中说:

心是总相,悟之名佛,成净缘起;迷作众生,成染缘起。缘起虽有染净,心体不殊。[注释:《大正藏》第35卷,658页下。]

这是说,心同是佛和众生的本原,心是能造,佛和众生是所造。众生和佛对心有迷和悟的区别。悟于净就成佛,迷于染则是众生。心的迷悟是众生与佛的分界。心的缘起虽有染净,但心体是没有殊异的。那么,心体有什么特点呢?上面所引澄观《答顺宗心要法门》的第一段话就集中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再略加解说。

引文说一心是“至道”即最高佛道的所本,而心性本来是“无住”的。所谓无住,是指心并不执著于一定对象,是随缘而起,无所住著的。无住心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灵知不昧”。灵知指灵妙知见,灵知不昧意为灵妙的知见澄明不暗。这是主体的最高认识——“真知”,是心性的究极自觉的状态。这种灵知为佛与众生所共有,因为灵知的本体是如来藏心,而如来藏心是佛与众生所共有的。灵知与日常的分别了知不同,澄观说:“了别即非真知,故非识所识。”[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5,《大正藏》第35卷,612页中。]认为分别了知是心识的一种认识活动,不是真知。真知是无念的,即无分别的。“起心看心,是即妄想,故非真知,是以真知必忘心遗照,言思道断矣。”[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34,《大正藏》第36卷,261页中。]由此可见,所谓灵知,真知,实质上就是禅定中的一种直觉认知;认知觉悟,是心体或心性的特性、功能。

“性相寂默”。这是指心性处于灵知不昧状态时,心常寂静而又觉知一切事物,性(本性)相(现象)又都寂然不现,也即心不生起事物的性相及其区别。

“该摄内外,能广能深”。这是由心性的“灵知不昧”,“性相寂默”而导出的又一特点。因“灵知不昧”,“性相寂默”,心体无限广大,故能超越空间,能融摄内外一切,也就是既能广纳一切,又能深入一切。

“非空非有,不生不灭”。这是从存在状态描述心性特点。澄观以否定语表达心性的存在,强调心体是超越有无(空),超越生灭的终极性存在。

上述心性特点中,最主要的是“灵知不昧”,集中地体现了华严心性思想的本色。宗密也说:“剋体直指灵知,即是心性,余皆虚妄。”[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2,《大正藏》第48卷,405页下。]这种“灵知即心性”思想,强调灵知是显露了的清净心性,心性是灵知的依托。这种以认知、真知、觉悟论佛性,发展了法藏以自性清净圆明为特征的佛性论。

澄观曾从天台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他在阐述华严宗理事无碍、真妄交彻的教义上,也采用天台宗的性恶说。他还用天台宗的性具说来解释性起论,但这样又偏离了法藏的佛性纯善说和净心性起说了。澄观说:

言交彻者,谓真该妄末,妄彻真源。……亦合言即圣心而见凡心,如湿中见波。故如来不断性恶,又佛心中有众生等。[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1,《大正藏》第36卷,8页上、中。]

无尽即是无别之相。应云:心、佛与众生,体性皆无尽,以妄体本真故亦无尽,是以如来不断性恶,亦犹阐提不断性善。[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1,《大正藏》第35卷,658页下。]

意思是说,妄体本真,真妄交彻,由此而“无尽”,即圆融无碍,无分别相。心、佛与众生三者的体性都是融通无碍而了无矛盾的,凡圣、善恶、染净、真妄,相互交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佛也有性恶,一阐提也不断性善。看来,澄观容纳天台宗学说的意图,是用来克服法藏心性论在阐述染与净、迷与悟等关系上的某些理论困难的。

真心即性

华严宗五祖、澄观的高足圭峰禅师宗密(780-841),早年曾治儒学,至28岁,时将参加贡举考试,偶然造谒禅宗荷泽神会系下的道圆禅师,言下相契,便从他出家。一日读《圆觉经》有悟,并获道圆禅师印可,道圆称他当大弘圆顿之教。不久,外出游方,遇澄观弟子灵峰,得澄观所撰《华严经疏》和《随疏演义钞》,昼夜披寻,认为该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后又随侍澄观二年,深得华严义理的奥秘。此后,宗密着力融会教禅,盛倡教禅一致。

在中国佛教习性思想史上,宗密进一步扩展了心性学说。他除了运用《大乘起信论》以外,还特别援引了《圆觉经》来阐发心性学说。《圆觉经》的主要内容是宣说如来圆觉的义理和观行方法。圆觉指圆满的灵觉,圆满的觉性。众生的灵知本觉,就其体方面言,是一心;就因方面言,是如来藏;就果方面言则称为圆觉。宗密吸取了上述经论的思想,全面地阐发了绝对真心和“真心即性”说,强调真心就是佛性;并以圆觉为思想基点,统一了当时所有的禅与教以及固有的儒、道学说,为佛教内部各派以及儒、道、佛三教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佛教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密为了说明心与世间现象以及与宗教解脱的关系,对“心”的范畴作了四个层次的分疏[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1,《大正藏》第48卷,401页下~402页上。]:一是“肉团心”,即众生肉体的心脏。二是“缘虑心”,指具有思维功能的心。三是“集起心”,指深层的第八阿赖耶识,是具有“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即收藏经验积淀而成的“识”(种子)和生起世界现象的作用的心。四是“真实心”,此心分觉与不觉两层。心若和妄想和合,称为“藏识”;若不和合,则称为“真如”。这两层又都统一在“如来藏”之内。这四种心的关系是:

然虽同体,真妄义别,本来亦殊。前三是相,后一是性。依性起相,盖有因由。会相归性,非无所以。性相无碍,都是一心。[注释:同上书,402页上。]

意思是四种心虽然同体,但是有真妄、本末之别。肉团、缘虑和集起三种心是“相”,属于现象范畴,只有真实心是“性”,即绝对的本体。相是由性而起,因此前三种心都是依靠真实心而生起的。在解脱实践上要“会相归性”,以把握绝对本体。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性相圆融而无矛盾,体悟到“都是一心”的真谛。可见,在宗密看来,真实心是四种心中最高层次的心,尤其是真实心中的觉心,作为一切现象的本体、人的本原和众生解脱的根据,是宗密的心性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最高范畴。

真实心,简称真心,又称“圆觉妙心”、“清净真心”、“本觉真心”、“空寂真心”、“灵知之心”、“佛性”、“如来藏”等,反映了宗密对真心多重特性的不同概括和表述,然而,就其本质意义来说又是相同的。真心的特性很多,其典型特性是: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注释:《原人论·直显真源第三》,《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上。]这里揭示了本觉真心的三大特征:常住清净、昭昭不昧和了了常知。

“常住清净”。这里包含了常住和清净两重特性,宗密说:

自性清净常住真心者,不待会色归空,不因断惑成净,自心本净,故云自性清净。此性无始来,乃至尽未来际,有佛无佛,常不灭坏,故云常住心也。[注释:《圆觉经大疏钞》,《续藏经》第1辑第1编第14套第3册,257页。]

常住,即恒常久住,不灭坏。这是说,真心是超越时间、超越外在条件(有佛无佛)、超越生死变化、永恒存在的。清净,此指自性清净[注释:宗密援引了《宝性论》,把清净分为“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两种,详见上注。],是真心的又一重要特性。所谓自性清净,是说自心(真心)本来就清净无垢,远离烦恼,并不要等待物质现象会归于空性,或因断灭了妄惑之后才成为清净(离垢清净)。真心会在现象世界中发生种种作用,但它的清净本性是始终不会改变的。众生因受无明的障蔽,看不到自性清净的内在特质,而为烦恼所困扰。若一旦觉悟,清除无明和烦恼,心回到本来状态——自性清净,也就超越世间,而与真如相应,进入了解脱的境界。

“昭昭不昧”。昭昭,明辨事理。不昧,明白不暗。昭昭不昧,是形容知的,相当于“灵知”。禅宗荷泽神会一系主张“心以知为体,”犹如水以湿为体一样。这里的“体”,指体性。“心以知为体”,即“心以知为性”,知是心的本性、本质。宗密极力推崇神会的知为心性的思想:

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坐境本空。空寂云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如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2,《大正藏》第48卷,402页下~403页上。]

意思是说,一切事物,如梦如幻,世间境界,空性不实,众生一旦体悟到这一点,就不会对现象世界产生种种妄念。这样,众生和“空寂之心”,就显现出原有的灵妙知见,而对一切事物明晓不暗。这种空寂之心所具有的妙知见,就是众生的真实本性。“知”是先天的、绝对的真性、觉性,“知”这一字,是修持成佛的最佳法门。

“了了常知”。“了了”,毕竟。“知”指“识知”,即本觉的意思。“了了”和“常”是形容“知”的。了了常知,即毕竟恒常识知,也就是本觉。昭昭不昧是讲真心具有灵知,了了常知则是称真心具有本觉。灵知是指主体心的思维性功能,本觉则是指主体心的觉悟性特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密认为,众生的本觉真心也就是佛性,如来藏,既是人生的本原,也是众生成佛的根源。

自心为不动智

李通玄(635-730)是与法藏同辈的华严学者。他长期在山西五台山一带弘扬华严学说,在智俨、法藏一系外,别树一帜。他提倡“自心为不动智”的心性学说,主张从自己身心中找佛。

李通玄所讲的“自心”,指众生的无明,即愚昧无知,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的意识状态。“不动智”,指坚定的菩提智慧,即悟解无性妙理的智慧。“无性妙理有自在分别,无性可劫,名不动智佛。”[注释:《新华严经论》卷8,《大正藏》第36卷,768页中。]无性,即无自性。一切事物无性是佛教的妙理,通达无性可动之理,为不动智,成就此种智慧者为不动智佛。

“自心为不动智”的命题,是着重阐场众生无明与成佛智慧的关系。李通玄从无明无性和凡圣同具不动智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认为两者是无差异的。他说:“无明本无性”[注释:《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1之上,《大正藏》第36卷,1015页下。],无明本空,从体用两个方面看,无明虽表现为无知,但其体性是空寂的。无明既无自性,即与不动智相即。又说:“达悟心境,一切无明,便成大智。”[注释:同上书,1012页中。]真正了达自我的心境,一切无明也就成为大智慧。“智无成坏”,“智无故新”,但有“迷悟不同”。众生和佛同具不动智,“不动智佛者,即理中智也。一切凡圣身等共有之故。”[注释:《新华严经论》卷8,《大正藏》第36卷,768页中。]众生和佛心体清净不异,“凡圣心自体清净无异,但有迷悟不隔分毫。但一念妄念不生,得心境地荡然,性自无生,无碍、无证,即成正觉”[注释:《新华严经论》卷32,《大正藏》第36卷,941页中。]。“佛心,众生心乃至于自心,三心无差别。”[注释:《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1之上,《大正藏》第36卷,1014页下。]三心的本质是统一的。李通玄认为,众生运用自心无明的体用观,观照不动智与佛及众生同一体性,同一智慧,同一境界,就是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而且在发心时,当下即于十方世界现身成佛。[注释:详见《新华严经论》卷31,《大正藏》第36卷,937页中、下。]

李通玄的“自心为不动智”说,侧重于追求成佛的实践,李氏把众生无明与佛智慧相沟通,与后来的澄观、宗密的本觉观念颇相近似,虽然彼此的论证和思路不同。

同类推荐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摸尸大神

    网游之摸尸大神

    却奇遇连连,一心只想低调做事的张烨,走地图走出来的等级第一?实力平平获得的隐藏职业?还有美女相伴练级?真是太美了!,选择人类种族进入浮华网游
  • 网游之异界霸主

    网游之异界霸主

    一个身患绝症的女生网游老手玩最后一次游戏却不曾想,在这个看似是古风的游戏中,却似异界的游戏中收获到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光收获到最真挚的感情既然生命有限,为何不在游戏里玩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各种精彩,各种离奇,请大家不要错过!!!
  • 恶作剧之吻:就是要爱你(完结)

    恶作剧之吻:就是要爱你(完结)

    袁湘琴是一个单纯开朗的高中F班女学生,自从在开学典礼上看见代表新生致词的A班江直树,便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号称IQ200的超级天才少年。经过两年多无望的暗恋,她鼓足勇气在学校中对他表白,却遭到他无情的拒绝,一时间成了全校的笑柄。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湘琴告白被拒后,刚迁入的新家竟然被地震震垮了!眼看湘琴和相依为命的父亲就要露宿街头了,幸好父亲的国中好友阿利叔慷慨伸出援手,但是湘琴万万没有想到,两个人就此展开同在一个屋檐下笨笨女追天才男的全新生活……号称全台湾第一的天才直树几乎没有任何事能难得倒他,所有事情总在他掌握之中,然而湘琴的出现就像一个失控的龙卷风,将他原有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但湘琴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那股傻劲却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而湘琴对他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渗入他心中……注:本文为多田熏漫画《淘气小亲亲》1-10卷文字版。为了能使《淘》迷和《恶》(电视剧因为各种原因未将原著中所有情节展现)迷们能更完整的以文字版形式欣赏《淘气小亲亲》,本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均为恶剧中的中文名字,将背景日本改为中国台湾。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转校遇到爱:与无良学长的终极Pk

    转校遇到爱:与无良学长的终极Pk

    她,是天生的撒谎公主。当专业撒谎家遇上冷酷的富少校草,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她江念蕾征服不了的人……等着吧,臭小子,偶要将你征服!
  • 至尊嫡颜

    至尊嫡颜

    一朝重生,翻手为云,扭转乾坤,继母嫡姐渣男统统见鬼去!玩心思,耍手段,施毒计,难道就你们会?重生复仇路,活出精彩人生!只是,男人心,海底针,某个人,怎么甩都甩不掉呢!这可如何是好!
  • 狂野黑道夫

    狂野黑道夫

    爱琴海边,白色与蓝色交织的世界,情侣游人络驿不绝,清新的海洋气息拂面而来。人们都沉浸在美景里,爱情里,享受着生活,享受着爱。一个角落里,看起来不过十岁的小男孩正呆呆的坐着,西方人的轮廓,却有一双黑色的眼瞳,墨如子夜。就那么傻愣愣的坐着,连眼睛都不曾眨一下,眉宇间是满满的苦恼,忧愁。蓦地,觉得眼前一暗,似乎是有人挡住了阳光。男孩疑惑的抬起头,是一群本地的小男孩,一行六人,差不多……
  • 做好工作并不难

    做好工作并不难

    本书包括“职场生存之道”、“与上司相处之道”、“职场晋升之道”、“职场人际关系”、“职场心理调节”、“职场仪表与言行举止”、“职场陷阱与潜规则”、“跳槽与维权”等内容,旨在使“职场中人”有所领悟,知所进退,扬长避短,随心如愿,在职场这个“江湖”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路顺畅,万事亨通。
  • 炼器销魂

    炼器销魂

    在炼魂的世界,魂师是超越了众人的强者存在。魂师中的皇者,尊者,更是强者之巅。而这个世界里的炼器师,拥有的不仅仅是普通魂师的战斗力,更掌握着大量的珍稀材料和常人难以企及的巨额财富。作为一名优秀的炼器师,萧魂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里,踏平阻碍,问鼎至强,跨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