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49

第49章 说“正律”与“旁章”(1)

徐世虹

《晋书·刑法志》在叙述汉律篇数时云:“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又记魏明帝时“傍采汉律”,制定新律十八篇,并记其序文曰:“凡所定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首次出现了对汉律体系加以正律与旁章的划分。以其文可知,在魏、唐人的意识中,正律是指九章律,而旁章是指九章以外的律及令、科。这一划分,对无缘看到简牍出土文献的人的影响相当深刻。人们对以正、旁概言九章律与其他律及令、科的关系不存疑问,并努力求证旁章的内容。沈家本先生在其《汉律摭遗》中列“傍章”一目,下缀越宫律与朝律;程树德先生也在《九朝律考·汉律考》中列出“傍章十八篇”,认为汉仪即叔孙通之傍章。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已面世的今天,笔者以为对《晋书·刑法志》的记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其一,从篇名排列上看,九章律并未独立于他律。如前所述,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竹简所见律名共有二十七种,其中属九章律者有贼、盗、具(含囚)(李均明先生认为《具律》中当分出《囚律》。参见李均明:《二年律令·具律中应分出〈囚律〉条款》,载《郑州大学学报》,2002(3)。)、捕、杂、户、兴。据《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所附竹简出土位置示意图,二年律令的出土编号为C、F,整理者按照其排列顺序整理出篇次,即贼、盗、具、告、捕、亡、收、杂、钱、置吏、均输、传食、田、□市、行书、复、赐、户、效、傅、置后、爵、兴、徭、金布、秩、史。从这些律名的排列上看,九章律的篇名与其他篇名交叉排列,如果排除先导性的主观意识,很难从中辨别出主次或正副之别。如果一定要分类,则可见属于“罪名之制”的秦六法比较靠前,相对集中,而户、兴两篇则杂于其他之中,并不突出。

日本学者宫宅洁认为,《二年律令》是数人依何样本抄写而成。其理由是:将相当数量的法律条文分类整理并能互相参照,从而构成一定的体系,以一人之力难以企及;另以81简所见抄写者人名见之,也可判断非一人所为。关于上述样本的性质,他判断为“是在某个集团——墓主之家或县、郡等特定官衙内积累并体系化的法律集”;他的结论是:“以《二年律令》自身来看,难以充分证明《二年律令》是通用全国的,即源于国家的编纂物。”(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三国时代出土文字资料之研究”班:《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二年律令〉译注稿其(一)》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解题”,载《东方学报》第76册,2004。)作者在此强调的可能是《二年律令》的编纂性质。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即从这个“法令集”的内容见之,其无论怎样在家族或官衙内“积累并体系化”,法源也是来自国家。换言之,《二年律令》的基本内容应当是国家的制定法,“编纂物”只是编纂而已。编纂者或抄录者在编纂或抄录时,不会打乱原有的篇章结构顺序而任意编排。如果当时确实有被人们定名为“正律”的九章律与“旁章”他律并存,编纂者或抄录者不将此定名纳入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一个可以作为旁证的例子,就是与诸律同时出土的津关令。津关令的二十余道令是按序号编排的,序号的编排标准也许依年代先后,也许依内容类别,但正如祠令、金布令等令名所示,“津关令”之名应当是从事国家法令整理编纂者所定,而非抄录者所定(国家法令被编入官署法令之中的例子,可见武威旱滩坡简。如:“坐赃为盗在公令第十九,丞相常用第三。”参见武威地区博物馆:《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载《文物》,1993(10)。日本学者大庭修指出:“这一法律条文互见于公令第十九和丞相常用第三。‘丞相常用’确实是为便宜起见而编录的名称,……在这种情况下,其作为公令而被立法,随之被编入丞相常用之中,因此恐怕还不能认为最初是作为丞相常用而立法的。”参见氏著:《武威旱滩坡出土的王杖简》,见《简帛研究译丛》第一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其序号顺序亦非抄录者所定。

由此可以推测,在律令抄录者的意识中并没有将上述律名作正副之别,他所抄录的顺序不应当是一种随意的结果。换言之,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对九章律与其他律的关系并未作主观上的划分。其二,从立法技术上看,汉代立法并无统一的法典,而是由单篇律与令共同构成律令体系。以往的传统认识是,九章律是基本律典,另有若干单行律同时行世。(笔者以往亦持此说。)然而以九章律溯源可知(徐世虹:《九章律再认识》,收于《沈家本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萧何次律令的操作方式是“捃摭秦法”,即以秦律为母体,以一人之力进行变量操作(在此意义上,司马迁“萧何次律令”的叙述可能更接近事实。参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而非如魏新律那样具有法典编纂的一般程序,即天子下诏修律,臣下组织班子谋划体例,在对旧律体系进行变革后编纂成一部统一的法典。换言之,九章律与其他律在篇章结构上的区别究竟在何处呢?事实上日本学者滋贺秀三早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他指出:“这一现象(指汉代律令不具备如唐律令那样的特征——笔者注),意味着在汉代不存在法典与单行法规之间的形式区别。之所以把九章律称为法典,只是因为其内容网罗了重要的法律领域的基本事项,从而存在着法典的实质性特点……他受高祖委托管理内政,在处理日常政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大量地借鉴秦制,整理出各种法律制度——萧何的劳绩奠定了有汉一代的法律基础——九章律是作为这些法律制度的一部分而逐渐形成的。所以,把从‘盗’到‘厩’的九篇特别称为‘九章’,或者称‘正律’、‘律经’,这都和我们现代的‘六法’称呼一样,不是源于任何公权力的命名,而是作为法律家们的习惯称呼问世的。”([日]滋贺秀三:《西汉文帝的刑法改革和曹魏新律十八篇篇目考》注释四六,载《国家学会杂志》69卷7号,1955;中译本见刘俊文主编,姚荣涛、徐世虹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1992。)以秦汉律一事一律的立法技术见之,尽管九章律中的贼、盗、囚、捕、杂、具远袭《法经》,为“罪名之制”,户、兴、厩为“事律”,然而单就其篇名而言,它们又何尝不是九篇单行之律呢?《二年律令》所见二十七种律的同时现世,证明其皆为“宜于时者”,在体系上并无主次正副之分。

其三,从法律的适用上看,人们在引用律时并未冠以“正律”、“旁章”之谓,所谓“旁章”各律也与九章律诸篇一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现实作用。据汉简可知,当时的人们在援引律文时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直接点出篇名:

捕律:禁吏毋夜入人庐舍捕人,犯者其室殴伤之,以毋故入人室律从事。(《居延汉简释文合校》395·11。)

囚律:告劾无轻重,皆关属所二千石官。(《居延新简:甲渠候官》EPT10·2A。)

贼律:殴亲父母及同产,耐为司寇,作如司寇。其奊訽(诟)詈之,罚金一斤。(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置汉简释粹》ⅠⅠ01115:4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二是不引篇名而云“律曰”:

律曰:诸使而传不名取卒、甲兵、禾稼簿,皆勿敢擅予。(《敦煌汉简》2325。)《二年律令》置吏律216简:“诸使而传不名取卒、甲兵、禾稼志者,勿敢擅予。”知前者为置吏律之文。引用方式相同的律文又有居延汉简4·1简:“律曰:臧它物非钱者,以十月平贾计。”157·13、185·12简:“律曰:赎以下,可檄,檄,勿征逮。”三是只云“律”字:律:取(娶)亡人为妻,黥为城旦,弗智(知),非有减也。(《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奏谳书》30-31简。)据《二年律令》亡律169简:“取(娶)人妻及亡人以为妻,及为亡人妻,取(娶)及所取(娶),为谋(媒)者,智(知)其请(情),皆黥以为城旦舂。”前者当为亡律之文。又:律:贼杀人,弃市……律:谋贼杀人,与贼同法……律:纵囚,与同罪。(同上书,《奏谳书》93-95简。)

该条前二律的相关内容可见《二年律令·贼律》23简:“贼杀人及与谋者,皆弃市。”

四是既不点明篇名,也不云“律曰”或“律”,而是直接引用条文。其例如:

诸与人妻和奸,及所与□为通者,皆完为城旦舂,其吏也以彊(强)奸论之。其夫居官……(《敦煌悬泉置汉简释粹》ⅠⅠ0112:8。)

相同的内容见《二年律令·杂律》192简:“诸与人妻和奸,及其所与皆完为城旦舂。其吏也,以强奸论之。”又:

不中程百里,罚金半两;过百里至二百里,一两;过二百里,二两。(《居延新简:甲渠候官》EPS4T2·8。)

此为行书律之文。《二年律令》行书律273~275简:“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不中程半日,笞五十;过半日至盈一日,笞百;过一日,罚金二两。”

从上述汉代人引律的状况看,似乎并没有九章律独立于他律的迹象。这意味着各种律均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哪一种律都未被人为地划为“正”与“旁”,所谓“正”、“旁”不过是后人认识上的一种反映。

其四,从汉代人对律令体系的称谓上看,亦无有关“正律”与“旁章”的说法。现将九章律以后的相关记载胪列如下:

梁统乃上疏曰:“文帝宽惠温克,遭世康平,因时施恩,省去肉刑,除相坐之法,他皆率由旧章,天下几致升平。”(《晋书》卷三○《刑法志》。)

景帝即位,以(晁)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列传》。)

及至孝武即位……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汉书》卷二三《刑法志》。)方今律令百有余篇,文章繁,罪名重……律令尘蠹于栈阁,吏不能遍睹,而况于愚民乎?(《盐铁论》卷一○《刑德》。)至成帝河平中,复下诏曰:“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汉书》卷二三《刑法志》。)

永元六年,(陈)宠代郭躬为廷尉……又钩校律令条法,溢于《甫刑》者除之。(《后汉书》卷四六《陈宠列传》。)

以上述记载可见,文帝时虽废除了肉刑与收孥之律,但其余内容基本沿袭旧律,所谓“他率由旧章”。景帝时晁错更令三十章,内容主要与侵损诸侯利益相关,整体上的律令体系当无大变动。武帝时的三百五十九章,昭帝时的“百有余篇”,成帝时的“律令烦多”,和帝时陈宠的“钩校律令条法”,皆属体系不变下的数量增减。所谓“律令”,是当时的人们对其法律体系的一般性定名。这种定名不仅用于国家的法律体系,也见于基层小吏的考核文书,其文常曰“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较完整的文书可见《居延汉简》13·7、37·57、89·24、EPT50·10、EPT50·14等。),更常见于汉代的下行文书之中,如“如律令”之语。人们学习法律,亦称“学律令”、“读律令”(如《汉书》卷八九《循吏传》载:“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同卷《黄霸传》载:“(黄)霸少学律令,喜为吏。”《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载:“(王涣)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律是国家的制定法,令是皇帝诏令,二者的法律渊源皆出自国家权力,所谓“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汉书》卷六○《杜周传》。),作为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汉代人称萧何所定之律为“正律”,而将其余律视为“旁章”并与令一起排斥在“正律”之外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总之,从汉律的实际情况出发,所谓其有正、旁之分这一结论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

关于正、旁之说的缘起已如前所述,首先提出这组概念的是魏律序。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该序作者“傍采汉律,定为魏法”的目的与操作,推敲这组概念是在什么状况下被提出的。关于制定魏律的目的,晋志录魏律序曰:

旧律所难知者,由于六篇篇少故也。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是以后人稍增,更与本体相离。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

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同类推荐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 武侯称霸记

    武侯称霸记

    诸葛武侯苦修奇门神功,正当关键时刻,却被司马懿破坏,虽未被打下地狱,却荒唐转世成黑老大!令他更惊讶的是好多历史上的高手都还活于世上……美女随行,豪杰尽归,武侯逍遥至极,经过一番苦修和恶战,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越千年定三国,群雄并起百姓苦,龙领豪杰天下定,日光普照百姓福。驭风转向笑苍天,龙腾世间傲气存。多少豪杰造时世,却看今世吾顶天。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崩溃

    崩溃

    李莉在某天晚上发现自己的小狗被人割断了喉咙,她开始寻找杀死小狗的凶手,这个家庭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疑凶,在黑夜里举着匕首的丈夫,心怀鬼胎的婆婆,变异的儿子,惊恐的小保姆……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各自的表情都和自己受伤的心灵有关,都有无法向别人言说的故事,也最终使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走向绝望的境地……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写给市场一线人员的消费者心理学》主要讲述什么是高超的销售技巧?找准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的想法,并且从这方面入手,才是最高超的销售技巧!没有什么比从顾客角度出发的建议更具吸引力,没有什么比研究顾客更具挑战性,更需要智慧!努力工作只是成功的前提,聪明地工作才是成功的关键,不管你的工作如何的繁杂,读懂顾客,最终的成功将会属于你!
  • 七彩放逐

    七彩放逐

    张枫,耀日大陆的巅峰强者,天界诸神的梦魇之神。他曾驰骋沙场,震慑敌胆万人难敌;他曾经笑傲神界,让最高神胆颤心惊。一个身负血海仇恨的无名小子,一个英姿飒爽的帝王公主,一个脾气火爆天真率直的龙谷千金,一男两女,情关难断;姐妹情深,情路崎岖。我要什么!是武极巅峰?是人间权势?还是万世盛名?不,这还远远不够。我要的是,左手江山,右手美人!
  • 总裁抢妻夺爱36计

    总裁抢妻夺爱36计

    “男人,你简直坏透了!我们离婚!”蓝童恩把离婚协议书扔到妖孽男人眼前。“老婆,闹够了!”男人扔给她一个无聊的眼神。一个不留神,她竟敢带“球”跑了。多年后,他终于抓住了她:“女人,还我儿子!”“没有儿子!”“给我找到,孩子归我!”电话此时传来儿子的叫声:“妈妈,救我!我被人绑架了!”“谁绑架你了?”“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他说是我爹地。”蓝童恩盯着眼前的妖孽男人,浑身冒着虚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