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50

第50章 说“正律”与“旁章”(2)

从中不难发现,魏律的制定设想有二,一是在结构上增加篇数,二是在体例上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典之首。而且据此还可得知,与萧何袭《法经》,而《法经》的主要性质为刑法法规一样,魏新律的目标指向也是刑法典。下相蒙,虽大体异篇,实相采入”的缺陷。因此《魏律序》的作者在叙述完毕修律内容后,以总结的口吻概括了新律长于旧律之所在:“凡所定,增十三篇(中华书局点校本此句作“凡所定增十三篇”,日本学者内田智雄将此句读作“凡所定,增十三篇”。笔者以为后者长于前者,故从。参见内田智雄:《关于魏律〈序略〉的二、三个问题——复滋贺秀三氏的〈关于曹魏新律十八篇的篇目〉》,载《同志社法学》第57号,2页,1960。),就故五篇,合十八篇。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从心态与语气上推测,这里的“正律”与“旁章”应当是作者对旧律认识的反映,或曰是对汉律评论性的措辞,日本学者中田薰曾指出:“汉中世以后,在萧何的九章律外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单行律,但九章律经汉四百年而存续,以致在魏初被称为‘正律’,作为不刊不易律典而受到尊重。”([日]中田薰:《〈关于支那律令法体系的发展〉补考》,载《法律史研究》第3号,1953;参见氏著:《法制史论集》第四卷“补遗”,184页,岩波书店,1964。)在今天看来,以“单行律”指代九章律以外的律,这一说法还有修正的余地,但“(九章律)在魏初被称为‘正律’”一句,指出了事实所在。应当说,《魏律序》作者的叙述在事实指向上并无问题,但以“正律”与“旁章”这组概念划分汉律,应当是作者的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叙述,据此认定汉律有正、旁之分,至少在法律的实际运用上尚缺少证据支持。滋贺秀三先生在分析九章律的出现时指出:“前汉武帝通过设置五经博士确立了体制,同时儒学占据了正统教学体系的地位。《论衡》中所言易家、尚书家、礼家、诗家、春秋家,均为国家机构中各自确保其博士职务的公认的学派,然而却为王充逐一揶揄,而且不可忘记的是最后所举为法家(法律之家)。可知当时的法律之家,尽管国家尚未设置博士,但事实上已经形成了这样阵容的学派。法律知识历来通过实务学习、传授,然而伴随着儒学的隆盛,也产生了汲取现实学术形态的动向。作为集中讲学、注释的对象,经书遂成为必要。应此需要,作为在法律家中间不知何时形成而又相互了解的事实,‘九章’之名并视其为经书的惯例便产生出来。”([日]滋贺秀三:《中国法制史论集》,38页,创文社,2003。)这段文字表明,“九章律的成立与法律学作为儒学的一个分科而构筑其地位有关”([日]滋贺秀三:《中国法制史论集》,38页,创文社,2003。),意味着九章律在某种意义上是学术分类,是具有经书性质的教材。如此,魏律序作者正、旁之分的意识或自汉延伸而来。然而学术上的分类与律令体系的现实构造仍旧不能等同,“九章律”与“律令”之谓,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身为“儒生”的法律之家与身为“文吏”的法律之家的话语体系的不同。

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应当如何理解“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这一记载。所谓“叔孙通益律所不及”一句涉及的对象,是指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这恐怕没有疑问。以出土的《二年律令》所见,其中基本没有涉及关乎朝觐、班序、官仪等内容,故由熟知礼仪的叔孙通增其所缺,似也在情理之中。《晋书·刑法志》将叔孙通所益之律与武帝时期的越宫律、朝会正见律同列,在性质上也可见其相同之处。问题在于,叔孙通所增补的礼仪是否属于律,或者说是否属于唐人写《晋书·刑法志》时沿用魏人给予的定名——傍章?在此先摘录一段张家山律令简整理者的叙述:

律令,出自张家山二四七号墓(下称甲组)和三三六号墓(下称乙组)。甲组简有五百余枚……乙组简有三百七十余枚,大约是文帝时期的。关于西汉的立法过程,《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这两部史书都指出,叔孙通制定礼仪。《汉书·叔孙通传》还具体记述了他“秉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制定的朝见礼仪。《晋书·刑法志》载:“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现在发现的《朝律》与叔孙通制定的朝见礼仪相近。由此可见,叔孙通确实参加了有关礼仪法律的制定。乙组简中的《朝律》与其他律文统一编排,因此,“傍章”之说似乎也有再研究的必要。《朝律》制定当在汉惠帝七年叔孙通去世之前,当然并不排除后来对之再行修改、增删。(彭浩:《湖北江陵出土西汉简牍概说》,载大庭脩主编:《汉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京都,关西大学出版部,1993。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之作,也是受“‘傍章’之说似乎也有再研究的必要”一语启发而为之。)

亲历整理的学者的叙述传达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这就是在文帝时期的律令中出现了朝律,且其内容与叔孙通制定的朝见礼仪相近。

叔孙通制礼仪的相关内容,可见《史记》卷九九本传:

汉五年……(叔孙通)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惠帝即位……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析其文可知,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叔孙通提议制定朝仪,二年后于长乐宫施行朝仪。惠帝时定宗庙仪法,又定汉诸仪法。这里的“诸仪法”,显然是复数仪法,至少应当包括朝仪与宗庙仪法。而以长乐宫朝会所行之仪见之,“仪法”实际就是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它不仅规定了应当如何做,而且还有对不这样做的制裁手段——“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其实在汉代,法与律的用法区别本来就不明显。(参见邢义田:《秦汉史论稿》,251页注释15,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例如《汉书》卷三○《艺文志》载:“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今据《二年律令》,知其文出自史律(《说文·序》谓此为尉律之文。关于尉律的内容,所涉不一。《艺文志》所引涉及对官吏的学识要求,《昭帝纪》注引如淳曰则与卒践更有涉,武威旱滩坡简所见“尉令五十五”则与户主继承相关。关于尉律的性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认为是汉律篇名,段注认为是“廷尉所守律令”。沈家本批评段说,指出许序引述的律文是汉初取人之法,但不专指廷尉,如淳所引尉律也与治狱无涉,因此他认为尉律的本义不专属刑狱,而是“自上按下之称”。参见徐世虹编:《中国法制通史·战国秦汉卷》,253~254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据此,笔者以为许序所言尉律之文,应是为尉律所收录的某律(如史律)条文。),是法与律相通之例。甚至“仪”本身也可是法规之谓。《后汉书》卷四八《应劭传》:“又删定律令为汉仪,建安元年乃奏之。”张建国先生认为“仪”在此指汉代的法律。(参见张建国:《帝制时代的中国法》,58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因此礼仪之法作为律的重要补充而被纳入律令体系,在功能上并无障碍。此外在汉代文献中,还可偶见一些律名。如《敦煌汉简》499简所见祠律,应是有关祠社稷的法律规定,惜无具体律文。(居延汉简所见有祠社稷文书,或与此有关:建武五年八月甲辰朔戊申,张掖居延城司马以近秩次行都尉文书事,以居延仓长印封,丞邯告劝农掾褒、史尚,谓官、县:令:秋祠社稷。今择吉日如牒,书到,令、丞循行,谨修治社稷,令鲜明,令、丞以下当(掾阳、兼守属习、书佐传)侍祠者斋戒,务以谨敬鲜絜约省为故。褒、尚考察不以为意者,辄言如律令。)又据《汉书》卷四《文帝纪》注如淳曰:“案汉祠令,阴安侯高帝嫂也。”知祠律之外尚有祠令。《周礼·春官》大胥注见汉大乐律律文,内容涉及宗庙祭祀者的身份及舞人的条件。(其律文为:“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之子,先取适子,高七尺以上,年十二到三十,颜色和顺,身体修治以为舞人。”)此亦可视为仪法入律之例。

有关律文中的礼仪规定,又可见《居延汉简》EPT52·120简:

律:御史大夫□□□□从吏民非宿卫,从官列侯以上,□□得以绛青卮黄,得□□□□绛衣以□,嫁女得衣绛□,其昏礼□□□□□□□□□吏三百石以上,

□ 得衣铜,□五末参韦及纯黄,出□□□□□□□名上练□宿卫、从官□(《居延汉简》,EPT52·120简。)

此简虽然漫漶残断,但仍可看出是对各级官吏在相关场合下服色的规定要求。又,1981年发现于甘肃武威的王杖诏令册载:

制诏御史: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弃市。令在兰台第卌三。(武威县博物馆:《武威新出王杖诏令册》,收于《汉简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这表明叔孙通所制朝仪中的“趋”这一仪式,在各级官府中也得到了执行。以上皆为正面的制度规定。对于触犯礼仪的行为,则往往被视为“不敬”、“大不敬”:

子类代为侯,八年,坐临诸侯丧后就位不敬,国除。(《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

元朔三年,(武安)侯梧坐衣趐褕入宫廷中,不敬,国除。(《史记》卷一九《惠景间侯者年表》。)

侯商丘成,坐为詹事侍祠孝文庙,醉歌堂下曰“出居,安能郁郁”,大不敬,自杀。(《汉书》卷一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后以列侯侍祠孝惠庙,当晨入庙,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汉书》卷七三《韦玄成传》。)

(王)尊于是劾奏:“……又正月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匡)衡与中二千石大鸿胪赏等会坐殿门下,衡南乡,赏等西乡。衡更为太常布东乡席,起立延赏坐,私语如食顷。衡知行临,百官共职,万众会聚,而设不正之席,使下坐上,相比为小惠于公门之下,动不中体,乱朝廷爵秩之位……皆不敬。”(《汉书》卷七六《王尊传》。)

张斐释“不敬”之罪为“亏礼废节”。这里的“临诸侯丧后就位”、“衣趐褕入宫廷中”、“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设不正之席……乱朝廷爵秩之位”,皆可视为礼仪犯罪,亦可视为汉律吸收礼仪的佐证。

邢义田先生曾指出:“汉代律令之简与经简皆长二尺四寸,此亦可见律与经等量的地位。”(邢义田:《秦汉的律令学——兼论曹魏律博士的出现》,收于氏著:《秦汉史论稿》,295页。

以下有关简长度的记载亦参同页注释207。)据《汉书》卷六○《杜周传》及卷八三《朱博传》记载,汉代的律令书写在三尺简上,故有“三尺律令”之谓;而经文仪礼则书写在二尺四寸简上,《论衡·谢短》云:“二尺四寸,圣人之语,朝夕讲习。”甘肃武威6号汉墓出土的《仪礼》甲本,长55.5至56厘米,约合汉尺二尺四寸。然而礼简与律简的长度称谓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在称“三尺律令”的同时,也在使用“二尺四寸之律”的说法。《盐铁论·召圣》:“大夫曰:‘……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或以治,或以乱。’”同篇:“文学曰:‘……非二尺四寸之律异,所行反古而悖民心也。’”在礼、律简长度一致的背面,除去人们所认识的“以经目律”之外(《论衡?谢短》:“五经题篇,皆以事义别之,至礼与律独(犹)经也。”黄晖按:“李悝集诸国刑典,著《法经》。《汉书》宣帝纪注,文颖曰:‘萧何承秦法所作为律,今律经是也。’又汉律与经简同长二尺四寸,是汉人以经目律也。《程材篇》云:‘法令汉家之经。’”《论衡校释》,567页。),是否也从一个侧面暗示着礼律融合的事实呢?

要言之,汉初叔孙通所制仪法因规范的对象为律令所不及,所以它作为律的补充法而被有选择地纳入汉律体系,出于336号墓的朝律是一个相当有力的事实,从朝仪到朝律也许恰好反映了礼律的部分融合。程树德先生指出:“汉沿秦制,顾其时去古未远,礼与律之别,犹不甚严。《礼乐志》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同录,藏于官。《说文》引汉律祠宗庙丹书告,《和帝纪》注引汉律春曰朝秋曰请,是可证朝觐宗庙之仪,吉凶丧祭之典,后世以之入礼者,而汉时则所属律也。”(程树德:《九朝律考》卷一《汉律考》,中华书局,1988。)此当为不误。晋志称“叔孙通益律所不及”者为“傍章”,依然是基于传统认识的价值判断。

无论如何,萧何“次律令”经《史》、《汉》记载后,在两汉四百年间成为人们意识中一件颇具影响力的事件,九章律几乎成了汉代律典的代名词。然而萧何作律的具体形态如何,由于《史》、《汉》的缺载而令人未知其详。张家山汉简的面世,终于使人们获得重新审视“正律”与“旁章”的机会。

同类推荐
  • 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历史是一个片段,又是一个整体。历史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凝聚着无尽的力量。诗人雪莱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石壁上的一首回旋曲。”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感受。无能者看到的是安慰,聪明人看到的是智慧。本书挑选历史上的关键瞬间,带你去触摸历史的脉动,去感知历史的走向。
  • 霸帝

    霸帝

    意外穿越到三国,创下神之奇迹!桃园结义插一腿,过人胆识收小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逐鹿中原,饮马天涯。征讨倭岛,扬我华夏。英雄,美人,阴谋,爱情,且看我如何春风独立……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品味朱氏家族近三百年统治史上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盛与凋敝。纵观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威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目4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者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琢磨不透的明朝。《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极品妈咪之老公太腹黑

    极品妈咪之老公太腹黑

    她喜欢他八年,他摧毁她全家。她被迫沦为陪酒女,衣香鬓影,他拥着她最憎恶的女人参加订婚宴。-轮回再转一轮,命运就此翻盘。-蜕变归来,她成了全城最有名的夜总会老板。再相遇,她轻松微笑,他看着她脸上的温蕴笑意,犹如利箭穿心。如今她依附的是与他不相伯仲的商界巨子,亦是他的发小。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足拿走自己一生最华贵的衣服。-当千帆过尽,终要懂得,什么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为什么当老鸨?”“当然为了钱,不然累死累活干什么。”“嫁给我,一纸协议,半壁江山,很划算吧?”“把自己都搭进去了,才拿半壁,算了。”“所以才要顺便拿下我,连我都是你的了,还愁不能指掌天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传奇之纵横玛法

    星星新书已经上传,并保持稳定更新!欢迎大家前往捧场!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 一切从微笑开始

    一切从微笑开始

    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雪豹悲歌

    雪豹悲歌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唱着生活的男孩

    唱着生活的男孩

    这本书会把你带到遥远的、美好的童年,也会让你了解那些难忘的岁月;这本书不是教材,是朋友。读《唱着生活的男孩》,《唱着生活的男孩》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就是和一位好朋友愉快地聊天。这本书不是牧师,一本青少年必读的当代小小说。,它不会教你怎样去做。但它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去做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重生之小麦加油

    重生之小麦加油

    生命有太多的遗憾,我只想拥有闪光的一面.不要那么多,只要一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