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19

第19章 忏悔品第六(2)

经文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①,且不是慧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②。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③。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④!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⑤,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注释

①恁么道:犹言“这么说”的意思。②正见: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审虑诸法性相等之有漏、无漏慧,称为正见。为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为“邪见”之对称。即远离或有或无之邪见,而采取持平正中之见解,如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戒等“五不正见”之见解皆属正见。故广泛言之,凡为佛教所认可之道理,皆属正见。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正见可分为二类,即:有漏正见,又作世俗正见。即与意识相应之有漏善慧,系有漏有取者,故转向善趣,招未来可喜所欲之果;无漏正见,又作出世间正见。即尽无生智所不摄之意识相应善慧,如八种无漏忍,有学八智、无学正见等。③愿力:指本愿之力用。亦作本愿力、大愿业力、宿愿力。谓菩萨在因位所发本愿之力用至果位而显其功。依世亲菩萨之《往生论》所说,佛之本愿力,能速疾成满如大宝海之无量而殊胜之功德。据唐代善导大师之《观无量寿经疏》卷一所说,一切善恶之凡夫,无不凭借阿弥陀佛之大愿力为增上缘,而得往生净土。或将愿与力分开为二,谓本愿指因位之誓愿,力指果上之神力。如昙鸾于《往生论注》解释“观佛本愿力”文中所说:“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④邪魔外道:外道一词本不含贬意,原指佛教以外之各学派及宗教,佛教自称为内。后来与邪魔联用,就含有贬意了。邪魔处道指妨碍菩提之邪法恶魔,化作佛形,扰乱行者正定;或世间之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以扰乱行者正见者,故经典中常称“邪魔外道”。如《盂兰盆经》:“天神、地神、邪魔外道。”教内修行者起诸妄见、妄语迷惑众生者,亦称邪魔。如《首楞严经》卷十:“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坠无间狱。”世人由此转其义,谓凡有妨害之事物,皆是邪魔外道。⑤贡高:高傲骄慢的意思。提示六祖示人见性成佛,都教人自度自戒,从无念、无相、无住三原则上去体验自性本体,所以传“自性五分法香”,授“无相忏悔”,发“自心四弘誓愿”,授“无相三皈依”,总不外乎“心地法门”与“自性真如佛”,亦即明示“参禅是见法身,修行是依法身,证果是证法身”,因果赅彻,不离自性。若初心参学,不与法身相应,不能自见自性,纵行种种法事,终于功德无益。禅是佛心,修心养性一句作么生道?自心“内自证”,“见性”莫蹉过,若执外求佛,十人十错路。

经文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

经文

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①,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②,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注释

①一体三身自性佛:三身,亦作三身佛、三佛身。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又作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真身报身应身、自性身满资用身化身、自性身应身化身、法身应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应化佛、佛所见身、菩萨所见身二乘凡夫所见身。各经论所举三身之名称与解释不一:《十地经论》等诸经所说之三身,即:(1)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2)报身,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3)应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金光明经》所说之三身,即:法身、应身、化身。依合部《金光明经》卷一之《三身分别品》载,如来昔在因地修行中,为一切众生修种种法至修行满,因修行力故,得自在能随应众生现种种身称为化身;诸佛如来为令诸菩萨得通达,并体得生死涅槃一味,以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示现此具足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之身,称为应身;为灭除一切诸烦恼等障而具足一切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称为法身。前二种身为“假名有”,第三身为“真有”,乃为前二身而作本故。依《金光明经》言,法报两佛是其真身,为化众生而示现佛身,相好具足,威光殊胜,称为应身。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同世之色像,称为化身。此三身以真身为本,依真起应,依应起化,如依烦恼起业行,依业受报。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即依此《金光明经》之意而言。《解深密经》卷五所说之三身,即法身、解脱身、化身。其中,化身指八相示现之身;解脱身指五分法身;法身指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之妙果。

盖五分法身,声闻、缘觉亦可得之,故单就此身而言,二乘与如来无异。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二乘道究竟果,名解脱知见。二乘解脱知见中无三身,菩萨解脱知见中有三身差别。何以故?二乘不能灭智障,无一切智故,不得圆满清净法身,无大慈悲,不行利益他事故,无应化二身。故知二乘之解脱身,无法身及应、化等身。”据《宗镜录》卷八十九载,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称为三佛身,此即法、报、化三身:自性身,诸佛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受用身,复分二种:自受用身,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他受用身,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菩萨显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变化身,诸如来以不思议神力,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及二乘等,称其机宜,现通说法。该书还举出转三心可得三身之说,即转根本心(第八识)可得法身,转依本心(第七识)可得报身,转起事心(第六识)可得化身。而禅宗六祖慧能,以自性来解释三身,即:清净法身佛,谓人类之身即是如来法身,故人之自性本即清净,并能生出一切诸法;圆满报身佛,谓自性所生般若之光若能涤除一切情感欲望,则如太阳高悬于晴空之中,光芒万丈,圆满无缺;自性化身佛谓人若能坚信自己之力胜于一切化身佛,则此心向恶,便入地狱,若起毒害之心,便变为龙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变为菩萨。那么,一体三身自性佛,就是指人自己的色身之内,自性具足之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佛。②色身:指有形质之身,即肉身。反之,无形之身则称为法身或智身。故具足三十二相之佛,系为有形之生身。提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本皆是佛,所以说“皈依自佛”不是“皈依他佛”。既然人人是佛,为何不自证得?只因“妄想颠倒执著”之故。因此,想要明心见性,说难并不难,只在“莫妄想”三字。《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有心息妄,亦是妄心),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无了知即无计度分别,若加了知则了知亦是妄计),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能知既寂,即是真实;若辨真实,则又起妄)。”又云:“末世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故知妄即离,不生虚妄;离即菩提,一切现成;直是自性真如佛,尽可自皈依了。

经文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从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①,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注释

①浮游:漫游。《离骚》:“欲远集而无所依止兮,聊浮游以逍遥。”从经文中理解,犹浮动不定之意,如言周流。《庄子》:“浮游不知所求。”《淮南子》:“忘肝胆、遗耳目,犹浮游无方之外。”提示《楞伽经》云:“法佛者(修得法身),离心自性相(离妄念),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于离妄念所显之自觉圣智所缘之法相),建立施作(和光接物,任运畅行)。”此乃谓“法”是现量法,“身”是“无相身”,“佛”是过量人也。那么,在不落比量、不离自性,心物统一、境智一如是,哪个是“闻声悟道,见色明心”的自性清净法身佛?真参实验者会得。

经文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①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②。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注释

①实性:实性乃佛之异名,有二义:种性之义,法性之义。唯实宗谓性有真妄、真俗之别,于所立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中,以圆成实性为唯识之实性。就种性而言,有五种性,佛性、如来性等;就法之本质而言,有法性、理性等。真实之性,称之为实性,其中之功德,称为性德;原来即具有者,称为性具,其体即缘起,称为性起。②恒沙:恒河之沙。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经典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沙、洹河沙一词为喻。亦作恒边沙、恒河边流沙、殑伽沙、恒河沙数等。提示曾凤仪《楞伽宗通》以“依佛”释“报佛”,略云:“报佛明于七识边事,即八识所流第七识,恒与八识相依,故报佛为法性所流佛(依法身佛而成)。而七识与六识更相系属,从中种种计著。若明知所计虚妄不实如幻,即如来藏觉了自心所现,即真即妄,即妄即真,故名法性所流佛。”曾凤仪于此,将“自觉圣智于所缘之法相,随顺法性所流,成熟众生,显现报身佛相”的心识分疏出来,正可引来作为“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佛”的注解。

经文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①;智慧,化为上界②;愚痴,化为下方③。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注释

①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指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为十界之一。即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②上界:有二义:一是指色界、无色界等上界诸天,与“欲界”对称;二是指天上界,为六道之一,与“下界”对称,即包括无色界、色界及欲界诸天。③下方:指天上界以下之诸道,包括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及地狱;即与“上界”对称之“下界”。提示《楞伽经》云:“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五阳)、界(十八界)、入(十二入),解说识相分(二乘法),观察建立(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菩萨自行化他法),超外道见,无色见(离断常二见)。”此与六祖所说“自性化身佛”正可对读互证。六祖自称不识字,而于《摩诃般若经》外,又能通说《法华》、《涅槃》、《楞伽》等经大意,可知上文“即须广学多闻”一句早为自己道破,实非目不识丁者。

经文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①,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②。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③。

努力自见莫悠悠④,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⑤,欢喜奉行。

注释

①从法身思量:当作“法身本具”。②三恶:有二指:一是指人之三种恶心,人有此三恶,故甚难加以教化。即:(1)心性狠毒鄙陋,不能接纳善言。(2)器量狭小,常怀嫉妒,畏惧他人优胜于己。(3)若知他人胜己,耻而不加谘问。二是指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趣之略称。③法相:法相亦指真如、实相,与法性同义。而圣文中此处之法相,系指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大智度论》卷一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俗眼观之,则见是有;以慧眼观之,则见是无;于此等诸法起执取相,故称法相。④悠悠:忧思貌。《诗·小雅·十月之交》:“悠悠我里。”里通“悝”,忧伤。《诗·邶风·终风》:“悠悠我思。”亦可作遥远、长久解。《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毛传:“悠悠,远意。”马瑞辰通释:“悠悠即遥遥之假借,古悠、遥同音通用。”《楚辞·九辩》:“袭长夜之悠悠。”⑤靡:无。《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史记· 外戚世家》:“其详靡得而记焉。”提示法身佛以自性言,报身佛以智慧言,化身佛以行为言。一体三身自性佛者,人人自身心中本是具足,只须信得及,把得住,心口一如,即是自性一体三身佛,毋庸妄向外求也。

同类推荐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邪君的祭品新娘

    邪君的祭品新娘

    (原书名《幻花弄月》)一曲缠绵歌谣,一个月神传说,开启了叶幻花一生的迷梦,亲人成了仇人,仇人变成亲人,噩梦般的诅咒始终如影随形。这是谁布下的迷局?这是谁设下的阴谋?她该如何长袖善舞,她该如何绝地反击,为自己,为自己所爱赢得一片朗朗晴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邪道鬼尊

    邪道鬼尊

    前世身为孤儿,在末法时代修习鬼道真解却为恶鬼反噬,就此殒命。重生修仙界,胡冬寒进了邪道阴魂宗,成了一名普通的外门弟子,高高仰望着自家的媳妇。于是,胡冬寒一面修行《鬼道真解》,一面发誓——一定要追到媳妇!………………已完本VIP作品两本,《最后的修仙者》180万字,《炼鬼修仙》653万字,完本有保障。书荒的书友欢迎捧场~~…………………………发新书了,都市类的,《我的机械章鱼》,书号3459842。请大家支持啊~~
  • 恋爱机率twice

    恋爱机率twice

    我是一个初到韩国的新人王,在恋爱机率2%的巧合下,我遇见了百分之百韩国产无脑花美男金日宇。当绘画天才小妮子PK学校至尊花美男,一段你追我挡,你再追我打的,妙趣横生的跨国恋情就此拉开帷幕。我们之间究竟会吹出怎样奇妙的恋爱气泡呢?一切奇妙姻缘尽在恋爱机率2%。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女主超级强大,冷酷腹黑,一笑百媚生,一怒沧海寒。她,侯府小姐,却是全皇城的笑柄,爹爹不疼舅舅不爱,连奴仆都能肆意欺辱,最后累死病榻。冰冷的双眸睁开,她已是天下第一杀手,翻云覆雨霸气凌九霄!当废物庶女再次展露锋芒,惊绝万古,艳压群芳,引天下豪杰竞折腰……他是优雅的王者,天生贵胄,飘逸不群,民心所向,乱世相逢,自此天上人间。这一世没有谁能够阻挡她靠近他的脚步,皇若阻,则掀翻这皇,天若拦,便逆了这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